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根据安文静的说法,吐蕃对于像焉耆这样的占领区,实行的是双轨制。
在经济方面,维持当地势力的统治,比如依旧保留焉耆王的身份,让他像之前那样治理焉耆城及周边地区。在军事方面,除了驻军之外,还从吐蕃和附属部落大量迁徙部落民过来,在当地屯戍,同时监视本地势力。
正是在这样的严密控制下,吐蕃对异族的统治虽然始终保持着高压状态,却没有出什么大乱子。
往往是民众才一有异动,就立刻被镇压下去了。
让赵猫猫后怕的,就是这些部落民。他们都是从吐蕃本土迁徙过来的,不是吐蕃人就是早已归附、完成身份认知转化的附属部落民,虽然身份低微,不能上战场,只能做一些屯戍和后勤工作,但也是半军事化管理,需要的时候,立刻就能转化成军队。
尽管按照安文静的说法,因为焉耆城也才被占据多久,目前目前迁徙过来的部落民并不算多,但也有上千。
也就是说,如果真的打起来,焉耆城里的守军会比预想的更多。
要是开始攻城了才发现这一点,那就是进退两难了。
不过现在嘛……他们要是自己拿下了焉耆城,再将消息送回龟兹,雁帅会不会吓一跳?
这个念头出现在赵猫猫的脑海里,她立刻就兴奋了起来。
其实她作为总指挥,玩战术的实力自然不会比付指挥差,只不过身为主官,要始终保持稳重,想法和行事都不能太跳脱,得给下面的人做好表率。
但现在又不是在工作,这是游戏,她是玩家啊!
……虽说她确实是带薪玩游戏,也必须要为游戏里的一切行动负责,但这样的机会实在太难得,赵猫猫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干了。
大不了就是回头写上几万字的报告。
这么想着,赵猫猫看向自己的两位同僚,脸上露出和善的微笑。
两人立刻警惕起来,异口同声地问,“你又在打什么坏主意?”
“怎么说话的?”赵猫猫佯怒,“我是那样的人吗?”
两人没有回答,但眼神里写着“你就是”。
赵猫猫叹了一口气,“你们对我的误解太深。”
嘴上这么说,但她心里想的其实是,这个大计划暂时不能说,她们肯定不会同意——不是不同意搞事情,只是不同意赵猫猫来搞。
两人的理由也是现成的,赵猫猫是领导,这种可能背锅的事情,怎么能让领导来做呢?
她们义不容辞!
所以在付指挥问起接下来的打算时,赵猫猫沉吟片刻,只说,“接下来,这边的情况就麻烦你们两个盯着,我带一个小队的人,护送安文静回焉耆城,看看那边的情况。”
虽然安文静说得很细致,或者说是赵猫猫问得很细致,但归根到底,那还是安文静的一家之言,带有太多的主观性,具体到底是不是这样,还是得亲眼看看才知道。
然而即使是这样,郑指挥和付指挥都不同意。
这种亲涉险地的工作,当然是她们来为领导承担,而且这边的事情也很重要,还是领导坐镇更令人放心啊!
两人苦口婆心,赵猫猫不为所动。
最后当然还是手握决策权的赵猫猫胜出。
赵猫猫本人点的属性是感知,她在剩下的玩家里挑了三个其他方向的玩家,加上接到任务的玩家,凑了个五人小队,然后就带着安文静出发了。
走了一阵,玩家们忽然发现,这么走太慢了。
主要是安文静这个读书人拖了后腿。
发现这一点之后,点了力量的男玩家直接把人给扛起来了。
安文静很想反对,可惜并没有人征求他的意见,只能像一条布袋似的挂在玩家肩上,被人扛着走。
速度确实快了很多,来的时候他们走了两天,回去估计一天都不用。
习惯了这个姿势之后,安文静发现,除了头朝下感觉有点晕之外,别的都还行,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受。
他就挂在玩家肩上,听他们一边走路,一边大声谈笑。好像不是要去闯龙潭虎穴,而只是去郊外踏青。安文静心里原本因为只有这几个人同行而生出的那点忐忑,也都渐渐淡了。
从汉朝经营西域开始,这片土地上就始终流传着无数汉人的传奇故事,他们之中很多都是只带着三五个人就敢深入西域,凭一己之力搅动风云的人物。
既然是“天兵”,又怎会比他们差?
……
跟长条形的龟兹城不一样,焉耆城的结构更加方正,里外一共三重城墙。最里面是王城,是焉耆王和王亲贵族、高官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当然现在最好的屋子都被吐蕃人占了。中间是内城,是小贵族,小官员和一些富商的住处,外城才是市场和普通百姓的住处。
四面都有城门,不过北门靠近王宫,西门直面龟兹,东门则是往西州的方向,把守都十分严密,完全掌握在吐蕃人手里。
所以赵猫猫一行人走的是普通人更常走的南城门。不仅是为了撇清跟龟兹之间的关系,更因为这边吐蕃势力最弱,守城的人里有焉耆王的人。
吐蕃人管理虽然严格,但因为人数太少,做事还是需要当地人配合的。一般是一个吐蕃人搭配几个本地人,既是领导也是监视。
再怎么严密的制度,既然要依靠人来运转,就有漏洞,焉耆王很清楚城门的重要性,所以早就开始渗透,如今不说完全掌握,但放几个人进城还是没问题的。
然后一行人见到了焉耆王的另一个心腹,也是出身王族的龙般若。这回焉耆王随军出征,就是将国中之事托付给了他。
一见面,赵猫猫对这人的观感就不好,因为他穿着一身吐蕃服饰。
据她所知,除了汉人之外,对于主动臣服的部落和小国,吐蕃人一般不会要求他们改换服饰和语言。当然,大家肯定都会主动学习吐蕃语言,准备吐蕃衣服,有时候会用得上,但日常一般还是会保留本民族和本国的特色。
安文静穿得就很西域,色彩斑斓的。
果然,等安文静拿出焉耆王的信物,表明来意之后,龙般若立刻勃然色变,手中的杯子一摔,立刻就有十几个埋伏在门外的壮汉冲了进来。
但赵猫猫的反应比他更快,龙般若根本没来得及反应,她的刀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然后龙般若的态度就客气了很多,赵猫猫说什么就是什么,他都全力配合。
“早这样不就好了?”赵猫猫满意点头。
然后在团队频道里给两位同僚发消息。
唉,我本来只是想过来焉耆看看情况,接触一下城里能做主的人,制定好下一步的计划,谁知道计划不如变化快,一来就差点被人刀了。幸好我眼疾手快,顺利控制住了人,现在暂时安全无虞,甚至还短暂地拿到了此人手中的权柄。不过这种状态肯定不能持久,吐蕃人很快就会发现不对劲,所以事情是拖延不得了,你们赶紧收拾收拾,今晚就带人过来偷城吧!
