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脚下主要是砾石,也是常见的河石和鹅卵石,来自那条大河,经过河水的长期冲刷成圆滑,更利于排水。
含砾石的土质,因为黏土量少变得贫瘠,但具有优良的排水性、反射阳光、存储热量保温,这种土质非常适合葡萄种植。
李先生购买修道院葡萄种植区,是我建议他那样做的,塞南克修道院的修道士们,打理葡萄很用心,种植的时间也比我们庄园长。
出售葡萄种植园时候,他们还把酿造葡萄酒的秘方,一起卖给了我们庄园。
不过那份秘方被李先生的助理给带走了,或许你可以向他讨要,听说李先生免费将这座庄园送给你了,你和他的关系应该很好对吧?”
巴蒂斯特管家说话的速度非常快,但韩宣对法语有着透彻的理解,能够听懂那些话。
踩着地面上的鹅卵石,摇摇头嘴里说道:“并不是你想的那样。今年年初时候因为巧合,我帮他的儿子,从一群海盗手中脱险获救,他为了感谢我,于是将这座庄园送给我了。我会试着跟他联系,不出意外应该会把酿酒秘方给我,塞南克修道院的那份秘方,酿制出来的红酒口感很好吗?”
“没错,我喜欢他们的红酒。
但那帮修道士们,每年只送给我们庄园二十瓶,根本就不够喝。
我还藏着瓶没舍得喝,晚餐时候拿给你试试。
只是救了他儿子,李先生就把这座酒庄送给你了吗?
真是难以置信,你们富豪的生活,我真的看不懂。
在普罗旺斯大学上学期间,我将一位被车撞倒的老头送到医院,帮忙先付完医药费后,直到他离开医院,也没将钱还给我。
害得我吃了两个月的三明治,吃不起肉,人和人的差距,怎么会这么大……”
巴蒂斯特管家想起当年的事,语气不爽抱怨着。
新加坡开国元首李广耀,将这座酒庄送给韩宣,是看在韩老爷子的面子上,想要借此和华人圈搞好关系。
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并不完全是因为韩宣提供他儿子失踪消息的缘故。
没有详细说这件事,见巴蒂斯塔管家时不时说起自己的富豪身份,转移话题道:“在这里只需要把我当成是普通的庄园主就可以。没有富豪、也没有那个既帅又聪明的韩宣,我就是我自己。我小时候在蒙大拿州的一座牧场里长大,喂牛、放羊、种菜之类的事情都干过。”
“既帅又聪明……”
伊莎贝莉面对如此厚颜无耻的话,弯腰做出呕吐状。
巴蒂斯特管家,瞧向跟在不远处的助理跟保镖们,不由失笑。
在这种场面下,实在难以将他当成普通人,不过和之前想象中那种富豪家孩子的性格比起来,韩宣真的挺随和。
“明白你的意思,我会按照你说的做。韩,你现在穿得衣服,已经有点像是普通的法国孩子了……”
又往前走了不远,来到一座拥有着悠久历史,墙壁上带有战争浮雕的圆锥顶老酿酒工坊前。
用已经算是古董的长钥匙,打开门进入里面。
去年冬天结束酿酒,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几个月时间。
偶尔有人来检查地窖里橡木桶中红酒的发酵情况,都是从旁边小门进去,所以酿酒制作工坊的设备表面,已经落了层灰。
一个个看上去用过许多年的葡萄搅拌桶,整齐摆放在面积不大的工坊里。
其他大多数酒庄,如今在使用新型酿酒设备,比如甘宝海洋牧场刚采购的那批。
而此刻,韩宣见到周围这些设备,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回了十九世纪的法国酒庄一样……
第838章 四百年的老酒
老旧的酿酒设备,带有历史留下的痕迹。
韩宣从巴蒂斯特管家这里得知,这批设备是原主人在1895年采购的,从当年一直用到现在,整整一百年时间。
期间酿造过上百批红酒,韩宣终于知道,华夏的本地红酒和法国的红酒相比起来,缺少了点什么。
