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_分节阅读_第153节
小说作者:近日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79 KB   上传时间:2025-02-23 16:20:05

  如此是借鉴了汉文帝和唐朝皇帝的治国理念。

  【没错,虽然结果不同,但的确有些相似,咱们来对比看看。

  明太宗朱棣五次北伐,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

  明太宗朱棣京杭大运河,隋炀帝杨广的隋唐大运河。

  明太宗朱棣迁都北平,隋炀帝杨广迁都洛阳。】

  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明太宗朱棣和隋炀帝杨广的“功绩”真出奇的相似。

  听神迹将自己与那昏君相比,朱棣的气场瞬间阴沉下来。

  “不是吧,我爹是第二个隋炀帝??”朱高煦脱口而出。

  随即是朱高炽、朱高燧、朱瞻基齐刷刷的叹气。

  这嘴,能不要就别要了。

  “二哥,你还不如当个哑巴。”朱高燧真心道。

第140章

  【虽然两人功绩看起来相似, 但是结果却天差地别。

  明太宗朱棣的五次征北大获全胜,隋炀帝杨广的三征高句丽皆惨败。

  明太宗朱棣的迁都开启了第一个天子守国门,隋炀帝杨广的迁都没延续国祚。

  明太宗朱棣的京杭大运河如今还在沿用,隋炀帝杨广的大运河后期堵了

  同样的折腾, 大明王朝的经济仍旧没有崩溃, 人口还在有条不紊的增长。

  隋炀帝杨广则是把大隋的家底给折腾没了, 以至于二世而亡。】

  听着神迹的对比总结, 真让人不由感叹。

  *

  宋

  “哥,你说隋炀帝明明开头都对, 怎么结果完全不一样。”赵匡美感叹,“不过着实没想明朝皇帝竟然能把事情都做成了。”

  【永乐盛世的开创,除了明太宗朱棣本人的确有战略目光的原因外,太子朱高炽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前方冲锋固然重要,但是后方支持也相当重要。

  若给明太宗监国的是汉王朱高煦, 明太宗朱棣怕是打仗都打不安心。】

  朱高煦???

  “不是, 大哥干什么事了?”朱高煦想不出朱高炽干了什么, 神迹有啥好夸的。

  【朱高煦】:我大哥干啥了?他不就只会顺从么?

  “二哥, 你连顺从都不会。”朱高燧紧跟着道,“你只会造咱爹的反。”

  朱高瞪朱高燧, 心道, 你小子是欠打了!自己不敢打太子, 还不敢打你么!

  朱高燧看出他哥朱高煦的想法, 赶紧又捂住了嘴, 他不说总行了吧。

  【有些功绩虽罗列不出,但却不能忽略。

  明史上有这么一句话, “成祖乘舆,岁出北征, 东宫监国,朝无废事。”1

  评价虽然简短,但却是对太子朱高炽监国的高度肯定。】

  朱高炽听着后世史册对自己的评价,无半分骄傲,他只做了他应该做的而已。

  朱高燧再次佩服起他家大哥,自己之前怎么没看出他家大哥如此厉害。

  乐瑶放出小动画,卡通的朱棣站在最前面,他身后还站了一个人,不过被卡通朱棣给挡住了。

  但是从体型看,后面的卡通小人应该是胖胖的朱高炽。

  【咱们具体分析分析明太宗朱棣交给朱高炽是怎样的后勤任务。

  任务一,北征后勤。

  明太宗朱棣五次北伐,战争背后需要强大的后勤补给,例如粮草、武器。

  像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炽就完美胜任了后勤队长一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会关注于冲锋的将领手中帅气的长枪,却很少有人关心长枪是谁递上的。

  而在永乐年间,朱高炽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他在全国扩建粮仓,为明太宗北伐提供强大的后援补给。

  结果自不必说,太子朱高炽再守城这一方面确实不错。】

  作为冲锋陷阵的将军,朱高煦自然知道粮草的重要性,不过他只管跟后勤部队要粮草,从来不管粮草怎么来的。

  原来,粮草的事归他大哥管?

