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二哥,你怎么和大哥学。”朱高燧赶紧起哄。
朱高煦嘴硬,“那不是我的心声。”
【还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让朱高炽帮忙分阅奏章。
朱高炽特别有分寸,知道什么该看什么不该看,他只把奏章分类挑出来。
朱元璋发现奏章上有错别字,于是问朱高炽为何不告诉自己有错字。
朱高炽道,不能因为这些小的错误让祖父分心,朱元璋听此特别高兴,觉的朱高炽办事能分清主次,自己果真没看错这个孙子。】
“还是个马屁精!”朱高煦眼睛瞪的溜圆,满脸写着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朱高炽。
【朱高煦】:我记下来,我下次也这也说。
朱高炽看着朱高煦的心声,再次叹气。
“我不学你,打死我也不学。”朱高煦继续嘴硬。
“二哥你也学不来。”朱高燧无情吐槽,城府这玩意是想学就能学的么。
【朱高炽虽然得朱元璋欢心,但并不受朱棣待见。
作为英勇善战的马上皇帝,自家儿子胖的竟然连马也上不去,平日又是一副谨小慎微的仁厚模样。
虽朱棣后期信任朱高炽,但是前期朱棣是真的不喜欢朱高炽,不若也不会对汉王朱高煦说,“世子多病,汝当勉之。”】
朱棣……
【有这么一种说法,朱高炽之所以能稳坐太子之位完全是因为他的好大儿,朱瞻基。
据说朱棣当年做了一个梦。
在梦里,明太宗朱棣梦见他爹朱元璋传授大圭给他,那时候的朱棣还是燕王。
梦里的朱元璋拿着大圭说,“传之子孙,永世其昌。”
然后那时候朱瞻基出生,朱棣看着他大孙子眉眼中的英气,觉得那个梦说的好子孙就是朱瞻基。】
听到这,朱高煦不可思议的看向他爹,原来自己败了,是因为自己的肚子不争气么?!
【朱高煦】:所以,是我肚子不争气,没法父凭子贵?
朱高炽看着神迹上朱高煦的心声,眼皮抖了抖,所以,这三年朱高煦就白长了个年纪?
朱高炽再次叹气。
“四书五经一百遍,写不完别来见朕。”朱棣对朱高煦大声呵道。
朱高煦的脸瞬间垮了,一百遍,不如让他死了算了……
【虽然不知明太宗朱棣是否做了这个梦,单看朱高炽还是太子的时候朱棣就立了皇太孙,便见朱棣是真的喜欢朱瞻基。
像明太祖朱元璋,他是在嫡长子一脉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才立了明惠帝朱允炆。
要是太子朱标活着,朱元璋定不会立朱允炆。
但到朱高炽这,他活的好好的,朱棣便立了皇太孙,即便有了前车之鉴。】
李承乾听朱高炽如此境遇,窒息感再次来临,他想若是这事换成自己会如何。
越想李承乾觉得心里越难受,若他真遇到此等事情,怕是会疯的更加厉害。
明太子如此心态,着实让他钦佩不已。
【但朱高炽仅仅是因为生了个好儿子,才父凭子贵么?
接下来咱们说说最近网上调侃的一句话“副皇帝朱高炽和他的北征大将军朱棣”
这里有个误会,都说太子监国二十年,但实际上朱高炽并没有监国这么久,朱棣虽然五次北征,但不是天天北征。
主播统计了一下,太子朱高炽一共监国六次,这六次监国跨度了永乐七年到永乐二十二年。】
乐瑶放出小动画,只见卡通朱棣在战场上热血奋战,另一角落,一个胖如球的卡通太子小人被埋在一堆文件里。
卡通朱棣头上几个大字,“打不完根本打不完”
胖胖太子头上几个大字,“批不完根本批不完”
【咱们一起算算细数下太子朱高炽监国的时间。
第一次监国一年十个月,从永乐六年八月到永乐八年二月至七月,明太宗朱棣第一次亲征蒙古之时,留朱高炽南京监国。
第二次监国一年九个月,永乐十一年,明太宗朱棣与皇太孙朱瞻基巡幸北京,留朱高炽南京监国。
第三次监国三年十个月,永乐十五年,明太宗朱棣再次巡幸北京,并要定都北平,留朱高炽南京监国。
第四次监国七个月,永乐二十年,明太宗朱棣北征阿鲁台。
第五次监国四个月,永乐二十一年,明太宗朱棣北征阿鲁台。
第六次监国四个月,永乐二十二年,明太宗朱棣北征阿鲁台,并在这次北征途中病逝,太子朱高炽正式结束监国生涯。
加起来,太子一共监国不过九年。】
朱棣听到这一愣,他有让太子监国这么久么?
