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粉丝路人甲的弹幕可以看出,他还是没被说服。
*
宋
赵匡美点了点头,跟着神迹学习了这么多,他也觉得汉宣帝是出于政治目的而上演的故剑情深。
“这汉宣帝可是明君,明君都薄情。”赵匡美摸着自己的下巴,“对吧,大哥?”
赵匡胤……
一旁的赵德昭摇头,他倒觉得汉宣帝对皇后许氏还是有情的。
本来他就是霍光扶持的傀儡,且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听话先立霍家女儿为后,其实更为稳妥,起码有个缓冲站稳脚跟的时间。
*
汉宣帝,汉
见神迹如此质疑自己对皇后的感情,汉宣帝不由的皱起了眉头,他看向皇后许氏,只见她目光中全是对自己的信任。
少年的结发夫妻间的感情,是旁人无法理解的。
夫妻二人互相看着对方的眼神,两人之间的感情自有默契,汉宣帝握着皇后许氏的手更加的炽热。
【以下呢,只是个人观点,咱们就是讨论讨论,我觉得汉宣帝立许平君为皇后,恰恰是爱她的体现。】
【赵匡美】:为啥,要不立她为后,皇后许氏也不会死呀!
【太子刘据】:到底是不是霍家?
第374章
【路人甲】:大家是不是看清朝的宫斗小说看多了, 觉的爱她就不能扶她上高位?
路人甲不住出来吐槽,想起电视剧里,真爱一个妃子就把她打入冷宫保护……
【以皇后许氏的身份,若不登上皇后之位而是让霍家女儿为后, 那害死她的几率就更大了, 毒死一个妃子可比毒死一个皇后难的多。
而且皇后代表着皇权, 霍光一心为臣, 并无造反之心,因此皇后的身份就是对皇后许氏的保护。】
见神迹说霍光一心为臣, 汉武帝刘彻眼中的杀意散去,暂且放过了霍光。
窃取大汉江山的臣子,不论多有才华,都不能留。
【赵光美】:有啥用,不还被霍家给毒死了。
赵光美吐槽, 这段史书上是有的, 皇后许氏还是死于非命。
天幕上的字一字不落的印入汉朝各位帝王的眼中, 特别是汉宣帝刘病已, 只见他握紧了拳头,霍光他怎么敢!
*
汉武帝, 汉
“霍光毒死了皇后?!”刘据的心里说没说出声, 但是脸上错愕的表情却掩饰不住, 他不由的看向汉武帝, 只见他家父皇的脸色却没有变化。
汉武帝刘彻撇了太子刘据一眼, 道,“不是霍光。”
太子刘据又看了一眼天幕, 果真,天幕上说的是霍家而不是霍光, 不过这事和霍光脱的开关系?
太子刘据的心声又出现在天幕上。
【太子刘据】:霍光还能不知?
【赵光美】:到底是不是霍显害的皇后许氏?
赵光美紧跟在后面问,前面听阴谋论听的,他有点不大信史书上的记载,毕竟皇后许氏之死是后面霍家灭门的导火索。
【根据史书记载,的确是霍光的妻子霍显害的皇后许氏,不光是《资治通鉴》中有详细的记载,在其他的史书中也有,比如在《西京杂记》中就详细记载了霍显如何贿赂宫廷女医淳于衍,让她在皇后许氏生产的时候下毒,造成事故的假象。
在《新唐书·外戚传》中也有相关记载,不过与《西京杂记》相比,《新唐书·外戚传》中霍显贿赂给女医淳于衍的东西不同,在《西京杂记》中给的是钱,而在《新唐书·外戚传》给的是权。
虽然给的东西不一样,但结果是一样的,霍显的确是贿赂了女医淳于衍。】
*
汉宣帝,汉
“霍氏。”汉宣帝刘病已眼中带着杀意,真是好大的胆子,竟敢毒害皇后!
【至于大臣霍光到底知不知道,在《资治通鉴》的记载中,大臣霍光是毫不知情的,霍显属于先斩后奏,霍光为了保全霍家不得不隐瞒此事。】
【赵光美】:他事先不知?
