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_分节阅读_第324节
小说作者:近日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79 KB   上传时间:2025-02-23 16:20:05

  见到众粉丝的话题一下到了大臣李泌, 乐瑶就顺着粉丝的话题说一说大唐后期难得的忠臣李泌。

  【既然话题讲到到, 咱们就顺便说说历经四朝的白衣宰相李泌。

  李泌在唐玄宗时期被任命为翰林待诏, 辅佐东宫太子。

  可惜因为杨国忠谗言, 唐玄宗李隆基不再重要,并将李泌遣送湖北。】

  *

  武周

  “杨国忠, 这个佞臣又是谁?!”李旦听到杨国忠的名字, 情绪一下激动起来。

  “杀了一个佞臣又如何。”武则天看向李隆基, “若君主不明辨是非, 只要听自己话的佞臣, 佞臣只会源源不断。”

  “孙儿明白。”李隆基道,相比刚听神迹之时, 李隆基变的谦逊不少,看的出他把武则天的教训都听到心里去。

  起码当下是听进去了。

  唐朝的忧患不在这些佞臣, 而是藩镇割据的节度使。

  【等到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李泌再次出山,此次他辅佐太子李亨。

  李泌为了平定叛乱殚精竭虑、筹谋划策,为平定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是李泌保住了日后唐代宗李豫的太子之位。

  可惜,李辅国和元载的嫉妒,加上李泌与唐肃宗的政解不和,又无法劝解而选择退隐。

  李泌认为在安史之乱后期,唐军已经占有优势,应该集中力量直导叛军的老巢,断了他们的退路,如此才能彻底解决叛乱。

  但是唐肃宗李亨却一心要收复两京,最后在收复河北,如此让叛军得以机会长期盘踞于河北,为后面的藩镇割据埋下巨大的隐患。

  李泌主动请辞后,离开了李泌的辅佐,唐肃宗开始晚年昏庸,并让李辅国把控了朝政。】

  听神迹所述,李豫感叹李泌之才,若当初就信任李泌,大唐江山是不是就不至于如此。

  但是世间没有卖后悔药的,如今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

  李豫再次叹气,谈到信任二字,何其容易又何其艰难。

  想到日后仆固怀恩会联合外族造反,李光弼对自己见死不救,李豫再想如何能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

  大唐再禁不起折腾了,可就听其任之,任由藩镇做大么?

  李豫不是不知藩镇的弊端,可当下朝堂还有多少实力,别人不清楚,李豫可清楚的很。

  一旦让那些节度使知道朝堂羸弱,后果不堪设想。

  “来瑱不能动,仆固怀恩不能反。”唐代宗李豫喃喃道。

  神迹的出现打乱了唐代宗李豫原本的计划。

  对于藩镇割据,刚刚登基的唐代宗李豫还没想姑息,他本打算从来瑱下手,给众藩镇一个下马威。

  如今看杀死来瑱造成的后果,不是如今的朝堂可以承受的。

  “神策军。”李豫把关注点又放在了禁军上,首先朝堂得有能力自保才行。

  【唐代宗李豫登基后,李泌再次被征召入朝,并担任翰林学士一职。

  但是因为受到元载等人的排挤,李泌不肯入朝。

  当然了,还有这么一个说法,李泌认为唐代宗多疑,因此才不肯留下辅佐。】

  听神迹说自己多疑,唐代宗李豫开始反思,作为帝王,他的心胸的确不开阔。

  但是大唐处在这个危难时刻,他真的不敢信任何人,谁知重用之人会不会是第二个安禄山。

  只能说一场安史之乱,让君王和众臣之间的信任跌到冰点。

  “元载,程元振。”唐代宗李豫开始正视这两个人,说白了,这两个佞臣都是唐代宗扶持起的爪牙罢了。

  唐代宗李豫本想借用这二人来打击节度使,如今看来倒是他想的太简单了。

  根本神迹所述,这两人非但没打击藩镇,反而成为了唐朝的害群之马。

  【关于李泌在唐德宗时期的事,等到咱们讲到唐德宗再说,接下来咱们言归正传,继续说宰相元载。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唐代宗李豫并不知不知宰相元载的所作所为,甚至还劝谏过他。

  但是因为宰相元载有些许能力,且又除官宦鱼朝恩有功,唐代宗李豫便一直姑且他。

  但为何唐代宗李豫最后还是对元载动手了呢?