除了酿造工艺还有原材料,两者之间还差着几百年历史……
用手指在这些做工精致的大木桶上抚摸,橡木经过百年时间,依然结实耐用。
采摘下来经过初步处理的葡萄,就是在这些木桶里,完成初次压榨,使得葡萄破损,几个大木锤正放在旁边,应该是用来敲打葡萄的工具。
甘宝海洋牧场的那批如今世界最先进的顶级酿造葡萄酒设备,韩宣看到过,充满科技感。
和这里的设备相比,大概就像是纽约和普罗旺斯的区别,一个是繁华闹市,一个是安静乡村。
韩宣在赚到别人几辈子、几十辈子赚不到的钱之后,开始像牛仔和农夫那样,喜欢普罗旺斯的安静生活了。
学巴蒂斯特管家,放慢节奏缓慢走路,不急不慢地说话,试着在普罗旺斯过上法国式慢节奏生活。
“制造过程中,葡萄皮、葡萄籽会在发酵时候和果肉剥离。我们将它们收集起来,然后放到这个石磨里,榨出葡萄皮和葡萄籽当中的精华,这将使葡萄酒带有一种特殊的口感,很美味……”
站在一个巨大的石磨前,巴蒂斯特管家说出这段话,脸上带有一种好似在喝酒的享受表情。
直接约有两米的石磨,磨盘当年应该要更厚实一些,随着多年来的使用,已经磨平了一层。
凹槽里还带有去年酿酒时候,所留下的葡萄残渣,没有完全清洗干净。
视线往上看,石磨上方架着复杂的木质结构器械。
一根横着的松木,连接到外面的那个白色大风车,现在风车还在转动,巨大的叶片每隔几秒,便从窗外扫过一次,总共有四片。
由于石磨没有和风车连接,所以石磨没有运转,两块巨大石头间的缝隙,成了蜘蛛的老窝,网编织得很精致,可惜还没有猎物上门。
从左边小门往地窖走,管家打开门边的灯。
地下温度有点冷,大概在十三度左右,除了灯光以外,看不见其他的光,隐约感觉到有风吹来,这些都是酒窖的必要条件。
首先入眼的是堆在一起,足有四五百个的棕红色橡木桶,壁灯照出的灯光往下呈扇形,点亮整个昏暗的酒窖,空气中飘满红酒的迷人气味。
杰森他们跟着进来,还没喝就醉了,包括道森秘书在内,都听不懂法文,加尔杰农一路充当翻译,看他们穿的那身高档西装,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才是老板。
橡木桶上写着数字。
韩宣见面前这些都写“1994”,问巴蒂斯特管家说道:“这些是去年的新酒?”
“没错,去年十二月份装桶的,现在已经可以喝了。酒是新的,但橡木桶都是老桶,使用时间普遍超过三十年。现在有些新酒庄,喜欢让葡萄酒里带有橡木桶的味道,不过我们普罗旺斯的酿酒师认为,那会破坏葡萄酒的口感,而使用这些老橡木桶,没有橡木味。如果橡木桶的数量不够了,一般会去些破产的老酒庄,买他们的酒桶,价格比新桶高几倍,但那很值得。”
巴蒂斯特管家说完,对韩宣、伊莎贝莉他们招招手,示意跟自己过来,进入一个单独的小房间。
吃力从木架上搬出个箱子,拍干净上面灰尘时候,呛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不停咳嗽。
脚下的灰尘很厚。
韩宣踩上去,能留下清晰的脚印,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年没人进来过。
等管家打开箱子,他们探头往里看去,一个超小的橡木桶,长度只有四十厘米不到,看上去胖胖的,有些萌。
跟外面那些一米长的橡木桶比起来,怎么看都觉得奇怪。
不过没人敢轻视这个小不点,因为它上面的铜制铭牌上,清楚刻着“送给亨利三世”。
“这是波旁王朝时期,我们这座高德庄园的主人,献给亨利三世国王三十岁的礼物,当时的庄园主是亨利三世的叔叔。他总共亲手酿制了十三桶,因为十三这个数字不吉利,于是只送给亨利三世国王十二桶,剩下的那桶留到了现在。就是它,酿造于1579年。”
等巴蒂斯特说完,韩宣问道:“放了四百多年,里面还有酒?”