  【任务二,安抚民心。

  明太宗朱棣的丰功伟绩虽然名留史册,单拿出一项来都是大工程,可越是大的工程就学容易劳民伤财。

  比如郑和六次下西洋,打通海上贸易之路,彰显大明国威,但每次下西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支持。

  这些负担不说都压在百姓身上,但是必然会分摊一些到百姓身上。】

  “不能吧,不是还赚了不少么?”朱高煦这嘴不闲着。

  【再比如明太宗朱棣迁都北平,虽然历时二十年之久,不像隋炀帝杨广在一年之内迁都完成。

  但重新打造一座都城,就是放在现代也是相当大的工程,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计其数,不是一句话的事。

  这些负担自然也会被压在百姓身上。】

  【朱高炽】:果真,爹还想迁都。

  听到此处,朱高炽的内心竟然波动了,但是文字却看不出他是赞同还是不赞同。

  朱高煦却和听了大新闻一样,他怎么不知道他爹要迁都!!!

  好端端的为何迁都??南京不挺好的么。

  【朱高煦】:爹怎么那么爱折腾!

  此时朱棣都懒得搭理朱高煦,对牛弹琴。

  他相信太子会理解他迁都之心。

  【除了迁都和下西洋有明太宗朱棣再次开通被元朝废弃的京杭大运河也耗费不少人力物力。

  虽然开通运河动用的是军队力量,但是后期运河堵塞,疏通河道,这些负担还是压在了百姓身上。

  三样齐上,即便一样加一点负担到百姓头上,累计起来已然是很大负担。】

  天幕上,一个卡通百姓再正常走路,忽然一块名为“下西洋“的砖头在他身上,卡通百姓的腰微弯。

  又走了一会,一块名为“运河”的砖头又压在他身上,卡通百姓的腰又弯了一分。

  又又走了一会,一块名为“迁都”的砖头有压在他的身上,卡通百姓的腰已经弯成了四十五度。

  【俗话说,官逼民反,若安抚不了人心,怎能平天下。

  这就是明太宗朱棣给朱高炽第二项艰巨的任务。

  为了安抚人心,太子朱高炽不但任用贤才实施仁政,且把事情都落实到实处。

  在灾年他会开仓放粮,派官员安抚百姓,帮百姓修葺房屋,减免赋税。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让百姓吃的饱,他还主张开垦荒地,如此朱高炽以为百姓办实事得到了民心,同时也安抚了百姓。】

  他大哥还干过这些事?

  朱高煦之前丝毫没有注意到这些,他只看见他爹的功绩,却从未看见朱高炽在背后的付出。

  朱高煦一直以来都觉的朱高炽在坐享其成。

  【可以说明太宗朱棣创建得永乐盛世离不开站在他背后默默支持的太子朱高炽。

  虽然太子朱高炽并不赞同他爹的治国理念,但仍旧很支持。】

  不赞同?

  这三个字让朱棣的目光一下落在太子朱高炽的身上。

  “太子不赞同朕的国策?”朱棣问朱高炽。

  “儿子自当遵循父皇教诲。”朱高炽道。

  “我咋没听懂,大哥你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朱高煦实在听不出来。

  这也是为何他讨厌读书的原因,明明很简单的一件事,那些读书人却能给回出个花来。

  同意就同意,不同意就不同意呗。

  【说完了太子朱高炽的默默付出,接下来咱们就盘点一下太子朱高炽的叛逆。

  确切的说,是他与他爹明太宗治国理念上的不同。

  主播真觉的,明太宗朱棣该好好得坐下来和太子朱高炽谈谈,把自己的治国的理念传递下去。

  朱棣是一个好皇帝,但是真不是一个好父亲。】

  被神迹点名批评,这点朱棣不否认,他的确亏欠了自己这个嫡长子。

  【朱棣】:不赞同,太子不赞同哪点。

  难得朱棣的心声出现在天幕。

  【实际上,对于明太宗朱棣的所有的政策,太子朱高炽都不赞同。】

  “都不赞同?!”朱高煦嘴巴长的都能吞下一个鸡蛋。

  他终于明白五年前神迹说的叛逆是什么意思了,全都不赞同呀,他哥厉害了!

  不过……

  【朱高煦】:不赞同他还敢改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8页  当前第15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3/3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