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必说还有其他已经称王的节度使。
他当真认为称帝有那么简单?
【朱泚称帝后,首先对李唐宗室下手,没来得及逃跑的七十多李唐宗室全部被赐死。
并且朱泚还派人烧了唐朝的祖庙和帝陵,当真是造反的彻彻底底。】
*
武周
已经身为皇太孙的李隆基听到大唐后世竟然如此,他断不会再纵容节度使。
太平听着大唐后期的满目苍夷,一下便理解了为何自家母后要让自己来一同听神迹。
她家母后需要自己来制衡她的侄子李隆基,说实在的,太平对权利并不热衷。
但如今被她家母后拉入了局,就算为了自,她也得护住自己的手中的权利。
【称帝仅仅四天后,大秦王朱泚便摔兵攻打奉天,既然他已经登基自然不能让前朝皇帝唐德宗李适活。
在援兵还没赶来的时候,唐德宗李适的处境艰难,好在唐德宗身边还有大将军浑瑊这样的大将可以抵御叛军。
经过大将浑瑊拼劲全力的浴血奋战,终究是击退了叛军,但是唐军也损失惨重,大将吕希倩、高重捷等人接连命丧战场。
面对如此困境,奸臣相卢杞还想着陷害同僚,大臣崔宁被他诬陷与朱泚有所勾结,而唐德宗李适还信卢杞,处死了崔宁。】
说到这,乐瑶就非常不解,唐德宗李适为何如此信任卢杞?!
【路人甲】:也不知道唐德宗李治如何信任这个奸相!
看的出来粉丝路人甲也相当不解,明明卢杞坑了唐德宗李适好几次。
【对于唐德宗李适为何如此信任卢杞,很多人都不明白。
明明泾源兵变的发生与卢杞有脱不开的关系,他与掌控神策军的大臣白志贞狼狈为奸,在他们的掌管下,本来是紧紧主力的神策军出现了大量吃空饷的现象。
也就是兵册上有一万大军,实际上只有五千,剩下的五千人根本没有参军。
且他们根本不注重训练神策军,导致很多神策军根本不训练而是在城中做买卖,如此才导致面临泾源兵变时,神策军根本无人。】
*
宋
“这点我始终不明白,为何这些昏庸的帝王都喜欢信任奸臣呢?”赵匡美实在想不通。
“迎合圣意,人哪有不爱听夸赞之词。”赵匡胤道。
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广开言路的皇帝并不多。
*
唐代宗
李豫看向李适,“你觉的你为何会信任此奸臣。”
李适扪心自问,最后道,“或许是因为二儿臣对藩镇的猜疑,如此让那些奸臣猜透了心思。”
李适看着自己得所作所为,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因为不愿意妥协以及对武将的不信任。
武将他不信、宦官也不信,自然只能信事事都向着自己的奸臣 。
与其说自己信奸臣,不如说自己只信任自己。
想到自己听杨炎杀了刘宴,随后又杀了杨炎,不听劝告送忠臣颜真卿去死,一桩桩一幕幕,李适都想直接了断了自己……
【咱们言归正传,继续说战事。
听闻朱泚称帝,他之前带领的幽州兵亦投靠了朱泚,而唐德宗李适也终于等到了援兵。
灵武、盐州、夏州、渭北等地联合出兵勤王,大概有数万兵力。
这支部队从北方而来,他们眼前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是奉天西北的漠谷,二是奉天城北的皇陵,也就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皇陵。
该勤王大军征求唐德宗李适的建议,于是李适召集众臣讨论。
大将浑瑊否定了奉天成北这条路线,漠谷狭窄,山谷这样的地方易守难攻,若一旦遭到敌方偷袭很难有胜算。
而皇陵那却不一样,但凡建皇陵的地方肯定是地势平坦,并且有山有水,勤王大军可以利用树林来隐蔽自己的行踪。】
*
唐太宗,唐殿
李承乾他们纷纷点头,虽然他们没有带兵出征,但是也读过兵书,自然知道大将浑瑊的选择没错。
大敌当头前就不要考虑什么皇陵不皇陵的问题。
“但是我觉的唐德宗不会信大将浑瑊之言。”李治道。
一旁的李泰也点点头,他的想法和李治一样,听了这么多唐德宗李适的事迹,也能看出他压根不信任武,且前面神迹也说过他无比信任那个奸臣。
既然是奸臣,定不会出什么好主意。
“大哥,你认为呢?”李治问一直沉默的李承乾。
李承乾叹了一声气,显然他的想法和李泰和李治都是一样的。
【但是宰相卢杞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漠谷离奉天特别近,就算有敌人埋伏那么奉天还可以出兵相助!】
【阿斗】:奉天不都等着勤王大军相助么,他们哪有余力去救勤王大军?
