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_分节阅读_第243节
小说作者:衣青箬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51 MB   上传时间:2025-04-01 19:47:24

第158章 这一局,是王建赢了。

  话是这么说,但以上这些流传甚广的绝句,其实都算不上是王建的代表作。

  他在文学上真正受人关注的成就有两项。

  第一是《宫词一百首》,据说王建是宦官王守澄的同宗,往来之际从对方口中听说了很多皇宫秘闻,因此创作的《宫词》内容详实、刻画生动,不仅为研究唐代宫廷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还为后世宫词写作提供了范例,有“宫词之祖”的美誉。

  据说王建写出《宫词》之后,王守澄十分不满,有一天忽然对他说,“内庭的事老弟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明天就上奏皇帝。”王建写了一首诗回他:“不是姓同亲说向,九重争得外人知?”王守澄这才老实闭嘴。

  第二个便是与张籍齐名的乐府诗创作,世称“张王乐府”。

  大概是因为出身寒门,早年又游历颇多,后来入仕也是底层官员,所以张籍和王建的作品不像元白乐府那样有着强烈的“裨补时政”的政治色彩,更多地聚焦风土人情和咏史怀古等题材。虽然有时被人讥为“俚浅”,但那种借鉴民谚歌谣而形成的独特风情,却是士大夫作品之中极为罕见的。

  考虑到他们再怎么寒门其实也是士族出身,这种刻意的“以俗语入诗”的写法就更加难得了。王安石评价张籍的诗作“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十分精当。

  雁来一边刷帖子一边在心里点头。

  没用的知识增加了!

  不过抽卡这种事,本来也不是为了有用。

  只要够珍稀、够好看、够特别。

  所以雁来脑子里已经在琢磨要怎么把人留下来了——开玩笑,那些不方便捞的也就算了,这主动过来的,还能再让他跑了?

  “雁帅。”旁边忽然传来声音。

  雁来转头看去,就见李贺将烤好的肉串从火上取下,盛在盘子里,递到她面前,“现烤的还需再等一阵,请先用这些吧。”

  “谢谢。”雁来是真的饿,不客气地接了过来,一边吃一边问他,“你们到西域也有一段时间了,感觉怎么样?各方面都能习惯吗?”

  李贺拨弄着串肉的竹签,脸上露出几分忧色,“还好,只是几位前辈上了年纪,有些不适应此地的气候。”

  他担忧的不止是那几位前辈,还有仍在路上的祖母和母亲。

  “不用担心,路上安排了医生随行,有什么事可以随时处理。而且龟兹城的气候也比这边更宜人。”雁来安慰他,“若是实在不能适应,也会先送她们回秦州那边暂住。”

  李贺点头,面色也稍稍缓和。

  王建坐在李贺另一边,闻言不由侧目。

  礼贤下士他当然见过,表现得更夸张的也不是没有,可雁来这种平易近人,实在太自然了——但凡她身边多带两个人,他也不至于没认出来,还以为对方只是个普通天兵。

  好在没人在意他这点尴尬。

  正自想着,就见雁来的视线已经转到了他身上,“不知王先生的住处可安顿好了?”

  话说礼贤下士是这么做的吗?她业务不太熟练啊!

  毕竟不是土匪拉人入伙,也不好直接问“兄弟你愿不愿意跟我上山坐一把交椅”,雁来只能想到从关心生活日常入手。

  王建忙道,“有劳雁帅记挂,已经安顿好了。”

  “那好吧。”雁来也不是很失望,想了想又说,“若有什么不便之处,只管告诉我。若是不好意思跟我说,随便找一个天兵也行——对了,我这些天兵素来钦慕才子,恐怕往后多有打扰之处,但他们并无恶意,还望王先生不要见怪。”

  王建知道这个,他在路上的时候已经收到了张籍寄来的诗。

  不过他没当回事,随意地应了。王建虽然是个文人,但经常在外游历,又有多年从军经验,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

  李贺在一旁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后还是没说。

  总有一些东西是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等王先生亲眼见到,就会明白了。

  ……

  篝火晚会持续到了很晚,不过王建走得比较早,因为雁来和李贺走的时候都提醒了他,天兵肯定会闹到凌晨,累了倦了就可以先走,不用硬陪着。

  果然他入睡之后,半梦半醒之际,还隐约地听到了好几次喧闹声和歌声。

  于是在梦里参加了一夜的赛神会。

  睡得不太安稳,起来就没什么精神。王建神情倦怠地打开门,就发现客栈里多了许多人,楼上楼下都有,而且随着他开门的动作,全都朝这边看了过来。

  “啪”的一声,他关上房门,清醒了一下,才意识到这就是雁来所说的“打扰”。

  他下意识地整了整身上的衣帽,提起精神,重新开门出去。

  果然,门外的人没有变少,反而更多了。

  虽然他们没有靠近,只是用眼神打量,但王建还是看得浑身不自在。尤其是穿过走廊下楼的时候,背上的寒毛都竖了起来。

  好在一下楼,他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长吉。”

  李贺是特意来找他的,天兵虽然并无恶意,但是这种过度的关注,对不明就里的人来说还是有点难以接受的。作为过来人,李贺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王建熟悉这样的情况。

  毕竟他能看得出来,无论天兵还是雁帅,都对王建颇为热切,显然是想把人留下来的。

  正好李贺和王建都不是那种擅长交际的个性,相处起来反而没什么压力,再加上两人都致力于乐府诗的创作,虽然创作倾向不尽相同,但也颇有共同语言,他主动承担起这项差事,倒也不觉为难。

  这会儿见王建下楼,就起身道,“长吉不请自到,还望先生见谅。听说先生才至西域,若蒙不弃,长吉愿为向导。”

  王建忙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虽然周围还是有很多天兵在,但身边有人作伴,感觉就好了很多。

  从旅舍出来,李贺就给王建介绍起这里的早餐。现在西域很多生意都是玩家在操持,雁来打到哪里,他们自然是第一时间就过来开店摆摊,因此街市上十分热闹。

  李贺热情推荐了自己很喜欢的煎饼果子。

  第一次看摊煎饼的人,大抵都会有些惊奇,王建也不例外,干脆就选了这个。

  “这就是王建啊?”系着白围裙的天兵用一种同样惊奇的视线打量着他,十分豪爽地多打了两个鸡蛋,将煎饼卷好,递了过来,“这份我请,你尝尝味道怎么样?”

