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这样……一会儿我去后院问问老太太,看看能不能买一间。”
“房东就在后院?”
“也不能说是房东,咱们这院子原本老年间一个贝勒爷的,那家当年支持张勋复辟(1917年),失败后怕被人报复,领着一家子带着细软跑了。这老太太是那贝勒爷守寡大归的庶出姑娘,还是个小脚,不好跟着走,就索性将房子留给她,让她看祖宅。”
嚯,明明不是情满,为啥这老太太就出来了?难道这京城的大宅子有很多个这样的老太太?这也太夸张了吧!
是不是夸张这个不知道,不过这个老太太和方大海知道的那个老太太绝对不是一路人,因为人家日子过的比那个自称老祖宗的滋润多啦!
“说起这老太太啊,那也是个奇人。”
明明是在讨论房子的事儿,可何毛柱这人就是这么神奇,愣是介绍个房东都能扯到八卦上去,看看这一脸我有内部消息的样,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可偏偏作为晚辈,作为还想让何毛柱帮忙立足的新人,方大海还不得不配合捧哏!
“哦?奇人?怎么个奇法?”
奇?确实是奇,最起码在这个年代够奇。
作为一个大归的寡妇,按照这个时代传统贵族家庭教育的思路,那除了守寡再没有第二条路。可这老太太呢?嘿,人家就不这么干啊!自打家里人跑了,她就开启了大女主的操作套路,不单是将自己的贴身丫头嫁了出去,自己还找了个比她小2岁的上门女婿。
“那老林头是什么人?醇亲王府户下人,包衣旗,还是个被主子抛弃,没家没口,孤身一人的奴才,这样的人被一个格格看中,哪怕这格格是个寡妇呢,那能不唯命是从?等着有了儿子,哎呦,那这就更了不得了,真真是老太太打个喷嚏,他都要上赶着伺候擦鼻涕。”
这都什么形容词,方大海笑的肚子都快疼了。
“上门女婿,生了儿子,哎,那这儿子……”
“要不说这老太太能呢,说是上门女婿,可当初找人的时候,人就瞄准了。你看啊,老太太那是西林觉罗氏,汉姓同样是林,这林老头呢,那也是林,这跟谁的姓还有什么区别?”
“果然是个聪明的老太太,算的不是一般的明白。不过这老太太有了顶门的男人和儿子,那这院子……我看院子里住的人不少啊。”
“这也是没法子。那些年城头变换大王旗太过频繁,她当时还没成婚,一个人住着害怕,就开始往外租,一来图个人气,二来也是想着挣点房钱过日子。等着有了男人,有了儿子,那更要出租了?不然他们一家三口吃什么?老底子再厚实,也经不住经年累月的造不是?到了鬼子来的时候,呵呵,那共和面(1941年开始)真不是人吃的,就是为了她儿子,那也得花大钱不是?而到了这时候,不卖房能行?就是我家这几间,也是那时候买下的,当时可是花了200个大洋,大半辈子存的钱全在里头了,若非是这样,如今我也不至于这么难。”
你要这么说,这事儿还真合情合理。不过这些弄明白了也没什么大用,目前的关键还是买房的房价问题。
“那二叔,现在房子都是什么价?”
“如今啊,真说起来,房子比当初只怕还低些,毕竟除了接收大员来的那一阵,年年有人往外走,这房价年年都往下掉,最要紧的是……果党可是没剩下多少地盘了。”
呦,没想到啊,你一个厨子,形势看的还挺明白!是了,这年月能上饭馆吃饭的都是什么人?达官贵人,富户商贾,那都是消息灵通的人士,常年在这些人身边伺候着,哪怕只是偶尔听上那么几耳朵呢,那也比寻常百姓知道的多。
“按照我的估计,如今买上一间厢房,50块就差不离了,嘿,这么一想,你小子,居然还能算是赶上了好时候!”
这话方大海可不想认,还没解放呢,算什么好时候,没听说过嘛,黎明前的黑暗最难熬啊!
“要是这样,二叔,您看我多买点怎么样?”
嗯?多买点?看样子,这孩子这财运可以啊!不然口气不至于这么大!
“你能拿出多少?说个实在数。”
“两根小黄鱼,三十个大洋。”
“那最多买两间厢房,如今一根小黄鱼在钱贩子那儿能换50个大洋,两根就是100,两间厢房正好。”
正好?不正好啊,他们可是四个人,而且还是兄弟姐妹三个,这会儿男女分开住是可以,可以后呢?想想以后京城房子的紧张程度,这次不一次性搞定,将来可未必有机会了。
“不能加个耳房?”
