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_分节阅读_第327节
小说作者:近日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79 KB   上传时间:2025-02-23 16:20:05

  “一朝天子一朝臣,自然是为了改朝换代。”

  【从罢免任用崔祐甫这件事,咱们便可看出唐德宗李适的“真性情”。

  但是唐德宗李适此举真的是冲动么?宰相常衮可是直接被贬潮州,早知道古代的潮州可是想当偏僻,贬官去那里的人多有去无回。

  并且郭子仪虽然为宰相,实际上只是挂名罢了,唐德宗李适并没让他掌握实权。

  宰相常衮此举虽然不合规矩,但实际上也是约定俗称。

  且常衮还是为了先帝唐代宗的丧礼,即便有错,也不至于贬到如此偏远的地方。】

  【阿斗】:宰相常衮和唐德宗有仇?

  【宰相常衮和唐德宗李适并没有太多交集,咱们不妨从政治的角度来考虑。

  唐代宗李豫对藩镇的政策是制衡安抚,而唐德宗李适对藩镇的政策则是强硬打击。

  那作为前朝宰相,常衮会支持怎样的政策呢?】

  乐瑶觉的唐德宗李适并不像史书上记载的那么冲动无知,一个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太子能单纯到哪里呢。

  李豫早知道李适对藩镇的态度,但是没想自己一死,李适就要实现他的抱负。

  李豫长叹一声气,“可是觉的父皇窝囊。”

  李适犹豫了一下,最后点点头。

  “儿臣不明白,父皇为何对藩镇姑养生息,听之任之。”李适显然不赞同李豫的政策。

  之前李豫的想法一直是休养生息,因此才采取怀柔制衡的政策。

  但如此他发现自己此举虽然为大唐续命,同时也埋下隐患。

  【唐德宗李适任命崔佑甫为新任宰相后,又重新重要了大臣杨炎。

  提起杨炎大家应该不陌生,两税法的推行人,在经济方面,杨炎的成就和刘晏不相上下么,但是同为能人的二人却不怎么对付。

  杨炎成为宰相后,立马上书弹劾刘晏,说刘晏在唐代宗李豫在位时参与过谋反之案。

  因此唐德宗李适罢免了刘晏,将其贬为忠州刺史,收回了他手中的财政大权。

  随后司农卿庾又跟着上书弹劾刘晏,说他对朝唐不满,因此唐德宗李适便赐死了刘晏】

  听到能臣刘晏被赐死,李豫大为震惊,若赐死常衮是为了实施自己的政策,但是赐死刘晏又是为了什么?!

  【阿斗】:竟然赐死刘晏,唐德宗李适是个昏君!!

  阿斗气的不行,如此有才能的大臣说赐死就赐死,这样的皇帝不是昏君是什么。

  *

  唐太宗,唐殿

  唐太宗李世民却没急着发表言论,方才神迹也说过,后世李适合他父皇的执政理念不同,先是对掌握权利的宰相动手,随后又是对掌握财政的臣子动手。

  唐太宗李世民想看看李适到底做何打算。

  【目前根据史书记载,刘晏全因为杨炎对其打击报复。

  但是刘晏对大唐的功劳众人皆知,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李适难不成一点不知,他就昏庸到如此地步么?

  既然昏庸,那么唐德宗李适为何还大力支持杨炎日后的“两税法”呢?不知大家有何看法。】

  乐瑶分析史料,总觉的刘晏之死太过突兀,甚至史书上都没提审讯之事。

  好似唐德宗李适特别着急让刘晏死一样。

  *

  武周

  “三郎,你如何看。”武则天问李隆基。

  如今离着神迹出现过去三年,李隆基已经十岁,武则天立李隆基为皇太孙。

  虽然李隆基晚年昏庸,但是从目前的子孙后代来看,李隆基的确是最适合当皇帝的人选。

  这三年,武则天完全按照培养帝王的标准来培养李隆基。

  武则天最担心的就是李隆基飘,因此除了培养李隆基外,武则天同时加封太平为镇国公主。

  有权利制衡李隆基,才不会让他发飘。

  【李隆基】:什么两税法?

