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唐朝在衰退,吐蕃内部也在内斗从而导致国力减弱。
在唐武宗当政的时候,吐蕃内部已经打成一团,到了唐宣宗当政事情更是没内斗不断。
公元849年也就是唐宣宗登基第三年,由吐蕃控制的唐朝旧地,吐蕃秦州、原州、安乐三州以及石门等七关主动要求回归唐朝。
唐宣宗闻此,赶紧边境的官员去接手投降的几洲,并且还下令,凡是去三洲开垦田地的百姓,五年之内不用交税!】
收复失地!!
【唐宪宗】:收复??这叫收复?那门子的收复?!
唐宪宗没想到竟然是这样收复的,这哪里叫做收复,不是因为吐蕃内乱从而导致他们主动回归大唐的么?大唐甚至没有废一兵一卒!
对于河湟的回归,唐宪宗不是不高兴,只是觉得这算不上唐宣宗的功绩,倘若唐武宗活的时间够长,这功绩就是唐武宗的。
*
唐太宗,唐
李承乾还有李泰他们兄弟几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果然不是靠本事收复回来的,是靠运气。
“这小子运气是真好。”李泰不由感叹,按理说像他那样的身份是当不了皇帝的,偏偏唐武宗早死。
唐武宗死了不久,山奚大捷就成了唐宣宗的功劳,不过三年,吐蕃内乱又不废一兵一卒的收复了三洲。
*
蜀
“这不能叫做收复,这叫做瞎猫碰上死耗子了。”阿斗吐槽,他觉得这不算唐宣宗的本事。
*
宋
“不得不说,运气是真好。”赵匡美感叹。
赵德芳点点头,“运气好也算一种本事。”
【此时吐蕃顾不上已经向唐朝投降的三洲七关,吐蕃的内战还在继续,吐蕃的两波人论恐热和尚婢婢打的如火如荼。
他们谁都没有在意一个叫做张义潮的人反了!
咱们来着重介绍一下张义潮,张议潮祖上都是沙州州将。
大家可能不知道沙洲在哪,但是大家一定知道玉门关,而玉门关就在沙洲附近,可见沙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张议潮出生的时候,沙洲就已经被吐蕃管辖,在沙洲的汉人百姓时常被吐蕃人虐待,因此这里的汉人都很怀念大唐。
张议潮虽没有见过盛唐,但是他有一颗归堂的心!】
*
唐太宗,唐殿
“河湟的其他洲不会是这位大将收复,然后带着唐朝旧民归唐的吧?”李治猜想,要不是神迹不可能如此详细的介绍一个人,甚至连家事背景都介绍了。
“这唐宣宗运气怎么如此好,又白捡功绩。”李泰吐槽,显然他的想法和李治是一样的。
【他不但有一颗热忱的心,更是有勇有谋,要知道沙洲距离唐朝千里,若一旦轻易造反肯定是得不到朝堂的支援。
因此张议潮一直在等一个时机,如今他终于等到了,吐蕃已经内乱到连三洲七关投降都顾不上的程度,于是张议潮反了!
他带领归义军势如破竹的收复了沙洲,因为沙洲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因此吐蕃不肯放弃,张议潮抵住了吐蕃的进攻,大败吐蕃!】
*
唐代宗,唐
唐代宗李豫听此,更加坚定了困藩之策,先慢慢的削弱吐蕃,给后人收复失地打好基础。
【等着真正收复沙洲后,张议潮才让人去给朝堂报信,说沙洲归唐!
唐宣宗听此立马封张议潮为沙洲防御使?】
收复沙洲!!!
天幕上出现金光闪闪的四个大字,后面还跟着一串感叹号。
【路人甲】:唐宣宗命真好。
【收复沙洲对于张议潮仅仅是开始而已,随后一年,张议潮带着归义军又连续收复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等十个洲!
到了公元851年,也就是唐宣宗收复三洲七关的两年后,张议洲派他的哥哥到长安,向唐宣宗献上了河湟十一州的地图和户籍
河湟十一州正式归顺唐朝!】
收复河湟十一州!!!
