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第一首辅_分节阅读_第642节
小说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13 MB   上传时间:2025-03-23 19:50:59

  一阵鞭炮响后,锣鼓喧天,一条红绸条就拉在西市门口,甚至还有人请出城隍神在市门口舞动。

  原本一开始大家对此事都很排斥,就怕是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但衙门贴出的规矩却直接规定了税赋,言明要打造和琼山县一样的商业城市,一开始大家冷眼看着,但见衙门又是修路,又是规划,还直接贴出盖了公章的公告,最后也慢慢接受了此事。

  江芸芸笑眯眯地看着欢笑的人群,任由大家哄抢着喜糖,又最后在大家的满目期待中剪断红绳。

  “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她说了一句吉祥话。

  人群中发出热烈掌声,还有人起哄要小状元题字,给西市沾沾喜气。

  江芸芸谦虚摆手表示拒绝。

  “你可是状元,你写,助力兰州商业大兴。”秦铭也忍不住凑过来,神经兮兮说道,“他们都说你是文曲星,你快施法,保护保护西市。”

  江芸芸哭笑不得:“大家胡说的,你怎么能信这个,而且这事你出力大,你写吧。”

  秦铭想了想还是坚持说道:“不行,我特信这个,你可是六、元、及第!这还不是文曲星,你现在失忆了不要紧,回头肯定想得起来。”

  江芸芸一脸无语,但在秦铭的催促下也只能提笔,思索片刻也龙飞凤舞写下一副小联——南船北马,缴纳凭诚;税法如山,锱铢必究。

  “好。”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声。

  秦铭也满意极了,捧在手心仔细看了看,然后说道:“刻在坊门上去,看着就吉利。”

  —— ——

  江芸芸好不容易挤出人群,火速飞奔回衙门,牵着小毛驴就走。

  徐选找她好几次了,偏她也忙,一次也没空,今日索性有空就去榆中县看看。

  那一大片地的水稻已经抽出叶子了,强壮翠绿,一眼看过去生机勃勃。

  江芸芸看了一圈,突然又停了下来,眉头逐渐皱了起来。

  等她绕了一圈,回到徐选她们的院子,就见等人一大群人站在河边,围在一起,交头接耳。

  “这是不解决,今年的水稻怕是不行了。”

  “这可怎么解决,这可是老天爷的意思。”

  “什么老不老天爷,真没意思,我们还有文曲星呢。”

  “什么文曲星!我哥怎么还不来啊!气死了!在忙啥啊!我跟她说好几遍了。”江渝挽着裤脚,赤脚站在河床上急得直跳脚。

  江芸芸咳嗽一声:“来了来了。”

  众人齐刷刷看了过来。

  “这事我知道一点了,选娘呢,我找她再了解了解一下。”江芸芸咳嗽一声说道。

  江渝赤着脚,火急火燎跑上来,积极说道:“我带你去,我带你去。”

  江芸芸看得眼皮子一跳,眼疾手快把人拦腰抱着,一把送到驴背上,动作一气呵成,等众人回过神来,只看到江渝已经坐在驴背上了。

  “哇。”众人齐呼。

  江芸芸无奈说道:“没穿鞋,跑什么。”

  江渝踢了踢腿,不高兴说道:“我们等你好久了,我种了好多水稻的,不能坏了的。”

  “这不是来了嘛。”江芸芸牵着绳子,带着江渝往前走,笑说着,“回头一定吃上你的米,吃一大碗!”

第三百三十五章

  徐选最近很焦虑。

  种水稻一看土, 一看水。

  兰州的土很好,经过她几个月的精心打理,本就肥沃的土更好了,所以水稻发芽的概率非常高, 当时大家都是信心满满。

  眼看马上就要五月, 苗长得极好, 所以徐选大手一拍, 准备提早移栽秧苗进入田地,开始第一轮的考察实验, 可谁曾想, 这里的天气不像南方,五月份就会有降雨,从而水量会逐渐充沛, 今年的兰州因为气温迟迟不升温, 水流逐渐减少, 河床竟然开始空了!

