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冬好奇爸爸一只手盛饭,全程跟去灶头看着。等秦瞻盛好饭下来,直接把白菜汤和饭搅拌在一起。
宁馨见状,去给他拿了个调羹:“给。”
秦瞻:“……”认真的吗?他是小朋友吗?他看着宁馨,眸色灰暗,仿佛有些委屈。
宁馨忍住笑:“你用菜汤拌饭,筷子没有调羹方便。”
“对啊,爸爸真笨,开始不用调羹。冬冬用蛋羹拌饭就用调羹吃的。”冬冬指了指自己碗里的肉沫炖蛋拌饭,还有手里的调羹。
秦瞻:“……”
宁馨怕自己忍不住笑出声:“你们慢慢吃,我先去供销社看看。”说吧,她把调羹放桌子上,赶忙走出厨房。
见妈妈走了,冬冬用调羹吃了一口肉沫炖蛋拌饭:“爸爸你看,就这样吃,可好吃了。”
秦瞻深深的呼吸了一下,又看了一眼调羹,然后拿了起来,面无表情的像冬冬一样,一口一口的吃了起来。
冬冬见状,笑的眼睛又眯了起来,爸爸早该学他的。
第58章 握住了她的手
宁馨来到供销社,用冬冬的供应量买了茄子和冬瓜,她看到还有豆腐,有些意外:“平时豆腐很早就被抢光了,今天竟然还有。”
童萍道:“今天分肉,大家有肉吃,豆腐就没买了,加上这天气豆腐不耐放。”
这倒是,这个年代的人吃穿用都用精打细算的,有肉吃就不买豆腐了,都是补身体的,吃一样就够。而且吃了肉,有些人家几天都不会吃荤了。
别说很多人是这样想的,就是宁馨想每天有个荤菜补补身体,调理身体,都没有这个条件。她一个月三斤蛋,都是隔一天吃的。没吃蛋的日子就吃豆腐,反正每天都有要点蛋白质。一个月10块豆腐,再加上母子两人的三斤肉,每天有蛋白质的日子也能拼凑出来。
“给我两块豆腐吧。”今天弄两桌,多个菜也不嫌多。既然请客了,就不要弄的太寒酸,不好看。
“行。”童萍爽快的包好豆腐。
其实,供销社的菜也不怕卖不掉,如果到了下午豆腐还没卖完,就直接拿食堂去了。
宁馨拎着菜回到家,发现父子俩在洗碗,一个洗碗盆里三只手,小的两只,大的一只,还怪有趣的。
看见宁馨回来,冬冬道:“妈妈,我和爸爸在洗碗。”
秦瞻有些不自在,毕竟他算客人,洗碗虽然是帮忙,但有些怪。
宁馨:“我看到了。你自己洗,怎么能叫你秦爸爸洗?”说着,把菜放一边,“秦同志坐会儿,还是我来吧。”坦白说,这木盆里都是清水,她嫌弃这俩洗不干净。
秦瞻:“没事,我反正也没事。”
冬冬:“对啊,冬冬也没事。”
宁馨:“……”她把放一边的汤盆拿起来进厨房。
秦瞻和冬冬伸着脑袋看着,不知道她进去干嘛。但是没过一会儿她出来了,汤碗里装着一盆灶头里掏出来草木灰。
父子里的神情是一样的,都睁大着眼睛张着嘴巴看着。
“用这个干什么?”秦瞻问,把冬冬的问题给抢了。
要说怎么是富贵人家养出来的两人。如果是老百姓家出来的,多少知道点有油渍的碗清水洗不干净,得放点草木灰。
“洗碗,这水里都是油,不用这个灰洗不干净。”说着,她抓了一把草木灰放碗里,然后绕圈刷了一遍。
果然,被草木灰刷过的碗油渍被吸走了。
冬冬见状,小胖手抓着草木灰,学着妈妈的样子,绕圈刷了起来。
秦瞻也想试试,虽然他只有一只手,但把手指放里面也能绕圈。
宁馨:“……”看着一大一小用草木灰洗完了,她很无语。冬冬是个孩子,好玩也就算了,秦瞻一个大男人了,难道也觉得好玩?
难怪有句话说,每个男人的心里都装着一个男孩子。
“那你们洗吧,我去陈指导员家。”宁馨起身,不能大男孩、小男孩凑热闹了。
秦瞻:“好的。”
冬冬:“好的。”
父子俩异口同声道。
宁馨来到陈指导员家,看见蒋红娟在拔鸡毛。
“小宁来了。”蒋红娟招呼道。今天可以买鸡,家属院里大半的人家都买了,这会儿在拔鸡毛的人家也特别多。蒋红娟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小宁,你鸡还要买吗?”
