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秦始皇嬴政抬眼看了下扶苏,扶苏很有默契的说出自己想法。
“儿臣觉得汉元帝此举并非权衡之术, 他想要的是中央集权, 而宦官集团便是他手上的利刃。”
听扶苏说完, 秦始皇嬴政的视线又回到了天幕上。
经过天幕学习和秦始皇嬴政的教导, 扶苏已经是个合格的太子。
公子扶苏的心声也出现在天幕上。
【公子扶苏】:汉元帝中央集权。
见公子扶苏的发言, 宋朝的赵德昭眼前一亮,找到知己的感觉。
“哎呀呀, 是和汉朝的朱厚照有点像呀!”赵光美恍然大悟的语气,“不过他有点急了吧, 没到集权的地步,怪不得汉朝从他这开始走下坡路了。”
赵光美摸着下巴,“无能又独断的君主,唉,可惜了汉宣帝的中兴了。”
【赵光美】:可惜没能力又没运气。
面对粉丝们,作为主播的婧然乐见其成,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她继续话题。
【萧望之死后,儒家官员元气大伤,汉元帝提拔儒臣韦玄成。
从历史资料查证,这位未来的丞相韦玄成虽为儒臣,但是他并没有参与到萧望之他们于宦官集团的斗争中。
儒臣韦玄成以后的丞相就是大名鼎鼎的匡衡,可能提到这个名字大家会感到陌生,但是大家一定听过凿壁偷光的故事吧。
匡衡就是凿壁偷光的主角,匡衡小时候家境贫寒,但是他刻苦努力的学习,也正是因为他苦读的精神,于是被儒家官员收做了弟子。
匡衡的成绩其实一般,但是他在研究《诗经》方面却是颇有造诣,而汉元帝也很喜欢诗经。
并且匡衡也没有参与儒家集团和官宦集团的争斗,如韦玄成一般,独善其身。】
婧然中间想去喝个水,在屏幕上还播放了凿壁偷光的成语故事的动画。
*
宋
“这不和司马光砸缸里的司马光一样,成语故事里没有一个好人。”赵光美看着天幕上的动画吐槽。
也不知后世怎么就把这些人弄成正面人物了,只能说文人的笔是真厉害。
【在以石显为首的宦官集团胜利后,汉元帝又建立了新的儒家班组,这次是以韦玄成为丞相,以匡衡为御史大夫。
当然了,匡衡能成为御史大夫,除了汉元帝的喜爱还和宦官集团的支持离不开关系,有了匡衡后,儒家被分立为两派。
接下来咱们具体看看匡衡干了何事,首先是他联合石显一起弹劾陈汤。
既然提到大将陈汤,便简要说下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还是有关匈奴之事,如今的匈奴因为内斗已经分裂,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支持下,建立了南匈奴。
而郅支单于则带领着北匈奴迁到了康居国,并和康居国达成了同盟,开始兼并西域,并且趋势愈演愈烈,若是放任不管,必定成为一大祸患。
汉朝派出使臣调节,使臣还被郅支单于所杀,于是汉元帝又派出了甘延寿和陈汤,二人看出郅支单于之隐患,若要将其掐灭在萌芽之中,此时就要出兵。
于是二人做了个大胆的举措,直接矫诏出兵,这算是假传圣旨了,但是结果是好的,此战大胜。】
【怎么说呢,虽然陈汤大胜,但的确违法了例法,于是遭到了石显和匡衡的弹劾,二人要求处死陈汤。
但是陈汤的确是立了大功,功过相抵,也不是不可。
不过这次汉元帝没站在石显一方,不但免了陈汤之罪,还嘉奖了二人,给两人封候,从这一举动可看出,汉元帝并没有受到宦官集团的蛊惑。】
*
汉宣帝
听着自家儿子的所作所为,汉宣帝沉默不语,目光久久落在了刘奭身上。
【跑题了,咱们继续说匡衡,得到汉元帝的信任后,匡衡还被封侯,他一面主张清廉反对土地兼并,一面结党营私并贪墨了大量土地。
除此之外,自家儿子在外面为非作歹,但是他却包庇不管。】
【说完了汉元帝的后期的领导班组,咱们再来看看他的政策。
为何历史上称汉元帝仁呢,因为他算的上在位期间大赦天下最多的帝王,说来也是倒霉,汉元帝在位期间的自然灾害的确很多,因为他年年罪己诏。
虽然罪己诏下的多,汉元帝还节衣缩食,并且废除了徒陵政策,这个是汉武帝时期的政策,这个政策是让地方的富豪都搬到皇家陵墓所在地,并让他们出钱出力修陵墓。
汉武帝这个政策的主要目的避免这些豪族在地方形成自己的势力,放在身边放心,因此汉元帝此举算的上放虎归山。
总之汉元帝当政期间没出什么大乱子,但论功绩好似也没有什么大功绩,大家觉的汉元帝算是守城之主么?】
*
汉宣帝
“儿臣不配守城之主。”刘奭跪下道,语气带着自责忏悔,把自家父皇的中兴作成这样,他还有什么脸说自己是守城之主!!
