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小短腿走的太慢,要是自己走,只怕太阳都到头顶了,才能赶到镇上。
做惯农活的家人,连歇都不带歇一下的。
包括拎着竹篮的爷爷。
路上,她被阿奶和大伯娘来回抱着,一口气走到镇上,才不过巳时中而已。
排队检查后,进入城里。
他们先来到菜市街,把鸡蛋摆好后。
江福宝跟着阿奶在这里卖鸡蛋。
爷爷带着大伯一家去悠然街的学堂。
“福宝啊,乖乖坐在这,阿奶等会要卖鸡蛋,别乱跑啊,等鸡蛋卖完,你爷爷他们也该回来了,到时候给咱福宝买布料做衣服去。”
张金兰哄好孙女。
清了清喉咙,又开始叫卖起来。
“卖鸡蛋咯——”
“十里八方就属我家的鸡蛋最大!两个鸡蛋抵得上别家三个,价格却一文不贵,都来瞧一瞧看一看咯........”
江福宝坐在一旁,仔细听着。
阿奶的嗓音很是洪亮。
叫卖声跟唱山歌似的,高低起伏,还带着拐音。
没一会,就吸引了七八个人过来买鸡蛋。
两百多个鸡蛋,不到两刻钟就被抢完了,其中还有几个熟面孔,是上次来买鸡蛋的妇人。
江福宝记性不错。
一眼就认出来了。
“卖完咯,走,咱们去寻你爷爷他们。”
张金兰的背上,胸前,都背着竹篓,左手还拎着一个竹篮。
右手又牵着江福宝。
浑身满满当当。
江福宝‘噗呲’一下,笑出了声:“阿奶,你好像忍者神龟哦。”
“那感情好,乌龟活得久,阿奶也想陪着福宝长大,看你成亲生娃。”
张金兰虽然不知道忍者神龟是什么。
可她知道,龟活得久。
那便是好话。
“阿奶肯定能活到一百岁!”
江福宝突然有些伤感。
古代寿命短。
六十岁都算很长寿了。
江家村很多老人年纪都在五旬左右,满村都找不到几个六十岁的。
足以见得,这里的人寿命有多短。
而阿奶已经四十四岁。
要是按照六十岁算,她最多只能活十六年了。
可十六年后,自己不过十九岁而已。
“福宝想什么呢?阿奶肯定会活到一百岁,看着咱们福宝当奶奶,当外祖母,阿奶才舍得闭眼呢。”
见孙女垮着脸。
张金兰连忙摸了摸她的头,安慰道。
“好!阿奶拉钩钩。”
江福宝用小指头勾上阿奶的小拇指。
第80章 笔墨纸砚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说完再用大拇指盖章。
这是现代孩童间常见的玩法。
可张金兰却是第一次见。
正当她想问点什么的时候。
江守家带着大儿子一家迎过来了。
“怎么这么快就卖完了,来,把背篓给我。”
几人接过张金兰身上的背篓和竹篮。
“咱家鸡蛋大,买的人多,你们呢?学堂去了吗?怎么样了?”腾出手后,张金兰抱起孙女,急切的问道。
“已经收下同木了,明日住进去,十天回一次家,每次待三天,束脩费一年三两银子,吃喝另算,还得备上束脩礼送给夫子,明天一早去买猪肉,学堂夫子特意说过,不用准备六礼,那就多买点猪肉吧,五斤应该够了。”
江守家慢悠悠说道。
“真贵啊,同木,你要好好学,多看点书,回头教你弟弟妹妹们,对了,学堂有没有说,要准备什么?笔墨砚台?书要不要买?”
张金兰倒吸了一口凉气。
她有想过读书贵。
可没想到这么贵啊。
一年光束脩钱都三两了。
还不算吃喝。
怪不得村里没人送娃去读书呢。
往年他们家一年也就存个二两,有时候二两都存不到。
三个儿子都得娶媳妇,家里那么多张嘴吃饭。
谁要是有个病痛,还得请郎中买药。
但凡收成不好,裤腰带都得栓紧,半饿着才能熬完一年。
“都得买,不然孩子拿什么写字,还得买启蒙书。”
江守家不似张金兰那般。
他反倒淡定的很。
来之前,他就猜到今天要花走不少银子。
“行吧,先去买同木要用的东西,再去给福宝买布料,至于肉铺,也要去一趟,五斤肉不少呢,得让人家留着,要买就买好肉,就半瘦半肥的五花吧,礼必须得送好,不然夫子给咱同木穿小鞋怎么办。”
张金兰虽然抠。
可对孙子是极好的。
“阿奶,你放心吧,我肯定好好学。”
一旁的江同木总觉得自己在做梦。
明明昨天的他,还在山上砍柴。
怎么今天就要进学堂读书了。
那他日后,是不是就成了读书人,三步成诗的那种?
“好孩子,阿奶不求你考取什么功名,只要你好好读书,以后能当个账房,阿奶都满意了,种田苦啊,阿奶希望你们以后都能住到城里来,看看,这里多好,真热闹啊,想吃饭都不用烧锅,随便吃个馄饨面条就行了。”
去往悠然街的路上。
张金兰左看右看。
眼里羡慕极了。
族长的小儿子,不就在镇上当账房。
听说每月的工钱,至少半两银子,还管吃管住。
一年到头,攒个五两轻松的很。
不比种地强上许多?
“到了,就这家,方才那夫子说,悠然街进来第六家的书铺卖的最便宜。”
江守家的脚步,停在一处书铺外面。
江福宝抬头看去。
只见上头挂着的牌匾,写着【墨青书铺】四个大字。
“客官,要买些什么?”
铺子里的小二,见江家站在门口。
急忙出来迎接。
“我给我孙子买笔墨纸砚,还有启蒙的书,叫什么来着...”
夫子交代的话太多,江守家一时想不起来了。
“可是三山学堂的学子?”
小二看他想不起来,试探性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