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_分节阅读_第89节
小说作者:鱼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79 KB   上传时间:2025-04-05 18:41:18

  “材料这边,我们已经跟云掌柜签了契约,绝对不是问题。”这话是赵有志说的。

  云掌柜自然就是赵小云了,赵小云代替柳小尺帮赵丰年管理商队,但是公是公,私是私,哪怕赵丰年这个背后东家是知府,府衙采办的各样东西,都要走公帐。

  说来,赵有志本来跟赵小云是不对付的,谁叫以前的矛盾根深蒂固,只是没想到来到了北地,大家各自做事,彼此有交集,虽然还是看见彼此不爽,却没有了以前的剑拔弩张。

  至少,如今的赵有志对赵来贵吴菊香算是敬重有加了。

  秋收后,柳大尺才从北门关回来。

  “那通道在雪峰山崖下面,林子密集,又多怪石,要不是有阿贡带路,我们还真不一定找得到,彭将军亲自带了人马,在戎人的一个据点抓了几个戎人,如今有镇北军守着,不怕再有戎人越过边境线进来了。”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赵丰年笑着拍了拍柳大尺肩膀,“辛苦了!”

  柳大尺满脸笑容。

  第二天,赵丰年就让各县官员来府城开会了,重点说明了边境之事。

  于是,北地百姓忽然发现,好像整个北地的氛围忽然轻松了起来。

  而这边,张氏也打算回老家了。

  自从张氏来了北地,巧娘跟赵来贺就拉着张氏住下了,说要好好尽尽孝心,如今秋收过了,再不回去,怕是就要留在这里过年了,到底还惦记着家里,张氏便说要趁着天气还好回老家。

  赵二胖自然也一起回去。

  “我知道,你们都是要做大事的人,我也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既然大哥你们的责任在外头,那我的责任就在家里了,你们只管放心,老家那边都有我呢,我一定会好生照顾爷奶。”

  人走后,赵来贺不禁感叹,“原先二胖也是个皮孩子,如今跟你们一样,一个个地,竟都长成了顶天立地的人了。”

  谁说不是呢。

  又是一年的腊八大集,巧娘跟傅轻雪拉着赵青青给她又是打扮又是要裁冬衣,赵青青苦笑不得。

  “牧县新开了制衣厂,纺织厂直接送的料子,再是保暖不过了,何必要再费你们功夫?”

  “这如何能一样,这是我们的心意,再说了,拓县令约你一起出去逛集市,自然要好好打扮打扮!”

  就在前不久,拓九终于鼓起勇气向赵青青表明了心思,同时约赵青青一起逛大集,赵青青没有拒绝。

  “青青,虽则拓县令是个率直的,但是这男子,哪有不稀罕美丽姑娘的呢?莫不是,你虽应下了,只当他是朋友?”傅轻雪疑惑。

  赵青青认真想了想,摇摇头,“大抵还是欢喜的。”

  巧娘立马就乐开了。

  拓九这天一大早就来了府衙,只在前衙忐忑不安地等着,路过的人见状都是会心一笑。

  等赵青青出来,瞧见她的一瞬间,拓九就愣住了。

  她今天穿了一家鹅黄色的儒裙,脖子上是白狐皮做的毛领,另又披着一件橘色的披风,看上去婷婷袅袅,美丽动人。

  “怎么?不走吗?”赵青青冲他笑道。

  拓九回过神来,“走,当然走!你,你今天真好看。”

  “只有今天好看,看来,往常是不好看了?”

  “不不不,我不是那个意思,平常也好看,你每天都很好看!你不要生气。”

  “不过玩笑话罢了。”

  赵丰年看着那边走远的两人,跟身边的人笑道,“你不必替他们感到担心,青姐是个有分寸的人,她要真不喜欢,谁也勉强不了她。”

  “我确实是担心她受到伤害。”

  “你不看好他们?”