远在百里之外的两位指挥对视一眼,都觉得这事必有古怪。
“我怀疑她早就有这种打算了。”
“肯定的。”
“那我们……”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虽然不甘心,但箭在弦上,她们除了配合还有什么办法?
玩家对焉耆军营地的骚扰一直在持续,不过很显然,对面的反应已经不如之前那么激烈,想来是在吃亏之后,调整了应对方式。但总体上来说,还是坚守营地、闭门不出的策略。
这倒是方便了玩家。
留下一部分人在这里,时不时派人过去骚扰一番,给对方一个他们一直都在这里的错觉,剩下的人趁着夜色降临,能见度不高,悄无声息地绕过营地所在的位置,直奔焉耆城。
其实玩家的人数并不多,因为要赶时间,临时玩家没法协调,所以两个指挥是将所有的正式玩家都挑出来了。
总共只有不到五百人。
但反正是去偷城,这些人应该够用了。到时候控制住了焉耆城,再动员其他势力一起动手就是。
不过实际上,这次行动比预想的要轻松得多。
吐蕃人对焉耆的管制严密,那是平时。现在次仁斯塔不在城里,还抽走了几乎所有的军队,吐蕃人就算想严密管制,也力不从心。所以偷城门这个环节,简直都不能说是偷,完全是正大光明地开城门。
等吐蕃人反应过来,召集人手过来查看的时候,玩家们都已经进城了。
现在焉耆城里官职最高的吐蕃人是一位守备长,虽然是军事长官,但负责的基本都是驿站戍守、消息传递之类的事务,并没有上过战场。
他手底下的“军队”,也都是斥候、驿卒拼凑成的。
于是玩家们神奇地发现,原来吐蕃士兵里面也有那么好打的。
连甲胄和武器都不齐全,力量、战斗技能和身体素质各方面更是远逊于之前遭遇过的吐蕃士兵,脆得让人不敢相信。
这支军队很快就被打散,然后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在玩家的印象里,始终能战到最后一个人,绝对不可能投降或者逃走的吐蕃军,居然就这么跪下投降了。只有极少数人试图逃走,但城门都关着,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等到带兵前来的付指挥跟赵猫猫接上头的时候,整个焉耆城已经顺利拿下。
“其实也不奇怪,”付指挥事后总结,“我打听了,这些留在城中的戍卒,基本都是奴隶出身,要么就是依附过来的部族,在吐蕃的地位很低,待遇也很差,不能当成正经的吐蕃人来看待。”
“对对对。”赵猫猫也点头,“不能掉以轻心。我们现在是趁虚而入,才那么轻松,但吐蕃还有几十万精锐大军呢。”
两人都没提,这几十万大军大部分都留守在吐蕃本土,就算驻守边境的那些,也要分散在很多地方——现在的吐蕃领土,跟大唐接壤的地方不少,剑南西川、泾原、鄜坊、邠宁……很长的一条边境线。
所以短时间内能调到西域来的,还真只有论洛丹手里的那十万大军。
希望回鹘人能给力点。
第64章 她射完这一箭之后,就会短暂地将自己的后背暴露在敌人眼前。
雁来确实是被吓了一跳。
因为直到事情尘埃落定,她才终于从论坛上看到相关的帖子,了解了事情的始末。
总而言之,就是玩家有点莽,但又好像不完全是莽……
时机确实很难得。
就像上次去拨换城,后来一鼓作气拿下了后面的大石城和顿多城,也是因为机会难得。所以,就算雁来当时在场,应该也不会反对。
所以她惊了一下,很快就没事了。
上次那么紧张,还是因为她自己也在场,但现在焉耆城那边都是玩家,那成与不成,都算是一种经历。
当然了,最好还是成功。
玩家也确实成功了。
简单到有点不可思议,以至于玩家们在论坛上的发言都带着一股子仿佛是在梦游的感觉。
不过也有大佬出来分析,觉得有这样的结果其实很正常。别说是古代,就是有了各种理论指导和正规管理的近现代战争,类似的情景也着实不好。
一只军队的强大在于纪律性和行动力,但并不代表它就没有漏洞了。
回到眼前,焉耆城之所以那么轻易拿下,一是因为这里毕竟不是吐蕃本土,对于总人口大概在五百万左右的吐蕃来说,五十万战士已经占了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但相对现在要管理的土地,还是有些捉襟见肘,所以才导致焉耆城如此空虚。
二是一直以来的惯性思维,包括还在营地那边跟其余玩家对峙的次仁斯塔估计都没想到过,玩家们的胆子会那么大,敢直接对焉耆城动手。
三自然是有内应帮助,无论是进城还是后续的安抚人心、临时管控城市,都离不开焉耆国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