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天兵不动,其他藩镇肯定也不会动的。
顶多也就是底层百姓会向着河北迁移,但那也是离得近的,离得远的就算有心也无力。
暂时还乱不起来。
如此一来,河北那边也可以答复了。
他们之所以能威胁朝廷,不过是因为手中有兵,而且随时都能南下不提朝廷在河东、河洛驻扎的军队,就说天兵,也不会允许他们真的开战——听说成德一战,天兵没有让任何一个百姓参与,就连战场附近的村民都全部提前迁走。
君子可欺之以方,天兵也一样。
他们并非没有弱点。
这个“弱点”虽然不能帮助朝廷对付他们,但只是借他们的力,就容易多了。
李吉甫这么一说,众人也发现确实是这样。
所以三人有商有量,很快就写好了给河北的回函,大意就是已经给四镇节度使转达了你们的要求,但她说管不了,朝廷这边也是有心无力,你们自己克服一下吧。
还真别说,只要不考虑这是在借天兵的势狐假虎威,光看这份回函的话,感觉还是挺爽的。
朝廷什么时候跟河北三镇说话这么硬气过啊?
不过李吉甫觉得,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皇帝没有参与这一次的议事,不需要考虑他的面子,要不然也不好这么说话。
如此一想,李吉甫又忍不住在心里揣测,要是皇帝之前没有中途反悔,继续跟安西军的合作,他们还会做这些动作吗?还是会继续维持之前那种局面?
但现在就算得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没有意义了。
倒是皇帝,李吉甫本来很担心他会像德宗那样摆烂,此刻又不免觉得,如果他能一摆到底,竟也不算是坏事。
怕只怕一边摆烂,一边又不甘心。
皇帝一旦折腾起来,对天兵能有多少作用不知,他们这些朝臣却是要不得安宁了。
其他人想得没李吉甫这么深,暂时放松下来,就忍不住提起了那份传单。
能坐在这政事堂中的,都不缺文采和眼光,自然能看出来那些文章的好坏,甚至能够直接认出其中一两个风格特别突出的笔名属于谁。
只是这毕竟是公廨,还有不少中书省、门下省的官员和文吏来往,也不方便做什么点评。
唯一能说的,就是要不要去查一下写这些文章的人。
还是那句话,文章写得越好,就越能刺痛被骂的人。皇帝被骂了不开心,宰相们当然也一样。
若是放在从前,他们肯定要把人找出来处理掉的,只要他们在朝一日,这些人就不要想有仕途了。但现在,查出来了又如何?在天兵眼皮子底下对付他们吗?至于仕途,就更是笑话了。
说实话,就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这宰相还能再当多久。
反倒是已经站在天兵那边的人,不需要像他们这样怀疑、忧虑。
谁的前程更光明一些,还真不好说。
……
洛阳城。
负责守卫皇宫的禁军快要累死了。
昨天半夜宫里突然闪过一片白光,而后就陆续有天兵出现在明堂的废墟上。
禁军身负守卫之责,自然不能不管,哪怕知道是天兵,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前。好在这些天兵倒也配合,一旦被发现,就老实被抓。
但问题是人太多了啊!从半夜一直抓到现在,人不但没少,反而越来越多,河南府和河南、洛阳两县的监牢早就已经装满了,没地方关押不说,他们这样跑来跑去的抓人,也已经累的不行。
这些禁军的消息虽然不像郑余庆那样灵通,但到这个时候,也意识到这里已经变成天兵的一处据点了。
抓不完,根本抓不完。
现在这种情况,也没法再等长安那边的回复了,将军跟留守这边的宦官一商量,就决定撤掉明堂附近的守卫,只要天兵不跑到他们眼前来耀武扬威,就当作什么都没看到。
回头朝廷要是让抓,那就再抓呗,反正这么多天兵,也不用担心到时候抓不到人。
禁军这一撤,玩家还有点失落,感觉少了一环体验。
不过目前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做,也就没人继续去骚扰禁军。
所谓更重要的事,自然是发传单了。虽然长安和洛阳已经发完了,但雁来的目标可是要将这些文章传遍天下,玩家正好也可以趁这个机会,去探索大唐的其他地区。
洛阳城外的码头,这会儿就聚集了不少玩家,打算组队包船南下。
在这个时代,因为隋唐大运河的存在,很多人南下的路线都是水路到扬州,然后再转道去别处。作为交通枢纽的扬州,自然也无比繁华、富甲天下,被无数诗人歌唱吟咏。
自然也是玩家必去的热门打卡地点。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但也不是所有玩家都要南下,也有人矢志不渝地一路向北。
相较于其他地方,河北三镇所受到的震动才是最大的。毕竟对其他地方的人来说,他们只是看到了一种可能,但河北却是实际受到了天兵新政的影响。
虽然目前只有成德在施行,但所有人都知道天兵正在跟魏博和幽州谈判。
所以当这些文章传播开来,河北的反应也是最热烈的。
以至于玩家带来的传单居然不够发,河北的读书人只能私下传抄,然后再写文章回应。不管是赞同还是反对,所有人都在议论它。
