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_分节阅读_第159节
小说作者:近日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79 KB   上传时间:2025-02-23 16:20:05

  那要得到这些东西,需要用什么交换呢?

  西方国家由于战乱,除了一些香料外,很难一下拿出那么多对等价值的商品。

  于是只能以金银来购买,以硬通货来买可再生用品,咱们无疑是赚麻了。

  由此也能看出海上贸易的巨大利润。】

  赚钱!

  天幕上出现金光闪闪两个大字。

  【可想而知,在如此大的贸易顺差下,郑和几次下西洋必定是赚钱的。

  不然永乐年间,明太宗朱棣又是迁都又是北伐还修了运河,这些全都需要钱。

  对于内战过后的大明,显然不会有这么多税收,那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

  “竟这么赚钱。”朱高煦不由感叹,他只会打仗,但对经济这块却一无所知。

  “大哥,如此赚钱,你为何不继续下西洋,难道你不喜欢钱?”朱高煦大为不解。

  【既然又能赚钱又能扬大明国威,为何到明仁宗那却停了呢?

  刚刚咱们有个说了一半的话题,明太宗朱棣为了建立以大明为中心的天朝制度,对来大明进贡朝拜的国家尤其优待。

  咱们具体看看明太宗朱棣是如何优待的他们。】

第146章

  【通过郑和几次大规模的下西洋, 宣扬大明国威,来给大明“纳贡”的国家越来越多,巅峰时期多达148个国家来明朝贡。

  是中国历史上朝贡最多的一个王朝。

  来明朝的这些贡国必须带贡品贡,比如香料、琉璃、珊瑚甚至还有长颈鹿等明朝没有的动物。

  除了以上所说的“正贡”外, 他们还会带附加的货物, 且他们带的这些附加的货物数量往往是“正贡”的数倍。】

  恢宏的音乐再次响起。

  天幕的画面出现万朝來拜的宏大场面。

  这恢宏的音乐在唐朝时也出现过。

  直播间那头的嬴政还有李世民他们听到熟悉的音乐, 自认为明朝应该和唐朝一样。

  “万朝来贺。”秦始皇嬴政重复道, 这四个字再次激发起了嬴政的野心。

  他也想见识见识万朝来贺的场面。

  *

  宋。

  赵匡美听到大明竟然有148个朝贡国家,不禁感叹, “人家大明朝贡,咱们大宋岁币,唉……”

  赵匡胤……

  *

  明殿

  朱棣听神迹说大明是历史上朝贡最多的一个王朝,内心不由自豪起来。

  “壮我大明国威!”朱棣声音微微颤抖,看出此刻的他十分激动。

  这天下盛世, 他, 朱棣对得起大明的江山!

  朱棣最大得心病就是怕自己被后世诟病, 所以才疯狂的努力, 想做一位雄君,即便后世对他多有所耻, 也不会苛责。

  朱棣这情绪刚起来, 恢宏的音乐骤停。

  【不知大家是不是感觉不对劲, 带着附属品比朝贡还多, 这哪里是来朝贡的, 分明是来做买卖的。

  没错,朝贡就是通行证而已, 他们的确是来做买卖的。

  不过这个买卖却不是和百姓做,而是跟明朝政府做。

  这些东西由明政府定价, 然后购买,说白了就是换种方式给来朝贡国家钱。

  人家好不容易来一场,为了体现大国风范,自然要满载而归。】

  听到这,朱高炽不由的叹了一口气,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完全赔本的买卖,每次见到番邦国来朝贡,他爹朱棣是觉的有面高兴,而在朱高炽眼中,这些人就是来打秋风的。

  关键,他们大明也不是那么富裕。

  【咱们来看看明政府是如何定价这些附带的货物。

  为了彰显国威,体现大明的宗主国地位,往往将贡国的货物翻高几倍,甚至是好几十倍。

  举个例子,日本的腰刀,若放在市场上交易是三贯钱,但是明朝给出的收购价格却是十贯钱。

  再比如胡椒的市场价每斤三贯钱,但是明朝给出的收购价高达十倍。

  乌木的价格更为夸张,市场明明每斤500文,但是明朝官方定价却高达40贯。

  除了价值差异外,许多番国进贡的东西虽然属于稀缺之物,但说实在的真的什么用处没有,比如进贡的狮子、长颈鹿只有观赏价值。】

  朱高炽不由点头,想起那脖子长长的动物,不能下地种田只知吃草木,有什么用?!

