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伯娘,倘若是有难处了,你可以随时回来。”
陈莲笑了笑,又掏出了一个玉色的香囊,“险些忘了,这个给你,宝儿,谢谢你跟伯娘说的那些话,这是我自个儿做的,里面放了提神醒脑的香草,我听说县城的读书人都讲究这个,莫嫌弃。”
赵丰年接过香囊,上面依
旧是绣着笔直的青竹。
第35章
“我就在山坡上,打几只兔子,好久没吃兔肉了,还怪想的。”
“兔肉有什么好吃的,又老又柴。”柳巧娘不愿意做那玩意儿,废柴火。
“咱们用酱油烧,指定好吃,我再去拔几根笋子,一起炒了,灶上多煨几刻钟肉就软了。”笋子是家里竹林里可以现挖的,春笋没有冬笋鲜甜,但是味道也不差。
巧娘松口了,毕竟如今家里也没什么事,养鸡喂鸡有赵青青翠翠两孩子一起帮忙,过了年后,王小红可能是想着能少两张嘴吃饭,只把姐妹俩往这边一送,闹的俩孩子羞愧不已,巧娘倒是没说什么,照样对俩孩子跟以前一样。
前不久家里水井也打好了,连担水都不需要了,洗衣做饭都方便,家里没什么活,故而,巧娘也不想把汉子整日拘在家里了。
赵丰年今日适逢休息,听完也起了一点兴趣,赵来贺索性带着他一起去。
今年也有不少人挖芫花去卖,不过可能前两年收的太多了,几乎都是贱卖了,但是对于庄稼人而言,哪怕就是一文钱,能赚到手里就是好的。
遇到父子二人,大家纷纷打招呼。
“来贺,这是带儿子进山呢?”
“没呢,去外围瞅瞅,掏兔子去!”
赵来贺带着赵丰年去了林子外围,还没看到兔子,倒是先看到了蘑菇,赵来贺去掏兔子洞了,赵丰年认出了这是一种可食用的蘑菇,索性摘了几朵,采得投入了,跟着蘑菇走,又发现了一根布满黑木耳的枯树。
树已经倒在了地上,木耳却生长得越加旺盛。
赵丰年找到了乐趣,摘得停不下手。
那头,赵来贺拎着两只兔子顺着痕迹找到了儿子,见他蹲在树干旁摘木耳摘得不亦乐乎,当即就笑着加入了进去。
父子俩忙了一下午,出了林子才发现天下起了小雨,赵来贺背上背篓,直接将儿子扛起来,“走喽,回家喽——”
春雨润如油,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
五月农忙结束,赵家一家去县城赶集,这次竟然发现了酱油的声音。
“几位客官瞧一瞧,这可是府城来的新货酱油,炖肉的时候来上一小勺,好家伙,那味道,能把人香晕过去!一斤只要六十文!”
“六十文,这也太贵了!”
“这位客官,一点都不贵,这里头有盐呢,而且府城里的人都在吃,您打点回去尝尝就知道多值当了!”
“可以少称几两试试吗?”
“自然是可以的!”
一想到家里新晒的两大缸酱油,巧娘就心头一阵火热,不过那些拿来送礼也不错,再说,他们家要开始做豆油了,宝儿可说了,那是比酱油还要好的东西。
古法榨油不光能榨黄豆油,还有花生油、菜籽油,只是赵丰年目前还没在怀江府发现种花生跟菜籽的,许是这个时代没有,又许是还没传到怀江府来。
榨豆油的步骤不少,大致是要先清洗,而后小火炒干豆子,碾碎,再将豆子粉末蒸熟,又要不能蒸太熟,然后压成豆饼,放到榨油的槽里,用木楔榨,通过力的撞击,将油榨出来,这些步骤听起来简单,但每一步都需要摸索,前几个月赵丰年一下学回到家里就跟赵来贺一起琢磨,休息日更是一步步的实验,经过几个月的实验,才终于确定了每一步的细节,只等赵丰年放农忙假就要开始榨油了。
赵丰年放了农忙假了,巧娘便也让赵青青赵翠翠两个孩子归家了,不是她不相信两个孩子,只是事关重大,她只得做一回“小人”了,还是听赵丰年说过的那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学来的。
赵青青从来不刻意打听她四叔四婶家的事,就怕知道多了她娘王小红又要问,这些日子她也隐约赵丰年在忙着什么大事,本来还担心农忙假赵丰年成天在家一不留神就撞上瞧见了,因此巧娘一说让她们农忙家去不必过来,当即心里就松了口气。
头一回榨油,准备了一百斤的豆子,最后得了三十斤左右的油。
看到清澈透亮的油出来,巧娘每看一遍都觉得新奇欢喜。
这出油量已经很不错了,在此之前,刚刚实验的时候一百斤豆子只能得二十来斤,就是十来斤的时候也有,因此赵丰年也是不断改进榨油工具。
柳大前几个月别的活没接,尽紧着替外甥忙活了,是以,得了一坛油后,赵来贺赵丰年一致决定先送给柳家尝尝新油。
而后几日,一家人不断摸索,终于让出油量维持在百分之三十五左右,一百斤出三十五斤的豆油。
这个比例,放在古法榨油上已经很可观了,赵丰年也很满意。
巧娘早就用豆油做上了菜。
“一点乱七八糟的味道都没有,比猪油好多了,颜色也漂亮,炒出来的菜也香着,这谁能瞧出是大豆做的,再说,一斤豆子才多少钱,一百斤也就四钱银子,猪油可要卖三十文一斤,咱们这豆油就算比不上荤油,只卖它十五文钱,三十五就是五钱二十五文,都能赚一钱二十五文呢!”
