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_分节阅读_第1201节
小说作者:二八大杠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67 MB   上传时间:2023-07-06 08:35:10

  “眼下这个观点,再次被秋海打破了。”

第1345章 最后一个问题

  说完这两句话后,陈江海充满自信的环视了一周。

  “你们之所以认为秋海不行,无非就是因为刻板的固有印象。这一点,在商业上是很致命的。”

  陈江海几乎不给众人思索的时间,继续说道:“这位记者先生,我想问一下你,为什么不能换一个眼光去看待秋海?”

  “为什么一上来,就要质疑它呢?”

  “秋海达成五百强这个目标,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而且诸位也知道,我计算的这个时间,是从秋海诞生的那一天算起。”

  “这段时间说起来不短,但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真的不算什么。”

  “那么,既然秋海能够在几年之内就创造一个世界五百强的奇迹,你为什么会觉得二十年后,它达不到我所说的这个目标呢?!”

  “又或者说,你为什么会觉得,世界五百强的企业,都无法达成这个目标呢?”

  陈江海的这一通反问,让提问的记者顿时哑口无言。

  秋海的确是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所有人都颠覆原有观点的奇迹。

  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在达成这个原本所有人都认为是天方夜谭的目标后,秋海为自己再制定了一个类似的目标。

  可惜的是,已经有过一次成功经验的秋海还没有发力,就已经有人开始质疑。

  这就好像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选手,第一次踏上赛场跑四百米,想要挑战世界纪录。

  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

  结果就是,人家很轻松的破了世界纪录。

  接下来,目标改成了八百米。

  之前质疑的人,还在质疑,他们认为这仍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陈江海相信一句话,一件事还没有做之前,不要轻易的下结论。

  此时,这位提问的记者,脸色漆黑。

  显然陈江海的回答很精彩,却并非他想要的答案。

  陈江海根本就没管他,微笑着示意道:“下一个问题。”

  “ 陈先生,听说秋海的产品之所以能够在米国大卖,靠的全是贝鲁斯。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你可以详细的说一下吗?”

  听到这个问题,一旁的史密斯忍不住想站出来,结果却被陈江海用一个眼神拦了下来。

  很显然这个记者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恶心陈江海。

  这个记者明显是想偷换概念,把秋海销量的功劳,分给米国这边的公司。

  陈江海微微一笑:“我觉得刚才史密斯在讲这个的时候,你肯定没有认真听讲。你上学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开小差?”

  听到陈江海这样说, 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不得不说,这个记者找茬的能力,稍微弱了一点。

  关于秋海和贝鲁斯的关系,在场很多人都知道。

  在秋海收购贝鲁斯之前,贝鲁斯几乎快要倒闭了。

  要不是秋海出手的话,想必现在已经没有贝鲁斯了。

  这个记者想用贝鲁斯来质疑秋海的成功,简直有点愚蠢。

  陈江海也没有多说什么,这个问题根本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回答。

  这两个问题过后,在场的记者也都知道,陈江海不是好对付的人。

  要是继续问些带刺的问题,说不定难堪的就是他们。

  实际上媒体在某些时候,也是欺软怕硬的。

  陈江海表现的强势,硬生生的把这些记者都压了一头,让他们的心中已然存着一份忌惮。

  与其自讨没趣的话,还不如好好的问一些问题。

  起码明天的报纸上面,他们还有东西可以写。

  否则的话回去恐怕都交不了差,那可真的白跑一趟了。

  接下来的问题,大部分是关于陈江海个人的。

  对于这些问题,陈江海回答的就很轻松,并没有过多的隐瞒。

  最后一个问题,让陈江海有点意外。

  经过史密斯的提醒,这提最后一个问题的记者,是纽约时报的记者。

  他提的问题,十分的尖锐,甚至已经上升到国家的层面了。

  现在秋海的业务越做越大,听说你们甚至开始在米国建立直营店了,那接下来你们会做什么?

  是要跟米国的家电行业竞争吗?

  秋海继续发展下去,会不会对米国的家电行业造成剧烈的冲击?

  到时候秋海会不会趁此机会,提高家电的价格,来赚取我们米国人的财富?

  这个问题,或者说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说今是今天晚上最尖锐的记者提问了。

  秋海只是一个企业,谈的事也都是商业层面上的。

  可是这个问题,直接把秋海跟米国对立了起来。

  不得不说纽约时报的记者真的有些鸡贼,直接就给陈江海设置了不少的陷阱。

  陈江海回答的不好的话,那就麻烦了。

  史密斯也没有想到,今天晚上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可此刻问题都已经提出来了,陈江海就必须得给予回答。

  而他根本就帮不上什么忙。

  关于这些记者,史密斯其实提前打过招呼的。

  问题自然是可以提的,当不能太过分。

  可是现在看来,他们根本没把史密斯的话放在心上。

  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陈江海的身上。

  他们都想知道,陈江海接下来会怎么回答。

  陈江海要是回避这个话题的话,记者肯定不会放过。

  可要是直接回答的话,不管回答什么,都是有问题的。

  陈江海要是说秋海没有这个想法,那跟他之前定下的目标是矛盾的。

  这下都不用记者再问,陈江海就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但如果说陈江海想要继续做大,那刚才记者所说的担心,怎么保证它不会发生?

  面对这个问题,陈江海此时一脸的轻松,根本没有丝毫纠结。

  这些刁难华夏企业家的问题,陈江海前世实在是见过太多了。

  稍稍组织了一下语言,便听到陈江海不紧不慢的说道:

  “首先,你要搞清楚一件事,秋海能够在米国有这样的销量,靠的是自身的质量和技术,跟其他的没有任何的关系。”

  陈江海的第一句话,让这个问题回到了商业的层面上面。

第1346章 滴水不漏的回答

  至于说入侵米国这种说话,简直是胡说八道。

  陈江海的这个声明,自然是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赞同。

  一款产品的销量如何,当然要取决于很多因素。

  然而,最关键的因素只有两点——

  永远是它的质量,以及它自身所带的技术。

  这两样,对于销量好坏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除此之外,像什么服务,包装等等都是锦上添花,达不到雪中送炭的效果。

  想要让自家的产品销量上升,质量和技术方面是绝对不能放松。

  况且,商业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遵循商场的规则,在商场上解决。

  一旦牵扯到政治的话,就太麻烦了。

  陈江海一句话,就让在场的人,都站在了他这边。

  商业就是商业,最好不要跟政治有太多的挂钩。

  在场这些商人,实际上都希望能够站在公平的地位上进行竞争。

  没有人希望对手获得政治方面的优势。

  哪怕是自己因此输了,也绝不服气。

  “秋海所做的一切,都是商业行为。我不知道你所说的入侵米国的结论,到底是从何而来。”

  “我只知道一件事,秋海在米国的一切商业行为,都是合理而合法的。”

  陈江海的这一番话,说的是掷地有声,让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反驳。

  “你刚才说的那些,我只认同其中一句话,或者说是半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57页  当前第12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01/23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