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朝之前,皇子公主排队去乾清宫给皇上请安,各宫妃嫔要去慈仁宫给太后请安。
皇上早晨也会去慈仁宫给太后请安,不过皇上给太后请安的时间不定,有时候是早晨,早晨忙不过来就午后去。
太子大婚第二日,必早起,要做第一件事便是去乾清宫给皇上请安。
然后跟着皇上去太庙和奉先殿祭祀先祖,告知先祖成婚之事,祈求保佑。
走完这套流程,再去慈仁宫给太后请安。
最后回到毓庆宫,太子妃接受内外命妇朝贺。
至此,太子大婚的仪式才算完成。
昨夜虽然因为生理原因没有圆房,照样睡得很晚,石静眼底青黑,胤礽也是,早起的怨气比鬼都大。
“一日之计在于晨,打起精神来,笑一笑。”石静洗漱的时候,给胤礽打气。
胤礽瞥她一眼:“你自己耷拉着一张脸,却让我笑。”
石静托着脸,硬挤出笑容来,立刻把胤礽给逗笑了:“别勉强,笑比哭还难看。”
石静放下脸:“起太早了,困啊。”
胤礽走过去,抱抱她:“我也困,习惯就好了。”
说完打了一个呵欠,把石静也逗笑了。
毓庆宫里服侍的都看呆了,每天早起太子爷怨气都很大,看谁都不顺眼,狗路过都得挨一巴掌。
便是去乾清宫给皇上请安,也是沉着脸,没个笑模样。
下了早朝,一切顺利的话,才能恢复如常。
今日与太子妃一起去请安,因太子妃梳妆麻烦,起得比平时还早,按理说怨气应该比平时大,结果被太子妃几句话就给逗乐了。
真是谢天谢地。
此时看呆的不止毓庆宫里服侍的,还有芳芷。
石家没有宫里规矩大,请安一般放在早膳之后,太子妃很少早起。偶尔有几次,起床之后也是没精打采,一整天都提不起精神。
今日起一个绝早,太子妃居然精神很好,还与太子有说有笑,可见昨晚洞房很顺利,太子并没因为太子妃来了月事而心生不满。
“别涂口脂,先把鸡汤喝了。”胤礽短暂地出一趟,不知从哪儿端了碗鸡汤回来。
毓庆宫服侍的看见那碗鸡汤,唇角齐齐抽了抽。李格格小产之后,身体肉眼可见地虚弱下来,每天早起都要喝一碗鸡汤提神。
太子爷膳食与皇上一样,出自御膳房。毓庆宫没有膳房,只有一个茶房,平时熬个药炖个汤什么的。
因为李格格早起要喝鸡汤,她身边宫女丑时末起床到茶房熬汤,一碗鸡汤熬到寅时入口刚刚好。
这时候太子爷端来的鸡汤,多半是李格格早起要喝的那一碗。
彼时石静已然抹了唇脂,她嫌麻烦,再加上早起没什么胃口,便道:“还没到用早膳时辰,喝不下。”
她每天到点吃饭,早餐和午餐之间加一盘水果,午餐和晚餐之间加一碗酥酪,非常规律,也非常健康。
“喝不下也得喝。”胤礽直接把汤碗放在妆台上,抬手抹去她嘴上唇脂,涂在自己手心,当成护手霜用。
石静瞪他,听他解释:“今日事多,全都堆在上午,你以为你还有时间用早膳?”
想想也是,石静没跟他计较,端起汤碗小口小口地喝。
“时辰尚早,不急。”胤礽看着她喝,嘴里说着不急,自己却急起来,“汤才出锅,有点烫,你吹吹再喝。”
石静象征性吹了两下,便被人夺了碗去,听他道:“你故意的,想我喂你喝,是不是?”
