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好!”朱佑樘也大喊一声。
【李标如此直言不讳,可谓是半点不给崇祯帝朱由检面子。
而李标如此打击党争,也变相的触碰了东林党的利益,毕竟当下的崇祯帝朱由检正打击阉党,形式对东林党有力。
于是东林党开始疯狂的上疏弹劾李标,弹劾的罪名也是花样百出,甚至有人诬陷李标暗地支持与后金议和。
此情此景,李标终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李标辞官归乡,只当了三个月的首辅。】
听到这,众臣们心底发凉,他们没想到明末的王朝混乱到如此地步。
君臣之间毫无信任可言,内忧外患无人问津,有的只是无休止的内斗。
大明,如何变成这般?
【接着第八名首辅,成基命。
这也是一位不站任何党派老臣,早在天启年间成基命便上疏天启帝朱由校要消除党政,不要内耗。
随后大臣成基命便被魏忠贤打压,凡事被阉党打压的就会被自动归为东林党。
等着崇祯登基后,成基命再次被重用。
成基命接任首辅后,对袁崇焕一案秉公处理,尽量少的牵扯朝臣,特别是边境的将臣,成基命深知如今边境动荡,对袁崇焕一案要谨慎处理。
实际上,成基命之前就为袁崇焕求过情,他想保住袁崇焕的性命,无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正因为成基命在处理袁崇焕一案上公正的态度,引发其他大臣和崇祯帝不满。
成基命在任半年,便辞去首辅一职。】
卡通崇祯帝再次出现,头上几个大字,“不满意!”
朱佑樘看着天幕上和自己一样“勤勉”的皇帝朱由检,不知为何,朱佑樘特别想拖鞋揍他!
果真,庸君误国……
朱佑樘庆幸还好有神迹,自己还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接下来咱们继续讲第九任首辅,周延儒,记住他的名字,咱们后面还会提到。
相比之前的首辅,周廷儒在任时间算是很长了,咱们一起看看他有什么过人之处。
首先,周延儒是踩着“东林党”上位。】
“那他就是个好人。”朱高煦立马断定周廷儒是个好的。
朱瞻基跟着道,“二叔,神迹不是说过,坏人打坏人,还是坏人。”
朱高煦???
第245章
【和之前的首辅不同, 大臣周延儒上任后不但不反对党政内耗,反而自己开始与温体仁的党争。
有意思的是周廷儒和温体仁两人本是同盟,果然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最后在温体仁的打击弹劾下,周廷儒被崇祯帝朱由检罢免, 周廷儒在任将近三年, 算是崇祯帝任用时间较长的首辅。
接下来温体仁接替了周廷儒担任首辅一职, 他也是继周廷儒外第二个被列入《奸臣传》的大臣。
和周廷儒一样, 温体仁也是靠打击东林党派而受到崇祯帝朱由检的信任。】
卡通朱由检再次出现,只见他拿着“好人”和“坏人”的标签, 在东林党头上贴上坏人,在反东林党头上贴上好人。
*
永乐年
“我觉得他做的不错,怎么就灭国了,还是大臣不行。”朱高煦道。
“朕问你,若战败, 是将领不行还是士兵不行。”朱棣问朱高煦。
朱高煦连犹豫都不带犹豫的, “自然是将领不行。”
说完这话, 朱高煦似乎悟到了什么, 若战败是将领不行,那亡国便是帝王不行。
一个连臣子都驾驭不了的帝王就如同连士兵都驾驭不了的将军。
好的帝王会从自身反省, 没有能力的帝王才会把责任全部推到别人的身上。
就像朱由检短短几年换了将近十个首辅, 政策朝令夕改, 何以治国?
【温体仁上任后, 清廉不贪腐, 在明末实属难得。】
“那他是个好官。”朱高煦立马下结论,并且他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
【路人甲】:为官清廉不一定就是好官吧……
路人甲直接跟上一句, 只能说为官清廉是好官的拥有的品质之一。
【虽然温体仁为官清廉,但是他却不干任何实事, 主打的就是一个无为。
比如崇祯帝朱由检召开内阁会议时提关于军饷之事,让温体仁给出建议。
温体仁则称承蒙陛下不嫌弃自己愚笨并任命他为首辅,其实他自己愚笨不已,只知道不能欺骗陛下。
他只是写文章出身,军饷这种大事自然要听陛下的旨意。】
天幕中出现卡通温体仁,只见他手上拿着一顶高高的帽子,他来到卡通朱由校跟前,把手中的高帽子给朱由校戴上。
*
宋
听温体仁的话,赵匡美起了一身鸡皮,“这大臣也太能谄媚了,什么好听说什么,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个崇祯帝不会信了吧?”