阿斗觉的这个奸相的言论特别炸裂,根本是不过脑子就说出的话。
到底是谁救谁呢?
【而且卢杞还提出一个特别重要的理由,若是让勤王大军从皇陵过,那便会惊动先皇。
大将浑瑊听卢杞此言路十分气愤,叛军朱泚攻城早就惊动了皇陵下的先皇,且如今形式危机,哪里顾得上考虑墓下的先皇。
卢杞立马反驳,他说唐军怎么可以和叛贼相比,叛贼可以对先皇不敬,但是唐军却不行,是违反大义之举。】
*
武周
武则天听到卢杞此番言论,不禁觉的可笑,王朝面临如此困境,此时还谈什么孝敬先祖。
【阿斗】:唐德宗李适不会听这奸臣的话?他不至于如此昏庸吧?
李适的心跟着提了起来,他觉的自己虽然武断,但不至于会不动脑子听奸臣卢杞之言吧?
第323章
【最终唐德宗李适同意了奸相卢杞的方案, 他下令让大军漠谷进军。
事情和大将浑瑊联想的一样,唐军果然中了叛军的埋伏,他们将战领山谷高地,利用山谷的地势用巨石和大弩攻击唐军。
奉天的唐军出兵相助, 但是也被叛军打败, 四路唐军大败, 不得已退回邠州。】
李适苍白一张脸, 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为何会同意那奸相的策略。
“儿臣不配为帝。”李适跪在地上狠狠地抽自己耳光,之前他总觉的自家父皇软弱无能不配为帝, 如今看来不配为帝的是他自己。
*
唐太宗,唐殿
李承乾他们听到李适听奸相卢杞之策,丝毫不意外。
李适的所作所为和他们料想的一模一样,狂妄自大,其实他不是信奸相而是信自己。
可以说李适骨子里的狂妄和那个唐玄宗李隆基一模一样, 不同是, 唐玄宗李隆基接受的不是落败的大唐, 且他自己也有几分真本事。
【此次唐军大败, 对奉天的唐德宗李适是致命的打击。
而大获全胜的朱泚为了羞辱唐德宗李适,甚至把自己的大帐建在皇陵上。】
听到这里, 李适想死的心都有了, 他竟然让祖先如此蒙羞。
“唐朝危在旦夕, 先祖可会考虑自己的陵墓。”李豫问李适。
李适面如死灰, 他摇了摇头, “父皇,儿臣是罪人, 儿臣求父皇废了儿臣!”
“你可曾想过为父要御驾亲征,此时废了太子, 朝堂会如何?”李豫叹气。
李适努力的平复自己的情绪,“是儿臣冲动。”
【叛军朱泚围困奉天整整三十六日,奉天的唐军拼尽全力抵抗住朱泚一波又一波的功绩,甚至太子李诵都亲自上阵。
被围困了三十多日的奉天已经弹尽粮绝,此时的唐德宗李适终于不是之前那个高高在上,不达目的不做休的帝王。
根据《旧唐书》记载,唐德宗李适派兵出去打探,士兵临走前求一件保暖的衣服,唐德宗立马派人去找,但是找遍了也找不到一件衣服。
最后唐德宗李适深深自责,但只能让士兵就这样出城。
要知道之前的唐德宗李适对士兵们从没怜悯之心,让修长城就必须修长城,绝不妥协。】
李适听神迹诉说自己的悔改,不知心里什么滋味,他不知自己会不会真的改正。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面对叛军的势如破竹,在叛军登上城墙厚,唐德宗李适竟然能打着大将哭,要知道以前的他面对失败只会继续派兵。
并且他还会心疼那些为大唐牺牲的士兵,他会因为段秀实之死而痛哭,亦会为普通士兵之死而潸然泪下。】
天幕中再次出现唐德宗李适的形象,只是再无半分的意气风发,而是狼狈不堪。
只见他抱着大将浑瑊嚎啕大哭。
*
蜀
阿斗见到唐德宗李适如此,心里不知什么滋味,虽然他的决策错误,起码他没投降,比自己强。
阿斗不知唐朝会不会躲过灭国之灾,但是他相信,经历了这些事,唐德宗李适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君王。
“希望不要为时过晚。”阿斗长叹一声气,他在为唐朝心酸。
*
唐太宗,唐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