  “这不是赔本赚吆喝么!”朱高煦惊呼,关于朝贡的事他原本只知道特别有面,不想面子是建立在撒钱上。

  怪不得一个个都争着抢着来大明朝贡,让谁谁不来。

  *

  宋

  “这和咱的岁币差别也不是很大吧?只是比咱们大宋有面子些。”赵匡美道。

  “大明的皇帝不至如此。”赵德芳觉得如此宏韬伟略的大明皇帝朱棣定不会只为了面子。

  就像神迹之前说的,明太宗朱棣从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定下战略,震慑了帖木儿帝国。

  如今又不惜下血本让万国来朝,怎么可能只为了面子工程。

  虽然前期明朝是赔本的,但只要形成了以明朝为中心的贸易体系,还怕赚不到银子。

  “瞧你对大明皇帝如此自信,你对你爹都没这自信。”赵匡美以开玩笑的口气道。

  “父皇自然也是极其厉害。”赵德芳朝着赵匡胤,一脸真诚。

  不说以前他爹怎样,如今他爹决定是一代明君!

  【除此之外,明太宗朱棣还会给这些进贡的藩国回赐铜钱。

  例如永乐四年,明太宗朱棣就给日本的国王和王妃赐铜钱1.5万贯,来的使臣也会赐予他们铜钱万贯。

  综上所述,来明朝进贡绝对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像倭国日本当年为了争向明朝进贡,内部的两波势力都打了起来。】

  【路人甲】:明太宗朱棣在军事上的才能怎么不分到经济头脑上。

  【路人甲】:这哪里是万朝给大明上贡,明明是大明给万朝上贡。

  朱棣……

  此时,国库的账本也呈了上来,平日这些都由朱高炽一首掌管,朱棣基本不过问。

  朱高炽做的不错,总之没让朱棣这个当爹的缺过银子。

  【说完了朝贡体系,咱们再说说郑和下西洋的开销。

  首先是造船的费用,如此吃水的海船需要从云南等地运输大的木头,且还需要大量的生漆等来处理木头。

  之前咱们也说过大明的漕运,经常堵塞,可想而知运输大宗木材不但加重了漕运负担,同时又增加了造船成本。

  如此算下来,一艘船的成本起码要四五千两银子,这还不包括后期的维护费用。

  出海之后,每日的瓜果蔬菜的开销,两万多号人,怎么不得两三万两银子,还有出海官员的俸禄。

  一共下了六次西洋,上述成本就得四五百万两银子。】

  “有这么多?”朱棣边听神迹所述边看账本,心底越发的沉。

  大明的国库似乎不是他想的那么充盈。

  【或许郑和头几次下西洋是赚钱的,但随着明朝的朝贡制度的展开,众番国一起到明朝上贡。

  郑和下西洋赚的钱开始弥补面子工程的窟窿。

  拿一件事情举例子,便能看出后期明朝国库不容乐观。

  之前咱们说了明朝用高价收购了许多香料,这东西刚开始的确是物以稀为贵。

  随着朝贡制度展开后,明朝堆积了大量的香料,香料又不是什么硬通货,流转不了等同废物。】

  【于是朝堂想了个好办法,把压力转移到大臣身上,在《大明会典》中有这么一句话“今仍以胡椒苏木;折两京文武官俸钞。”1

  用胡椒和苏木等积压的货物给臣子们发工资,明朝的大臣俸禄本来就不多,这下好了,大部分还换了胡椒、苏木这些无用的东西。

  为了养家糊口,臣子没有办法,只能拿东西去变卖,市场下一下涌入了大量的胡椒和苏木。

  如此让胡椒和苏木再次贬值,而朝堂仍旧以数倍的价格从贡国买。】

  “这缺德主意是谁想的?大哥你么?”朱高煦问朱高炽。

  朱高炽叹了一口气,不这么干怎么办,总得开源节流,不然哪里来的银子北征,哪里来银子迁都!

  朱棣一页页翻着账本,眉头渐渐加深。

  【结果省钱的是朝堂,倒霉的却是明朝大臣,可想而知,这些大臣心里是何其怨恨。

  这便是让朱高煦决心停了下西洋的第二个原因。】

  “怎么就第二个原因了,第一个原因是什么?”朱高煦问神迹,他的心里话以弹幕的形式发了出去。

  明明他听的相当仔细,一字一句都没拉下,怎么还是错过了第一条原因,神迹说了么?

  “对呀,第一条原因是什么?”朱高燧也跟着问,他也没听神迹说过。

  “是吧,神迹没说吧。”朱高煦一看他三弟也没听到,更加笃定神迹没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8页  当前第1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9/3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