“不然他怎么灭的国。”赵德芳一针见血道,“一个王朝的覆灭,从皇帝到臣子,一个脱不开关系”
“神迹也没说说咱大宋最后是怎么灭的。”赵匡美看向他哥,“不知之后神迹会不会再讲咱大怂,神迹还没讲到咱怎么灭的。”
赵匡胤……
【朱由检听此,并不觉得温体仁虚假,反而觉的他很忠良。
由此可见温体仁真的太了解崇祯帝朱由检了,他知道朱由检好猜疑忌朋党。
为了稳固住自己的地位,温体仁特意选庸才入朝,以防有人取代自己。
甚至他会特意找人弹劾自己,营造出自己被孤立的假象,如此让崇祯帝朱由检更加信任自己。】
“奸臣。”朱厚照道,同时又在心中怒斥朱由检的蠢钝。
【在温体仁当首辅的这几年,因为没有任何作为,大明每况愈下,内忧外患。
和庸君误国一样,庸臣同样误国,而庸君加上庸臣,可想而知结果会怎样。
最后温体仁被人查出结党营私,崇祯帝朱由检终于看清了他的真面目,温体仁被罢免首辅之职。
他在职四年,是崇祯时期在任最长的首辅。
接下来第十一位首辅是张至发,他上任后就学习自己的前辈温体仁,开始拍马溜须 ,结党营私。
因此他在位只有一年便被罢官勉职。】
*
秦
听秦朝这段历史的时候,秦始皇嬴政表情一直相当严肃,他身旁的扶苏亦然。
“扶苏,大明为何后期无可用之人。”秦始皇嬴政又开始提问模式。
听了这么久神迹,秦始皇嬴政知道培养继承人的重要性,因此开始着重培养公子扶苏。
扶苏一直很认真的听神迹,并且认真思考,“党政之乱,已经耗尽了大明臣子的气节,难出贤臣。 ”
秦始皇嬴政没有评定扶苏之说对错,眼神转向神迹,继续听神迹所述。
扶苏却知道这是自己父皇对自己的肯定,于是他更加认真仔细的听神迹所述,不辜负自家父皇对自己的培养。
秦,绝不会二世而亡。
【紧接着第十二位首辅是大臣孔贞运,他的身世可是大有来头。
孔贞运是孔子的第六十三世孙,并且学识渊博,写一手好文章。
最难得可贵的是孔贞运和东林党或阉党都没有牵连,从不结党营私。
崇祯帝朱由检对他寄予厚望,但是这样的孔贞运只适合做学问,没有治国的能力。
他在位两个月后,便被罢免。】
暴跳如雷的卡通皇帝朱由检再次出现的天幕上,他头上几个大字,“不行!全都不行!”
【第十三人首辅是大臣刘宇亮,同样也是个无党派的大臣。
从这大家可以看出,崇祯帝选用人才的标准已然变成了无党派之臣。
相比之前的首辅,大臣刘宇亮对江山社稷是有一腔热血的,但是明朝被折腾这么多年,内忧外患如此严重,不是一日两日能解决的。
且大臣刘宇亮的能力的确一般,咱们举个例子。
后金皇太极再次率军攻打京城,明朝再次兵临城下,又到了天子守国门的时刻。】
乐瑶特意放出紧张的音乐,天幕前众臣随之紧张起来。
因为自家新帝太能打,正德年间的大臣们早就不怕外敌,头一次,他们觉的如此庆幸。
【眼见外有后金兵临城下,内有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大明王朝摇摇欲坠,岌岌可危。
大臣们有支持迁都的,有支持议和的,还有支持死守首都的。
不像宋朝皇帝,明朝皇帝除了朱叫门之外,其他帝王还是有骨气的。
崇祯帝朱由检选择死守京都,于是他调回了正在平定流寇之乱的卢象升。
但是崇祯帝对卢象升并不信任,于是派出太监高起潜作为监军,用太监来制衡卢象升。
如此关键时刻,让太监监军结果可想而知。明军惨败且损失惨重。】
卡通朱由检再次出现,仍旧是指责脸,头上几个大字,“无能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