听神迹说完自己的一生,刘奭终于知道自家父皇为何迟迟不立自己为太子,自己的确是有野心,但明显能力不足。
虽然神迹说的委婉,但刘奭知道自己的很多举措,不是因为自己想做,而是耳根子软,别人说说就觉的有理,还平衡之术,明明是想专权,结果被手下之人当做了党争的工具!
想要股权大局,却没有大局观……
自己还真是废物!
刘奭有一点还是不错,听劝,当然是优点也是缺点。
【趁着时间还早,咱们继续汉朝的下一位皇帝,汉成帝刘骜。】
刘奭没想到神迹会接着说自己的儿子,自己不行,会不会儿子很厉害?若是如此,他便会好好培养自己的儿子,刘奭又感觉人生出现了一点希望。
第380章
【要说汉元帝还算一个守城之主, 他的儿子汉成帝便是一个不怎么合格的帝王。
汉朝的老刘家出了不少明君,前有汉文帝汉景帝后有汉武帝汉宣帝,这么多明君,总得出个败家子, 汉成帝算一个。】
刘奭听神迹对自己儿子的评价, 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是死了, 神迹都称自己算是个合格的君主了, 可见他的儿子有多差。
【皇子刘奭】:大汉天下不会败于这个败家子手中吧?
【汉成帝在位的时候王莽还没有篡权,不过的确是汉元帝埋下了祸种。】
*
汉宣帝
汉宣帝刘病已看到王莽篡汉, 太阳穴猛的跳了一下,大汉天下竟然被外人所夺。
这个王莽到底是何人?!
*
汉武帝
汉武帝的关注点和汉宣帝是一样的,他们刘家天下竟然被外人所夺。
汉武帝刘彻第一反应就是外戚夺权。
从神迹所述可知,在汉元帝那个无能子孙的治国下,外戚已然有了苗头。
虽然看上去是是宦官集团赢了儒家集团, 实际上是儒家集团和外戚的对抗, 而汉元帝明显站在了外戚一边。
想到外戚问题, 汉武帝刘彻有些头疼, 他手下的外戚全是人才,如何合理的利用外戚, 并防着他们篡权。
【要说汉成帝还是汉宣帝看好的孙子, 他的名字是由汉宣帝亲自取的。
相比自己的儿子, 汉宣帝刘病已更寄托自己的孙子, 只是汉成帝注定要让汉宣帝刘病已失望了。】
【咱们一起来看看汉成帝上位后做了什么。
首先说明一点, 汉元帝是并不看好他这个儿子的,一如当年汉宣帝瞧不上汉元帝一般。
汉宣帝瞧不上汉元帝, 是因为汉元优柔寡断,而汉元帝瞧不起汉成帝, 则是因为汉成帝沉迷于玩乐。】
听神迹之言,汉宣帝刘病已不由的瞪向自家儿子,“已经知道太子是个沉迷于玩乐的,还将江山社稷交给他?!”
汉宣帝有刘病已的心声出现在天幕上。
【汉宣帝】:为何立这个败家子为帝!
虽然只是文字,皇子刘奭却感受到了他家父皇的愤怒,他也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
【其实汉元帝并不想立刘骜为太子,刘骜还是太子的时候品行就能看出一二。
例如在刘骜十六岁的时候,汉元帝的幼弟去世,他是和刘骜一起长大的,但是刘骜却没有半点伤心,汉元帝觉得此子无情,萌生了换太子的想法。
但是太子身边有一群近臣,其中大臣史丹是负责教育太子的,他得知汉元帝起了废太子的心思,于是去劝说。
他说太子是汉宣帝看重的孙子,定然有过人之处,并且他把太子不悲伤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声称是自己不让太子显出悲伤。
汉元帝原本就是个耳根子软的,于是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汉宣帝刘病已见自家儿子如此“听话”,脸色更加难看。
自己死了都要被他拉出来当挡箭牌,自己看重的皇孙他就不废了?
自己驾崩的时候,那败家子皇孙还在吃奶吧!!
【后面汉元帝多次想要废太子,最终都被史丹以汉宣帝看重的皇孙这点劝解了过去。
直到死,汉元帝都想废太子,可最终还是心太软,还是让刘骜登基了……】
听神迹之言,刘奭上去给自己两个大嘴巴子,让你耳根子软!让你耳根子软!!
刘奭觉得自己就是大汉的罪人,他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自己,好好的中兴给弄成这样。
还生了这么个败家子!!
【赵光美】:这点汉元帝其实挺像汉宣帝的,汉宣帝瞧不起汉元帝,最后也不是没废太子么。
【路人甲】:的确,两人都选了废物儿子,并且一代不如一代。
见神迹所言,汉宣帝刘病已的表情特别复杂,也是,他也没资格怪刘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