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来摇头,“母女情深,只会令人歆羡。”
郭贵妃这才想到她的母亲已经去世,顿时更加惭愧。雁来不仅年纪比自己小,当时面临的处境也要比自己糟糕得多,她能走出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就算有天兵帮忙,想来也历经了不少磨难,殊为不易。
想到这里,她越发感念,朝雁来行了一礼,“多谢令君。若不是你,莫说是回来探病了,就是母亲病重的消息,我还懵然无知呢。”
雁来侧身受了半礼,指着不远处树荫下树根雕琢成的桌凳道,“我有些话,一直想跟阿姊说,只是一直不得空。难得今天有了闲暇,我们到那边去坐着说说话吧。”
郭贵妃点头。
两人在树荫下落座,自有人送上茶水点心,等周围的人都退下了,雁来才问道,“阿姊有没有想过,往后要做什么?”
“做什么?”郭贵妃有些没听懂这个问题。
雁来笑道,“就是你自己的打算。比如,让陛下册封你为皇后,正位中宫。”
郭贵妃不由得抬眼看向她。
这话听起来像是一种试探,毕竟她要是当了皇后,李宥就是正儿八经的嫡子了。身份不同,簇拥到他身边的人只会更多。
但郭贵妃又觉得,雁来不至于做这样的事。
就是李纯本人也影响不到她要走的路,何况一个没有储君之位的嫡子?
她这样举例,可能只是想说,如果郭贵妃想要,她可以帮忙做到。
郭贵妃也不怀疑这一点。
所以她顺着这话想了下去,半晌,还是摇头道,“我不愿。”
以前没有,以后……要这个名分也没什么用了。
“我也觉得不好。”雁来笑道,“若只是贵妃,往后让皇子皇女接出宫去荣养,也说得过去,若是皇后,就不太合适了。”
郭贵妃微微睁大了眼睛,“你要让宫妃出宫荣养?”
“不然呢?”雁来摊手,“这么多人留在宫中,怎么处?”
郭贵妃一想也是。
本来,新皇养着先皇的嫔妃,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费些钱粮罢了。但雁来是女子,万一她将来有了自己的后宫,那就不像样子了,还真只能把人送走。
太极宫久已不住人了,兴庆宫又还住着德宗、顺宗两位先帝的嫔妃,已经够挤了。
洛阳宫那边是雁来自己住着,华清宫、上阳宫和各处的行宫,不是直接对外开放,就是租给天兵去开什么疗养度假山庄。
想来想去,确实没地方安置这些人,不如都放出去。
太妃的待遇是远不如宫妃的,宫外又比宫中自由得多,想来也没几个人会不愿。
这事乍一听有些惊世骇俗,细细思量,又恰如其分,可又只有天兵能做得。郭贵妃不由叹道,“若真能做成此事,也是无量功德了。”
“只是不忍骨肉分离、天伦不彰。”雁来笑道,“能少几个人骂我就好了。”
……这还真不好说,郭贵妃沉默。
雁来开了个玩笑,表情又正经起来,“事情是可以这么办,可是阿姊才三十多岁,难道真的就这么出宫荣养、含饴弄孙了吗?”
这本是她自己的提议,现在似乎又要否定。
郭贵妃总算从中听出了一点味道,“令君的意思是,让我也找点事情做?”
“是啊,往后,大唐的女子就不会囿于后宅了。你知书达理,能力也不差,难道真要现在就开始养老?”
郭贵妃下意识地道,“我这个年纪……”
“你这个年纪怎么了?皇帝现在若不是躺在病床上起不来,恐怕还觉得自己年富力强呢。”
那倒是的,三十多岁的皇帝,当得上“春秋鼎盛”四个字,为什么三十多岁的贵妃,就是人老珠黄、色衰爱弛,该退后荣养了呢?
因为女人的价值只有两个,一是美貌,能取悦旁人,二是生育,能绵延子嗣。
所以她们最好的年纪是十几岁到二十几岁,年轻、美丽、能生下健康强壮的孩子。
可是雁来说,以后就不是这样了,女人也可以走出后宅,像男人一样做事,那三十多岁同样是正当盛年。
“是该找点事做。”郭贵妃吐出一口气,眼中有了神采,“我名下也还有不少产业,等出宫了,就亲自打理。”
以雁来的性子,就算是皇亲国戚,以后也不会有太多特权了,若是不会经营,就只能坐吃山空了。不仅她自己要参与,孩子们也一样,总要晓得日子的艰难,往后才能立得住。
“让阿姊去打理家中产业,是不是大材小用了?”雁来说,“我还想请阿姊来帮我呢。”
这个,郭贵妃还真想过,但最后还是放弃了,“我的身份,只怕会给你惹来麻烦。”
她到底还是贵妃,是两位皇子的生母,若是自己掌了权,难免又会让下头的人生出一些心思来。
当年则天皇后在位时,想要恢复李唐神器的人可是从来都没有消停过的,而且最后也成功了,难保现在不会有这种人。虽然雁来和天兵应该可以应付,但郭贵妃也不希望这麻烦是自己惹来的。
郭贵妃更害怕的是,被外人撺掇得久了,自己那两个儿子说不定也会不安分。
再深的情分,也要双方一起去维系,而不是消磨。
涉及到权力,父子、夫妻、母子都能反目成仇,郭贵妃不愿去赌,不如一开始就彻底断了念想。
“阿姊能说出这话,可见没把我当外人。”雁来笑着握了握她的手,认真地说,“我也把阿姊当成亲近的人,所以有话也就直说了——若阿姊果真有心出仕,这些顾虑也不是没法子解决。”
“怎么解决?”郭贵妃下意识地追问。
雁来但笑不语。
郭贵妃也就明白了,这事解决起来估计非常麻烦,甚至可能会付出不小的代价,所以她若是没有十分坚定的出仕的决心,雁来就不打算说出口,免得她矛盾纠结。
……虽说这样说一半,也同样会让人纠结难受。
不过这也说明,之后的纠结或许会翻上十倍百倍,所以雁来才不直接说破。
所以郭贵妃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低头沉思。
她想要的是什么呢?有没有无论如何都一定要出仕的决心?