  徐娘一发现不对劲, 就亲自带几个人去上游看了看, 才发现原来是天气还未转暖, 雪量融化慢了,但下游的雪线已经逐渐用完。

  没水了!

  这可真是种水稻的大忌。

  徐选急坏了, 下意识想去找江芸求助,奈何江芸实在是太忙,找了好几次都没找到人。

  今天徐选就打算找几个力气大的人继续去挑水灌溉田, 免得养了几个月的田,在最后功亏一篑。

  “怪不得我刚才看水田就觉得水线下去了。”江芸芸一听, 也跟着叹气, “若是知道是这事, 我说什么都要抽出时间早点赶过来。”

  “江同知也忙得很,大家都心里清楚,其实我是不好意思为这事打扰您的。”徐选为这事急得都上火了,嘴角一圈水泡,但还是保持着一丝冷静,“而且这也是天时,种地本就靠天吃饭,我们现在都一大早自己去山脚挑水,也算是能解除燃眉之急。”

  “太累了,大家都累倒了。”一侧的江渝小声拆台,“水床里有一些水,但太浅了,大家都怕把这里捞断了,回头天热了也彻底断水了,所以都直接去很远的地方挑水种地的。”

  “走,我们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江芸芸也不墨迹,直接起身说道。

  兰州水量和两极分化,一则因为靠近黄河,所以水流不算少,但它降水量又不多,若是那篇土地不靠近河边,大都是下等田。

  之前兰州土地调查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像靠河边的田地就丰腴一些,田价高涨,一般都是军屯居多,寻常人难以买卖,也不会轻易流入市场,所以当日徐选要种地的时候,徐叔也是千挑万选才选中这一大片地的,就选在榆中县的山谷里,靠近高山融雪,算是兰州城内还不错的富田。

  这块地平日里,借着高山流水的滋润还看不出来问题,只是今年雨量突然少了,天气又迟迟不回暖,自然河流的水量就显而易见地少了。

  江芸芸站在山谷里看着里面是潺潺流水的小溪流,眉头紧皱。

  ——水量比她想的还要少。

  “这里往年遇到这种情况都是如何处理的?”她问着徐选。

  徐选一听又是叹气,无奈说道:“问过了,都是一趟趟运水的。”

  “我看南方都有大水车,为何这里不建一个,把水送到田里去。”江芸芸比划着,“我看这里的水量虽然少,但灌溉田地还是可以,天气只是晚点回暖,只要现在一点点送水下来,保持秧苗的生命就行了。”

  “且不说水车行不行,那也太费钱了。”徐选叹气,“谁敢赌啊,建造需要时间,材料呢?人力呢?而且现在农忙时期,谁敢放下手中的活计。”

  “秧苗活了才是最重要的。”江芸芸说了一句,但想想也觉得不可能。

  百姓就靠手边的地活着。

  谁敢赌。

  “至于水车的事情,我也问过了。”徐选紧接着继续说道。

  “说是这里的水流太小,水车扎不进去,而且岸高水低,不能像南方水车一样,地势平坦,只要让水流推动刮板,就可以把水送过去。”

  江芸芸之前在扬州是见过水车的,那个叫龙骨水车,体积不大,车轮幅度很小,还未到五米,水车转动后,水斗会依次舀满河水,缓缓上升到轮子上方时会倾入木槽,再下滑,最后导入水渠引入田间。

  她现在站在一块石头上,仔细打量着面前的地势,黄河水冲刷出这座城市,土脉高亢,雨泽衍期。兰州城北面靠近黄河水量充沛,但河岸高峻,所以导致东西两边的田亩,水就上不去。

  有水!

  但用不了!

  江芸芸急了!

  水利工程建设真是刻不容缓。

  把这事给忙忘记了!

