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
loading..
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_分节阅读_第293节
小说作者:衣青箬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51 MB   上传时间:2025-04-01 19:47:24

  “怎么?”钱十三一惊。

  或许是因为有发现了长安城复活点开启的功劳,俱文珍在给察事院挑人的时候,第一个就选了他,还特意将他安排在京兆府附近,负责打探天兵的消息。

  但天兵似乎也有默契,虽然人数增加了很多,但在长安城还算安分,并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

  要是一般人,没事干正好带薪摸鱼,但钱十三是个好奇心很重、自主性很强的人。

  他为了开这个掩人耳目的医馆,可是真的去学了医,葛洪的《肘后方》、孙仙人的《千金方》,玄宗编的《广济方》、德宗制的《广利方》全都倒背如流,治个头疼脑热完全不在话下。

  所以虽然没有任何人要求,也不知道能有什么用,但他还是给自己找了一件事做,那就是每天进出复活点的天兵人数。

  之前这个数字虽然会波动,但整体是平稳的,现在却已经涨了好几天,钱十三虽然不懂什么天下大势,也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

  正犹豫着要不要上报,安排的探子就送来了这么一个消息,让他如何能不吃惊?

  “说是来看望敦煌郡王。”杂役如实道。

  至于有没有别的目的,要不要继续追查下去,那就不是他们能决定的了。

  “行,给你记一功。”钱十三抬手拍了拍杂役的肩膀,“我开个方子,你拿了药回去就回去,不要引人注意。我先将消息上报,看看上头怎么说。”

  上报的时候,除了雁来到了长安这事,钱十三将天兵人数正在与日俱增的事也顺便写上了。

  没想到很快就来了人,说是院使要见他。

  察事院使,也就是俱文珍,钱十三上回见他,还是进宫禀报复活点的事,所以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确实无意间又发现了一件大事。

  他不敢耽误,把自己所有的记录数据都带上了。

  俱文珍一看,顿时吓了一跳,“有一千多的天兵留在了长安城里?”

  “我是进来的人数减去离开的人数计算出来的。”钱十三说,“但天兵不一定是从这里离开,所以数字也不准确。”

  “那也不会相差太多。”俱文珍面色凝重地道。

  钱十三不说话了,其实他很好奇,因为他虽然觉得这个数字有点多,但也没多到需要严阵以待的程度,怎么看俱文珍的表情,似乎事情很严重?

  但他很清楚这不是自己该问的,因此忍住了。

  俱文珍站起身,在屋子里踱步思考。

  长安最近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自然也不会有天兵特意赶来看热闹,所以……这些天兵很有可能是雁来刚刚招募来的。长安城有一千,别又有多少?

  其实直到现在,大唐也不知道雁来究竟召唤了多少天兵,只能从第一次封赏的人数来判断,估计有二三十万。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笔钱出得还是挺值的,至少朝廷对天兵的实力终于有了概念。

  而二三十万这个数字,正好卡在了一个微妙的标准上。

  拥兵自重的河北三镇,手下可战的军队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当然天兵的战斗力比普通军队强了太多,但这个数字依旧是“安全”的,虽然藩镇打不过、朝廷也打不过,但又还不足以让雁来横扫天下。

  所以朝廷和安西军才能继续维持那种微妙的平衡。

  这一点,俱文珍不认为是巧合。

  现在雁来既然选择召唤新的天兵,那就不会只是几千人,甚至可能不只是几万,而是一个能够打破平衡、让她掌握主动权的数字。

  俱文珍吐出一口气,缓了缓情绪,先夸赞了钱十三几句,让他回去继续盯着京兆府,又叫来亲信,让他们设法调查西域和河北的天兵人数,这才带着数据去禀报皇帝。

  ……

  李纯毕竟不像俱文珍那样有着丰富的监军经验,一开始他还没有意识到这代表了什么,直到被俱文珍提醒,才陡然一惊。

  如今的局势,对朝廷其实已经很不利了。之所以还能维持平衡,是因为天兵没动,而天兵不动,按照李纯之前所想,是为了维持大唐国内的平衡,但现在经俱文珍提醒,才意识到还有人手不够的缘故。

  或许很多人都意识到了,天兵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可究竟什么才是“合适的时机”?

  李纯之前也想不出,但现在,他好像有些明白了。

  君臣二人心下各有思量,都没有开口说话,紫宸殿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之中。

  直到李纯回过神来,抬眼看向俱文珍,眼神里带上了几分审视。

  俱文珍微微一惊,但立刻微微垂首,恭敬侍立。

  良久,似乎是做出了某种判断,李纯的面色虽然没有缓和,但收回了视线。他从一旁的匣子里取出一封奏折,递了过来,“你看看这个。”

  俱文珍虽然只是用眼尾扫了一下,但那个匣子是红色的,十分醒目,他几乎是立刻就反应过来,这是“匦书”!

  垂拱二年(686年),武则天在朝堂东南西北四面设置青丹白黑四个铜匦,以接受朝臣、士人上书,让他们献策、劝谏、申冤、通玄,作为一种选拔人才和裨补时政的制度。

  杜甫屡试不第后,就曾经向玄宗投匦,献过“三大赋”,可惜最后也没能得官。

  投匦制度虽然已经延续了一百多年,但中间也几经演变,主要是投匦使和理匦使的择选,以及对匦书是否要密封的争议这两方面,后者影响尤其重大。

  投匦使有了先验看副本的权限之后,就会选择性上奏,大大影响士人投匦献书的积极性。

  所以从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至今,投匦制度几成虚设。

  直到七月底,郝主任求见皇帝,直白地指出税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皇帝才在下发诏书,广求天下贤士的同时,也重新改革了投匦制度,要求密封上奏、不得验看。

  尽管皇帝表现出了强大的决心,但是京中献书者依旧不多。而且这些文书送入禁中之后就再无回应,渐渐也没有人再投递了。

  莫非其中还真有可用之策?