“小子哎,我再教你个乖,京城买房,换契书那是要交税的,房价的一成六,买100个大洋的房子,你得多准备16个大洋的税钱,加上还要打点过房所的人,给中人吃酒的辛苦钱等等,到时候你手里还能留下几个都不好说。”
是了,他怎么忘了这一茬,自来衙门好进,小鬼难缠。在明朝他当着锦衣卫的时候都不能避免,更不用说在这样乱世的当口,面对果党这样贪污都形成惯例的衙门了。就如今他这没靠山、没底气的半大小子,若是没有何大清这么一个有名的厨子出面,只怕一路过关斩将的见面钱就能让这些人翻出花来。
方大海这么一想,心里又重新开始琢磨上了。
有心想再多说一根小黄鱼来,可想想今儿和何毛柱不过是第一次见面,虽然他表现的特别有长辈样,指点的也很贴心,可俗话说的好啊,有一就有二,只要他透露出一点他还有后手的意思,只怕在何毛柱这里,就能变成五手、六手来,将来……现在不算计,不代表以后不算计对吧!所以,该藏的还是要藏。
要是这样,那么他若是想要三间房,就要从房子上着手了。
方大海脑子里开始琢磨着大院子里的各个房子,想看看这100块如何才能拿下更多的房间。
方大海这里在琢磨,那边何毛柱同样也在琢磨。就像是方大海心里想的那样,人确实怀疑方大海藏了后手。
你想啊,一个半大孩子,突然有了财运,得了一辈子都见过的钱之后,居然没有显摆出来。而是第一时间果断的带着家人就走,还准备在京城买房子定居。这是怎么样的杀伐果断?就这心性,你说他能对着第一次见面的,还是童养媳家小十年没音讯的二叔掏心掏肺,将家底都露出来?
何毛柱觉得不可能!最起码换成是他,绝不会一上来就将自家家底全抖落出来。这小子看着比他年轻时候还小心谨慎,能干?只是这到底是自家亲戚晚辈,即使心里有这样的怀疑,他也不好直接问出口。不过正是因为这样,他对于方大海想在院子里定居的事儿多了几分积极性。
为什么?哎,还不是为了孩子!自家媳妇生何雨莲的时候伤了身子,按照大夫说的,没有个四五年,那是别想调养周全。而四五年后自己几岁?自己媳妇几岁?那都过了35了,这岁数再想要孩子,能不能生是个问题,生男生女还是个问题。而若是以后没能再生出个小号来,那么他这一辈子,怕是就只有何雨松这么一根独苗可以传承香火了。
都说瘌痢头儿子自己爱,可再爱,何毛柱也不能当自己是瞎子,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那就不是个会动脑子的人,性子还有些莽撞冲动,人情世故上更是欠缺分寸。这样一个孩子,他在的时候,有他撑着,那还没什么。可要是哪天他不在了……
方家老大好歹是姐夫,住在一个院子里,自家那毛孩子也算是有了臂膀。若是将这两兄弟一起算进去的话,那自家下一辈的男丁数量在院子里也就能算前几位,再不用担心儿子被欺负了。
想到这里,看方大海依然没拿定主意,何毛柱眼珠子一转,索性给出了一个他刚想到的方案。
“大海啊,看到那个门厅没?”
嗯?门厅?那个前院通到中院的门厅?
“那门厅中间三间是正房的规制,但平日走人只用最正中的一间,边上的两间轿房是空着的。你说若是将一边的轿房封起来,再加上边上连着的两间耳房,这三间应该也不算小了吧?”
咦,你别说,这还真是个好法子。虽然这正房因为地基石阶的缘故,门估计只能开在门厅里头,不如其他房子齐整,可房间大小却没问题啊。更重要的是不管是这轿房还是边上的耳房,那都能算是北房,南北通透,不阴不潮。
“这能行?”
方大海知道这是行的,因为后来房屋紧张的时候,见缝插针建违建都没问题,封一个轿房算什么。不定还当成单间算福利分房了呢。
只是他一个刚来的,总要含蓄些是吧,给长辈点发挥余地不吃亏!
“怎么不行,虽然那房子比我这正房小些,可封起来怎么也有20多平,当个房间足够了。”
是啊,空间是足够了,可这钱……
“两间耳房才多大?轿房又不是正经的屋子,还要你自己封,这价钱自然就好谈了。”
行吧,虽然不知道为啥你能这么帮忙,可既然你说能行,那我就听你的。
第11章 试住房……
何毛柱还是很有行动力的,和方大海敲定了方案不到一个时辰,方大海几个刚吃完一顿午饭,他就已经积极主动的和后院的老太太说拢了价钱,并确定好了明儿一早去衙门过户的事儿。
“真就2根小黄鱼谈下了?”
倒是方大海还有些不敢置信,不是说50块银元一间厢房吗?这门厅东面三间一正两耳按照面积算,怎么也比两间厢房大,真就不提一提了?