  傅轻雪摇摇头,“青青把你们看得很重,我相信,你们任何一个人都能排在拓大人前面,正是因为如此,倘若你收到诏令回京,那青青定然不会留在北地,到时候,他们两人怕是都要受到伤害了,而青青又是习惯了什么都压在心里,不叫人看出分毫来,便是心里难过到了极点,只怕也是笑着的。”

  赵丰年确实没想过这个问题,不过他想了想,发现自己也是接受不了将来赵青青留在北地相夫教子,在他眼中,赵青青理应有更广阔的天地。

  “办女子学堂?”杨菱震惊地看向了自家大人。

  赵丰年点头,“不错,此前的五树学堂,虽然我们也说欢迎百姓送家中女子来学习,可是来的人少之又少,就算来了,也是学一个炮制药材,女子并非不如男子,甚至,在很多地方,女子能做的事比男子更加出色,北地苦寒,女子也要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也要下地干活,那么,为何男子能读书科举,女子却不能上学堂读书呢?她们理应有自己的选择。”

  杨菱满眼复杂,“大人,您想给女子一个机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倘若被外头的人知道,怕是对大人有所非议。”

  “这是在北地,我何惧非议?杨知事,既然你能说出来是给女子一个机会,那你定然就能明白此事的意义,你只管去办吧,我相信你能做好,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来找我。”

  杨菱领命去了,而没多久,听说了这事的赵有志就来找了赵丰年。

  “之前,学堂一事都是我跟杨知事一起办的,怎么这回你却不叫我了?”

  赵丰年惊讶,“你我的赌约之前就已经结束了,我以为,你会迫不及待地回赵家村。”上回赵有志没跟张氏、二胖一起回去,赵丰年便有些惊讶了。

  只是他这话音刚落,赵有志就一脸愤愤了。

  “你明明知道!”

  见赵丰年不说话,赵有志泄了一口气,“我承认,我是想做出一番事来,我以前不懂事,让家里人,尤其是让我爹天天替我操心,我到了这里才知道,没有我家里人,我什么都不是,所以,我不想辜负他们,我也知道,我爹送我过来,就是让你给我安排一个好前程,我之前也不知道我能做什么,可是你上回让我一起帮着开办学堂,我才知道我能做好,所以,如果可以,我希望你能再让我跟着一起干,我一定好好干!”

  赵丰年笑了。

  “有志哥,你能这么想,富大伯一定很开心。”

  “那你是答应了?”

  “白得一个帮手,为何不呢?”

  杨菱跟赵有志算是老搭档了,有了赵有志的帮忙,办女子学堂的事很快就被百姓们知道了。

  有怀疑的,也有心动的,不过更多的是观望。

  这时候,赵青青赵翠翠就露脸了。

  再没有什么比活生生的例子更能凸显女子读书有用了。

第80章

  “知府大人是有大义之人,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好,反正,等我家闺女长大些,我是一定要送她去那女子学堂读书!”

  沙沙县,沙大头得知府衙推行女子学堂后,第一个站出来表明立场。

  他妻子去年给他添了一个女儿,如今才刚满一岁,家里上下都宝贝得很。

  “我倒是不求女娃子能读书学多少本事,就是想着往后认识字,涨涨见识也成,也不至于跟我们一样两眼一抹黑。”

  “可是认识字又有什么用呢,咱们都是土里刨食的,种了多少地了,这不认识字,还不是照样种。”

  “就是,男娃子读个书还能做点事,女娃子读书难不成还能去给人家当账房先生?”

  认识字有什么用?赵丰年很快就要让他们知道有什么用了。

  如今各县各种厂房作坊蓬勃发展,要招的人也越发多了起来,就在大家摩肩擦踵准备新一轮的面试之时,却听说,这回开始要招识字的了。

  不识字的都愣住了。

  “不是,咱们进成衣厂是做衣裳的,做的都是针线活,要会认字做什么?”

