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_分节阅读_第1147节
小说作者:二八大杠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67 MB   上传时间:2023-07-06 08:35:10

  这种情况下,陈江海自然要把这个模式,好好的讲解一遍,借着这次机会好好的做一番宣传。

  想要回答他们的问题,那必须得让他们真正了解这个模式的运转以及好处才行。

  刚才提的那些问题,陈江海在下面也都听在了耳朵里。

  提的最多的,便是关于这个产学研模式,到底是如何运转的。

  他要是不把模式说清楚,众人就无法触及到问题的本质。

  这个模式是陈江海率先提出来的,他讲起来自然是通俗易懂,而且对产学研这个提法也做出了延伸。

  台下的人其实已经对这个产学研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没想到到了陈江海这里还有这样的延伸。

  大家都听得很认真,就好像是在听课的小学生,不少人都赶紧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

第1282章 一个不可复制的奇迹

  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

  这个基本概念其实之前潘文斌已经讲过,已经不需要陈江海赘言。

  在场的人都知道,如果各大学校要继续保持就业率的话,一定要找出一个很好的方法来应对眼下的这种困境。

  西江大学所推行的产学研模式,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

  只要这种模式能够被他们所用,那么就业率方面,他们就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如此一来的话,对于学校各方面的帮助都是显然易见的。

  陈江海在原来的产学研基础上又提出了两点——政府和用户。

  由政府牵头,推动开放创新平台搭建,并出台相关政策来推动一体化发展。

  在强有力的政策保证下使产学研合作围绕应用转化和创新价值实现得到快速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用户和大众必将成为创新的主体,可以反向吸纳这些技术,甚至为其提供相应的研究支持。

  另外,陈江海直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三条道路。

  坚持正确方向,加快速度。

  努力开拓创新,形成特色。

  依靠各方支持,实现集成化。

  陈江海这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底下的人听到是津津有味,一点也没有感到不耐烦。

  最重要的是大家注意到陈江海根本就没有准备演讲稿。

  纯粹脱稿演讲,滔滔不绝,信手拈来,全然是一股学术大师风范,着实让人惊叹不已。

  “诸位,刚才我所讲的,基本上就是整个产学研模式以及后续衍生出来的所有内容。”

  “当然这种模式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继续延伸出更多的需求。大家要是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提问了。”

  稍稍顿了顿,陈江海目光环视道。

  这一下,台下举手的人就多了起来。

  陈江海随意点了几个人,然后一一为他们做了详尽的解答。

  每一次解答都相当精彩,陈江海的声音一旦落下就会引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刘昌明看到这一幕,笑眯眯的对潘文斌说:“老潘,你这算盘打的可以啊?”

  “还行还行!”

  潘文斌一脸的得意,同时惊喜地看着陈江海。

  想必经过今天这个会议,西江大学的知名度,又能提升不少了。

  潘文斌一想到这个,心里顿时就美滋滋的。

  看着满脸得意的潘文斌,刘昌明忍不住撇了撇嘴,带着几分酸意说道:“你这家伙,真是有运道啊。”

  潘文斌只是嘿嘿一笑,并没有反驳。

  脸上的笑容却是越发得意起来。

  此时的陈江海在台上,从容自若地回答着台下的提问。

  这些问题很多已经是在现实中遇到过了。

  他现在做的,就是把经验告诉在场的所有人。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新的模式。

  想要全面推广开来的话,里面肯定是有不少的问题。

  陈江海也想趁着这个机会,继续巩固和完善一下产学研这个模式。

  产学研模式的成功,在后世是经历过验证的。

  唯一不同的就是,现在的社会环境跟那个时候是不一样。

  想要让这个模式更加适用于现在这个时代,势必要做出一些改善。

  眼下这么多教授学者在这里,他们肯定能够发现这个模式中的一些问题。

  只要他们能提出来,陈江海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况且能坐在这里的,谁能是臭皮匠?

  不管陈江海再怎么厉害,他总会有发现不了的问题。

  在场这么多人,他们发现的问题,自然是要比陈江海多的。

  陈江海回答完这些问题后,自己也是获益良多。

  回陵海后,他准备好好的完善一下产学研这个模式。

  相信完善好的产学研模式,能够更好的为秋海服务。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来,台下的人这的不简单。

  不然的话,他们不可能发现这么多问题。

  渐渐的,提问题的人开始变少了。

  他们在下面沉思了起来,他们的学校真的用这个产学研模式的话,能够达到西江大学这样的效果吗?

  很多人设想之后,失望的摇了摇头。

  想要达到西江大学那样的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

  西江大学背靠的可是秋海,现如今华夏第一大电器企业,而且发展的速度极快,可以用奇迹二字来形容。

  可以说秋海的崛起就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奇迹。

  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那就意味着他们也必须找到一个或者几个加起来体量跟秋海差不多的企业。

  想找到这样的企业,可没这么容易。

  不是每一个省,都会有秋海一样的大企业。

  就算是真的有,这些企业已经发展了很多年,早就有自己的人才引进途径。

  现在想要进去插一脚,太不现实了。

  推行产学研,却是无法达到西江大学这样好的效果。

  可是在改善就业率方面,却也能起到作用的,还是不小的作用。

  除了大企业,他们完全可以找中小企业一起合作。

  这样一来的话,学校和企业可以一起发展。

  等到小企业变成大企业,那能接收的人才也就变多了。

  随着学校的发展以及产企业的发展,想必以后这种模式会应用的很广泛。

  现在开始展开这种合作,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的就业率问题。

  况且合作的对象是越来越多,那么就业率也会稳步上升。

  有这样的效果,对于学校来说已经足够了。

  况且他们谋求的也不是一时的就业率,他们要看的长远一点。

  只要学校能够稳步发展下去,那他们今天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们不知道的是,后世的就业率,会越来越低。

  到了最后,无奈的学校只能做点假数据出来,不至于太过难堪。

  陈江海是最后一个发言的人,接下来就是自由讨论的时间了。

  刚一下台,陈江海就被潘文斌带到了另外一边。

  接下来,潘文斌给陈江海介绍了国内几个知名大学的负责人。

  大部分的学校,派出的都是系主任或者副校长级别的人。

  像西江大学这种实力弱点的,来的就是校长。

  京城大学,水木大学等代表,也纷纷主动跟陈江海打了一个招呼。

  这两个学府,可以说是华夏所有莘莘学子最向往的地方。

第1283章 他还是个博学家

  京城和水木两所大学,今天来的都是副校长。

  陈勤山,京城大学的副校长之一。

  彭志勇,水木大学的副校长之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357页  当前第11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47/23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