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梁九功摆摆手,示意他退下,什么也没说。
梁九功在心里叹气,这苦日子何时是个头儿啊!
作者有话要说:
胤礽:快了!
那个作者:宝子们,过年好,今天更晚,红包雨继续
第32章 改主意
用午膳的时候,康熙去了钟粹宫,把荣宪产子消息告诉了荣妃。
荣妃果然欢喜,对康熙道:“荣宪昨儿带话进来,说想吃贡橘。今年年景不好,南边的贡橘欠收,臣妾这里只分到一盘,全给三阿哥送去了,哪里有多余的给她。”
说到这里,荣妃红了眼圈:“难为太子还记得荣宪,估摸着是把自己那一份给荣宪送去了。入冬之后,淑慧大长公主病了一场,怕过病气给荣宪,又住回自己的公主府了。额驸远在蒙古,臣妾出不得宫,留荣宪一个人在公主府待产,臣妾这心啊跟油煎似的。”
又破涕为笑:“还好太子去了,亲自把淑慧大长公主接了过去,荣宪身边有个长辈看顾,臣妾也能安心了。”
康熙拍了拍荣妃手背:“太子小时候没少得你照拂,现在反过来照拂荣宪,也是应该的。”
荣妃拿帕子按了按眼角,趁机拉踩:“臣妾进宫最早,照拂过的孩子可不止太子一人,如今照拂荣宪,却只有太子一人。”
被她照拂过的皇子还有惠妃生大阿哥和德妃生四阿哥。
惠妃生大阿哥时难产,做满双月子才缓过来。大阿哥从落草到满月,都是荣妃在照看。
德妃生四阿哥倒是顺利,可满月之后四阿哥便被送去了承乾宫。那时候的承乾宫主位,后来的孝懿皇后还不到二十岁,哪里懂得如何养孩子,最初那两年都是荣妃在帮忙照看。
也不是荣妃故意拉踩谁,她照看过这三个皇子,只太子照看的时间最短,不到半个月,却是回报最多的。
三阿哥从小跟在太子身边,有什么好吃好玩的,太子总是想着他。荣宪也跟太子很亲,她出嫁的时候,太子一路把她送到城外,何等风光。
此时被太子格外照拂荣宪公主在面对太子的时候,也很愁。
她疼了好几个时辰才生下孩子,都没来得及看上一眼,就被太子当成了玩具。
“掌珠,我这样抱行吗?”太子换了一个姿势抱她儿子,偏头问掌珠。
掌珠摇头,现场调整他抱孩子姿势:“你绷得太紧了,放松一点,你放松了,他也舒服些。”
然后一下托住孩子的屁股,朝太子瞪眼睛:“我让你放松,没让你放手。小孩子刚生出来身子骨特别软,得同时托住脑袋和屁股,放松手臂,轻轻抱着。”
荣宪公主躺在床上看得心惊肉跳,生怕掌珠一个没留神,让太子摔了她儿子。
那孩子也是个心大,被太子各种姿势抱着,不哭不闹,居然还睡着了。
所幸掌珠有两个妹妹。听说掌珠出宫那年,她最小的那个妹妹,好像叫石争,才一岁多点,是她亲手带大的。
在带孩子这方面,掌珠比她这个做了额娘还有经验。
“对了,这回对了。”掌珠看向太子,眼波流转,唇角含笑,不是她惯常挂在脸上笑,而是发自内心的欢喜,“你看,现在你舒服了,他也舒服了。”
“还真是。”太子学什么都快,没想到才出师就已经有模有样。
荣宪公主躺在床上凑趣儿:“保成这么喜欢小孩子,过两年让掌珠多生几个。”
“生孩子太疼,一个就够了。”太子接话,看向掌珠,“生个儿子就行了,像咱们布日古德一样乖。”
听见儿子这个乳名,荣宪公主嘴角抽了抽,一下就没了开玩笑的心情。
石静才退热的脸又要烧起来了,她催促胤礽把孩子交给乳母:“公主累了,孩子也该吃奶,咱们出去说话吧。”
荣宪公主闻不得血腥气,产后挪出了耳房,歇在原来的卧房。卧房这种私密的地方,本来就不是胤礽该进来的。
哪怕姐弟也不行,传出去好说不好听。
胤礽本来也不是很喜欢小孩子,他摆弄孩子,不过是想多与掌珠说说话。
“三姐,中午有饭吗?”他挑着眉毛问荣宪公主。
他都这么问,荣宪公主能说没有吗:“有是肯定有的,你不嫌弃就好。”
“公主刚生产完已经很累了,你要吃要喝去找淑慧大长公主!”石静怕他点菜,连拖带拽总算把人给弄了出去。
不用胤礽说,淑慧大长公主也留了饭,之后借口要照顾孩子,留下石静陪他。
望着淑慧大长公主的背影,胤礽叹口气:“我跟她最亲,她却让你招呼好我,这是什么道理!”
石静抿了嘴笑:“你以后常来就是了。”
两人从前没少一起用膳,也不讲究食不言。只要没被太皇太后发现,在饭桌上总有说不完的话。
胤礽用公筷给石静夹了一筷子红焖羊肉:“冬天吃羊肉最好,补身体。”
石静“嗯”一声,刚要夹起来吃,就听跟来的芳芷低声提醒:“姑娘,仔细积食。”
冬天吃羊肉固然是好,可羊肉性燥,有热症人禁食。
小时候吃坏了脾胃,很不好养回来,石静平时也是这不能吃那不能吃。
石静假装没听见,还是把夹着的羊肉给吃了。
芳芷心里着急,却不敢再劝。刚才贸然提醒已经是把脑袋拎在手里,万一惹怒太子,小命不保。
可是这样吃,姑娘多半会积食,回去又得难受了。
胤礽闻言看了石静一眼:“怎么,你不能吃羊肉?”
