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奋力一搏的人是清醒之人吗?
算是,也不算是。
他们无比清楚地知道武国军的实力,前方传来的战报触目惊心,那些新式火器不是他们能够应对的。
还有传言说,武国研制出了可以连发三发弹药的火铳,不需要每激发一次就装填,只是还没有投入前方战场。
然而即便如此,路云滨依然要迎战,并且坚决主战,不允许任何人退缩。
这倒不是因为她被忠君爱国那套思想给腌入了脑。
作为王族血亲,路云滨哪能不清楚自己国家的短板?怎会不知道什么样的君主才能带领国家走向富强?
她知道,她都知道。梁国朝堂上下的人也知道。
众人能不知道武王是个好王吗?能不知道什么才是大势所趋吗?
可为什么他们知道还要如此积极应战,还要逆大势而为?
因为,他们的利益在梁国。
武国为了征兵,也为了让军队作战勇猛,对积极参军应战者实行了重赏之策,杀的敌人越多,奖赏就越丰厚,土地、金钱、爵位都是可奖赏之物。
而土地金钱从哪儿来?武国穷尽国库也给不起。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土地和金钱,当然要从梁国的贵族身上薅。
武国军会抢夺他们的粮仓,占领他们的土地,挖空他们的宝库,把这些分给他们的士兵和将军。
他们占领梁国的土地,还想要占领他们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全部。
百姓或许会欢迎武国军,但是梁国的贵族绝对不会欢迎他们。
不仅不欢迎,他们还要誓死抵抗,否则他们就会失去他们所拥有的一切。
至于提前投降是否能够得到武王的优待,这或许的确有可能,但是路云滨更清楚,不放血是不可能的。如果她手中握着十成十的东西,那么今后可能还能拥有的东西只有十分之一不到。
她被梁王封赏的大片土地就在梁国城,她的宅子、亲眷,还有培养的路家军也在梁国,这里有她赖以生存的根基,现在让她把这些拱手让人?
做梦!哪怕一把火烧了,也不会便宜武国人!
头一波箭雨落下,冲锋在前的武国士兵举起盾牌,结成盾阵,顶着箭雨为后方的军队撕开了一条通道。
“出城迎敌!”路云滨双目怒睁。
在武国军冲到近前之前城门大开,早就整装待发的军队像开闸的洪水一样从城门中涌了出来,黑色的盔甲和梁国士兵身上鲜红的服饰交织在了一起。
一名武国士兵一刀砍翻了一名梁国士兵,两人一起滚进了战场的壕沟里,缠斗在了一处,壕沟上方不断有马匹越过,嘶吼的声音被马蹄踏过的声音淹没。
兵器散落在一旁,武国士兵用手臂卡住对方的脖子,把敌人给生生勒死了,他喘了口气,然后欣喜地弯下腰去要割尸体上的左耳,结果一杆长枪冷不丁刺穿了他的喉咙。
转眼手持长枪的士兵又落入武国士兵的围攻之中。
武国的阵线推进不得,梁国军也始终不能将他们击退。
军队你来我往,互相僵持,直到打了一天一夜,太阳升起又落下,双方士兵才疲惫退去。
此刻战场上已经尸横遍野。
双方派出小支部队清理尸体,杀死尚在呻吟的敌军伤员,暂时没有爆发大规模冲突。
中军议事厅之中,路云滨表情阴沉似水。
这一战的效果不如她想象中那么明显,她派出精锐的精锐,可双方只是打了个平手,梁国军退守城中,士兵已经疲惫……五个时辰内难以再次应战。
等清点完伤亡人数,路云滨拿过来一看,面色更是不好。
伤亡比她预计的还要多出三成。
虽然对这样的情况早已经有预料了,但是当伤亡数目摆在眼前,她还是忍不住焦头烂额。
对方还没有启动攻城火炮、盾车,以及冲车。
根据传闻,武国的火器远比他们想象中还要先进,没有大规模运用在梁国的战场上,是因为工匠不足,以及硫磺库存告急,需要省着些用。
万一对方看到这里久攻不下,选择使用重型火器……
路云滨手指攥在了一起。
眼看左将的援军没有办法及时赶到,路云滨亲自写了一封信递交给梁王,请求直接从睢丘征调援军。
左将带领的队伍如果不能战胜聂光临,那么宁泰城就将陷入劣势,如果是从睢丘征调,虽然会造成都城防守暂时空虚,但是只要打退武国军,这便不是问题。
否则宁泰不保,睢丘无存。
第378章
睢丘城。
梁王看着面前的军事密报,心脏扑通扑通直跳,姬成墨就站在父亲身边。
父子二人对视了一眼,都觉得是时候了。
前些日子攻打大燕的那一支梁国军队撤出燕地,回到了梁国境内。这一支队伍是由梁国的右将亲自带军的。
许多人听到梁国军队回来的消息后满心期待,甚至希望梁国可以扭转劣势。然而梁王父子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梁国军队回到梁国之后就已经成了一支败兵,士气大落。
袁遥带领象兵追逐梁国军队,把他们杀的丢盔弃甲吓破了胆,就算不回到梁国,他们也没有活路了。
更何况这一次出战,他们的粮草消耗十分巨大,不管是战斗水平还是军粮储备,都到了危险的边缘,基本上不可能再回援其他地方。
但即便如此,梁王还是把半数的军队调回,并且安置到了睢丘,剩下的则继续守卫梁国边境,直到袁遥退去。
把这一半的士兵安排到睢丘并不全是为了保卫都城,而是实在是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安排了,梁国三分之二的领土都已经被武国占据。
睢丘离大燕较近,与武国相距过远,否则此刻应当也已经被围城占领了。
眼看武国大军先头部队已经赶到,并且开始攻打宁泰城,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机会呢?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
梁王这些时日一直将毒药随身带着,就等时机合适动手。
他对身边的太监吩咐道:“去请吴大师过来。”
在府邸中独自休息嗑瓜子的吴英看到宫里的太监又来请他过去了,不由得长叹一口气,又隐藏起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跟着太监一起进了宫。
其实吴英是有可以自由进出王宫的腰牌的,但是他这妖其实性格很散漫,除非必要,不然不会去王宫给自己找事情干。
他给自己的定位也非常准确,不参与过多朝堂政事,不当官,也不冒头。
在今日的朝堂上,甚至还有许多人不认识吴英,只知道梁王身边有这么一个幕僚存在。
吴英这么做是有理由的,当官实在是太苦太累了,又要治理国家,又要批改公文,他平日里给梁王出谋划策,已经够费脑子了,实在是不想给自己揽活干。
他只需要遵从陛下的安排就行了,保证梁王听从陛下的话,把握梁国大致的发展方向,其余的他都不在乎。
这也不算是淡泊名利,吴英知道自己只是懒而已。
凭借他的身份和地位,向梁王要一个一官半职,那还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他想,哪怕是丞相的位置又如何?
