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第一首辅_分节阅读_第650节
小说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13 MB   上传时间:2025-03-23 19:50:59

  之前在琼山县只要把生黎变成纳税的熟黎就算完成指标了,那我把蒙古人入籍到兰州城内那不是大大的厉害!

  江芸芸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让那些蒙古商人同意了。

  其实也不是江芸芸口才好,实在是现在兰州太热闹了,一看就是可以赚钱的地方,不少蒙古人都跑过来凑热闹了,也想要发一笔财,那可真是见惯了大城市的繁华,再也回不去小地方的偏安了。

  不少蒙古人拖家带口打算过来投奔大明了,江芸芸自然是热情接待,甚至还给出了安家落户、子女读书等等优惠政策。

  完完全全把人拿捏住了。

  “你把蒙古人都叫走了,小心那个斯日波来找你麻烦。”阿来忧心忡忡说道,“这半月也太多蒙古人来投奔了,万一有内奸怎么办?”

  江芸芸一点也不担心:“说得好像城内没有内奸一样。”

  阿来啊了一声,悄悄去看江芸芸。

  “而且他们能在城内落户的有多少,不都是在外城和外面的村庄吗?城里的物价土地可不便宜。”江芸芸有理有据地说道,“而且他们还要给我们纳税呢,真要是内奸做到这份上,我也是无话可说了。”

  江芸芸笑了笑,吹了吹纸上的墨迹:“城北那一块不少蒙古人买去了,等他们土地种的不错,我去看看,鼓励他们安定下来了,这信你给我寄去扬州给,扬州五典书院的老板去。”

  阿来哦了一声,又看了一眼江芸芸。

  “你这几日都去哪里了?”江芸芸随口问道,“好几日找不到人。”

  阿来不好意思说道:“我也想去买个土地,所以在外面晃了晃,下次我一定早点回来。”

  江芸芸一喜,热情说道:“好事啊,又看中哪里的嘛,我给你看看有没有好一点的土地,咱们也是自己人,回头我给你添点,等你买好土地再建个小房子,你就和你弟弟归家去好好过日子,没由得来一直在衙门蹉跎时光的。”

  阿来一听又是连连摆手:“不不,我自己去打听打听就好了,您也太忙了,不麻烦您了,我回头自己去户房那边看看。”

  江芸芸也不催,笑说着:“行,那你注意点,要是哪里不懂你就到处问问。”

  阿来憨憨笑着:“好啊。”

  江芸芸这边打算去找秦铭,衙门那边的店铺也该开起来了。

  有了女医圣手谈允贤的加入,张道长和被她薅过来的十户人家也终于有了主心骨,治疗的速度一下子就上去了。

  那院子里的人能真正归家的没几个,凡是父母把人带走的,女子也自己愿意的,那就在衙门这边立下字据,不能再随意买卖,衙门这边还在女子名下给了两块薄田,也就让他们走了。

  有人想要学医,江芸芸就亲自带她们去找谈允贤,希望她能收下,谈允贤考教了一番,只要不是太愚钝的,也大都收下了。

  也有人有愿意几个好姐妹一起立户种地,不过种地是个辛苦活,愿意这样的人不多。

  还有人看这里人流量多了,就想一起做个小买卖,去衙门这边登记了,又找个街坊邻居都不错的位置,派人盯着几天,见她们步入正轨也就放心了。

  徐叔那边开了一个纺织厂,也买了几块地种兰绒,也招了不少女红不错的人。

  王府那边也重新整合了不少生意,世子很积极的也招了一批女工去做活,非常配合衙门工作。

  江渝瞧着年纪小,但许是跟着江芸芸身边呆久了,说话做事很有一套,安慰人总能出其不意,相处三个月,大家心里的焦躁不安也都安稳下来,而且加上江芸芸给她们换了个身份,改了名字等等,也算是一种最直接的保护。

  如此一来算是消耗了一半多的人,但还剩下一百来号人,如何安置就要看江芸芸一开始打算的衙门开设坊,解决她们的就业问题。

  秦铭一听这事就有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回头让人知道了,我们衙门要被人骂死了。”他嫌弃道。

  江芸芸笑说着:“谁能知道,我给她们都立户了,清清白白的一个人,谁乱嚼舌根子,叫他来找我。”

  秦铭没说话了。

  谁敢在江芸面前乱说话了。

  他算是看明白了,江芸这人就是长了一张很好说话的漂亮脸蛋,结果内里心狠手辣得很!!