“有啊,不过只有一半左右。”随着巴蒂斯特晃动,里面清晰传来水声。
“我的天!红酒放了这么多年,应该非常好喝吧?”加尔杰农帮忙翻译后,欧文摸摸自己的大光头,瞪大眼睛问道。
韩宣白眼对他,无语用英语说道:“红酒的保质期比较长没错,但并不是没有保质期。四百多年前的红酒,而且当时制造工艺简陋,谁知道里面还有什么东西,或许早就变成酱油那样的了。反正我觉得声音听起来有点奇怪,还是就这样放着比较好,当成收藏品。有这么长的历史,而且还有历史意义的红酒不多,送去拍卖至少能拍出去二十万美元,遇到喜欢它的人,或许还可以更多。”
“四百多年的红酒啊,假如能喝到它,即使中毒死掉我也心甘情愿。”
加尔杰农这位法国人,喜欢葡萄酒的天性,已经写在了基因里。
遇到这么难见的葡萄酒,忍不住想要尝尝,说话时候不断看向韩宣,喜欢他能将这桶酒打开,带自己沾点光。
不过韩宣直接无视了他那渴望眼神,被灰尘呛到不行,离开走了出去。
巴蒂斯特管家将箱子盖好,放回原处,关上门后也走出来。
每个酒窖都有点压箱底的东西,等客人过来时候,展示给他们看,表露出自己酒庄的底蕴。
那桶酒就是高德酒庄的“底蕴”。
见一帮酒鬼们,依然恋恋不舍地盯着那道门,好像有透视眼,能看到那桶酒,然后喝了它。
中年管家赶忙从柜子里,找出几个高脚杯冲洗干净,走到一个橡木桶旁,打开水阀倒出点酒。
“这是去年的新酒。不用醒了,晃晃就可以喝,管够……”
第839章 奇异的岛
存放数十年的陈年红酒,往往在香气和风味方面,会带给人以无尽的享受,使得无数人宁愿给出天价,也想去品尝一番。
然而,在红酒世界中,像拉菲这样红酒毕竟是少数,而多数红酒更适合在短期内喝掉。
任何值得收藏的物品,都需要理想的环境条件和专人精心照顾,如同古代的木乃伊,需要复杂的事前准备,还要将他们放在理想的空间内保存,红酒也是一样。
一般来说,那些能窖藏几十年时间的红酒,其实很少,而且只在仅有的几个好年份里才会出现。
所以高德酒庄除了那桶放了四百多年的红酒,其他红酒年份最多才二十四年。
一九八二年法国遭遇自然灾害,不仅只有波尔多地区葡萄减产,普罗旺斯也是。
那个年份出产的葡萄数量稀少,这座地窖里就藏着六桶一九八二年的红酒,但红酒品质只能算一般,比其他年份略微好一些。
巴蒂斯特管家特意打开了一桶,倒出几杯醒酒,给韩宣他们品尝。
橡木桶里剩下的那些酒,被他迅速装进暗紫色的玻璃瓶里,启动机器用橡木塞封好瓶口。
看管家小心翼翼的样子,韩宣知道这肯定是挺珍贵的红酒,可惜刚刚一路品尝过来,喝酒喝的舌头都已经麻木,哪能分辨出来好坏。
每种只喝一点点,加在一起却喝了很多,而且这些红酒年份各不相同,后劲很快上来。
天旋地转中,听见不知道是谁在说,普罗旺斯有个很有趣的地方。
韩宣立马举起手,脸颊微红,叫道:“我也要去,算我一个!”
于是乎。
半个多小时后,昨晚乘坐的那辆破旧红色巴士再次出发,行驶在葡萄园中的土路上,车后面灰尘滚滚。
路边行人惊奇发现,当巴士从身边开过时候,一头熊、一头熊猫,两张大脸贴在玻璃上,模样搞笑。
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