但是他一直觉得,妖还是把自己藏得严严实实比较好,暴露在明面上并不是很好的选择,那样就不能随意脱身了。
就好比宋国的莫群,他很久没听过对方的消息了,同为吃素的妖,他和对方关系其实很不错,然而现在就连私交也被截断了,宿阳的许多妖也转入了蛰伏状态。
吴英难以听闻这些妖的消息,也很多年没有见过这些同伴了。
前段时间木成舟拎着箱子来给吴英解毒,解完毒又匆匆走了,临走时交代他注意身体,需要按时服用药,才可以清除身体里面的余毒。
吴英见着对方回忆了一下,发现自己和木成舟居然已经有十来年没有见过。
当真是岁月如梭啊。
这般感叹着,吴英到了王宫。
他例行看了战报,当看到武国军队已经打到了宁泰城的时候情难自禁,喜上眉梢。
吴英也老早就盼着梁国灭亡,他实在是不想在这个破烂国家待下去了,在这里待了二十年,身上都要长霉了。
虽然日子过得非常舒心,但是做鸟的就想自由自在。
陛下看重他,不想把他调离梁国,吴英只能在这里待了下去。等梁国彻底完蛋,他也就能功成身退了,说不定还能回到陛下身边。
然而看着身边梁王忐忑不安的面孔,吴英还是要例行安慰对方。
“等事情了结,我会保你们离开王城。陛下专门交代了我,说你对妖族大业有功,承诺你可以跟在她身边,她也会按照约定给你进行赐血。”吴英微笑。
梁王臃肿的脸愣住了,紧接着就涌上来了巨大的喜意。
他拉着吴英一个劲追问:“当真?陛下说我可以去她身边?也可以得到赐血?”
“当然,陛下她从不食言。”吴英神色不变,依然是那样微笑着。
可是梁王却顿住了,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凑向前问道:“吴大师,本王的王后还有几个孩子,我能带他们一起走吗?如果陛下能够庇护我们一家人,本王愿意为陛下肝脑涂地!”
吴英笑道:“梁王多虑了,当然是可以的,只是梁国宗室那么多人,总要有取有舍。只带您的妻子还有孩子们,这已经是极限了。不过请您放心,等陛下成为天下共主,会对您一家进行封赏,就像当初燕皇分封那样,您依然可以衣食无忧永享富贵。”
“好,太好了!多谢陛下!”梁王热泪盈眶,当场跪了下来对着不知道什么方向磕头。
吴英心里面已经有点小不耐烦了,他道:“宁泰城路将军带领的那一支军队颇为顽固,听说武国人已经在那里攻打了半个月了,路将军分毫不让。”
“是这样……”梁王愣了愣,“大师是想让我们这场战争快点结束吗?”
“这对你对我都有好处……战争进行到这一步,梁国军队伤亡情况如何?”吴英赞许的点头,而后询问,“粮草还剩下多少?”
梁国人口三百万,各国流浪过来的流民有至少有三十万,加上本国流民,这数字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这大部分流民都被武国分化并镇压了,如果抛弃土地被占领的情况不提,梁国的情况反而稳定不少……
作为一个大国,三百万人口算是稀少,但是二十年前梁国刚刚经历了伐梁之战,那时候全国上下血流成河,元气根本就没有恢复。
梁国所能征到的军队数量最大也就是六十万。
他们派出了二十万军队去攻打大燕,剩余的全部守在梁国。
战争已经持续了四年,马上就要五年,民间已经无兵可征。
守卫睢丘的军队还有十万,分散各地的军队加起来,大约也只剩下十多万……
梁王翻看着战报,面对吴英的询问,支支吾吾汗流浃背,没有办法说出准确数字,因为下方的人还会瞒报伤亡。
他结结巴巴说:“大约……兵力已经折损三分之二。”
剩下的三分之一也只是说着好听而已,因为这三分之一的兵力,战斗力到底还剩多少也是个未知数。
吴英听到这不确定的回答,手也是一抖,打量着这位梁国名义上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