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第一首辅_分节阅读_第225节
小说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13 MB   上传时间:2025-03-23 19:50:59

  徐溥便也没跟着开口,坐在一侧开始捧起折子看了看。

  许久之后,徐溥叹气说道:“熬冬啊。”

  徐溥揉了揉眼睛看了过来:“首辅有话不不妨直说。”

  “这内阁之中,唯你性格安定平静,务守成规,大家都服你,对你言听计从,若是你成了首辅,想来更能为陛下分忧了。”

  徐溥神色震动,起身行礼说道:“首辅为何如此捧杀我。”

  刘吉巍然不动,受了他的礼,脸上含笑:“这大概是我最后一次受你的礼了。”

  徐溥眉心紧皱。

  “我记得你是景泰甲戌年的榜眼吧,那年我也还在翰林院做翰林院修撰,当时在这么多的进士中远远就一眼就瞧中你了,你穿着红色的衣服,带宋氏长翅冠,别人都是喜气洋洋,乐得交头接耳,只有你独自一人站在边缘,见了谁都是笑的,性格沉稳,温然可亲。”刘吉回想起当年的事情,好似突然想了起来,微微一笑,“我记得那一年的二月还也还很冷。”

  “是,首辅记性好,那一年到了三月底才回暖,冷了很长一段日子。”徐溥索性放在折子,坐在他边上,温声说着。

  “时间过得真快啊。”刘吉看着他,“我们同朝为官也很多年了,这些年磕磕绊绊过着,内阁的难处,想来你现在也知道了。”

  徐溥点头:“内阁事务烦杂,人人都有良策,时时都有意见,可朝廷却不能全都听之信之,实在是令人惋惜。”

  刘吉低着头,摸着手中的手炉:“大明的担子重得很,你今后也是辛苦,可不能跟我一样少了点为人的智慧,只能勉励支撑啊。”

  他不等徐溥开口,直接说道:“人人都说我阴刻,可所有读书人踏上这条路的时候,那个不是心怀抱负的,可人是有私心的,我也曾,用心过的。”

  徐溥亲自为他倒了一盏茶:“首辅何必自谦,过度苛责,您在内阁多年,遇事能断,凡改纪政事、进退人才,言率见听,这些不说,单是您的记性便也是众人所不能及,且陛下登基,您也是勤勤恳恳,数次良言有裨于新政。”

  刘吉握着他的手,满眼泪光,只是紧紧捂着,却又久久没有说话:“还是时用懂我啊。”

  “时候也不早了,乡试刚过,各地的举人名单也该送过来了。”徐溥笑说着,“若是首辅还有话要说,不妨等下值之后,我们再细细得说也不迟。”

  刘吉用袖子擦了擦眼角:“如此就不打扰时用工作了。”

  徐溥满脸含笑地目送他离开,直到人走远们,大门被侍从们关上了,这才敛下笑来。

  他揉了揉眼睛。

  年纪大了,眼睛是越来越不舒服了。

  他坐在沉默着,手边的茶盏也没了热度,他手指微微一动,却好似被冷水动了动,回过神来,叹着气,把几本南京来的折子往后压了压。

  —— ——

  宫内,朱祐樘抱着皇后轻声细语安慰着。

  “朕一定给寿宁侯最体面的葬礼,梓童别哭坏了身子。”

  “朕打算追赠他为太子太保、昌国公,谥号庄肃,葬于宛平县香山乡翠微山之原。”

  “朕还打算命翰林官制文,立神道碑,定要他死后哀荣无比。”

  张皇后哭得更伤心了,紧紧抓着朱祐樘的手臂:“我爹还这么年轻。”

  “我那几个弟弟如何是好啊。”

  “他甚至还未见过太子呢,我儿还未见过外公啊。”

  “怎么如此命苦啊,我爹自小疼我,我却不能尽孝膝下。”

  朱祐樘耐心哄着:“你的两个弟弟,长子袭爵寿宁侯,次子我定找个机会封伯位,你万万不能再哭了,伤了身子可如何是好,而且你刚才吓到皇儿了,也不知道现在好了没。”

