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八点钟,颁奖典礼正式开始,主持人是曾志韦、林佳栋,曾包仪,郑忠基、杨颖。
(我去,杨颖!)
随着主持人的开场白,沈临保持全程冷漠!
因为这些人张口闭口全都是我们HK电影如何让如何牛逼,如何如何让人惊叹!
感觉就好像十年前我们学习历史的时候,经常学的‘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灿烂的文化…’
你搞怀旧,无所谓,反正金像奖也只剩下怀旧了,但你全程说粤语就有点过分了!
沈临压根听不懂粤语,亏得陈扬是羊城人,一句一句翻译给沈临听,后来沈临干脆闭眼养神了,管他有没有镜头拍到!
你们先不考虑我们这些内地人的感受,凭什么要我考虑你们的感受?
是不是觉得出了《桃姐》《窃听风云2》《龙门飞甲》之后,HK电影复苏了?
所以你们觉得不需要内地的认同了?
你们觉得可以拿内地人的钱,拍属于你们的电影!
然后又是固定的怀旧时间,各种敬老!
对了,整个31届金像奖其实就是个敬老节!
许安华导演的《桃姐》一举斩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编剧五项大奖而成为最大赢家,而徐老爷的《龙门飞甲》也获得最佳剪辑等五项大奖,这两位在影坛纵横三十多年的新浪潮健将,再次让金像奖‘熠熠生辉’…
纵观本届的获奖名单,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电影人之外,大部分在影坛的经历都超过20年,其中许安华、徐老爷、刘天王、叶得娴等都已经入行三十多年!
即使这样,他们也不会把奖颁给葛大爷、颁给高媛媛、颁给姜温!
金像奖,这项曾几何时或许堪称华语影坛最大肯定的殊荣,近年来却变得声息渐微。对于内地不少业界人士甚至观众而言,审视金像奖的目光亦从仰望转为平视,而随着大中国市场的水涨船高日益威隆,甚至有转为俯瞰的趋势…
沈临看着台上台下说着粤语的各位HK艺人艺人,心里有点不太痛快。
尤其是黄秋生意有所指的发言,更是让沈临各种反感!
(黄秋生有关小圈子的言论,大家可以自行查看!)
倒是吴君茹登台调侃刘天王的一段话挺好笑的:“大家都说我希望刘拿影帝,不过我就是喜欢刘,大家都知道的,我好迷他,好佩服他,他那么大年纪还能把别人肚子搞大!”一旁刘嘉陵提醒她陈可幸也在场,吴君茹不避讳地说:“别提了,白头发越来越多。”
这句话惹得沈临笑了出来,然后就没有了。
对了,倪匡获得了终身成就奖!
这就有点过分了,都知道倪匡(写《卫斯理》那个)是当年港督的御用文人,专门用来怼大陆政策的!
等到颁奖差不多快结束了,才轮到颁发两岸最佳电影。
提名的一共五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金陵十三钗》《非诚勿扰2》《星空》《赛德克·巴莱》。
开奖嘉宾居然是李邵红、侯小贤还有尔冬升!
获奖的是《那些年》
沈临上台,拿到奖之后,实在懒得说话,勉强挤出微笑:“我不会说粤语,就说普通话吧!我想说一点,作为电影人,还是纯粹一点好,你说呢我说的对不对?黄秋声前辈?然后,谢谢HK影迷对我的支持,我会更加努力,拍出更好的电影!”
------------
第二十六章 后续
说完自己想说的话,没理会已经涨红脸的颁奖嘉宾李邵红还有几个司仪,沈临直接离开舞台。
没有参加官方晚宴,也没必要跟谁告别,直接匆匆走出了会场。
对了,同行的还有剧组几个演员。
你可以说他年少轻狂,你也可以说他愣头青,但呆在金像奖一整晚还有呆在HK两天时间,给沈临的感觉截然不同。
首先HK的人民没有那么多闲工夫搞什么政治,他们最关心的永远是自己的工作还有生活,而那些艺人们却刻意夸大了HK在政治方面的诉求!
“沈临导演,能说说对本届金像奖的看法吗?”。
媒体记者很激动,显然是收到了风声,沈临才走出剧场,立刻被包围起来。
这些家伙声嘶力竭的喊出一个又一个问题。
“内地演员此次在金像奖上全军覆没,是不是表示内地演员在演技上比不上HK演员?”
“你刚才的言论是不是特意指代黄秋声?”
“沈临导演,你敢在金像奖上公然说这种话,是不是代表你已经放弃了HK市场?”
一个挂着TVB胸牌的记者忽然挤到了沈临的面前,大声问道:“沈临导演,你知道你这么激烈的抨击一个奖项,有可能会影响到你在HK的发展前途吗?”
“在HK的发展前途?”
记者的话没说完,沈临直接出言打断:“你认为我会把事业中心放在HK吗?你难道不知道大部分的HK导演都已经把工作重心放在内地了吗?还有,我一个内地人拍的电影能拿到HK华语电影票房冠军的位置,你觉得我会没有前途吗?”
冷冷看了看这些唯恐天下不乱的记者。
沈临在安保人员的协助下,摆脱他们的追逐,乘上了加长车。
老实说,沈临早就见识过媒体的尿性,也听闻HK媒体的不要脸程度绝对可以让一个文质彬彬的人气到问候全家!
但亲身体会之后,还真的震惊到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