宁馨一愣,随即惊讶道:
“一户人家不是只能买一只吗?”难道蒋红娟要走后门买两只?这是能被她知道的秘密吗?
蒋红娟看着她吃惊的样子,似乎想到了她在想什么,她忍不住笑道:“每户人家的名额是只有一只,但是有些人家占着名额不买,那名额不就浪费了?”
这话点到为止,宁馨明白了。她赶忙道:“那蒋姐,我还想要买,可以多来几只吗?”随即又解释道,“我想做腊鸡,过年的时候给我婆婆、奶奶寄过去。我婆家已经分家了,我和冬冬平时不在,也照顾不到老人家,我奶奶那边,我爸去世的早,我妈在我小时候就改嫁了,我是爷爷奶奶和叔叔婶婶养大的,他们对我也很好。现在我出来了,也不能不尽孝。
我之前在医院躺了五年,是那边的医生教授照顾我的,我以前没能力回报他们,现在也想表示一下心意。”
秦母、于晴和杨教授,他们的好她也都记着。
如果没有杨教授的实验体研究计划,她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熬过那五年。如果不是于晴精心照顾了她五年,她的身体也不会这么好。
哪怕他们的初心不是为了自己,但自己是受益者,这是实实在在的。
蒋红娟对宁馨的情况也是不了解的,现在听宁馨说起家里的事情,才知道她是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养大,她看性格好,为人也爽朗大方,就知道宁家把她养的不错,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对她应该也挺好的。“那有什么,你要几只,我给你去问问。不过……你也得给人家表示一下,给鸡蛋、蔬菜或者粮食什么的,意思意思。”
蒋红娟这话说的直白了,大院里都是这样操作的,也不需要偷偷的说。而且他们这也是大院里自产自销的,不是外面的买卖。
宁馨自然也知道的,不然人家凭什么白白把买鸡的名额给你?她想了想:“我给粮食可以吗?得给多少?”鸡蛋自己不够吃,蔬菜还没成熟,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就是粮食了。
宁馨供销社有32斤的商品粮,然后凭居住证还有28斤粮食的供应量,再加上冬冬18斤粮食的供应量,虽然供应粮需要钱买,但是他们母子两人吃不了那么多粮食。就是32斤的粮食,也够他们母子吃了。但宁馨还是会把供应量的粮食买了,备着。
蒋红娟想了想:“如果是大米的话给半斤吧,如果是粗粮的话给两斤吧。”算下来就是1毛钱左右。
“行,那我现在去拿,我要……”宁馨算了一下,婆家一只、宁家一只、于晴一只、杨教授一只、秦母两只,秦母给一只不好看,那是感恩送礼的,再加上自己家两只,腊鸡做好,没肉的时候割一点补充营养,一共10只吧,不行的话再减少,先多说点。“蒋姐,我要10,可以吗?”
蒋红娟:“……”她惊呆了,这家属院里还没出现改过一次性买10只的。“那行。”10只的名额肯定是有的,只不过……她也是被震惊到了。但想到宁馨说的,要给婆家娘家寄去,还要给医生们寄去,然后估计自己也会留个一两只,蒋红娟也就明白了。
毕竟她自己也留了。
“那我现在去拿粮食,10户人家,我拿五斤大米吧。”宁馨道,20斤粗粮有些多了,还是拿5斤大米吧。
蒋红娟起身:“那我现在去问。你先把大米拿来我家,然后你们来我家换吧。”
“行。”宁馨赶忙回家去拿大米和钱,她现在就剩下205块左右的钱了,今天每只鸡要三四块,得拿出四十来块钱,钱可真不经花啊。
宁馨回到家里,发现门开着,但是两父子已经不在了,她去厨房检查了一下他们洗的碗,没办法,她是真不放心。还好,每个碗洗的亮晶晶的。
接着她拿钱和米去找蒋红娟了。
五斤大米她也没有秤,大概估计了一下,反正拿来的只多不少。回到蒋红娟家,看见院子里站着好几个妇女,宁馨脸有些红,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虽然大家都是这样做的,但她脸皮博,有些不好意思。
“小宁来了。”蒋红娟道,“她们几个家里的名额还在,你把半斤大米给她们,她们待会儿就去买鸡。”
“嫂子们好,真是谢谢太谢谢你们了。”宁馨顶着通红的脸和她们打招呼。
大家都是家属院的老人了,看宁馨是新面孔也知道她是家属院的新人,于是又热情道:“妹子别不好意思,大家都是这样的,谁家有需要大家就帮忙。”
“可不就是,大家也刚好今年不要这名额,说不定明年需要了,还要妹子帮忙。”有人附和道。
听她们这样说,宁馨觉得这群人可真通透。“嫂子们,我拿了大米,但是我没有秤,你们看怎么分?不然我们去供销社称一下?”