范阳。
施青青被村民们簇拥着往村子里走,众人一边走一边说笑,转过前面的路口时,旁边冷不防地冲出来了一头毛驴。
两边这么撞上,他们站在地上的人倒是还好,反倒是骑着毛驴的人,毫无防备地摔了下来。
施青青吓了一跳,连忙上前扶人。
这一扶,才发现还是个熟人。
这位无本禅师,是旁边山上某座寺庙里的和尚,经常骑着毛驴在这条路上往返,施青青也看到过几次。根据村民的说法,这位禅师有点呆气,经常在骑着毛驴赶路的时候发呆,时不时就会跟人撞上。
没想到今天就体会了一把。
就算这会儿,被她扶起来的人也没管自己,而是连忙伸手去捡散落在地上的纸张。
施青青帮忙捡起一张,不由愣住,这不就是他们发的传单嘛!只不过是手抄的,用的纸不怎么样,字也写得不怎么样,还是竖排的繁体字,她差点就没认出来。
正要递还给他,她忽然注意到纸张最下方用十分端正漂亮的小楷写了一首绝句,不由念了出来。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第177章 玩家也不是不能成全他。
“好诗!”以施青青经历过通识教育的古文造诣和审美,这首诗刚好是她能欣赏的那种。
不过念完之后,她又忍不住挠了挠头,总觉得……
“好像有点眼熟?”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类能够接触到的知识是海量的,但也是碎片化的,所以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施青青也很熟悉了。
肯定在哪里看过,只是一时想不起来。
不过能让她觉得熟悉,那保底就是一个青史留名。
这么一想,施青青再看向面前的小和尚,只觉得他的长相看起来都清俊了几分,就连消瘦的身形和原本觉得有点呆的神情,也糅合成了一种独特的气质,很符合他方外之人的身份。
至于想不起来,那更不要紧,互联网时代,这种事不需要自己冥思苦想,她可以问人。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是谁写的来着?急,在线等!】
——是推敲,啊不,贾岛!
提到“推敲”两个字,施青青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原来是你!
震惊,贾岛还当过和尚吗?不过仔细想想那句诗好像确实是“僧敲月下门”,原来这个僧是指作者自己。
天天无本禅师无本禅师的叫,完全没意识到,大佬居然就在我身边!
施青青关上页面,再看向贾岛,哦不,无本,眼神已经带上了惊奇和热切。
对上她的视线,贾岛本能地抱紧了自己手中剩余的纸张,默默后退了两步,微微侧身低头,做非礼勿视状。
这样子是在太熟悉了,施青青一眼就看出这是个社恐i人,顿时也有点不好意思,干咳一声,收敛了一下自己的热情,双手将纸页奉上,“抱歉,是我唐突了,这个还给禅师。”
贾岛迟疑片刻,才接了过去。
施青青想了想,拉过身上的斜挎包,取出一张传单,“这个稿子我这里有印刷版,字迹清晰些,赠与禅师吧。”
贾岛本来是想拒绝的,然而视线落在施青青的包上,发现里面还有一摞,到嘴边的话就顿住了。
他手中的抄本也不知是什么人抄的,字迹凌乱不说,有些地方还不通。他方才一路出神,就是在琢磨不理解之处,若是能看到原稿,说不定就能迎刃而解。
这么想着,他终是伸手接过,谨慎地道,“有劳施主,暂借小僧抄写一份,不日奉还。”
“不用不用。”施青青连忙摆手,“其实这个我们本来就是免费发的,只是送来这边的数量不够多,才有人自己传阅抄写。”
见他的视线落在自己的包上,她下意识地伸手按住,解释道,“呃,我留下这些是打算自己收藏做纪念的,不过可以送你一份。”说到这里,突然灵光一闪,“你要是感觉过意不去,可以用你那份来换。”
贾岛微微一愣,但还是将那几张纸给了她,施礼道,“多谢施主。”
见他转身要走,施青青又想起一件事来,“对了。禅师的诗写得这么好,可以给我们投稿呀!”
“投稿?”
施青青于是又替王建那本迟迟没能出第一期的杂志打了个广告,因为没有实物,为了提高说服力,她还将目前已经投过稿的大佬搬出来做旁证。
效果有点过于好了,听到韩愈、孟郊、张籍这些名字,贾岛甚至克服了社恐的毛病,主动追问了几句。
施青青自是知无不言,为了提高投稿积极性,还主动提了有稿酬的事。
贾岛对这个并不热心,因为觉得自己跟前辈们比还差得远,肯定不可能选上。倒是再三拜托施青青,这个杂志出来之后,务必要帮他买一本。
施青青满口答应,趁机走到贾岛旁边,拍了好几张合照。
嘿嘿嘿,集邮成功!
眼看贾岛已经反应过来,又开始局促,她便大慈大悲地放过了对方。
她这回是来定点援助,传授科学种植经验的,顺便也要在这边弄一个种子选育基地,会待很长一段时间。既然知道人住在哪里,那以后有的是往来的机会,不必急于一时。
再说对这种社恐,无效社交只是一种打扰,得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总之,先来看看帖子里的回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