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俨说太子李贤并没有帝王之相,又说皇三子李显有太宗之相,并夸赞皇四子李旦仁德。】
听到这,赵匡美不由感叹一句,“他可真敢说呀,他不死谁死。”
【总结一下,明崇俨的意思是在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剩下的这三个儿子中,只有太子李贤最不适合当皇帝。
旁人要是非议储君之事定要被责罚,但是明崇俨不一样,他可精于术士,他所说的话都是天机。
明崇俨此话一出,李贤的危机感更甚。
毕竟之前宫中都有传闻,说自己不是皇后嫡子,如今又没有帝王之相,这不正好论证了第一条谣言。】
*
蜀
“堂堂皇帝怎能听江湖术士之言。”阿斗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若我定不会听!”他说的斩钉截铁。
“侄子,这事要换成军师说,你听不听?”张飞特别好奇的问,难得看他大侄子一身反骨,敢于说不。
“听。”阿斗连犹豫都不带犹豫的。
张飞???
“你刚刚不是说不听么!”张飞一副大嗓门。
“相父是相父,相父说的话都是对的。”阿斗对诸葛亮是无条件的信任。
只要他家相父开口,让他废哪个太子他就废那个,相父说的都是对的。
对于少主的信任,诸葛亮很是感动,无以为报只能效忠季汉。
【但是在明崇俨说完此话不久,他就在自家府邸被杀了。
唐高宗李治得知明崇俨之死后龙颜大怒,毕竟明崇祯可治唐高宗李治的病,是李治唯一的希望。
杀了明崇俨可谓带走了唐高宗李治半条命。
于是唐高宗李治下令严查此案,并派出大臣狄仁杰,狄仁杰咱就不在介绍了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谁,大名鼎鼎的探案高手。
可奇怪的是办案一向雷厉风行的狄仁杰对案却一拖再拖,最终不了了之。】
*
秦
“扶苏觉得明崇俨是谁杀的。”秦始皇问公子扶苏。
“若只从表面看,太子李贤最有动机,毕竟明崇俨动摇了他的太子之位。”公子扶苏开始分析。
公子扶苏分析的同时,其他大臣也在心里分析。
自打神迹开始讲明朝那些事,秦始皇嬴政便不在众臣面前观看神迹,只留公子扶苏在身边。
今日算是特殊,秦始皇嬴政在处理政务的时候神迹突然出现,在场是秦始皇嬴政的心腹之臣李斯和蒙恬。
因此秦始皇嬴政没有避讳二人。
蒙恬点点头,他赞同公子扶苏之言,唐太子李贤的确最有动机,但是最有动机的不一定就是凶手。
这就和带兵打仗一样,看似对方丢盔卸甲,实则诱敌深入。
一直不语的大臣李斯亦觉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若当真是太子李贤杀了明崇俨,那李贤当真不适合当太子。
杀什么明崇俨,若真想称帝,应该杀对他威胁最大的皇后武则天才是。
“但是唐太子得动机太为明显,倒显得有些刻意。”公子扶苏觉的明崇俨并不是李贤杀的。
“皇后武则天亦有动机,虽然明崇俨是她的心腹,但是明崇俨之死可作为废太子得导火索,对她而言是件好事。”扶苏觉的皇后武则天也有可能。
“不过,此陷害意图太为明显,从之前的权谋来看,皇后武则天不至于如此。”公子扶苏又否决了自己的想法。
当真是看谁都觉的事凶手,小看谁又不是凶手。
公子扶苏看向他家父皇,秦始皇嬴政对公子扶苏的分析没发表任何评价,显然公子扶苏并没有说出秦始皇嬴政心中的答案。
【随着明崇俨之死的不了了之,这件事情也应该告一段落。
但谁成想一年之后,此事却来了大转机,忽然水落石出了。
《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的,武则天得知李贤有龙阳之好。于是下来逮捕李贤养的男宠赵道生。
万万没想到赵道生直接供出太子杀害明崇俨之事,于是武则天派人搜查东宫,竟然搜查出百副盔甲。
私藏盔甲可是大事,太子李贤以谋反之罪被废除流放。】
*
蜀
阿斗听的目瞪口呆,事情的发展远远超过他的想象,“相父,唐太子是真的造反还是被人陷害?”