天幕又出现一连串的大字。
【路人甲】:唐宣宗命真好。
【随后唐宣宗李忱正式任命张议洲为归义军节度使!
公元861年,也就是唐宣宗驾崩两年后,张议洲收又复了凉州,也就是河西走廊的最后一个洲,到此为止唐朝终于收复了河湟之地!
这也成为了唐宣宗李忱最大的功绩!】
【阿斗】:收复最后一个洲的时候,唐宣宗不是死了么?
【阿斗】:怎么死了还算他的功绩?!
【阿斗】:怎么唐武宗死后的功绩也算他的??
【阿斗】:未免有些不要脸。
阿斗突突的吐槽了一堆,他觉得后人未免太双倍了,怎么把唐武宗和后朝皇帝的功绩都算到唐宣宗头上了,唐宣宗是给这些史臣什么贿赂了,一个个对他比亲爹还亲!!
还有河湟之地明明是张议洲凭着自己的实力收复的,大唐都没出兵援助,怎么能说唐宣宗收复的呢?!
阿斗越想越气,他觉得唐宣宗偷别人胜利的果实!!
*
唐太宗,唐
李承乾他们兄弟几人不想发表什么评论,大唐能让人投城,自然和国力分不开关系,起码强于吐蕃。
但是把所有的功绩都落在一个人身上……
果真,笔杆子掌握在文人手上,对他们好,什么功绩都敢往身上加。
【路人甲】:唐宣宗命真好。
路人甲再次吐槽,没想到其他人和路人甲心声一模一样。
【李泰】:唐宣宗命真好。
【李治】:唐宣宗命真好。
【李适】:唐宣宗命真好。
【李诵】:唐宣宗命真好。
【赵匡美】:唐宣宗命真好。
天幕上的弹幕直接被“唐宣宗命真好”刷屏了,乐瑶寻思自己刚刚讲历史的时候是不是带有什么个人情绪,以至于把粉丝都给带偏了。
乐瑶一直想站在公平的角度看历史,虽然她也觉得唐宣宗命不错……
*
秦
公子扶苏没有参与到热闹的弹幕中,他家父皇教他看是要有大局观,不能因为一两件事否定一个人。
或许,唐宣宗还是有别的可取之处,比如对内手腕强硬。
【刚刚说了唐宣宗对外的功绩,咱们再说说唐宣宗对藩镇的功绩。】
第338章
【唐宣宗在位期间平定了多场叛乱。
公元849年, 武宁节度使李廓叛乱,被朝堂镇压驱逐。
公元851年,四川一带的百姓起义,被朝堂成功镇压。
公元855年, 浙东军变, 驱逐观察使。
公元857年, 广西军变, 驱逐观察使……
公元858年,广东军变, 同年五月湖南军变,六月江西军变,七月安徽又发生了军变。
以上的军变都被朝堂快速的平息下去。】
*
唐代宗,唐
看着如此多的军变,可见唐宣宗后期的朝堂是多么不太平, 但凡中央有力, 怎么可能会发生如此多的军变?
“这么多的军变, 可见朝堂无能。”李诵道, “他除了命好,到底优秀在哪里??”
【唐宪宗】:他对藩镇到底什么态度?
唐宪宗求问神迹, 既然自己这个儿子号称要继承自己的旧政, 对藩镇的态度必定是要强硬的。
但是唐宪宗看到如此多的小军变, 可见朝堂的打击力度并不大。
【刚刚咱们提到朝堂镇压了那么多的军乱,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 军乱都是牙兵发起驱赶军官的,并没有节度使领兵对抗朝堂的。
并且发生军乱的这些地方都是之前受朝堂掌控的东南地区, 且从军乱快速被平定这点可以看出东南地区还是受朝堂管辖的。
河北三镇在唐宣宗在位期间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叛乱。
从这些事咱们可以看出朝堂和各藩镇之间的矛盾没那么尖锐,从侧面证明了唐宣宗时期对藩镇的态度。】
*
唐宪宗,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