假设他们两天做三十五斤,一个月就有五百多斤,差不多能赚七八两,一年就有近一百两,而巧娘养鸡差不多一年也就赚五十两左右,甲鱼倒是多的,只不过场地有限制,往后儿子考科举,去了府城乃至京城,那甲鱼就养不了了,这榨油的手艺可是一门能代代相传的手艺!
赵丰年也理解赵来贺巧娘,在他们看来掌握一门手艺总是要比地里刨食养鸡养鸭有出路,才算是正经的手艺,事实上,如今也正是这样,柳家就是因为父子俩会木工,生活比大多数人家轻松不少。
这个时代,手艺那是轻易不外传的。
赵丰年也没打算广而告之,只是他没告诉赵来贺巧娘的是,他想开个榨油工坊,乃至工厂,将成本压低,形成产业链,提高效率,往后,榨豆油的赚的钱绝对不是养甲鱼比得上的。
只不过,这些都是后面的事了,眼下该考虑的是怎么让百姓们知道这是好东西,成功卖出去。
“嗨,这有什么难的,能吃的油,还比那猪板油便宜,大家伙都会买的,换做是我跟你爹,就算是头一回听到,也会买些回来做菜尝尝,等大家尝过了,知道了它的好,那就是回头客了。”巧娘对自家的油很有信心,赵来贺同样如此。
赵丰年这才想到,自己是陷入了误区了,平头百姓一年到头能吃几次猪肉,又能买的起几次猪油,有便宜的油自然是会买的,多少是沾点油水。
大豆油最后定价为二十文,比猪板油便宜十文钱,为了掩人耳目,也是为了有个好寓意,起了个“丰收油”的名,倒是也契合是庄稼做的油。
买油的事赵来贺跟巧娘没让赵丰年沾手,只让他专心读书去,等赵丰年在学堂里听到有人议论最近出现的“丰收油”,便知道他爹娘是成功了。
“那油晶莹剔透,透着淡淡的金黄色,闻起来还带着清香,关键是便宜,我爹娘住在镇上,还让我今日下学的时候务必打二两回去呢。”
听着同窗的议论,赵丰年内心也逐渐放松下来。
又过了几个月,赵家村里也有人说起县城出现的新油,赵来贺巧娘在吆喝了几次散油后,便花了些银子寄放在粮铺搭着卖,是以村里人暂时还不清楚这油就是出自赵家村。只听见过的人将那油如何夸得天上有地下无,心里也火热着,想着什么时候也要去县城买上一斤半两回家炒菜试试,要是真有那么好,以后也不必花三十两买猪板油了,这个便宜十文钱,能买上两斤糙米了。
但是,很快村里就知道了这是赵四家新弄出来的东西了。
无他,起先赵家放在粮铺寄卖的丰收油卖得火热,连带着粮铺的生意都好了许多,两家粮铺的主事不约而同来了赵家村拜访。
赵家村这下又沸腾了,他们议论了几个月的好东西竟然是赵四家做的,那些县城的大老爷们居然还亲自上赵四家门,对赵四客客气气的,他们上县城买东西的时候什么时候见
到那些管事掌柜的这样的好脸色,当即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而机灵的人已经从家里取了油罐上村西头赵家去问价了。
“都是一个村的乡亲,我还能诓你们不成,是真的没有了,下一批得等五天后了,你们也知道,我们家人少,这东西做起来又费时费力的,也就赚个辛苦钱了,这样,等后面有了,一定先通知大家如何?”
“来贺,你家这丰收油真的二十文一斤?比猪板油便宜一半?”
“你们家这油怎么来的?也是猪肉上的?”
“都是一个村里的,能不能便宜点?”