“我家有秤,你们等一下,我去拿。”其中一个军属道,然后跑出去拿秤了。
这时,蒋红娟给宁馨介绍道:“那位是谢嫂子,谢嫂子是个勤奋的人,家里种了冬瓜、平时也会去山里挖笋、摘野菜,你如果想要吃冬瓜或者其他的东西,可以去谢嫂子去换,谢嫂子家在15号院子。”
宁馨一听,眼睛一亮:“那太好了,我刚来,地里种着的菜还没熟,咱们家属院可以换东西,可真是方便了我。”
“妹子你刚来,有什么需求就和大家说。”
“就是,菜啊,票啊,大家都可以相互换。”
“是啊是啊,帮你帮我帮大家,我们家属院团结友爱。”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了起来。
宁馨听着他们说话,看着她们热情的笑脸,心情非常的好。
这次的穿书让她体会到了祖国人民的善良,刚穿书的时候,她是紧张的、不安的、迷茫的,甚至自暴自弃的想过,觉得被困在身体里当个实验体也不错,至少不用考虑太多,每天有人照顾,有人伺候,这日子也够了。
可是后来听着冬冬的叽叽喳喳,感受着他的长大,从咿呀咿呀到会喊妈妈了,会说流利的话了,她就想醒来,想陪伴着他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了。
而现在,这些陌生人又给了她温暖,让她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
很快,谢嫂子拿着秤回来了,等五斤大米分好,十个家属每人拿着半斤大米回去了。她们回去之后,宁馨和蒋红娟提起了晚上吃饭的事情:“嫂子,晚上来我们家吃饭,你和陈同志以及孩子们一起来,家里没什么人,就冬冬的几个小朋友和秦同志。”
蒋红娟本来就答应宁馨的,这会儿她提起了,她自然也不会反对:“行,会来的。”
宁馨又叮嘱:“把孩子也一起叫过来啊,冬冬念着哥哥姐姐呢,如果他们不来,冬冬会不高兴的。还有啊,我家的桌子凳子不够,还得向嫂子家借。”
蒋红娟哭笑不得:“行行行。”讲真,她本来没打算带孩子的,他和老陈两人去就行了,但宁馨这样提醒了,她也就不客气了。蒋红娟也猜的到宁馨为什么选今天,今天发肉发鸡了,家里拿的出招待的菜了。
她想了想,回头拎半只鸡过去,不然她家那只鸡吃了,他们母子吃什么?
宁馨和蒋红娟又聊了一会儿,就见十个家属回来了,大家都拎着一只鸡,鸡呱呱呱的叫,吵的院子好不热闹。
宁馨给她们付了买鸡的钱,十只鸡一共花了37块,听起来都肉疼。
接着宁馨分了两次,才把十只鸡从蒋红娟家拿到自己家。
因为今天是休息天,家家户户都有人,宁馨拿着这么多鸡从蒋红娟家到自己家的这一路可是被不少人看见了,大家都惊呆了,这家属买的鸡也太多了吧。
于是,背后各种
议论声。但没有一句是夸的,不是说她败家,就是说她会花钱。
宁馨反正是听不到的。
等她拎着第二趟的鸡回到了家里,发现秦瞻和冬冬已经回来了,两人在往院子里搬桌子和凳子。“这桌子凳子哪来的?”宁馨好奇的问。
秦瞻道:“营部食堂借来的,不过一直闲置放着,有很多灰尘,需要擦擦。”
宁馨有些意外,没想到秦瞻连这个都考虑到了。她忍不住夸奖:“秦同志真细心。本来我和蒋姐说好了,借他们家的桌子凳子,现在你向营部食堂借来了,那我去跟蒋姐说一声。”
秦瞻第一次被女同志这样夸,还是自己心动的对象,耳根子不由的一红:“行。”心情略带上几分羞涩,说话也简洁了。
于是,宁馨又去了一趟蒋红娟家,说秦瞻已经向营部食堂借了桌凳。等她回到家里,就见秦瞻和冬冬拿着擦布在擦这些桌凳了。
谁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安宁馨看来,父子搭配才干活不累。瞧瞧两人,一个独臂大侠,一个弱鸡小侠,干的多认真、多高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