  “那些机子哪里卖啊?要解决这么多人可不容易。”秦铭开始挑毛病,“打多了,回头生意不好,可就亏了。”

  “做生意就是要前期投入的。”江芸芸信心满满说道,“我有个朋友……”

  秦铭惊了。

  “你怎么又有朋友啊。”

  不是有一个土大款徐叔了嘛!

  江芸芸摸了摸脑袋:“大概是因为我人缘好吧。”

  秦铭没说话了。

  “你要你的朋友做什么啊?”秦铭问。

  “他家做织布,绣花,做衣,一条龙服务的。”江芸芸笑眯眯说着,“我让他借我几个管事来,一条龙服务好啊,上下游都包圆了,还能拉动内需。”

  “什么内不内,外不外的,奇奇怪怪的。”秦铭嘟囔着,“那他们什么时候来啊?”

  “马上。”江芸芸笑说着,“我前几日已经收到他的来信了,人应该也在路上了。”

  “你这朋友可真多啊。”秦铭酸不拉几说道。

  江芸芸笑着没说话,又从袖中掏出一张纸:“我们来商量一下具体做什么生意吧,衙门众人还靠着这些发月俸吃饭呢。”

  等两人研究到中午时,确定了几个大致的范围,只看到阿来兴冲冲跑过来:“水车,水车落成了!!快去看看啊!”

  江芸芸和秦铭对视一眼,也跟着激动起来:“走。”

  水车!

  兰州的水车!

  江芸芸走访半月,和各大工匠都问了一遍,甚至还找到几个地理学的好的老农,又找了几个手艺巧的人,特意根据兰州地形设计出来的水车!

  “你这水车这么奇怪,到时候要是不能用怎么办?”秦铭忍不住又开始丧气问道。

  江芸芸笃定又认真地说道:“才不会,肯定行。”

  “虽然我也觉得奇怪,但江同知弄得肯定行!”阿来摸了摸脑袋,“就是确实有点奇怪。”

  “有吗?!”江芸芸不解,“长得不是又高又大又圆嘛,多规矩的水车啊。”

  “有啊!”秦铭和阿来异口同声说着。

  江芸芸不服气地皱了皱鼻子。

  ——我才不听!

  ——我的水车!最棒了!

第三百四十章

  兰州这个地方因为水面和陆地的高低差, 就注定是无法使用江南水乡的小水车,这样的高度,普通小水车甚至还没他高,水自然也提不上去, 所以江芸芸扩大了水车的直径, 直接做成半径十米的大圆轮, 远远看去, 好似一个庞大的车轱辘在缓缓转动。

  百姓站在黄河岸边,兴奋地交头接耳, 江芸芸伸手摸了摸这个车轱辘, 用力拍了拍。

  “这个使用榆木做的吧?打磨得真好,很光滑,刷了桐油, 阻力更小了。”江芸芸满意极了。

  工匠笑眯眯点头:“我们兰州有很多木头, 我们对比了榆木、槐木、柳木三种木头, 柳木虽不易变形, 不易断裂, 较难开裂, 而且生长较快,在我们兰州数量多, 但容易被虫蛀。槐木的话,若是在干燥地方容易收缩,也很容易长虫, 只有榆木坚韧耐用、耐腐蚀能力强,还有一定弹性, 而且还有‘榆木梁, 财源旺’的说法, 也很吉利。”

  江芸芸连连点头:“不论是什么都可以,完完全全看造价决定,等会回头让人贴出公告,要是砍了一棵,那也要重新种下一棵,不能随意砍伐树木,不然我们兰州的好风景就没有了。”

  “这个水车这么大?水流推得动的吗?”阿来也跟着好奇凑过来看着。

  众人也跟着看了过去,原来这个水车的结构倒是和南方水车颇为类似,以车轴中心为起点向周围搭出一根根细木条,木条的尾巴上则装有刮板,刮板间装有一个长筒似的水斗,只要水流推动水车,那些水斗上就会装满水,然后缓缓下降时,最后倒入田中。

  “江同知给我们找了很多水车的样式,我们这里主要参考了筒车,也就是南方放大版的水转翻车,确实,如果水车重量增大了,往那水流的要求也很高,所以要推动这么大的家伙,就要增大河流的冲击力。”

  那工匠笑着比划出两根手指:“我们做了两个调整。”

