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我们那一段才多长啊,生生用了几天才调配到了铁丝网,如今呢?果然,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这话说的半点没错。”
错不错的,和于大庆他们又有什么关系?不至于专门找上门说这个吧!所以你来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事儿说事儿。
于大庆能有什么事儿呢?来来去去的,左不过又是他那些小伙伴们的事儿呗。
“秋生知道不?”
不知道,不过听你这么说,是你们街上的人?
“哎呀,你怎么能不知道?当初他还给你探听过敌特情报来着。”
“嗯?有这事儿?不是,我这边的情报不都是从你这里拿的?这么说,那人应该是你的手下吧!”
于大庆一听方大海这话,愣了一下,讪讪的挠了挠头。
好像是哦,当初方大海说要找那些小乞丐帮忙盯人,他怕别人抢了方大海身边的位置,将来再有好处,自己这边会少了去,所以生生给拦下了,用方大海联络不方便的理由,将自己混成了中间人,这事儿……如今想想,他干的好像挺小家子气的。
哎呀,不过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
“他如今在印刷厂上班,因为人机灵,跑的也快,被厂子里选进了体育队。”
哦,体育队。等等,体育队?难道被选中去踢球了?
“对对对,就是被选中去踢球了。听说还要和访问团切磋球技呢。你说这多大的事儿啊,我能不来和你说一声”
“他以前踢过球?”
“没有啊!”
好家伙,没踢过球的,被选去和人切磋毛哥球技啊!这不是上赶着去给人虐菜嘛。国家体育局都怎么想的?不怕丢脸吗?
怎么可能不怕,可怎么办呢?近百年啊,咱们国家尽顾着打仗了,有几个搞体育的?别看咱们连着在棒子国打仗那会儿,都记得给联军俘虏营组织体育比赛。可真回看国内,这体育竞技方面,那是真没多上心。
所以喽,这次人足球团队来访问……体育局那儿能做的,就是倒腾出一个相对热闹的场面。让来访的老外们知道,咱们相当重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连着工厂都有体育队。至于输赢……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对吧!
方大海不知道上头体育局领导们的思路,不过他脑子不慢,稍微回味了一下,倒是也大概的猜出了点一二三来。
用厂矿业余队对抗国家队,这套路……是想输的时候不至于太难看?
“难怪咱们足球发展一直都不怎么样呢,合着从一开始,态度就挺敷衍的。”
这话说的过了啊!虽然咱们确实挺菜,让访问团先后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与中央体院队、火车头队、东北队、八一队、华东体院队、中南体院队和西南体院进行了11场足球比赛,都获得了胜利。将咱们足球项目的虚弱暴露无疑。
可
也因为这一场场的比赛,让上头的领导们看到了体育外交的便利,在这之后几乎每一年都有外国球队访华,虽然咱们每次都败北的挺丢脸,和格局打开了呀!
哈哈,说不下去了,每次败北!这惨的!
当然了,还是那句话,有些时候有些事儿心里有数可以,所以虽然心里腹议不断,嘴上方大海还是很给面子的说到:
“没踢过,一上来就和人老外较量,这可真是够场面的。”
“哈哈,我也觉得他特别有运气。”
“有运气那就再提提气,你和他说,要是赢了,我送个大肘子给他庆祝。”
“还有这好事儿?哎呦,我一会儿回去就和他说。”
“我说,你这么高兴,不怕他输啊!”
“怎么可能,我听老奶说,咱们国家,从宋朝开始就踢球了,几百年的传承,还能比不过老外?咱们可是能1打17的!”
于大庆那脑袋昂的,坐着的方大海抬头看,居然只能看到他下巴颏!
好嘛,在棒子国的那一场仗,是真将整个国家人的心气都提起来了。连着于大庆这样的都傲娇上了!也不知道等他看到咱们足球被虐菜的时候,会是个什么心情!
