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第一首辅_分节阅读_第914节
小说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13 MB   上传时间:2025-03-23 19:50:59

  李东阳露出‘果然如此’的神色,整个人突然轻松下来。

  “因为朱侍读的名字?”杨廷和犹豫说道,“先帝犹豫的是这个,而不是文章。”

  江芸芸微微一笑。

  王鏊错愕,随后又了然。

  朱希周,确实是一个好名字。

  这个故事一出来,三位阁老也都齐齐没了声音。

  其实先帝当年把江芸芸安排到内阁,朝野一直有隐隐的传闻,这是陛下留给年幼的陛下的,要不是这个留言实在传得太广了,当日江芸落难,也不至于人人都各怀心思。

  “既然说起这事……”李东阳咳嗽一声,拉回另外两人的心声,低声说道,“其实当年还有一件事情本该是由当年的刘首辅宣布,奈何如今瞬息万变,此事到现在也不知该不该提。”

  王鏊侧首看了过来,心中微动。

  “当年陛下写遗诏时,内阁去了四个人。”李东阳低声说道。

  屋内剩下两个先是一怔,随后神色大变。

  “你是……”杨廷和猛地扭头去看江芸芸。

  江芸芸平静地坐在那里,明明还很是年轻的面容却多了些深沉的姿态。

  “那你们当年怎么……”王鏊回过神来,但又没有继续说下去。

  屋内四人瞬间陷入沉默。

  “那,此事……”王鏊先一步开口,随后喟叹道,“怪不得陛下如此坚决。”

  “事已至此,我们内阁对外要同心同德。”李东阳看向三人,“你们可还有其他想法?”

  王鏊沉吟片刻,随后缓缓摇头。

  片刻后,一直看着江芸芸的杨廷和神色僵硬,目光发怔,但最后也跟着缓缓摇头。

  李东阳松一口气:“那我去写折子。”

  他先一步离开,王鏊站起来背着手走了几步,最后看向江芸芸:“江其归,你难道还真是天命所归不成。”

  “人人都说你是紫微星,是大明立国百年一见的神童,还真的是不成。”他靠近江芸芸,想要仔仔细细打量着她,可刚一走进,就看到她漆黑的眼眸,突然回过神来,拍了拍额头,“罢了,我都老了。”

  他说完就也跟着转身离开了。

  屋内只剩下杨廷和和江芸芸两人。

  杨廷和自来就不爱说话,但他办事能力极好,心中自有沟壑。

  李东阳就一直夸杨廷和——“吾于文翰,颇有一日之长,若经济事,须归介夫。

  “那你当年为何没说……”许久之后,他似乎恢复了之前平静,低声问道。

  江芸芸坐在他的对面,同样平静说道:“多说无益。”

  杨廷和抬眸看她,那双深邃的眼睛在此刻露出难言的神色,可最后还是归于眼下,随着眉眼轻垂而逐渐被覆盖。

  “原是如此。”他的声音被初冬的风一吹,便也跟着缥缈起来,“愿今后群策群力,共铸盛世,江阁老。”

  —— ——

  江芸芸就任阁老的事情就在正德四年的春节悄无声息地宣告天下了,和她一起入阁的还是梁储。

  梁储任吏部尚书兼少傅兼太子少傅,江芸芸以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专典制诏。

  虽两人一同入阁,但默契的都没有加大学士的官衔。

  但这事能想到的人寥寥无几,实在是江芸的名声太大了,全部的焦点都聚焦在他身上,导致梁储毫无动静地就搬到内阁上班去了。

  虽然朝野上下震动,但内阁和内廷不为所动,开始为新的一年开始的工作计划布置。

  这是一场年初要定下今年要花的几个大钱的去向的大会,分别是内阁大臣和各部官员在乾清殿召开。

  在一群留着花白胡子的老头中,悄悄混进一个年轻貌美的年轻人。

  朱厚照一眼就看中了站在内阁最后一排的江芸,越看越满意。

  “去年四川大旱,这里至少需要一笔粮食。”户部尚书顾佐率先说道。

  朱厚照点头:“打算在这里拨多少钱财。”

  “至少一百万了。”顾佐说。

  朱厚照没说话了。

  “四川受灾范围之大,近乎全省沦陷,若是不及时安抚,怕是会多生波折。”顾佐一板一眼分析着,甚至还拿出一本拇指厚度的折子,认真打起了心里的小算盘,“今年漳州的海贸收了一波银钱,应该是够用的。”

  “漳州收到国库也就三百万了,顾尚书一口气拿走一百万,明年和蒙古的边贸正式开始,虽说两边已经签订协议,但对蒙古人我们也是不得不防,各地的边防,还有闲置的景泰城都要修建,也至少需要一百两。”兵部尚书刘大夏保守说道,“还有各地的军饷也要预料。”

  “官员的工资也要预留起来。”顾佐又说道。

  几句话的时间,殿内鸦雀无声。

  “两位尚书一人一句直接把钱都那走了,我们工部明年可要陵寝之地,虽然是前期的工作,但五十万两肯定是要的。”工部尚书慢条斯理开口。

  朱厚照其实也是第一次开,听着他们用万做结尾,不由心中咋舌。

  ——本来漳州去年收了三百万,他还高兴坏了,毕竟他爹的国库都没这么富裕过,可现在钱还没焐热呢,一眨眼就要没了。

  可他也不好多说,只能沉默着,继续听着底下的人说话。

  “礼部收到不少藩王的折子,请求按时封发月俸。”礼部尚书李逊吞吞吐吐说道。

  终于是逮到一个软柿子,朱厚照立马板着脸说道:“天下之事还未定,这些藩王不思为国奉献,现在来添什么乱。”

  李逊挨骂了,但也不生气,低眉顺眼站着。

  这一骂,殿内的气氛倒是莫名活跃起来了,大家像是突然热情爱国起来,接二连三吐出无数需要用钱的地方。

  吏部今年官员考核需要一点钱买卖笔墨纸砚。

  刑部说各地的监狱都需要招募女监,需要一点钱,哦,南北直隶的监狱也都坏了,也要修缮一下。

  朱厚照都听傻了,到最后忍不住问道:“都是花钱的地方,难道明年就没有一点进账的地方?”