不但朱棣楞了,朱高煦和朱高燧也惊呆了,他们虽知道他们大哥监国,但竟然有这么久么?
这下他们理解什么副皇帝了,还有他爹北征大将军的名号。
“二哥,就这样,你还敢和大哥斗么?”朱高燧问朱高煦。
朱高煦闭嘴不言,装作淡定,但是他内心的想法却出卖了他。
只见天幕飘过朱高煦的心声。
【朱高煦】:我爹的权利被架空了?!
【朱高煦】:这我还造什么反?!
【朱高煦】:我大哥他怎么不反?
【朱高煦】:让我就反了!
朱高炽再次无奈叹气。
原本朱棣看向的是朱高炽,朱高煦心声一出,朱棣的目光转向了朱高煦。
此时的朱高煦真想拿一块布把天幕蒙上。
怎么只有他一个人的心声啊啊啊啊!!
朱高煦使劲盯着他哥朱高炽,神迹都说道这份上了,他哥是如何做到没一点心理波动的,他是睁着眼睛睡着了么?!
朱高煦不解,大为不解,之前他还瞧不起朱高炽,今日他竟然有一丝佩服,就一丝丝,不多的佩服。
朱高炽继续淡定的看神迹,稳如泰山。
【路人甲】:你当明太宗朱棣是什么,和你一样的傻子吗?@朱高煦
朱高煦!!!
【太子朱高炽虽然监国这么久,但并不意味着他架空了明太宗朱棣。
刚刚咱们也列举了朱高炽监国时间,间隔不短,且多在南京。
由此可见,明太宗朱棣在朝的时间并不短,并且军权全在朱棣手上,此时的大明还是以武压文,明太宗朱棣是掌握了绝对话语权,若他敢如此,明太宗朱棣怕不早就废了太子。
咱们可以看看历史上那些被废的太子便可知皇权可不是那么好架空的,特别还是明太宗朱棣这样的虎狼之君。
接下来咱们具体分析分析太子朱高炽的权利到底有多大,当真的是大明的副皇帝?】
第137章
【咱们先从朱高炽得太子之开始分析朱高炽的权利之路。
首先, 朱棣登基两年才立朱高炽为太子,还是在文官四次上书要请求册立皇太子,朱棣才定了朱高炽。
第一次,永乐元年, 群臣上表求立太子, 明太宗朱棣拖延的理由是, “国家建储, 自古所重”,言下之意, 这是件大事,得好好想想。
明太宗朱棣还说,“今长属当进学之时”,意思是朱高炽正是学习的时候,不着急立太子, 关键此时的朱高炽已经二十五岁了, 就放在现代也大学毕业独立工作了。】
朱高炽听神迹说当年之事, 面上仍旧没有波澜。
“太子可是怨朕。”朱棣问, 同时目光未离开天幕。
“父皇说的都对,儿子何来怨恨。”朱高炽道。
朱高炽说这话的时候, 天幕上仍旧没他的心声。
“不是, 这天幕就欺负我一人?”朱高煦不高兴了, 凭啥就显示他一个人的心思!
朱棣的眼刀再次落在朱高煦身上, 朱高煦闭嘴。
【朱高煦】:天幕就是欺负我人老实。
“二哥, 你若老实,还有老实人?”朱高燧无情吐槽。
【到了永乐三年, 群臣再次上表求立太子,这次明太宗朱棣推辞的理由是“长子德业未建”。
瞧瞧明太宗朱棣这话说的, 朱高炽身体肥胖根本不可能去战场,武上是无法建功立业了。
至于文上,一个皇子怎么建功立业?】
朱高炽仍旧很淡定的听着。
但是另一时空的李承乾却替朱高炽心酸,明摆着大明皇帝看不上他这个太子。
那时的明太子朱高炽是多委屈呀。
与之相比,李承乾觉的自己之前的委屈算不上委屈了,起码自家父皇承认自己的太子之位。
“倒是我生在福中不知福。”李承乾感叹。
【到了永乐二年,群臣再次上表求立太子,这次连藩王们也一并上表。
可是明太宗朱棣还是犹豫,最后他询问解缙的看法,解缙先说了朱高炽仁厚,随即又提了一嘴好圣孙,朱瞻基。
终于,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尘埃落定,相比太子李承乾还有太子朱标,同为嫡长子的朱高炽这个太子之位得来的真不容易。】
【李泰】:那他也是长子,占尽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