【咱们从利益的角度考虑,杀了皇后许氏,对霍光有什么利益呢?根据史料记载,皇后许氏去世一年后,汉宣帝刘病已就立马立了霍光的女儿霍氏为皇后,从这点看,霍家是得利的。】
*
汉宣帝,汉
看天幕所述自己未来做的事情,汉宣帝刘病已并没有一丝意外,这的确是他会做出来的事情,不是薄情,而是隐忍。
从知道霍家害死了皇后那一刻起,汉宣帝刘病已的脑子就有了后续计划,霍光一死,霍家必灭。
【但是霍家真的得利了吗?霍光本就推刘病已上位的大臣,官位已经高无可升,而霍家的子嗣也在朝堂上任要职。
所以霍家的地位根本不需要再多一个皇后辅佐,想必这点大臣霍光也是清楚的,不然也不会在汉宣帝刘病已拒绝立霍家女为皇后,霍光就不了了之。
除非霍家女生下皇子,并且立为太子,不然霍家只会成为活靶子,盛极必衰。】
听着神迹的分析,汉武帝刘彻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若之前霍家还能在霍光死后护下富贵,在害了皇后许氏后便只有死路一条,霍家此举无疑给了那小子一把刺向自己的利刃。
【咱们再看看皇后许氏之死,还伤了谁的哪些集团的利益,首先是许氏一族,还有当年牵线的掖庭令张贺,张家的张安世是车骑将军,在朝堂的地位也不低。
皇后许氏在时,他们还能和霍家制衡,可如今皇后换成了霍家女,可想而知以许氏为代表的集团会如何对霍氏,这也是之前说的,为啥霍家为成为风口浪尖的活靶子。
一旦霍家有把柄,不用汉宣帝动手,这些利益集团就会围而攻之,这也是为何大臣霍光死后,霍家满门被灭的原因。】
*
汉宣帝,汉
听着神迹的分析,皇后许氏的眼神愈发坚毅。
“陛下,为了您,臣妾愿意死。”皇后许氏道。
“朕不准。”汉宣帝刘病已拒绝。
第375章
“朕若护不住皇后, 如何护天下百姓。”汉宣帝刘病已郑重道,既从神迹获得天机,他便要逆天改命,他既要护着皇后, 又要抓住霍家的把柄。
【赵匡美】:但是汉宣帝放过了霍光, 还是仁善的皇帝。
*
宋
听自家兄弟的言论, 赵匡胤眉头一皱, 看来让他整理史书是白整理了。
赵匡美呲牙一笑,丝毫不在意, 他不是真的愚笨,他是故意如此,跟着神迹学了这么久,他又不是个傻子,自己日后又不当皇帝, 只是辅助皇帝, 那如此聪慧有大局又有何用, 不过给自己招致杀身之祸罢了。
他哥又是黄袍加身又是杯酒释兵权的, 虽是个有才智的明君,但心眼太多了, 亲兄弟又如何, 不是还有那句话, 伴君如伴虎么。
所以赵匡美想到什么说什么, 让自己显的真性情便好。
*
秦
秦始皇嬴政见仁善二字, 目光不由一深。
他看的出汉宣帝刘病已是个能隐忍的中兴之主,既然是中兴之主, 便和仁善二字挂不上勾。
“扶苏,你如何看。”秦始皇嬴政问太子。
“儿臣认为汉宣帝不是因为仁善放过了霍光, 而是他不能否认霍光。”扶苏说出自己的想法。
如今的扶苏愈发的成熟,终于像一个太子。
【汉宣帝为何放过霍光,咱们还是从利益点出发,两人是利益共同体,霍光推汉宣帝刘病已为帝,若霍光被否定那么汉宣帝刘病已的帝王之位就有了污点。
并且霍光在位置的时候,霍家可没有造反。】
【刘据】:霍家终究还是作死了,也不知那小子有何手笔。
太子刘据的心已经向着汉宣帝刘病已,甚至还有点自豪,又会隐忍又狠心还带着仁善,有这样的帝王,大汉定会中兴。
这么看,自己的后代还是靠谱,起码比他那些兄弟靠谱。
【要覆灭一个外戚势力,首先是要夺权他们的权,说到夺权,就不得不提起一人,大名鼎鼎的丞相魏相,魏相在覆灭霍家满门这一事,绝对是功不可没。
咱们一起来看看丞相魏相这一路的升迁史,魏相原本只是一个茂陵的县令,别看官职卑微,但是魏相此人却很强硬,史书上记载的两件事可见其性格。
一是御史大夫桑弘羊的门客假装御史,只因为县丞晚来拜见就嚣张的把人给绑了,当时桑弘羊的权利多大自不必多说,在这种上面有人的情况下,魏相愣是把该门客抓了起来,而且斩首示众。
然后丞相被提拔为洛阳太守,当时已故丞相田千秋的儿子正在洛阳任职,田千秋的儿子听说过魏相的强硬手腕,生怕他查自己过去的过错,因此直接连官都不做了。】
天幕中出现一个卡通小人,只见他快速的跑了,而化成卡通形象的魏相在后面追,可惜没有追到。
【田千秋的儿子的这一神操作,直接让魏相得罪了霍光,毕竟田千秋的儿子洛阳武库令的这一职位是霍光安排的,田千秋前脚刚死,魏相就敢对田千秋的儿子下手。
田千秋和霍光一样,是太子刘据一党,对田千秋儿子动手,就是对霍光集团的挑衅,果不其然,魏相被抓入狱,但正好赶上新皇汉昭帝刘弗陵大赦天下,魏相最后又重新降职为茂陵县令。
因为能力出众,魏相又升迁扬州刺史最后再次成为了洛阳太守。
等到汉宣帝刘病已登基后,在光禄大夫丙吉的推荐下,魏相被征召入朝,任大司农一职,在职期间,魏相的成绩十分优秀,为汉宣帝刘病已把好汉朝的钱袋子,随后便一路升迁,先后任职御史大夫、给事中和丞相。
地节二年(前68年),三月大臣霍光去世。】
*
汉宣帝,汉
看到神迹给出霍光去世的具体时间,汉宣帝刘病已的眼神都亮了,这对于他来说太为重要,此刻所有的蛰伏,只为了等霍光之死。
一旁的皇后许氏也跟着激动起来,“终于死了。”她心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