第183章 备嫁妆……
国家新立,对内对外的事务有多又杂,类似访问团这样的,细算起来不过是小事,所以比赛赢也好,输也罢,在上层并没有引发什么波澜。倒是在老百姓中间,由此点亮了不少人的运动基因,还是多面开花的那种。
例如于大庆,在看到自家兄弟惨败的毫无还手之力之后,很从心的放弃了足球这个很有团队精神的运动,转而将视线和精力投入到了跑步上。
“怎么换了?不是说咱们从宋朝就开始踢球,有传承嘛。”
于大庆怂的这么快,转的这么溜,方大海自是忍不住要调侃几句的。可谁想啊,人家换的还特别的有理有据。
“不踢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你看看人家这身板,再看看咱们这身板,好家伙,没练过点武艺的,那上去不是擎等着让人撞翻吗!这也太吃亏了。”
哈,从身板上说?行吧,算你有道理,这野蛮冲撞起来,咱们国人的小身板确实吃亏了点,谁让人家是吃肉长大的,而咱们是吃咸菜的呢对吧!
但是你新换的这个……
“那怎么换跑步了?你这腿不也一样没人家长?怎么这就不觉得吃亏了?”
差距辣么明显,人家身高1米8,腿长1米,你呢?身高1米6,腿长……跨一步少20公分,这跑起来……不装个马达,能赢?
“不是说咱们的部队都是铁脚板吗?连着老外的坦克什么的都能跑赢。所以啊,我觉得咱们国人也许在跑步上是有天分的,将来许是靠着这个,也能赢上几回呢。”
啊?那是铁脚板的事儿?那是意志和耐力的事儿吧!要不然咱们也不至于一直到了2000年后,才有了打破世界纪录的飞人。
腿长这个优势,在田径项目上还是很有讲究的。
不过话是这么说,但方大海没准备打击于大庆的积极性。都说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是好猫,体育锻炼也是,不管是输是赢,能有运动意识,能提升身体素质才是根本。
“也行,正好上下班就能练,还省了车钱了。”
说到车钱……
“这次访问团来倒是促成了一桩大生意,你知道不?”
咦,市局什么地方?哪怕是消息再不灵通呢,那也比于大庆这样的小老百姓强吧!可这会儿听他这意思……自己居然成了孤陋寡闻的一方了?
“什么生意?我还真不知道。”
“嘿,我就知道是这样,告诉你吧,咱们啊,要有新的公交车了。就是这个匈牙利生产的,听说能坐好多人呢。”
嚯,这事儿方大海确实不知道。难怪人来访问踢球呢,合着还有商业因素!可咱们如今经济那么难,刚打完仗,勒紧裤腰带的可不是一处两处,这时候买公交车……
算了,不想了,领导们到底是怎么盘算的,就是他能知道,难不成还能插手?还不如就当个稀奇呢。
“车多了,那以后出门可就方便了。”
“那可不?除了费钱,没别的毛病。”
“对了,你能知道这个,难不成以后这汽车维修归你们厂了?”
“是啊,不仅是归咱们维修了,还要选人跟人那边的师傅学本事呢。”
卖车还带教导维修……要这么算,这买的倒是也不算亏了,毕竟这也是一门技术,还能借此窥探一二欧洲的汽车制造本领。若是再加上咱们的山寨天分……技术提升上还是很划算的。
虽然总是告诉自己别管太多,可许是穿越多了,心里年龄偏大的缘故,方大海总是不自觉的裹着老百姓的日子,操着阁老的心。看看,一来二去的,又盘算上人家的技术了。
好在这样的事儿他操心也没用,所以想一想也就过去了。两人有一嘴没一嘴的说了几番最近的八卦消息,方大海就结束了这一趟的溜达,开始往回走。
才走到锣鼓巷的街巷口,大老远的他就看见二婶和何雨兰两个,背着个大大的包裹,弯着腰朝巷子里去。赶忙小跑着过去帮忙。
“这都买了什么啊?怎么这么大一包裹?”
听闻他问,本来因为有人搭手而松了口气的何雨兰猛地就是脸上一红,垂下头不敢看方大海了。
这场面……方大海越发的搞不懂了,不禁转头,疑惑的用眼神询问起了二婶。
“卖的棉花和布料,准备做两床新被子。”
二婶看向方大海的眼神有些奇怪,说新被子的时候,声音也有些加重,所以这新被子……是给他的?不是吧,他又不缺这个,怎么突然想起给他……等等,他知道为什么。
现在已经是3月份了,而到了8月份,他就满20岁了,所以这是为了他和何雨兰圆房做准备?