  张皇后闻言,这才擦了擦眼泪,哽咽说道:“都是我刚才失态了,刚才皇儿哭得好伤心,快让乳娘抱来让我看看,这么小的年纪,可不能哭伤了,只可惜,可惜啊,我爹要是再等等……”

  朱祐樘拍着她的肩膀,又对着太监打了个眼色。

  小太监识趣地出门去喊乳娘赶紧带太子殿下过来,转移皇后注意力。

  没一会儿,乳娘就抱着太子殿下走了过来。

  太子殿下刚才哭累了,现在趴在乳娘身边睡得安详,小拳头紧攥着。

  “皇儿长得真像你啊。”朱祐樘笑说着,“好看,真好看。”

  张皇后抱着小孩,破涕为笑:“他一个堂堂男儿,要什么好看,要是像陛下这么聪慧就好了。”

  朱祐樘见她不伤心了,这才松了一口气,也跟着逗弄了一下小孩。

  “你生了一个好孩子,辛亥年、甲戌月、丁酉日以及申时,倒过去正好是申、酉、戌、亥,有连如贯珠的之称,更好的是和太祖生辰八字的情况相同,这可是吉兆。”朱祐樘说道,“我瞧着他的小胳膊小腿,以后也是能文能武之人。”

  张皇后摸了摸小孩的小脸蛋:“陛下为他取名厚照,取自《易·大象传》中的“大人以继明照四方”之意,想来我们的皇儿是争气的。”

  朱祐樘只是看着她笑,温和平静说道:“只是是梓童生的,便都是好的,只是若是能再多生几个便好了,想来他一个人也是寂寞。”

  张皇后脸色微红,嗔怒地看了他一眼。

  “陛下也该去处理政务了。”张皇后说道,“可别在我这里耽误久了,御史有又要意见了。”

  朱祐樘看了眼沙漏,笑着点头:“那我去处理政务,午时会回来陪你和皇儿,你虽不能出宫,就让亲近的嬷嬷去,丧仪不必顾忌,等这事了了,就请你的母亲陪你几日,散散心,你就当为了皇儿,也要保护好自己。”

  张皇后低头看着睡得香甜的朱厚照,又想起自小就疼爱自己的父亲,又悲又喜地点了点头。

  朱祐樘出了后宫,一出门便觉得有些寒了。

  司礼太监萧敬立马送上大氅:“今年入秋有些快了,陛下要保重龙体啊。”

  朱祐樘咳嗽几声,消瘦的面容露出几分白意,他看了眼清凌凌的天色:“一下就冷了,也不知百姓受不受得住。”

  “有陛下这般天龙真子关心,想来各级官员也能体会陛下一片苦心。”萧敬劝慰道。

  朱祐樘笑着摇头。

  御书房内,朱祐樘看着内阁梳理后递上来的折子,还未开始看便觉得有些疲惫了。

  “李广呢?”他随口问道。

  一侧此后的萧敬眼底闪过一丝阴郁之色,但脸上还是笑脸盈盈说道:“许是还在休息呢。”

  朱祐樘揉了揉手腕:“许是有些累了,昨夜辛苦了,就不要打扰他了。”

  萧敬笑说着:“李掌印事务繁忙,一大早就有人找呢,哪能真安心闭眼啊。”

  朱祐樘看了他一眼,关心问道:“可是有什么事情?”

  萧敬为难说道:“这奴婢就不知道了,他一向忙碌,内外官员都要联系,抓得紧。”

  朱祐樘皱了皱眉,却又没有说话,只是低头开始看着折子。

  “对了,各地举人的折子来了吗?”看了几本后,朱祐樘问道。

  萧敬连连点头:“各地快马加鞭报上来的名单,今早阁老们一大早就开始处理了,刚送过来了,可真是稀奇,应天府出了一个十一岁的小解元呢!”

  “哦,十一岁!那岂非神童。”朱祐樘来了兴趣,“快拿来我看看。”

  “大明国运昌隆,陛下爱民如子啊,这才出了一个不出世的神童呢。”萧敬连连夸道,很快就抽出一本折子,“里面还有前三甲的文章呢。”

  朱祐樘迫不及待看了起来,随后大喜:“好文章!好文采!果然是神童啊!”

  “天佑大明啊!”他激动说道,“这样的人为何没有早些上报,应该早早送到翰林院来,让诸位翰林一起教导才是!”