石静看着他,一阵无语,她又不是三岁小孩子,喝汤还要人喂。
不过他想喂,就让他喂好了。
自己为他殚精竭虑,他总该有所回报。
而且汤碗有点烫手,她也懒得拿,于是吩咐身边服侍的:“先梳头吧。”
一边喝汤,一边梳头,两不耽误,十分惬意。
喝完汤,碗里还有鸡肉,他又净了手,撕了鸡肉给她吃。
石静不爱吃汤里肉,摇头道:“你吃吧,我没时间用早膳,你也好不到哪里去。”
胤礽笑,低头把碗里肉吃了。
石静坐着看他吃肉,感觉头上半天没动静,扭头看给她梳头宫女:“快些梳,别误了请安的时辰。”
铁打毓庆宫,流水的奴才。青玉是前年换进来的那一拨,因为梳头的手艺好,被留在太子身边,专门伺候太子梳头。
从前早起,都是李格格亲自服侍太子更衣梳洗,从不让宫女近身伺候。
那时候的李格格,何等谦卑,哪怕怀着身孕,都坚持跪在地上,亲手服侍太子穿靴。
太子身量高,每回戴朝冠,李格格总要高高地踮起脚尖,几次差点崴了脚。
等太子爷穿戴好,还要提着灯笼,亲自送太子爷出门。
别说打趣太子爷,让太子爷喂汤喂水,便是大气也不敢喘一下。
太子妃嫁进来之前,整个毓庆宫早晨,都是紧张而忙碌的。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生怕哪里出错惹太子爷不高兴。
如今日这般轻松随意,有说有笑,还是头一回见。
所以说啊,妻就是妻,妾就是妾,太子爷心里跟明镜似。
外面都在传,说太子爷不喜太子妃,被迫将人娶进门。毓庆宫里人都信,李格格也信,还到处暗示,生怕别人不知道。
昨日大婚,太子爷迟迟不露面,变相坐实这个传言。
可等太子妃找到太子爷,一切都变了。
什么叫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青玉从前不懂,今日全明白了。
而且太子妃性子,比李格格好太多,转头发现她走神了,只是小声提醒一句,并不曾给她脸色看。
若是换了李格格,最轻也要挨一记白眼。
赶上她不高兴,出去罚跪也不是没可能。
阎王好斗,小鬼难缠,大约就是这个意思了。
青玉闻言立刻回神,手脚麻利地给太子妃梳了一个更加精致盘发,并低声询问佩戴哪几样首饰。
太子妃扫一眼妆奁,立刻有了主意:“耳坠戴南珠。头上要戴朝冠,已经很沉,簪几朵珊瑚珠花就好,喜庆点,你看着选。手镯嘛,就戴太皇太后赏的那对迦南香木嵌金珠寿字纹手镯。”
这一套中规中矩,不是太子妃懒得选,便是不看重这些。
此时太子爷已经去隔壁更衣,青玉才敢小声提醒:“太子妃可以戴东珠耳坠。”
只戴南珠未免过于低调,显不出身份。
石静知道她是好心,可自己初来乍到,还是低调点好。东珠在皇宫地位特殊,第一次去乾清宫给皇上请安,戴南珠更保险。
她给胤礽选定了“远离皇权,猥琐发育”路,两人平时都要低调些。
青玉点头,心道太子妃不是懒得选,也不是不看重,而是不想太过张扬。
小心驶得万年船,跟着这样的主子,奴才们更放心。
作者有话要说:
石静:婚后第一天,从请安开始,战火就没停过。
第40章 风波起
青玉想到李格格,不由在心里叹一声,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李格格从宫女爬到毓庆宫最得宠侍妾,不久之后又成了皇长孙生母,平日做派很有一种穷人乍富之感。
生怕别人不知道她是谁,生怕被人轻瞧了去,穿衣打扮从来都是顶着格的。
怀上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太子破例赏了李格格一对东珠耳坠子,虽然不大,却也不是侍妾能够佩戴的。
好几次出门,李格格都想戴出去显摆,吓得青玉各种劝。
最后东珠耳坠倒是没戴出去,她却在院子里跪得两腿发酸。
太子回来瞧见了,也说她过分小心,自讨苦吃。
李格格见有人撑腰,整日戴着东珠耳坠到处逛。怀孕六个月的时候去御花园踩在鹅卵石上滑了脚,疼了一天一夜生下小格格,落地便没了气息。
御花园怎么会有鹅卵石,太子派人察看,根本没在李格格摔倒的地方发现鹅卵石。
叫来内务府主事问,也说不可能有鹅卵石,可李格格身边的人都说看见了。
两边的话对不上,查又查不出来,还能怎么办,各大五十大板,李格格自认倒霉。
吃过一次暗亏,李格格长了教训,却仍然没有把那对东珠耳坠收起来。
不敢戴出去招摇,只在毓庆宫里显摆。
毓庆宫就是什么安全的地方吗?在宫里服侍的奴才都知道,毓庆宫不但不安全,还是整个皇宫最危险的地方。
没过多久,李格格再失了一个女儿,生下来好好的,才过满月便夭折了。
如果说上次滑脚还算有迹可循,这回小格格夭折,连一点蛛丝马迹都寻不到。
对外称染病,可看过小格格尸身人都知道,明显不对劲儿。
李格格生大哥儿的时候,哪怕太医诊出多半是个男胎,都平安无事,怎么之后孩子全都保不住了?
青玉暗中猜测,与那对逾矩东珠耳坠脱不了干系。
皇宫里有资格戴东珠,只有三个人,皇上,皇后和太后。
太子妃只能戴东珠耳坠,其他都不行。
皇上和太后自然不会害太子孩子。
宫里没有皇后,各宫为了争夺后位,手段频出,明枪暗箭。尊贵如贵妃和四妃都没资格戴东珠,又怎会容许毓庆宫一个小小的侍妾戴着东珠耳坠到处显摆,打她们脸。
各宫对上太子,都是捧杀,却没必要费力捧着太子身边的侍妾。
两条小生命,因为生母愚蠢,就这样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