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第一首辅_分节阅读_第328节
小说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13 MB   上传时间:2025-03-23 19:50:59

  李东阳前脚刚老泪纵横送走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后脚就听到江芸回来的消息后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总算是消停了。”李东阳看着手边的补品,“拿去放着吧。”

  管家小心翼翼捧着东西走了。

  “芸哥儿怎么会作弊呢。”李兆先不悦说道,“就是那些人嚼舌根,当日就应该把他们的舌头都拔掉。”

  李东阳看着他手腕处还缠着白布条,眼角还青了一块:“去好好养伤,殿试前不要出门了,就在家里看看书,看看花。”

  李兆先听着觉得声音不对,摸了摸鼻子解释着:“他们污蔑你和芸哥儿,我才生气的。”

  “我知道。”李东阳叹气,“你爹太累了,让你爹休息一下。”

  李兆先只好垂头丧气走了。

  李东阳看得直叹气。

  他的儿子好像不太争气啊,一点形势都看不懂。

  他爹这场祸事是迟早要来的,管他考不考试,牵连上其归也是没有办法的,谁叫他名声大,但没靠山呢。

  刘吉退后,内阁只剩下三位阁老,人人都在说要补一位上去。

  苏州人吴宽和浙江余姚谢迁是现在最热门的人选。

  吴宽,南直隶长洲县人,宪宗成化八年的状元,当年直接授翰林修撰,陛下即位后,因为侍奉过还是太子的陛下读书九年,很快就调为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侍读,前年又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

  谢迁,浙江余姚人,成化十一年的状元,授翰林修撰,也在陛下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担任了讲官,他生性健谈,为人光明磊落,非常得陛下喜欢,每每讲课结束都会赐吃食。

  陛下是个最念旧情的人,这两位算得上是他的老师,一直都格外优待,所以一直是入阁的热门人选。

  而他,李东阳,虽然天顺八年就考中二甲第一,也教过陛下读过几年书,但第一不是状元,第二是文采不及吴匏庵,字不及谢木斋,最后于翰林中威望也不及两人,所以就成了这次的靶子。

  谁叫他和谢迁关系不错呢,和吴宽也常有来玩,又是其中最好拿捏的。

  不过他一直觉得陛下未必想要内阁人太多,四五个也太挤了点,三个就刚刚好。

  所以陛下这个补品到底是打算补什么啊。

  李东阳叹气,随后又安慰自己。

  他还是安安心心在翰林院待着吧。

  等其归也考上了,肯定要进翰林,我还能看着他一点。

  李东阳背着手溜溜达达回了书房,倒也不放在心上,毕竟身正不怕影子歪,就是不知道他的小师弟吃苦了没。

  他提笔,打算给老师夸夸自己的小师弟,真是不错,也是小小年纪进过锦衣卫的人了。

  那边黎淳同时收到刘大夏和李东阳的信,虽还未拆开,但下意识觉得头疼。

  “怎么了?”金旻打趣着,“别人愿意和你这个老头子写写信,你还不高兴了。”

  “我觉得十有八九和其归有关。”黎淳故作号脉的姿势,在两份信上点了点,最后选了刘大夏的信,“这个薄一点,估计事情小一点。”

  金旻听得直笑,吓唬道:“字少又不说明事小,搞不好是就两个字,却写着救命两字呢。”

  黎淳拆开信封的手一顿,飞快换了个位置:“你说得对,还是先看宾之的吧。”

  金旻又跟着吓唬道:“字多,可不是事情多嘛。”

  “但宾之唠叨。”黎淳自我安慰着。

  黎淳看着那封信,半晌没动静。

  金旻脸上的笑容顿时敛下,犹豫问道:“真出事了?”