要是这样……那何雨兰刚才的表情到是也能解释了。
想到这里,方大海有些哭笑不得起来,颠了颠手里包裹的分量,对二婶说道:
“这都有小10斤了吧,您这是准备做
多厚的呀!家里有火炕的,有个2-3斤的薄被足够用了。”
“除了被子,那不是还要做衣裳嘛,你丈人干当初可是留了钱的,四季衣裳都得有,不然岂不是成了我和你二叔贪污了?”
这话说的,就何毛柱的工资,谁贪污他也不会,几个钱的事儿,还没他脸面要紧呢。
“哦,那就是还要做棉袄?”
“是啊,不只是大兰子的,还有你的,虽说现在很多事儿都爱讲老派的规矩,可该有的体面总是要有的。给姑爷一单一厚两套,给闺女四季各一套,这样到时候看着也像样些。老实说,若不是不好太过招摇,按照你二叔的意思,最好给大江和香草也做点什么,哪怕只是单衣呢,也多几分周全。”
不至于,这真不至于,给婆家父母弟妹亲手制作衣物,这都是哪个年代的规矩了?都是什么阶层的嫁妆该有的档次?放到他这个公安身上,传出去,真的很不好。
像是他们这样的人家,越是艰苦朴素,才越安全。
“我也这么个意思,听隔壁大强说,他们区公安局里,领导家闺女结婚,陪嫁也不多。所以啊,我索性就做了个主,将这些省下了。反正只要不缺布料,等你们圆房之后,让大兰子再做也来得及。”
对对对,这样最好。对了,说起这个,他这边是不是也该准备起来了?准备什么呢?
方大海一边琢磨,一边往自己的空间里看,总觉得自己以往收东西收的还是不够全,这会儿居然愣是没找到几样能用的上的。
不过,等到一路走到家里,方大海抬脚进门,一眼看到自家的房子时,他脑子到时一个激灵,总算想到了自己该准备的东西。
“说起来家里这房子修缮也有五年了,趁着这个机会,喊了雷师傅过来,再收拾收拾吧。”
收拾屋子?二婶听到这个,不禁也抬眼看了看。
嗯,外头看着其实还是挺不错的,不过真要收拾也不是没下手的地方。最起码这屋子里的家具可以稍微再添置上几样。另外若是有钱,最好再挖个地窖什么的。
现如今生活明显比解放前好多了,这宅子里就后院有个地窖,实在是不够整个院子里的人用的。特别是前院这边,光是来来去去的路程,就挺折腾人。
嗯?挖地窖?他记得,他好像看过一篇小说,那里头说大概六十年代的时候,到处都开启深挖洞的备战防御,那时候京城各家好像真挖了不少地窖出来。所以他这也算是抢先一步了?嘿,这还真不错,有地窖和没地窖的,到了新世纪,那房价可差不老少呢!
“这倒是个好主意,冬天存冬菜也算是有了个地方。对了,可以从柴棚这里开挖,深一点往屋子这边去,到时候也免得妨碍人家。”
“妨碍什么?”
这正说着话呢,因为方大海就站在门口比划,一下就将东厢房里听到声儿的乔舒泰个吊了出来。
他本也是个会算计的人,等着听了方大海说要收拾房子,要挖地窖,眼珠子一转,立马跟上来了一句。
“要这么的,那我家也挖一个吧,正好门口不小,开个口子也容易。”
嗯?他也挖?这也需要凑热闹?
怎么就不需要凑热闹了?要是一家单独喊人来挖,那价钱可定不低,可若是凑到方大海家这修整房子的档口呢?那人家就属于是顺手多干了一份活儿,肯定就能谈价格了不是?谁便宜都不占,谁人情都不用欠,还能省下点钱,这事儿为啥不凑热闹?
不仅是要凑热闹,最好还要组织一下院子里其他人,因为要挖的人家越多,材料统一采购的时候,才越好压价,人家干活的也越是能节省工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