  “我记得榆中县西南方向,不是有条河嘛,那条河就是从马衔山上流下来的,一向水流丰盛,我们若是可以也挖一条水渠出来。”

  江芸芸说的那条河名叫阿干河,从山上下来,然后向北流入黄河,但不管是黄河水,还是阿干河,其实都是绕城走的。

  兰州大部分地方水低岸高,一直不利于浇灌。

  前朝成化时期,当时的衙门知府决定以阿干河为轴中心,开凿三条水渠,以灌溉那一片区域兰州的田地和园圃。

  一条是从龙尾山经关王庙,灌溉东川的田地与园圃,还在水渠狭窄且落差大的地方设置水车、水碾、水磨等设施。

  第二条是自高崖子经古峰寺而下,灌西川等地田圃。

  这两条算是缓解了东西两川,水不能上的窘境。

  最后一条水渠则是冲西廓入手,注水兰州东、西、南三面城壕,用来以固城垣,御冲突,加固兰州城的防御能力,当日这条河也算是缓解了蒙古的进攻,只是冬日水少,只有壕沟,水量极少。

  兰州河流高山,水泥分离,地质复杂,考自流水覆盖全部土地确实困难,唯有水利工程能救上一救。

  江芸芸回过神来,跳下来石头,对着徐选保证着:“这事我肯定给你解决,但我要想想办法,这要是在南方,我肯定支持挖水渠,修水车,但一方水土一方人,这东西在兰州要是真的靠不上,我们也不能平白浪费人力,所以我要仔细规划一下。”

  徐选连连叹气。

  “别急,你现在让人受累点,去挑点水,我得去实地考察一下,而且之前说年后请老农来传授经验的,奈何碰上钦差了,把这事耽误了,我打算这几日就一家家走访过去,那些都是老农民,经验肯定有一些的。”

  江芸芸一向是说干就干的性子,匆匆忙忙牵着小毛驴就要走了。

  江渝一看,拉着小春也跟着跑上去了。

  江芸芸手里一直有一份名单,榆中县有八个经验丰富的老农。

  “水渠要是要搞也是能搞一点的,西北方向大概十公里的位置,有一处笋萝沟,西南榆中县和七里河交接的附近,十五里处的黄峪沟和五泉山水都是能挖出一条水渠的,不过这三个地方的水流都比较小,和阿干河和那边是不能比的。”

  江芸芸仔仔细细记下这三处地方,见问不出什么了,就给了米粮和酒,飞快跑去第二家。

  “水车的话,自来都是高处送到低处的,可现在兰州这情况,高低起伏得厉害,而且地从西南向东北歪去了,又不跟南方一样四四方方的,反而是长长地一条,水车的钱除了你们衙门出钱,谁负担得起。”

  江芸芸涂涂改改,又问道:“你觉得阿干河边上的两个水渠如何啊?”

  “还行吧,那也要有水才行,而且位置也就那么一块,又轮不到我们这边。”老汉抽着旱烟,自嘲说道,“要不好地,大家舍不得浪费,要不有钱,也不差这一点前期投入,我们哪一样都沾不上啊。”

  江芸芸见实在没什么头绪,想着不若先把这八人都问了一遍,再回家仔细思考,随后马不停蹄赶赴第三家。

  “其实要我说南方那个翻车还要弄什么竹子,我们这里哪有什么好竹子啊,都是细细长长,给人看看的,关键时刻不中用的,木头倒是很多,不过这些年也都被砍得差不多了,再说了,要是真用木头,那可是要长年累月浸水,坏得多快啊,这也太烧钱了。”

  “本地就没有入水不坏的木头?”江芸芸问。

  老汉笑了笑:“那不是神仙才有的东西吗?”

  “桐油刷一下可以嘛?”

  “那是你们南方才有的东西,我们这边可不便宜,平日里点灯多舍不得,还给木头刷,心疼死了。”

  江芸芸只好心事重重地背着手离开了。

  “也是有筒车的,可以在水轮上装置汲水筒,这样水轮升起来不就是把水提起来了嘛,但我们距离河瞧着就两柱香的时间,可远啊!河边那些种地的到底都用上这些了。”

  “而且水车这东西,就要小,这样水才冲的动,不然就要我们自己去踩,那可多累啊。”

  等她把那八个人都问了一遍,天也都黑了,江芸芸站在空旷的田埂上,看着水位逐渐下去的水田,半晌没说话。

  江渝又累又饿,一屁股坐在地上,小春直接累到闭眼,倒在她肩膀上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3页  当前第6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2/10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第一首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