“你若是用金圆券什么的,她或许真不会愿意,可你这不是小黄鱼嘛。”
何毛柱这事儿办的自己都觉得十分有面子,坐在堂屋的靠背椅子上,划火柴的动作都带上了几分意气奋发。等着点燃了烟,说起话来那种坐地户的优越感更是直接显露无疑,脸都带着几分红光:
“如今外头有多乱你进城的时候也看到了,为什么这么乱?呵呵,还不是法币和金圆券那一阵的兑换闹出来的?有了这样现成的例子在,纸币能有真金白银趁手?这会儿有人能让她不用自己兑换就送上门,便宜几个钱怎么了?权当是让钱贩子过个手了。”
别闹了,这理由不成立好不,谁还嫌钱多呢?
方大海心里吐槽,不过脸上却露出了几分感激的摸样,恭维何毛柱说到:
“这也就是二叔去说,老太太给您的面子,不然谁知道我们呢,再好说话也轮不上不是。”
这话中听,不过将好都兜揽在自己身上……虽然何毛柱觉得自己脸皮挺厚,也有些不好意思,压住比AK翘的还高的嘴角,隔空捧了一把老太太。
“说实话,老太太人是真不错,为人特别大气,若非家里小子读高中实在抛费大了些,遇上你们这样都是孩子的,真没钱只要说一声,让你们白住些日子都是肯的。当年我刚买房子那会儿,手里钱不凑手,老太太还送了一袋米给我救急呢。”
哦哦,对,你们都是好人,我知道了!
咦,他听到了什么?读书?他还真漏了这个,家里可都是孩子。
不过这个事儿先不急,按照他知道的,等着解放军入了城,没多久就要展开扫盲运动了,到时候借机让大家伙儿都读书,那样更符合他们这样乡下来的穷人家孩子的人设。
未来穷人更吃香,他可不能丢了这保命符!
所以啊,未来的事儿未来再说,现在最急切的事儿是:
“那今儿……能不能让咱们先住进去?二叔,我这……说起来真是不好意思,若是不成,我们怕是要打扰二叔您一家了。”
明儿去换契书,那今天怎么办?这就是目前方大海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呐呐呐,有个长辈的好处这会儿就体现出来了。
“啪”
一声脆响,一把钥匙被何毛柱拍到了桌子上。
“这事儿你不说我也想到了,看,那两间耳房的钥匙,我给你拿来了,一会儿你就带着弟妹们过去收拾收拾,晚上就能住下。老太太说了,这一晚全当是试用了,不收租钱。”
哈,买房子还有试用期?这话可真是够新鲜的。
不过这钥匙来的真是够及时的,让方大海对何毛柱,这个长得不怎么却挺贴心的二叔,又多了几分热情。
“多谢二叔。今儿若不是老天开眼,正好遇上了您,我家那几个还不定怎么样呢。天气都开始冷了,要是没个住处,我还能凑合,可香草这样大的,真未必扛得住,若是病了那就糟了。”
“这么客气干什么,都是亲戚,就是没这钥匙,我家一样能住,挤一挤的事儿,能难到哪儿去?要我说,这遇上啊,也是咱们爷几个的缘分到了,我家这两个以后可就就多了伴儿喽。”
说到两个孩子,何大清转圈看了看屋子里外,对着王桂香问到:
“大松呢?怎么到现在还没回来?”
“我也正想去找呢,他……”
“妈,不好了,爹不见了。”
屋子里,几个人才说到何雨松,何雨松就出现了,还是从前院飞奔着,边喊边往家里冲的那种。引得屋子里的人不由自主都走出了门,院子里其他屋子也探出了一个个的脑袋。
“瞎喊什么?我怎么就不见了?”
何毛柱看着满头是汗、满脸惊恐的儿子,语气满满都是无奈。明明他在家,这小子怎么就能说不见了?眼睛都长那儿去了?还有这表情,这是见着鬼了不成?
“啊?爹你在家啊?不是,不是,我去你卖包子的地方找你,没见着,还以为……”
“还以为什么?”
和何雨兰同龄,只小了几个月的何雨松这会儿还是个12岁的少年,虽然长得老成了些,看着有14、5的样子,可性子却比吃够了苦头的何雨兰单纯了好些,这会儿见着爹面色不好,还能傻不拉几的将自己听的玩笑话当真事儿一样说出来。
“还以为他们说的都是真的,他们说你和娘们跑了,还领着一堆孩子。”
“哈哈哈。”
“老何,你这艳福不浅啊,凭空都能多出个娘们来。”
“关键是一堆孩子,这是拉帮套去了?哈哈哈!”
所有人都觉得,那肯定是街面上那些无聊的、恶趣味的人逗何雨松玩儿,故意这么说,想吓唬吓唬这楞孩子。没见何毛柱好好在家呢嘛,所以一个个除了打趣就是凑热闹,只有后头跟着出来的方大海面色有些诡异。
虽然这会儿确实只是个笑话,可这年头拿拉邦套说事儿……王桂香可还没死呢,这谁啊,嘴巴这么毒?
“咦,爹,家里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