  李隆基没有急于回答武则天提出的问题而是求问神迹什么是两税法。

  【唐朝之前一直实行的是租庸调制。

  所谓租庸调制度,是以人头为基准收税。

  但是随着土地兼并,大量的百姓失去了土地,交不起税的他们只能逃亡成流民。

  两税法则是户为户为单位收税,且以贫富分等征税,土地越多交税越多,一年收两次税。

  并且交税必须要交银子,不能以粮食布匹代替。

  两税法的实施充盈了唐朝的国库,但同时也触及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

  可以说要没有唐德宗李适的支持,两税法很难实施。】

  *

  蜀

  阿斗没有想到这个杨炎也是个有本事的大臣,但是再有本事也不该陷害同僚。

  【李隆基】:刘晏可否支持两税法?

  李隆基再次提问,没想到他的心声又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

  【这个史书上并没有提及,但是掌管赋税官吏却是集体反对。

  这些官吏很多都是刘晏的门生,若是按照这个逻辑推断,刘晏应该也是反对的。】

  【路人甲】:所以刘晏之死是唐德宗李适为了实行新的经济政策。

  路人甲还第一次听到这种观点,其实之前他也很纳闷,贤臣刘晏怎就因为一两人的诬告就被赐死。

  若是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刘晏之死好似成了必然。

  *

  唐代宗,唐殿

  “为了新政便杀能臣。”李豫看向李适,“作为皇帝果断并没错,但是半分退路不给自己留……”李豫再次叹气。

  “你当真觉得你做的决定不会错?”李豫问李适。

  李适没说话,起码就目前而言,他做的决策都没错,想要实行新政就必然有杀戮。

  【从这几个官员的任用,咱们可以看出唐德宗李适的果断和狠厉。

  一旦被他厌恶的臣子,下场就是死。

  接下来咱们一起看看他对节度使的态度。】

第317章

  【丞相杨炎上任后, 随即提出要在派泾原兵去塞在修原州长城,此提议造到了泾原节度使反对。

  但是朝堂铁了心的要修长城,于是把反对的修长城的泾原节度使段秀实调回朝堂,让邠宁节度使李怀光兼任泾原节度使, 并负责修筑原州之事。

  而泾原士兵听朝堂要把他们派到边境修长城, 直接造反, 带头造反的是一个叫做刘光喜的人。

  他直接霸占泾州城, 拒绝李怀光赴任节度使

  于此同时上书唐德宗李适,要求把原来的节度使段秀实派回来, 或者让朱泚担任节度使。】

  李适冷笑,在他看来这个刘光喜是自己想做节度使罢了,李适握紧了拳头。

  “太子可否会妥协。”李豫问。

  “对于造反之贼怎能妥协。”李适道,语气特别强硬。

  【但是刘光喜此次造反的目的是自己当节度使,他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吐蕃做人质, 企图让吐蕃给自己做后盾。

  唐德宗李适大怒, 于是派朱泚、李怀光率军前去平定叛乱。

  但是朝堂大军打了两个月竟然没有攻破泾州城, 更倒霉的是关中地区还遭遇了旱灾。】

  李适听朝堂军攻打了两个月, 竟然打不下一个小小的泾州,整个人大为错愕。

  在李适的印象里朝堂军不应该羸弱如此。

  【朝堂众臣开始打退堂鼓, 但是唐德宗李适绝对不妥协, 他道, “微孽不除, 何以令天下!”

  由此可见刚登基的唐德宗李适对节度使的态度和他爹唐代宗李豫截然不同。

  唐德宗直接将自己的伙食费用减半, 省下的银子全部给前线的士兵。

  并且唐德宗李适还放话,若泾州城反叛的士兵投降, 朝堂不严惩。

  前面说过,节度使手下这些牙兵其实并不想和朝堂作对, 他们只想维护自己的利益罢了。

  唐德宗李适此令一下,泾州的士兵又背叛了带头的刘光喜,把他的首级破灭到京城。

  唐德宗李适大喜,他甚至把刘光喜的人头拿来展览。】

  听自己大胜,唐德宗李适眉头舒展开,对叛贼就应该使出强硬的手腕!

  “太子可觉得此战赢了?”李豫问李适。

  李适不知自家父皇为何这般问,这不是明显的赢了么。

  李豫摇头,“为父倒觉得未必。”

  “父皇,为何?反贼已死,已然是朝堂胜利。”李适不明白这样不算赢那怎样算赢?!

  “朕问你,此次平乱,可是朝堂军打下来的?”李豫问李适。

  李适摇头,根据神迹所述应该是叛军内部造反才破的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8页  当前第3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7/3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