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因为好杀?
【路人甲】:关键也没弄死。
【朱高煦】:也是,没弄死……
朱高煦再次想不明白了,最后得出结论,“明史是瞎写的。”
【还有一点,就是皇三子朱佑樘在宫中被秘密养了三年,这可是在皇宫,随随便便就养个皇子?权势滔天的万贵妃还查不出来?那她手上的权势是不是太弱了些。
且,太监张敏告诉朱见深他有个儿子,身为皇帝的朱见深就信了么?事关皇家血脉,未免太过儿戏。
对于这个矛盾点,主播觉的《謇斋琐缀录》里的记录比《明史》更加符合逻辑。
在《謇斋琐缀录》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明宪宗朱见深是知道这个皇子的存在,不过害怕万氏不高兴,因此才秘密的派人养这个儿子。
实际上,他还是想要和万氏生出两人的爱情结晶并册封为太子。
可惜,万氏年岁大了,实在生不出来,迫于压力,明宪宗朱见深正式接回了自己这个“备胎儿子”,并养在了万氏名下。
等到了后期,万氏不可能再怀孕,明宪宗朱见深就放飞自我,使劲生。
所以与其说万氏毒害子嗣,不如说是明宪宗朱见深专宠万氏,不想要其他女人的孩子。】
【路人甲】:像极了背着大老婆在外生了私生子,又不敢告诉大老婆。
【路人甲】:真是又深情又渣。
“像了谁呢?”朱高煦边问边看朱瞻基。
朱瞻基……
【明史还有一个矛盾点,按照明史上说,太监张敏在朱佑樘被认回后就吞金自杀了。
但是实际上他不但没死,还继续司礼大太监,于1485年病逝,比《明史》记载的多活了十年。
再说说《明史》中关于万氏残害皇嗣的根据是《笔山谷尘》,也就是野史。
而《笔山谷尘》的作者还比较严谨的加了一句,说是这些传闻是根据宫中一个老太监说的,可想而知,这传言的准确度有多高。】
【当然,说了这么多,不是洗白万贵妃,只是实事求是,在残害子嗣方面,的确是有夸大的嫌疑。
历史上的万贵妃确实不是什么贤良的嫔妃,在《宪宗实录》上盘点了她四大罪过。
第一罪过,专宠,让后宫形同虚设。
第二罪过,“服用器物穷极僭儗,四方进奉奇技异物皆归之1”,是说万贵妃奢华越了矩。
第三罪过,“一门父兄弟侄皆授以都督都指挥千百户1”,就是说万贵妃凭着自己的宠爱,让自己的亲戚都当上了官。
第四罪过,“佞幸出外镇守内备供奉者,如钱能、覃勤、汪直、梁方,擅作威福戕害善良弄兵构祸1”,就是说万贵妃是这些恶人的后台。
但这里却没说万贵妃残害龙嗣的事,这么大的污点,怎么可能漏呢?】
朱祁钰听神迹细数万氏的罪过,虽然算不上罪大恶极,但绝对不是个贤良之辈。
朱祁钰打定主意,定不能让朱见深迷恋上如此女子,为后世诟病。
【但为何明史要揪着万贵妃不放呢?讲真,她的几条罪过并没有到罪大恶极祸国殃民的地步。
为何非要把万氏塑造成一个罪大恶极的妖妃么?
原因无他,只因为明宪宗朱见深对万氏的宠爱。
万氏越是恶毒就显得明宪宗朱见深越是昏庸无道。
而且明宪宗朱见深和万氏这场年龄差极其大的姐弟恋,着实抓眼球,让吃瓜的大家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两人的爱恋上。
谁还在乎明宪宗朱见深有没有什么功绩?】
“可恶。”朱祁钰握紧拳头,后世这帮狗屁文人,真不是东西。
朱祁钰现在后悔了,他的手腕应该更强硬一些。
【这点,明史的确成功了,至少现在只要提起明宪宗朱见深,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他喜欢一个比自己大十七岁的老女人。
而这个老女人还恶毒无比,不让后宫有一个儿子,唯一的皇子还是被后宫众人护着才得以活下来。
没人会知道其实明宪宗朱见深还有那么多孩子,更不用说他的功绩。
在大家眼中,朱见深就是一个昏庸无能,且心里有些变态的奇葩皇帝。】
神迹前其他帝王都沉默了,神迹说的不错,如今他们对朱见深的印象的确如此,心里已经认定了他是一个昏君。
【说了万氏,接下来咱们继续说明宪宗被光为诟病的第二个原因,他建立了西厂,并重用了官宦汪直。
大家一听官宦汪直,第一反应是不是明宪宗朱见深太昏庸无道,明知道他爹当年就是因为重用太监王振才得如此下场。
如今他又重用太监汪直,这不是重蹈覆辙么?】
【还有一点,之前咱们也说了,这个汪直和万贵妃还有与众不同的关系,二人情同母子。
汪直能够被重用,完全是因为明宪宗朱见深看在万贵妃的面上才爱屋及乌。
如此是不是更显的明宪宗朱见深昏庸无道,宠爱妖妃还任用她身边的死太监。】
朱高煦点点头,“怎么又重用官宦,咱们大明是没人了?”