  “大家看这个水车内轨,其实水车本身不会动,只是做了一个支架,里面的套了一个小圈,减轻了重量,又在上面横空架安装了木槽,只要水流推动刮板,内部的那个圈就会开始转动,水斗舀满河水后自己上升,升到上方正中时,斗口就会翻转向下,将水倾入木槽,由木槽导入水渠,再由水渠引入田间的那根滴灌竹子里,省水又省力。”

  秦铭等人努力探头去看,果然在里面看到还有一个大小圈。

  “万一卡住了怎么办?”他问道。

  “这两个大小轮子是所有步骤里最仔细的,打磨得格外光滑,还涂上了两层桐油,外面还打了一层蜡。”工匠说。

  “那造价高了。”秦铭看了一眼江芸芸说道,“桐油和蜡可不便宜。”

  “确实有一些。”江芸芸想了想,“但我想着有需求就会有生意,一旦铺开建设水车,这两样东西就会降下来。”

  “桐树可以种植,我们兰州山不少,正好可以解决一批就业,蜡的话,我们可以从南方商人买卖白蜡虫,收益其实和养蚕差不多,或者从蜂巢中提取蜂蜡,蜂蜜也能买卖。”江芸芸谨慎说道,“其实有石油就好了,那可真是好东西。”

  “都去做这些繁殖,养殖的事情,回头种地谁种。”秦铭打击道,“我们还是要种地为主,粮食才是最重要的。”

  “可这两样是为了保证粮食水源。”江芸芸叹气,“还是人不多,人口很重要啊。”

  秦铭也没说话了。

  “那第二个创新呢?”阿来又问道,“那内部的那一圈看上去也不小啊。”

  “这个水车的上游我们筑了一个扇形坝,因为大口进小口出,河水的走向会变得急促有冲劲,这样那条水流就可以冲向水车,增大冲击力,而且我们还深掘了水车巷,底部还嵌上硬石,这样也会形成一个小型落差,两者相加,水流就变大了,完全可以带动水车的运行。”工匠解释着。

  阿来似懂非懂,站在河边张望着。

  “听上去若是碰上早涝,是不是就不行了,只有水位持平时才能,倒挽河水灌田。”有老道的老农仔细一听发现了不对劲,挑剔道,“我花了这么多钱修建,每年甚至还需修补,费钱费工的事情,却只能在平日里工作,最需要的旱涝反而不行。”

  工匠一听,没话说了,扭头去看江芸芸。

  “以我们现在的能力很难在旱涝时期保证农作物。”江芸芸和气说道,“现在兰州城内的几条水渠,包括目前正在修整的溥惠渠,可灌溉南、东、北、西园四十馀顷,大致分布在城南、东及西南、西北的地方,可难道西川的崔家崖坝、东川的教场后坝等等其他地方就不需要水了吗?这些都要水车来引水提灌。”

  “那灾年怎么办?”有人质疑。

  “还未安然度过平安年份,就操心灾年的事情,步子也太大了。”江芸芸平静说道。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也有些失望。

  “那这个水车有什么用啊。”有人抱怨着,“我还要花钱,我自己不会挑水嘛。”

  “对啊,瞧着要花不少钱呢,有这钱攒着有什么不好。”

  “看吧,我就说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秦铭在她耳边小声抱怨着。

  江芸芸笑了笑,既没有生气也不没有遗憾,只是随口说道:“挑水也不是需要人,你一个人还能全包圆不成,省下这个功夫,去做其他的不好嘛。”

  “说得好听,哪来的钱啊。”有人嘟囔着。

  “哎,爱弄不弄,这水车我瞧着极好。”徐叔挤了进来,不高兴说道,“是我请求江同知弄的,我这地这么多亩,挑水不要雇人啊,我现在花这点钱办这事,后面可是节省了不少劳力。”

  他颇为喜气洋洋地摸着水车,兴冲冲说道:“很好很好,我一口气买了五十亩呢,顶格买的,只要两个水车就能灌溉上了,到时候只要请两三个人打理就很好了。”

  他是商人,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自然敏锐得很。

  他不懂什么解放劳动力才能解放生产力,但清楚的知道只要有了这个水车,他的成本就下去了,虽然前期花了钱,但后期的长尾效应那肯定是很高的,光是雇佣人挑水就是省了一笔大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3页  当前第6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0/10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第一首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