  咱们一起来看看事情的转折点,大历三年,唐朝正苦于与吐蕃的战争中。

  此时宰相元载提议迁都河中,并建立五万人的军队护唐代宗李豫安全,避免再发生长安之乱。

  同时把大将马璘调泾原节度使,而让原本驻守河中的郭子仪调到西北邠州,冲在对抗吐蕃的前线。

  单看这提议似乎都是为了唐代宗李豫好,一切为了保护唐代宗李豫。

  元载对自己这个提议特别满意,甚至派人去河中开始修建宫殿。】

  唐代宗李豫听到元载这个提议,神情不自觉的凝重起来。

  果真,他不该重用元载。

  【但是元载没想到唐代宗李豫却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并从这开始着手削弱他的势力。

  大家觉着唐代宗李豫为何如此?】

  *

  秦

  秦始皇看向扶苏,父子间已然有了默契,只要一个眼神公子扶苏就知道这是他家父皇在问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虽然元载此举看似对唐代宗李豫有力,但是却有染指兵权的倾向。”公子扶苏道。

  若唐代宗李豫一旦迁都,即便有五万大军,但军事权利在谁手上就不好说了。

  特别大将郭子仪远离长安,掉到前线,如此让唐代宗李豫失去后援。

  作为喜欢猜疑的唐代宗李豫,怎会不忌惮元载。

  *

  唐

  唐太宗李世民一直在想若是自己面临安史之乱的局面该如何解决。

  以安史之乱后的大唐,若要击退外敌,就必须重用武将。

  为了制衡武将,便要用文官抗衡。

  但一旦重用文官,为了防止他们结党营私,势必要用宦官制衡。

  但是又不能让宦官专政,必须制约官宦的权利,那又回到了外戚。

  而做这些事情的前提是,朝堂必须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国库必须充盈。

  而对于安史之乱后的大唐而言,第一步便做不道。

  面对这种局势的大唐,还不如推翻了重新打天下来的容易。

  问题是,唐太宗李世民本人有带兵打天下的本事,但是后世帝王却不是人人有这样本事。

  【大将郭子仪原本驻守河中,可以兼顾都城长安的防御以及边境防守。

  但是一旦调往邠州,则兼顾不了内地事物,且郭子仪驻守河中还能制衡各个藩镇。

  因此元载此举,不论他到底有没有觊觎军权,终究是触碰到唐代宗李豫的底线。

  除此之外,目前也有这么一种说法元载之死和他站队有关,他是太子一派。】

  【好了,今天的时间不早了,咱们明天继续聊唐代宗的削藩之举,休养生息后,唐代宗李豫赢来的最后一次机会!】

第314章

  神迹忽然从唐代宗李豫的面前消失, 唐代宗李豫郑重其事的来到神迹方才消失的叩拜神迹。

  不想唐代宗李豫这一叩拜,直接打开了直播间的回放,因为唐朝最近看直播的帝王很多,因此唐朝得了不少积分, 可以观看之前的直播。

  “天佑大唐, 李豫定当仔细参透。”李豫再次行大礼。

  因为李豫是半路才进的直播间, 很多直播内容他是没赶上的。

  见到那么多往期的直播, 李豫丝毫没有犹豫的选了和大唐相关直播。

  看往期直播,李豫又知晓了很多未来之事, 并受益匪浅。

  神迹看问题角度让他开拓了思路,他忽然受到了启发。

  “结束安史之乱只是开始。”唐代宗李豫喃喃道。

  从神迹所述中,他得知藩镇割据是大唐灭亡的主要原因,而藩镇割据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武将们功高盖主,君主却一事无成。

  还有造反的那些武将出尔反尔, 趁着大唐外敌当前, 他们拥兵自重于朝堂于不顾。

  总结一下,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没有号召力, 但是偏偏吐蕃外族虎视眈眈,要平定就必须依附于武将, 而用文臣制衡武将, 必定又激发文臣武将的矛盾。

  最后矛盾激化, 背锅的就是当朝皇帝, 若重用宦官, 文臣武将则一同不满,但是他们不满的同时, 又不忠心。

  怎么看,安史之乱后大唐已经进入到了恶性循环, 若想延长国祚,只能是朝堂和藩镇妥协,藩镇之间再互相制衡,但这并不是长远之计。

  唐代宗的思绪定格在神迹的一句话上,“若当政的是李倓。”

  是呀,大唐缺的是有武力的君王,而不是自己这样只懂权衡势力的君王。

  但是他的皇弟已死,天下哪里去找第二个李倓呢…去哪里找呢?

  想到这,唐代宗李豫忽然僵住,既然找不到那自己可不可以成为李倓!

  唐代宗李豫忽然想到了破局之法,既然解决不了藩镇,那自己就成为最大的藩镇!

  御驾亲征!!!

  与其担心武将功高盖主,不如自己成为最有功劳的武将!

  倘若自己不幸遇难,那也是为大唐牺牲的帝王!总算为朝堂赢得了面子。

  唐代宗继续李豫可不是一时兴起,就在第二天他宣布自己御驾亲征,并让太子监国,大将郭子仪为顾命大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8页  当前第3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4/3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