  但怎么不是青色的延恩匦,而是红色的招谏匦?

  这些念头流水般从俱文珍脑海中流淌而过,他手上已经稳稳接住皇帝递来的奏折,低头翻看。

  这一看,面色不由微变。

  平心而论,这封奏折写得非常有水平,条理清晰不说,也确实提出了两条可以解决朝廷目前困境的策略,但是这两条政策都太毒了,毒到一旦公布,必定会天下大哗、千夫所指!

  第一条是节流。

  朝廷的钱不够花,那说明花得太多了,所以要裁军、裁官、裁官员俸禄,裁宫中用度!

  安史之乱后,皇帝和朝廷的不安全感达到了最高峰,所以就算是朝廷腹地也要设节度使、驻军。为了避免这些节度使发展成河北那样的藩镇,又要让他们制衡,所以一个节度使只统御两三州者比比皆是。

  光是京师长安附近就有凤翔、邠宁、泾原、鄜坊、河中、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等节度使,以及陕虢防御使、潼关防御使、金商都防御使。

  东都洛阳附近的情况也差不多。

  如此,军队和官员能不冗杂吗?

  只要将该合并的合并,该裁撤的裁撤,就能节省很多钱了。

  第二条是开源。

  朝廷收小民的税,才能收上来几个?一户加一缗,全天下不到三百万户,也就能收三百万缗罢了。可是为了收上来这三百万缗,可能就要先花掉两百万。

  所以与其盘剥小民,不如去收大户的税。

  大唐开国二百年,已经滋生出了一大批拥有特权的权豪贵胄,他们占有最多的资源、享受最好的条件,却不用交税,反而需要国库给他们发钱!

  除此之外,像是道观、寺庙这样的免课户同样数量庞大。

  无论权贵还是寺院,侵占的都是本属于朝廷的土地和人口,都应该予以清查。

  只要做到这两条,朝廷不但不会再缺钱花,而且还能做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如此,天兵又何足惧哉?

  俱文珍缓缓吐出一口气,不由低头去找落款。

  虽然内容惊世骇俗,但这份奏折的可执行性其实很高,一看就是有多年治理地方的经验的人写出来的。

  所以看到落款处有些陌生的名字,俱文珍不由一愣,“李德裕……”

  “李先生家有麒麟儿啊!”李纯神色不明地感慨了一句。

  俱文珍也反应过来了,这是李吉甫的儿子。

  此人才名早著,但据说不喜科场,所以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前两年李吉甫当上宰相,皇帝主动荫其一子为校书郎,后来李吉甫出镇淮南,他就主动罢官了,如今还在家中赋闲。

  不过,要说这封奏折是李德裕写的,俱文珍觉得他还是差点火候。

  更像是李吉甫的手笔。

  可是李吉甫老成之人,又怎么可能提出这等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策略?

  又或者是父子私下闲话,被李德裕写来投匦了?

  那就难怪陛下会是这种表情了。

  不过……这事李吉甫知道吗?

  俱文珍一时心乱如麻,素来有条理的他,现在脑子里却根本理不出一个头绪来。

  实在是这两条建议太吓人了,这简直是要把大唐的天给翻过来!幸亏陛下留中不发,否则还不知会酿成多大的祸患……不对!俱文珍猛地惊醒过来。

  一旦投匦不做限制,匦书的来源和内容就会十分驳杂,什么胆大妄为的人都有,什么胡言乱语的话都敢说。

  可是皇帝留下了这份奏书。

  就放在自己手边,随时都能拿到的地方。

  低头细看,也能发现它应该已经被翻阅过不止一次,纸面上都留下了细微的痕迹。

  显然,就算是胡言乱语,皇帝也听进去了。

  想想也是,如果还是以前,这种离经叛道之言,皇帝就是看到了也只会当成一个笑话。可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天兵就像是遮挡在所有人头顶上的阴云,还越来越厚、越来越浓,李唐帝国眼看就要风雨飘摇,难以自保,皇帝自然要求新求变。

  曾经亲手终结了永贞革新的李纯,现在自己也生出了改革的念头。

  而他俱文珍,曾经打击永贞革新一党的急先锋,如今皇帝将这份奏折递到了他手中,含义不言自明。

  皇帝要他再做一次先锋。

  从被皇帝起复的那一天起,俱文珍就知道自己是来做皇帝的刀的,他也自认为有做一柄刀的自觉,可是此刻,俱文珍感受到了身为一柄刀不应该该收到的情绪。

  ——畏惧。

  但是他已经没有选择。

  俱文珍的双腿像是被手中那封奏折压弯的,他跪了下去,“臣,愿为陛下前驱。”

  这一次,他没有自称老奴。

  ……

  武威郡王府。

  等看热闹的玩家散了,郭昕屏退仆人,亲自洗手烹茶,给雁来斟了一盏,这才道,“近来长安城的天兵,似乎多了不少。”

  这一点,他的感受比其他人深得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47页  当前第29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3/4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