听到这,朱祁钰也不由黑了脸,由于官宦王振的原因,他对官宦都没什么好印象,这个“汪直”他记下了。
【接下来咱们就一同唠唠明朝四大太监之一的汪直,到底是不是真如《明史》所述,是个佞臣。】
第158章
【在讲西厂汪直之前, 咱先了解一下大明的情报体系,相信大家都很耳熟。
首先是锦衣卫,明朝第一特务机构,由明太祖朱元璋创立, 由皇帝亲信任职, 由皇帝直接掌管。
地位等同六部, 且可以逮捕任何人, 并不公开用刑审问,权利之大让明朝官员忌惮。
到洪武二十年, 因为锦衣卫滥用职权,朱元璋废除了锦衣卫制度。
但是到了明太宗朱棣时期又恢复了锦衣卫。
说白了,锦衣卫的存在是帝王对臣子们的不信任,从而赋予了锦衣卫监察之权。】
汉武帝刘彻听此,不由点点头, 他也有这个想法设立这个的机构。
虽不知后朝皇帝朱棣未何人, 但汉武帝刘彻颇有种英雄所见略同之感。
【其实不光明朝有特务机构, 其他王朝也有。
比如汉朝的绣衣使者, 宋朝的皇城司,清朝的粘杆处。
但哪个王朝也没和明朝一样, 有如此多的特务机构, 果然是特立独行的大明朝。】
*
汉殿
“绣衣使者, 这名字不错。”汉武帝刘彻点点头, 他决定日后的情报机构就叫这个名字, 颇有雅致。
*
宋殿
“哥,神迹说的皇城司是不是现在的武德司?”赵匡美问, 赵匡胤点点头。
*
明
如此多的特务机构?特立独行的大明?
听神迹评论,朱棣寻思也不是很多吧, 严苛的监督才能督促官员们更好的为大明效力。
【因为明太宗朱棣得位不正,他对手下的官员进一步的不信任,于是明太宗朱棣又建立了东厂,由亲近的官宦任职,权利在锦衣卫之上。】
【等到了明宪宗朱见深,由于儿时的经历,加上有个道士李子龙竟然蛊惑内廷进入宫中,最后被锦衣卫发现。
虽不知他要干什么,大概率是要行刺。
明宪宗朱见深本来就没安全感,这下更没了,在这个机缘巧合之下,以太监汪直为首的西厂建立。
西厂的权利又高于东厂和锦衣卫。 】
“又多了一个,咱明还真是特务机构最多的王朝!比其他王朝都厉害!”朱高煦还一脸骄傲。
朱棣瞪了朱高煦一眼,朱高煦还满脸无辜,他说错了么?这不说明他们王朝对官员加强监督?
【背景咱都知道了,接下来重点说说被明宪宗朱见深重用的汪直,明史中的奸臣汪值。
汪直是大藤峡叛乱中的瑶民后代,叛乱平定后被押往京城,净身入宫。
首先,汪直的确是万贵妃身边的信任的小太监,的确是沾了万贵妃的光才得以重用,这点不可否认。
不过也不能否认汪直的能力,毕竟成化三年他已经做到地位相当于兵部尚书的御马监太监。
大家不要认为御马监太监是放马的,除了执掌御马外,御马监还统领京城四卫营的禁兵,且与兵部共掌兵权。】
“明朝这宦官权利可够厉害的?日后不会宦官专权,酿成祸端吧?”赵匡美有点担心。
他感觉大明的走向越来越不对,明君还好,要是后面出现个昏君,特别明朝的奇葩皇帝还很多。
【咱们来看看明史中的汪直和大家普遍认知里的汪直是怎样的人。
第一,因为西厂权利凌驾于百官之上,汪直便肆无忌惮的陷害忠臣,比如大臣杨哗,他是明朝名声赫赫“三杨”中杨荣的子孙。
第二,西厂汪直心中狭隘,排除异己,对恭维他的拼命打击,例如官员兵部侍郎马文升,正是得罪了汪直,才被汪直疯狂的打压,被发配到了边境。
第三,奸臣汪直好大喜功,却又胆小怕事,并且欺上瞒下,比如他为了建立功绩,故意杀害了进贡的使臣四十余人,并禀报明宪宗朱见深大捷,明宪宗大喜,不知被骗。
如此恶贯满盈的太监佞臣最终被众臣合力弹劾,昏庸的明宪宗朱见深终于知道自己用错了人。
最后太监佞臣汪直被罢免,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大家听完明史对太监汪直的描述,有何感想?】
“要是只看字面意思话,这个太监是个大奸大恶之徒,小人当道,祸乱朝纲。”赵匡美认认真真的做阅读分析,“这个明皇帝也是个没主意的昏君。”
“但是吧…”赵匡美不确定,因为之前通过神迹的分析,发现由清朝修订的明史真的挺离谱的。
像是把万氏塑造成了打胎大队长,说的绘声绘色,仿佛写书的史官趴在床底下写书一般,这史官要是改行去做说书先生,绝对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