  “就是,几块布的事,用不上会认字!”

  “大家误会了,自然不是只要会认字的,只是会认字的优先录用,你们怕是不知道呢,咱们厂里,会认字的那都是能当管事的,至于账房,那肯定更是要会认字了。”

  成衣厂的人一解释,众人都惊呆了。

  “女子也能当管事?”

  “成衣厂也是女子做账房先生?”

  “自然,咱们知府大人可说了 ,男子能做的事,女子为何不能做,女子能顶半边天呢!再说,毕竟管事得看账,肯定要识字才行,就是普通的女工,你总得看尺码、大小吧,这种东西,会认字的一瞧就懂了,那不认字的,还得解释了半天才能干活,这一来二去的,可不就耽误了功夫?”

  而药材加工厂那边也几乎是一样的情形。

  “我家闺女从小看着他阿爷晾晒草药的,绝对能做得来你们这活!这活用不上认字!”

  “对啊,就晾晒个草药,搬搬东西,翻翻面的事,用不着!”

  “什么?还要把药材按照名字分类标注好?那,那认识这个药说一声都不行吗?会增加工序啊?”

  北地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久而久之,百姓们也意识到了,这识字确实是有道理,认识字可以去领衙门发下来的农书,有什么问题,自己在家就能解决了,不求人。

  认识子,去到厂里干活,就能有当上管事的机会,能读懂新政令,能学人记账,总之,好处多多。

  而北地的女子,都看到了衙门贴出的标语——女子能顶半边天!

  知府大人说她们不比男子差,知府大人还说她们也能顶半边天呢!

  一时间,北地女子仿佛都出来了,她们走在路上,昂首挺胸,她们大大方方走进各个地方,做以往想要尝试,却不敢尝试的事。

  甚至,还有想要加入定北府民兵的。

  而各县的女子学堂,竟人满为患了。

  杨菱跟赵有志满脸笑容跟赵丰年汇报情况,府衙其他人听了,也纷纷感到开心。

  “五树县冷县令的夫人主动请缨,去五树县的女子学堂成为了夫子,五树县也成为了送家中女孩子去学堂最多的县。”

  “冷夫人?”赵丰年没见过冷存真夫人,只听闻是个大家闺秀。

  杨菱笑着解释,“冷夫人是京城人士,听闻也是书香世家,自己本人算是博览全书。”

  “原来如此,这样说来,冷夫人也是胸中有大丘壑之人。”

  春耕后,北地的百姓空闲下来去县城赶集,却冷不丁发现,不知何时,北地的外地商人竟然多了起来,似乎每个地方都充满了烟火气,再不复几年前的冷清。

  府城里,这样的现象更加明显。

  这些商贩带来了许多北地百姓没见过的物件,大大丰富了百姓们的眼界和生活,同时又将北地独有的羊毛布、大枣等特产运到了外面,将北地这个大盘转动了起来。

  随着天河计划的一日千里,赵丰年有种感觉,他可能要离开了。

  果不其然,没等到秋收,赵丰年就收到了吏部的调令。

  知府大人要调走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开来,引起了轩然大波。

  百姓们纷纷不敢置信,商户们也十分不舍,至于各县的官员,更是直接来府衙问情况了。

  得知调令已下,不可能更改,北地的百姓在沉痛中,决定送给他们最敬爱的知府大人一份礼物。

  赵丰年浑然不知,只忙着写折子给众人升职推荐,又怕接任者走偏,写了一份又一份的北地发展建设方针,新的知府已经在路上了,他还需要尽快将府衙事情理理清楚,好跟下一任交接。

  赵丰年心里也担心,不知新任知府是何人,为人为官如何,但是他相信,无论是天元帝还是太子殿下,都不可能任由赵丰年打造好的北地再次被人弄得乌烟瘴气,有了这个前提,来的人哪怕是个首成的,凭着他写的计划书,也能发展这个地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3页  当前第8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9/10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