她住在慈宁宫的时候,天天吃水煮菜,不见荤腥,可怜得紧。不忍心她挨饿,他找机会就溜过去偷偷送羊肉包子给她打牙祭。
怕她噎着,还会搭上一碗红枣山药汤。
都是补气血好东西,却都可能勾起热症。
石静不在意:“少吃一点没什么。”
住在宫里那些年,若不是胤礽时常接济,她会像从前无数次做任务那样,直奔目标,做完就走,丝毫不会在意自己的身体。
做任务的时候觉得酷,此时想来,把自己活成机器,挺没意思的。
“你有热症……我知道,可我从前还总给你带羊肉包子和红枣汤。”说着吩咐人将红焖羊肉撤下,“这羊肉不吃也罢!”
转头赏了芳芷一个沉甸甸的荷包,对石静说:“你这丫鬟好,忠心护主,明年大婚把她带进宫吧。”
石静回头看芳芷,见她拿着荷包人都傻了,笑道:“愣着做什么,还不谢恩。”
皇宫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宫女要经过小选这个环节。
芳芷是包衣,却因为出身有限,连参加小选的资格都没有。
被石静提醒,芳芷赶紧跪下谢恩:“谢太子爷恩典!”
石静跟着起身,却被胤礽按住:“你也要谢的话,就与我生分了。”
在宫里住过的都知道,皇宫除了皇后,没人能带自己娘家服侍的进宫。
可胤礽都这样说,石静只得坐下。见他自己动手把桌上素菜全都堆在两人面前,一副陪她茹素架势,石静莞尔:“也不必矫枉过正,这里的菜我都能吃,少吃一点肉就是了。”
胤礽看了芳芷一眼,见她欲言又止,就知道石静在逞强,或者说是变相地安慰他:“宫里烧了地龙燥得很,我最近有些上火,就想吃点清淡的。”
石静注意到他刚才小动作,自己给自己夹了一块鸡肉,细嚼慢咽吃下:“总吃素嘴里没味儿,偶尔也要打打牙祭。”
“也好,不用多吃,每样吃上一点。”胤礽心里自责这才减轻。
从前两人在一起吃饭都是自己动手,不用人在旁边服侍,石静朝芳芷使了一个眼色,芳芷轻轻退了出去。
等芳芷关好门,胤礽才道:“你怎么让她出去了?”
石静朝他眨眨眼:“我在家吃肉的时候,从不让人在身边服侍。”
胤礽笑,长臂一伸,又夹了一块鱼肉给她:“吃这个,白肉好克化。”
终于找回从前的感觉,石静笑着把鱼肉吃了。
饭吃到一半,胤礽才想起来意:“你最近怎么总往外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是不是改了主意,不想嫁给他?
石静不知胤礽心中所想,平铺直叙把她的目的说了。胤礽听完,眼睛都睁大了:“你,你亲自给你阿玛选继室?”
石静喝下一口汤,抬眼看他:“不行吗?”
胤礽苦笑:“也不是不行。可据我所知,你阿玛十分敬重在他身边服侍的那个女人。我劝你缓一缓,等你阿玛回京之后再说。”
别干那些费力不讨好事。
石静诧异:“这你都知道?那你还知道什么?”
在给阿玛选继室这件事情上,她承认自己有些着急,对各方面情况的掌握不够全面。
甚至没有去解阿玛身边的那个女人,是否有可能被扶正,是否有能力掌管整个石家的中馈,与二房分庭抗礼。
她对那个女人所有印象,全都来自阿玛家书里对她简单概括。
客家人,住在山里,早年嫁过,因病伤了身子无法生育被夫家休弃。
阿玛家书里措辞委婉,石静翻译过来就是:少数民族,大概率语言不通。住在山里,可能眼界受限。不能生孩子,很难在后院站住脚跟。还有被休弃经历,大约会是一个胆怯柔弱的女人。
语言不通,眼界有限,无法在后院立足,性格胆怯柔弱,作为妾室在阿玛身边服侍,也许够用,让她管家,恐怕不行。
仅凭阿玛家书里只言片语,石静在考虑长房主母的人选时,自动屏蔽了那个女人。
福建到京城路途遥远,再写一封信去问,恐怕信还没送到,阿玛都已经启程回京。
她也问过派去送信的家丁,奈何男女有别,他并没见到阿玛身边的那个女人。
眼下的情况是,因为用冰事件,她与二房撕破脸,急于在自己出嫁之前,为阿玛找到一个厉害继室,以长房长媳之名重掌石家中馈,撑起长房这一片天。照顾好她的两个妹妹,让她进宫之后不用一心挂两头,可以心无旁骛地完成穿越任务。
奈何在外头跑了好几个月,也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此时听了胤礽的话,石静似乎又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娶妻娶贤,纳妾纳色,足以说明妻和妾区别。能得到男人敬重的,只有他的妻子,妾不过是传宗接代工具。
之前阿玛没有给那个女人名分,有一部分原因是怕她心里不舒服,还有一种可能则是……阿玛压根儿不想委屈那个女人做妾。
或者那个女人哪怕被休弃过,也不愿委身做妾。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能看出这个女人不简单。
而石静心目中继室的人选,也不能是个简单的女人。
如果有现成可捡,又何必舍近求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