  王建正要拒绝,一旁的天兵先不干了,“想请客的自觉点排队哈,这顿是我的!”

  然后两人就吵了起来。

  王建手里还抓着煎饼,一时有些茫然,回头一看,李贺正在一旁偷笑。

  见王建看过来,他连忙忍住笑,摆出正经的表情,只是眼睛还是弯弯的,口中安抚道,“他们经常这样的,王先生习惯了就好。”

  王建觉得自己很难习惯。

  又听李贺道,“趁他们不注意,我们先走。”

  被拽着离开的王建还有些回不过神来,这样也行?他回头看看仍然热闹的摊子,又低头看看自己手中的煎饼果子,“这……”

  “他们敬慕先生才会如此,不过几文钱,先生不必介意。”李贺又道。

  王建便也不再多想,一边吃着煎饼果子,一边留意着四周。围在早餐摊旁边的,除了天兵,也有不少本地居民。昨夜那位小娘子说,百姓吃什么,天兵就吃什么,现在看来倒是所言不虚。

  最让王建在意的是,所有人看起来都很放松,带着孩子上街的人也多,城内一片祥和,全然不像是才遭战祸不久的样子。

  吃过早餐,李贺就领着王建出了城。

  王建本以为是要去城外游览什么名胜古迹,心中还颇为期待。结果越走越不对劲,到了地方一看,李贺带他来了正在开荒的地方。

  地里已经有人在干活了,看到他们过来,纷纷出声招呼李贺,又好奇地看向王建,“这位就是王仲初先生吗?”

  王建:……怎么有种一夜之间他的消息已经传遍整个鄯善的感觉?

  虽然实际传播范围比他想的要广得多。

  眼前这些人一看就不是天兵,王建听了李贺的介绍,才知道这就是跟着雁来从长安来到西域的文官们。

  看他们麻利的动作,显然不是第一天下地了。

  王建发现自己今天陷入茫然的次数有点多。

  这时李贺从一旁取了工具过来,很自然地分了一份给他,“王先生想看西域民生,不如亲自体验一番。”

  王建木然地接过工具。

  李贺正准备教他怎么做,却见王建将衣摆撩起来往腰带里一塞,就动作娴熟地忙碌了起来。

  开玩笑,他可是在山中隐居了十年之久,衣食都完全靠自己操持的。

  小小开荒,拿捏!

  周围的人见没有热闹可看,不由得失望叹气。想当初他们刚开始下地劳作的时候,可是出了不少笑话的。

  不过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就转到了别处,有人对李贺道,“听说仲初先生也颇有才名,这下长吉你总该有几分紧张感了吧?”

  “是啊,虽然仲初先生是你带来的,但不能分在你那边啊!”

  “好,总算是看到胜过你李长吉的曙光了。”

  王建听得云里雾里,正想问问是怎么回事,就见一大群人结伴走了过来,其中有本地居民,也有天兵,只是其乐融融、打成一片,一眼看去几乎难以区分。

  众人不再说笑,都开始忙碌,王建也只得埋头干活。

  不过忙了一会儿,手上的动作就渐渐慢了下来。转头一看,周围的人也都差不多。

  这时,几个天兵忽然跑了过来,站在田埂上,用一种看热闹的语气问道,“李小贺,今天是跟之前一样,还是重新分组啊?”

  “自然是重新分组。”李贺擦了擦汗,坦然地道。

  他虽然自负文才,但毕竟年轻,对前辈还是十分尊重的。

  众人闻言都笑了起来,很快又被天兵压下,“好,那现在重新分组。跟李贺一组的站在我的左手边,跟王建一组的站在右手边。”

  之后就是乱糟糟的换位置,而王建也终于抓到人,问清楚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为了避免劳作无聊,也是为了给大家鼓劲,天兵便会在劳作的间隙,组织百姓们唱起各种民间歌谣。这些官员当然不好跟百姓一起唱歌,但大家都是会作诗的人,民谣也是诗歌的一种嘛,所以听着听着,就手痒起来,开始以民歌为蓝本进行创作。

  这种创作被天兵发现,干脆就将他们的作品拿去给百姓唱,品评优劣。

  然后不知怎么,就变成了一种比试。比着比着,大家发现李贺这家伙总是能赢,于是不知不觉,又变成了他一个人对战所有人。

  即使如此,他也总是能赢。

  写得好也就罢了,他还写得快,对面一人写一首,他一个人写二十首。

  大家对他的嚣张气焰已经不满很久了!

  现在王建来了,总算是让他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所以不出意外,大部分人都选择了王建这一边,一个个摩拳擦掌,都卯足了劲儿要赢李贺一把。

  莫名就成了领队的王建:“……”

  不过,谁能拒绝这样有趣的比试呢?再说,形势已经如此,现在拒绝,倒像是他认输了一样。

  王建游历各地,几次加入藩镇幕府,就是在看透了科场的黑暗之后,仍然不甘心才华不得施展,再加上谋生的需要,所以再次生出了入仕的心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47页  当前第2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3/4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