  萧敬连连点头:“这事说起来也怨不得扬州,应天府的官吏,实在是这人的经历实在太传奇了,只要是听了的人,都觉得一定是此人是赐福给大明的神童。”

  朱祐樘一扫萎靡,兴奋说道:“说来听听。”

  “这个江芸啊,可真是神奇经历,十岁之前在扬州可是查无此人,原是一家商户人家的不得宠的庶子,连书也没读过。”

  朱祐樘惊讶:“这神童竟然只得了一年书!”

  “虽是一年,那确实勤学苦读,说是一天也不曾休息,每天卯时就去读书,过了子时才睡觉,学了半年,四书五经都学会后,就已经能写出绝好的文章了。”萧敬解释道。

  “小小年纪,如此勤勉,就算不是神童,想来今后也必有大出息。”朱祐樘摸着那份卷子,低声说道。

  “可不是,而且这人的老师陛下也是认识的。”萧敬又说。

  “哦,是谁?”朱祐樘猜测,“是哪位名儒的徒弟吗。”

  “前南京刚才南京礼部尚书黎太朴的关门弟子。”

  朱祐樘脸上笑意微微一顿,随后皱了皱眉:“怪不得我刚才觉得这人的名字有些眼熟。”

  “就是那个扬州江芸,写了农事书的那个。”萧敬悄悄看了他一眼,又说道,“要不还是说黎太朴有眼光,教出来的徒弟一个比一个厉害。”

  朱祐樘回过神来,点头:“这倒是,他当真是慧眼识人不成,这四个徒弟读书一个比一个厉害。”

  “读书厉害也没什么用。”萧敬笑说着,“奴婢瞧着运气都差了点。”

  “哦,这又是如何说起?”朱祐樘不解。

  “听说李学士的长子在应考时大病了一场,到现在也没好,急得他日夜求医呢。”萧敬叹气说道,“那长子一表人才,文才极好,在京城中素有才名。”

  “竟有这样的事情!”朱祐樘大惊,“怪不得我看前几日他精神不济,人也憔悴了,他说是换季不适,我竟然也信了,实在不该,快,找最好的太医送过去,务必要治好他的长子。”

  萧敬连声说道:“陛下仁慈啊。”

  有小太监已经机灵跑去找太医了。

  “那还有其他人呢?”朱祐樘又问道。

  “那刘大夏如今不是浙江左布政司,监考乡试,结果好好一场考试竟然着火了。”萧敬叹气说道,“原是考不出来的学子恼羞成怒,借着给烛的机会,直接把考场烧了。”

  朱祐樘又是大惊:“怎么我还不曾听闻此事。”

  萧敬连忙把几本折子挑出来,点了点最上面的一本:“刘大人的请罪折子,早上刚送来呢。”

  又比划了一下后面厚厚一叠的折子。

  “弹劾刘大人的折子。”

  朱祐樘打开去看请罪折子,随后叹气说道:“也是无妄之灾,考生自己坏了心态,还好没有酿成人祸,他行事倒是果断,我记得他之前在兵部任职。”

  “可不是,瞧着就跟兵部雷厉风行的手段一样。”萧敬笑说着,“幸好他当时觉得天热,在考场中备了水缸,还真是幸好,一个人命也没出,很快就安排他们继续考试了。”

  朱祐樘满意点头:“行事果断,谋划得当,失火也是不可预料之事,他做的很好。”

  萧敬的目光看向剩下弹劾的折子:“那这些?”

  “不发。”朱祐樘说道,“此事不必再议了。”

  “那不是还有两个徒弟?”朱祐樘好奇问道,“也有倒霉事情?”

  “可不是!”萧敬拍了拍大腿,“杨一清如今在陕西,不是还遇上匪患了,还好没有出事,但他身为提学官,行事也能果断,拒匪于门外,还真有同门的风采呢。”

  “这事我倒有听说。”朱祐樘说道,“可是派兵围剿了。”

  “派了。”萧敬笑说着,“陛下当时不是立马就让人去剿匪了。”

  朱祐樘点头:“那还有呢,那这个十一岁的神童这么聪明,也倒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3页  当前第2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5/104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第一首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