众人七嘴八舌问开了,赵来贺忽略掉那些问制作方法来源的人,只说会给乡亲们便宜几文钱就关门回家了。
留下众人还在议论这事。
赵家丰收油彻底火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来了,产量跟不上销量。
第36章
赵丰年提出了雇人,赵来贺有些犹豫,赵丰年也理解,无非是怕被泄密,或者偷学了去。
只是这东西在赵丰年看来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日子久了大家迟早会知道他们用的原料就是大豆,知道了原料就会有人去研究模仿,赵丰年从来不小看古人的智慧,相反,严苛的生存环境会逼人去钻研出一套生活方式来。
听完赵丰年的解释,赵来贺巧娘才松了口。
至于招谁,赵丰年第一个想到的是柳家人。
这么久相处下来,柳家的人品毋庸置疑,起初赵丰年托柳大给自己做榨油工具的时候,柳大刚开始不明所以还没说什么,待后面赵丰年解释零件作用的时候,柳大直接打断了他,自己就找来了文书,直接表明要跟他签保密的契书。
柳家其他人也是同样的意思,按照柳老头的话讲,就是——
“咱们手艺人,给人家做活的,就是要懂一个守口如瓶,诚信为本,不然,你以为为什么县里镇上的人都乐意来找咱们家打家具订东西?”
连夏氏都坚持要订契,赵丰年拗不过柳家,只得签了契书。
这种契书但凡一方违约泄密,赵家是可以拿着契书上衙门的,衙门也有专门负责此类事项的人,能直接上门抓人勒令赔偿。
因此,赵丰年建议雇柳家的两个表哥,大尺小尺。
大尺小尺是一对双胞胎,大尺继承了柳大的力气,小尺则继承了柳家的木工天赋,两人如今已经十五岁了,正月里去柳家的时候,夏氏说要准备替两个儿子相看,年后打算把送大尺去镇上张屠户那边做学徒,而小尺则在家学木工。
夏氏提起这事的时候有些忧心,赵丰年也看在了眼里,他也是这时候才知道,这年头给人家做学徒,那是要免费干两三年活的,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全看师傅良心如何了。
而就这,也还是柳家有些个本事才能给孩子送去当学徒学本事,寻常的人家还没这个路子呢。
因此,巧娘一听儿子说要让两个外甥来给自家干活,当即觉得这个主意好极了,与其去镇上替旁人干活,不如来自己家,至少自己亲外甥,他们肯定是不会亏待孩子的,而柳家肯定也能明白个中道理。
事不宜迟,赵来贺当天下午就套了车去柳河村了。
到了柳家,赵来贺也没多寒暄,直接表明了来意。
柳家先是惊了一瞬间,见他们没立即答应,赵来贺以为他们不同意,立马要再解释的时候,就见夏氏红着眼睛连连点头。
“难为你们还念着他们呢,有这样的好事,我哪里还看得上猪肉铺的学徒!我今日就把话放这里了,两孩子妹夫你直接领走,该让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听话你只管打骂,就是回到了家里我也要骂他们!”
谁舍得将孩子送去人家白白干活,小心翼翼伺候师傅,不就是为了能学一门手艺往后好养活自己么,只是大尺空有一身蛮力,无论是读书还是做木工都一窍不通,夏氏给人家说要送儿子去猪肉铺当学徒的时候说的轻巧,其实心里一直就不放心,如今有了更好的选择,自然是欢喜不已,险些喜极而泣了。
谁不知道如今妹夫家就是个香饽饽,又是养鸡又是买油的,就是柳河村都有不少人问到她们家里来,两个儿子去了,虽说是帮忙干活,只是这自家人,还能让孩子吃亏不成,夏氏一千个一万个同意。
柳老头柳大也很感动,只当是闺女/妹妹照顾家里。
“来贺你是好意,也是这两个孩子的造化,只是一码归一码,该签的契还是照样要签的,我知道你那丰收油肯定是能赚钱的,只是这法子是宝儿想出来的,那是你自家的东西,更是宝儿的东西,两个孩子去帮忙,给他们一口饭吃就成,他们若是泄漏了你家的手艺,我头一个不答应!”
柳大跟着点头,夏氏只笑着,也没有意见。
赵来贺听完儿子一番话后也知道了,这榨油发子迟早会被其他人模仿出来,倒也不担心,亲兄弟明算账,契书是要签,但是工钱也要给。
听到赵来贺说每个月还要给两个孩子一人一钱银子,夏氏是彻底安心了。
“妹夫,你稍坐坐,我这就替他俩收拾东西,人你今天就带走!”
这头,巧娘见男人今日就把两个外甥接过来了,也是高兴不已,连忙要去抓鸡。
“你们弟弟不爱鸡汤,咱们不管他,只管自个儿喝!你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姑姑这可是养了两年的老母鸡,滋补着呢!”
小尺还在想竟还有人不爱喝鸡汤的,大尺就简单多了,知道自己是来干活的,直接拿起扫帚去收拾院子了。
赵丰年已经很明白两位表兄的性格,见状也只是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