  众人一听,面面相觑,心中咯噔一声。

  李东阳委婉问道:“陛下是想加税赋?”

  朱厚照当然不是这么想的,但百官的神色突然紧绷起来,他便也跟着一愣——哎,我嘛?

  “微臣翻阅近五年折子,发现两浙盐课多年未核查了,正好可及借着今年巡查浙江土地清丈的工作后续,追论历次巡盐御史及运司官赔偿商课。”就在此时,一直没说话的江芸芸上前一步,慢条斯理说道。

  朱厚照眼睛缓缓变亮……

  ——我就说江芸应该来内阁吧!

第四百九十二章

  盐课是指食盐产制运销所征收的税, 也被称为盐税。

  浙江盐课起源非常早,早在春秋越国时期,《越绝书卷八》就有记载:“朱余者, 越盐官也,越人谓盐曰余。”,可见那个是时候的制盐已经被纳入官僚体系统一管理了。

  盐课一向是朝廷重要的财政来源,夏朝时, 盐就以上贡的形式被国家统一管理。西周时,盐课更是被列为山泽之赋的一部分, 汉武帝时期,盐铁全都被收归国家专卖,后世不少盐务政策, 大都依次为开展。

  江芸芸说的巡浙江盐务倒也不是奇怪事,之前好几年没展开大抵是因为之前朝局不太稳定,朱厚照自己也不知有这事,现在这算旧事重提。

  浙江自古就是产盐之地, 产量极大,两浙地区很多盐场,也为此设立了很多监管部门, 用来管理盐的生产和销售。

  “前朝宪宗爷就在时,就把两浙盐区扩展到四十余个,若是这次要巡查, 需要的人怕是不少。”户部侍右郎胡富直接说道, “声势浩荡也会劳民伤财,不然直接让当地自己巡查。”

  “那不是自己关起门来, 左手打右手。”有人反驳道, “而且自来盐政就是要朝廷派人去地方的, 不然如何能查清这个问题。”

  “可这一笔确实是大的开支。”胡富说道,“各地百姓也很受累,马上开春就要种地了,这也太折腾人了。”

  “盐税好几年没查了,自然也是要查的,哪有因为种地的事情就荒废这个。”

  朱厚照看到一半的折子,察觉又要吵起来的架势,忙不迭抬起头来紧张安抚道:“查要查,种地也要种地,并不冲突,快,给诸位爱卿送杯茶水,润润喉咙。”

  内阁的人也没想到江芸芸突然掏出这本折子,杨廷和借着大家说话的动静,悄悄看了她一眼。

  江芸芸眉眼不动,巍然如山,一板一眼回道:“昨日不是说了吗?要开源节流。”

  杨廷和欲言又止。

  昨日内阁是开了一个小会,重点也是今年的财政支出,不过是几位阁老先自己悄悄把需要的钱都划定一个大致的范围,务必让各部门都能分到钱,顺势找好理由,回头也好面对各部门的责问。

  每年的财政大会都是能吵起来的,平日里文质彬彬的大臣们撸起袖子就是骂,帽子一顶比一顶大,内阁里的人大都是年纪大了,禁不起这么折腾。

  小会上,王鏊对于一笔笔明目上的事情算得头皮发麻,毕竟怎么算,现在国库里的钱都是不够的,真是哪哪都需要钱。

  杨廷和随口说道:“节流也要开源,就是不知今年边贸那边的情况会不会充裕国库。”

  “内廷的人年前就走了,我们的调令也跟着下了,但这些人赴任,有些远的可要从广东开始走,最快也要夏季了。”李东阳对此并不看好,“而且第一年的贸易定然会摩擦不断,最后能上缴到我们这里的收益屈指可数。”

  “连着好几年各地都陆续有灾情,但也不能随意增加赋税,免得有人生事,但若是正常救灾,这里就是一笔钱。”王鏊忧心忡忡,“不知今年老天爷的心情。”

  “就看浙江的情况了。”杨廷和安慰道。

  “浙江的情况应该不会差,毕竟当年一个琼山县就很可观,但也要看当地的官员是不是尽心竭力了。”

  “王尚书之前又打又杀,下了一大批官员,应该不会有人在今年这么不像话让王尚书难堪的。”杨廷和倒是有些信心。

  “你怎么不吭声。”李东阳一看江芸芸一连沉默地坐在最后面,随口问道。

  江芸芸回过神来,看着李东阳,突然说道:“浙江是个好地方。”

  “可不是,还不是你钦点的风水宝地。”王鏊打趣道。

  江芸芸摸了摸下巴:“确实可以从他这里开源。”

  “你也对赋税的事情很有信心?”王鏊一听她这么说,也跟着来了信心,“你江其归要是都觉得行,那我就安心多了。”

  “你算过今年浙江的赋税大概能收入多少吗?”李东阳操心问道。

  江芸芸把早有准备的折子递了过去:“这里还要算上路上的损耗,数据未必准确,但大体也能推断一二。”

  三人的脑袋立刻凑过去看。

  “能有这么多?”杨廷和惊喜说道。

  江芸芸点头:“王尚书在浙江还推行过农田册,从扬州那边调来很多种子,只要好好照顾,应该能提早十来日收,也算是缩短两季的时间,但这些多要看天时给不给力,所以一切都是未知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3页  当前第9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14/10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第一首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