阿斗想不明白,明明之前表现的那么好的一个太子,怎么说颓废就颓废,说造反就造反了呢!
【太子李贤再次被废,唐高宗李治辛辛苦苦培养了五年的太子,又打了水漂。
因此唐高宗李治不得不再次重用皇后武则天,继续放权。】
【赵匡美】:果然论权术,太子李贤赢不过他娘。
在赵匡美看来,这是一场政治斗争,而这场斗争最终胜利者是皇后武则天。
果真是战场无兄弟,朝堂无父子,不对,是母子。
【的确从表面看的确是皇后武则天赢得了最终胜利,但是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咱们都仿佛忽略了一个人,一个极其重要的人,唐高宗李治。
在整场权利斗争当中,唐高宗李治当真是做了一个看官么?
接下来咱们从唐高宗李治的视角来分析一下皇后武则天和太子李贤的权利之争。】
*
秦
秦始皇嬴政不由点了点头 ,终于讲到唐高宗李治的视角。
秦始皇嬴政看了公子扶苏一眼,这也是为何方才公子扶苏分析问题时,秦始皇嬴政并未发表任何评论。
因此公子扶苏只拘泥于眼前的皇后武则天和太子李贤之争,却忽略了背后真正的掌权人,唐高宗李治。
正如神迹所述,皇后武则天的权利都来源于唐高宗李治,那这场权利之争中他岂能独善其身呢。
公子扶苏一副惭愧模样,自己还是太年轻思虑不周,只顾着眼前明面上的事情,却忽略了最核心的人物……
*
宋
听神迹提到唐高宗李治,赵匡胤心中不由感叹,神迹不愧是神迹,思考问题的角度总特立独行,让人眼前一亮。
【咱们首先从唐高宗李治的立场来分析,刚开始立李贤为太子时,唐高宗李治自然是站在李贤这边。】
天幕中出现三个卡通小人,分别之站在最左边的皇后武则天,站在中间的唐高宗李治还有站在最右边的太子李贤。
开局的时候唐高宗李治是站在太子李贤的身边。
第261章
【从他给太子李贤的班底就能看出, 不但是原太子的班底,还全是反对武则天之人。
并且在李贤写注释后汉书时,唐高宗李治完全现在李贤一方。
但是唐高宗李治当真全心全意支持太子李贤么?】
天幕中久违的出现了互动选项,一个否一个是。
秦始皇嬴政还有汉武帝刘彻、宋太祖赵匡胤三人丝毫没有犹豫的选了否。
而刚进直播间的汉宣帝刘病已则很慎重, 他认为这是神迹给他的考验, 过了许久, 他才选了否。
公子扶苏同样在心里选了否, 原因很简单,若唐高宗李治当真信任太子李贤, 太子李贤则定不会被废。
太子李贤最终的下场就意味着他并没有得到唐高宗李治百分百的信任。
*
蜀
“父皇,唐皇帝是真心的么?”阿斗问道,从头到尾阿斗的关注点只在武则天和李贤的身上,完全没有关注唐高宗李治做了什么。
刘备思考片刻,也选了否。
粉丝路人甲也毫不犹豫的选了否。
*
唐
皇后武则天看到神迹提问, 虽然心中已然有了答案, 但是目前她的立场并不能直接选择否。
而作为当事人的唐高宗李治自然知道答案, 只是知道是知道, 但是这个窗户纸不能在武则天面前戳破。
*
武周
已经为帝的武则天则没有丝毫犹豫的选了否。
若当年李治坚决站在太子李贤,恐怕也没有今日的自己。
于是直播间所有的粉丝都选择了否, 乐瑶点点头, 和粉丝们观点一致的感觉真是相当好
【看来大家们的观点都一样, 咱们一起来详细分析分析。
第一, 若唐高宗李治当真全心全意支持太子李贤, 宫中就不会传出太子李贤不是武则天之子的这个传闻。
毕竟这种传闻可是会动摇储君之位的传闻,就像宋仁宗一样, 太后在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不是亲生。
直到宋仁宗当了十一个年头的皇帝,且在章献皇后去世后才被告知真相。
并且这真相也不是由什么宫女太监传闻的, 是由燕王亲自告知宋仁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