最后她也没有给出答案,只是道,“我得想想。”
“不急,这不是小事,是该好好想想。”雁来说,“想好了,就找个天兵给我传信。”
郭贵妃点头应下。
“那我就先回去了。”雁来站起身道。
郭贵妃也跟着起身,“我也该回宫了。”
雁来停住了脚步,看向她,“你不留下来给大长公主侍疾吗?”
郭贵妃惊讶,“陛下还病着,宫里这样乱,我怎能留下?”
雁来比她更惊讶,“陛下不是已经醒了吗?再说,还有那么多的后宫嫔妃和皇子皇女守在病床前尽孝呢,总该给她们表现的机会。”
郭贵妃觉得,任何胡言乱语从雁来口中说出,似乎都自有道理。
是啊,她只是贵妃,又不是皇后,何须事事亲力亲为?照顾到皇帝苏醒就够了,也得让其他人争一些表现,不然人家还怀疑她是要隔绝内外、辖制皇帝呢。
“那……我就留下?”她有些不确定地说。
雁来的语气却很笃定,“留下吧,陛下不缺一个贵妃,升平公主却很需要一个女儿。”
她在论坛上看过玩家发的资料,在原本的历史上,十月份升平大长公主就薨了。雁来不确定玩家能不能把人救回来,如果不能,这就是她们母女最后的相处时间了。
不要留下遗憾才好。
这句简简单单的话,却让郭贵妃红了眼眶,一种奇异的感受在她的心间冲刷着,让她忍不住开口,“我决定了,我要出仕。”
雁来既然提了,那就是有用得上她的地方,既然如此,她又有什么可犹豫的?
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她虽然不是士,却也没有什么舍不下的。
雁来难道还会害她吗?
雁来有些意外,但还是摇头道,“不急,你再好好想想。”
第243章 这场礼仪之争的重点早就不是郭贵妃了。
既然去看了升平公主,雁来也就一碗水端平,又去探望了一下称病不出的郭昕。
结果老头精神得很,正在校场上跟玩家比划呢。
有时候雁来觉得,郭昕其实有点溺爱玩家。
在没有复活点的时候,郭昕的武威郡王府就是玩家在长安城的大本营,大家都会把号开到这里来挂机或者下线。郭昕见状,干脆就学着郭子仪当年的做派,“大启其第,任人出入不问”。
以前在龟兹,雁来还让人守着前院和后院的门户,不许玩家入内,郭昕倒好,随便玩家翻箱倒柜、上房揭瓦。
他还在王府里规划了一个巨大的校场,摆出十八般兵器,方便玩家操练。
所以哪怕京兆府那边开了复活点,甚至雁来现在亲自坐镇皇宫,很多玩家还是习惯没事就到这里来逛逛,插旗切磋。
郭昕偶尔兴致来了,还会主动下场指点他们的招数。
虽然他上了年纪,体力和反应速度比不上玩家,但是经验纯熟,总能压着玩家打,所以大家也很乐意向他请教。
距离放开登录限制已经过去了大半年,玩家该打卡的都打过了,再看到雁来,虽然同样激动,但已经不会像以前那样簇拥上来了,热情地打过招呼,便一起站在场边观战。
不多时场上也分出了胜负,依旧是郭昕小胜一招。
毕竟是跟郭昕切磋,玩家肯定不会拿出生死相搏的力气,又在技巧上被压得死死的,自然是输多赢少,但也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东西。
有玩家上去给他们送毛巾。
郭昕擦了一把汗,看到雁来,就笑,“怎么今日有空过来?”
雁来说了升平公主的事。
郭昕脸上的笑意淡了一些,“唉,到了我们这个年纪,生老病死,也是自然之事了。”
“义父身体还很强健。”雁来说。
郭昕也这么觉得。自从回到长安之后,他心愿了却,已将生死看得很淡了,谁知心态一超脱,身体和精神反而变好了一些,他也就顺其自然了,“我虽然老了,但还想多活几年,看看你们能把这世界折腾成什么样子。”
雁来看向他,“还以为义父会劝我几句。”
郭昕笑着摇头,“外间想要劝说你的人,不知凡几,何需我多言?”
如果雁来有想不通的问题,要向他请教,郭昕不会吝惜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和感悟,但她不问,他就不会轻易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