  黎淳深深叹了一口气:“出事了,但又好了。”

  金旻一听,连忙伸手拿信来看,一目十行看下来,忍不住说道:“这,这也是无妄之灾,可怜我们芸哥儿在锦衣卫有没有吃苦啊,都说锦衣卫诡谲阴森之地,之前落水身子就没调理好,现在可别雪上加霜。”

  黎淳叹气:“这人就是太爱好热闹了,好好读个书,拉着这么多人一起读,这一下都考上了,自然会有人眼红。”

  金旻不悦说道:“那是他们读书努力,芸哥儿办法好,有些人就是心眼小,见不得人好,怪我们芸哥儿做什么。”

  “总算是平安出来了。”她仔仔细细看了看最后几段话,“要不还是别在京城读书了,怎么这么多风波,到时楠枝他们都去衙门了,他一个人要是磕着碰着,我们也不知道。”

  “哪有这么娇气。”黎淳不悦说道,“京城有宾之照看着,若是这样还过得不舒服,之后去那些私人学院,那又能如何,那里甚至还有纨绔子弟花钱进去读书的,读书气氛全靠自己,而且小孩子不摔摔打打,怎么成器。”

  金旻叹气:“真是不心疼孩子,孩子这么小一个人在外面。”

  黎淳没说话,突然说道:“他那个生母带着妹妹在外面生活得如何?”

  “林家还挺照顾的,过年前去见了一面,瞧着气色很不错,那小姑娘可比第一次见胖了不少,还活泼起来了,瞧着和芸哥儿是越来越像了。”

  黎淳想了想又说道:“他那个舅舅如今又如何了?”

  “这,应该还行吧,听说林家新开了一个印刷坊,如今在里面做管事呢。”金旻不解,“好端端问这些做什么?”

  黎淳看了她一眼,老实交代:“要是过得不好,我们打包送去京城,正好也有家人陪着。”

  金旻听愣了,随后笑得前仰后合:“人家现在过得好好的,你给人送上去,你那个小徒弟一定要写这么厚的信来哭呢,你少打人家家人的主意,你也不瞧瞧人家临走前,给他们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要你这个马后炮多事。”

  黎淳也跟着叹气,随后又不悦说道:“不是你说小孩子一个人在外面不好吗,我这出了主意,你又笑我。”

  金旻笑得不行,最后还被口水呛到了,直接笑歪在榻上。

  黎淳恼羞成怒,扭头不去理她,去看刘大夏的信。

  金旻擦了擦眼角的眼泪,不笑了:“时雍说了什么啊,可别又是你那宝贝徒弟的事情。”

  黎淳叹气:“有一点,但也不多。”

  “这又是怎么说?”金旻不解。

  “他吏部考核为称职,吏部尚书想要他去吏部做左侍郎。”

  “这不是很好!”金旻眼睛一亮。

  自来吏部就是六部之首,能直接去吏部简直是连跃好几级。

  “不过王太宰的事情解决了?”她犹豫问道。

  黎淳点头:“陛下是个念旧的,而且王尚书退了一步,陛下自然不忍心赶尽杀绝,他现在想要时雍去,就是想要时雍帮忙处理他之前写的吏部考核改良的想法。”

  “那可是麻烦事。”金旻叹气,“想来朝野一片反对之声。”

  “就是家里要修个房子,每户都有意见,更不要说一个部的改革,尤其是重中之重的吏部,牵一发而动全身,王太宰此番若是没做出个成绩,陛下面前还是不好说话。”

  “那时雍可要辛苦了。”金旻叹气。

  “他是大人,辛苦很正常,但是……”黎淳话锋一转,“其归要是再给我掺和进去,我就亲自给他送棍子。”

  —— ——

  江芸芸眨巴着眼睛,看着面前的不速之客,为难说道:“吵架的事找我也没用啊,我不会吵架。”

  王承裕笑说着:“御史吵架,那是内阁和陛下要头疼的事情。”

  江芸芸重重嗯了一声,小腿晃了晃,非常想离开的样子。

  “但你这个办法从哪里看的,总该还记得吧。”王承裕视而不见,继续说道,“这些人喊着祖宗之法不可废,言我父亲的考核意见是虚妄之法,违背太祖所想。”

  原来就在江芸芸在锦衣卫做客的时候,王恕终于推出了他的吏部改革新策。

  第一,最重要的就是吏部考核细则,每部细分考核标准,比如吏部自己,吏部分管全国文官铨选、考课和爵勋之政,如此细分到下面就是,大到布政司,小到县令,都制定了完整的考核标准,比如赈灾,比如教育,制定出一个详细的表格,若是想要升官那就至少要填满八个表格,若是只填了五个,那就是一般般,若是三个都不到,那就给我滚蛋吧。

  第二,也是重要的事情,各衙要把今年要做的事情写出来上交备案,然后再是每月做了什么都要详详细细写出来,若是什么也没做,直接滚蛋,要是做得多,不错,给个上,年底考核加分。

  第三,则是引入六科和都察院,邀请他们共同监督各部门官员办事,三月一小考,六月一大考,月月可抽考,若是抓到一个作弊的,那就是他们的功劳了,该加分就加分,该升官就升官。

  总而言之,都给我干活,不要偷懒。

  出人意料的是,内阁中也有不同的意见。

  刘健觉得应该再给一份考核簿给内阁。

  此政令一出,果不其然引起大量的反对,都说这样很容易引起官员胡编乱造,祸害百姓。

  王恕本想强硬回怼,但被王承裕拦下,反而转换态度不再和大臣硬碰硬,直接上了一道折子给陛下,详详细细说了这个办法的好处。

  “只要陛下同意了,我们再选几个能干的官吏,只要能推行开一点,那就会成功。”王承裕对着自己的父亲说道,“其归说得对,刚过易折,爹应该学会委婉一些。”

  王恕沉默了许久,这才写了一份仔仔细细的折子,陛下看了,原本还觉得朝堂乱哄哄的,不太高兴,现在又心软了。

  “我想着若是能查阅到,你说得这个办法的原处在哪里,我再仔细研究一下,能得出合理的解释,那就能堵住他们的嘴了。”王承裕为今日不请自来的拜访最后解释道。

  江芸芸眼巴巴地看着他,没好意思说自己历史学的不咋地,不知道张居正是怎么想出来这个天才办法的。

  “不过他们要是说祖宗之法不可变。”她委婉想了个办法,“我听说太祖每天都有新主意,你要不去看看他以前说的话里有没有类似的,咱们牵过来用用。”

  据说朱元璋每天每刻都有新想法,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帝王。

  果然是当过土匪,讨过饭的,精力体力都是一等一的。

  王承裕看着她,没说话。

  “他们总是说祖宗祖宗的,那自然是祖宗的嘴最能堵人。”江芸芸反其道而行想着,“我要是你,我就去看看到底哪里有这一些只言片语相关的,只要有一点,我们就可以说,我们这是在完善,不是在否定。”

  王承裕眼睛一亮:“还真是一个好办法。”

  江芸芸连连点头。

  “其归若是有空……”

  江芸芸火速拒绝:“我没空,我要去国子监读书的!”

  王承裕这才回过神来,面前的小童还要读书,无奈说道:“是我冒昧了,去了国子监只管专心读书,其他人和事不用管。”

  江芸芸连连点头。

  至于这件工作。

  新上任的刘大夏得了王尚书的吩咐,一头扎进太祖太宗的各类‘钦此’的浩瀚文件中。

  三月庚辰,也就是初一。

  陛下在奉天殿举办殿试。

  殿试读卷官有内阁三个阁老,六部尚书等十来人。

  江芸芸一大早就爬起来送他们去考试,送考的人只能送到正阳门,路边,黎循传和徐经一人一只握着江芸芸的手。

  “吸一口你的读书气。”黎循传说道。

  “同进士也很好,但要是进士就更好了。”徐经也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3页  当前第3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8/10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第一首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