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孔明学微微颔首,主仆俩朝前走去。
自从买完种子,二人就来到云沧府的孟家了。
孟家的宅子不大,只有一进,里头有一对老夫妻在看守老宅。
这几天他们都在孟家吃喝,说实话,孟家的婆子做饭实在不好吃,也就吃个肚饱,素菜没油水,可能是人老了,口味淡,所以荤菜也寡淡无味,主仆俩的嘴里都要淡出鸟来了。
孔明学本想带连顺去饭庄好好吃一顿,但是连顺却被这家馄饨摊子吸引过去。
香味浓烈,跟普通的馄饨似乎不一样,两人坐下,连顺对着摊主喊道;“来两碗馄饨,要大碗。”
“二位客官,是要素馄饨还是肉馄饨啊?”摊主没急着答应,而是笑着问道。
“什么?馄饨还有素的?那就来碗素的吧,我倒要尝尝素馄饨是什么味道,少爷,你要吃肉的还是素的?”连顺起了好奇心,向来爱吃肉的他准备尝一尝这个素馄饨。
“跟你一样吧。”孔明学亦是如此。
“好嘞客官,两碗素馄饨,稍等片刻,待会就给您二位端上来。”
摊主说完,开始包馄饨煮馄饨,还一边吆喝着。
这家馄饨摊子生意很好,六张桌子有五桌半都坐了人,每桌的客人似乎都不认识,所有人都埋头苦吃。
根本不说话。
他们拿着勺子吃一口馄饨喝一口汤。
看的主仆俩更加饿了。
“二位客官,馄饨好了,来,小心烫。”摊主的媳妇端来一个木托盘,上头有四碗馄饨,拿下来两碗放在孔明学和连顺面前,她又嘱咐了一句,才去了旁边那桌。
相同的话在隔壁桌响起。
孔明学看着面前的馄饨,有些诧异。
“这汤,似乎跟我们之前吃过的不一样。”连山镇的馄饨是清汤,主要吃的是馄饨里的肉馅,汤除了咸味没有其他味道。
而面前的馄饨,汤上泛着几滴油星,汤呈现淡褐色,跟他在福宝家喝过的菌子鸡汤药膳颜色差不多。
说完,孔明学拿起勺子先尝了一口汤,下一瞬,他的眼睛瞪圆了。
“少爷,这汤可真鲜,比鸡汤都要好喝,怪不得那么香,隔着老远都闻到了。”连顺先一步说出了口。
两人又迫不及待的吃了一个馄饨。
又是一道惊叹声响起。
“这竟然是素馄饨?我怎么吃着那么像肉呢,不对,肉不是这样的,口感有些脆,还有嚼劲,没有丝毫的油腻,清甜透着鲜,当真是好吃啊,难怪这家馄饨摊子生意这么好。”
跟着爱吃的主子,尝惯了世间的好东西。
连顺的嘴巴也很挑。
这还是他头一次这么夸赞一样东西。
“确实好吃,没有肉馄饨那般腻,更不像吃素面那样寡淡,就是不知道这个馅是什么做的,汤也好喝,想必福宝跟忘忧一定喜欢。”
孔明学想等离开时,带点回去。
听到他提起忘忧二字,连顺吃馄饨的手顿了顿,他的双眼,扫了一下孔明学的脸,随即装作若无其事的继续吃馄饨。
“客官,真的带不了,别说现在是春天,就是冬天也带不了啊,您要回蕸孰省,两省离的颇远,馄饨在路上早就坏了。”奈何付完钱,摊主却摇手说带不了。
“若是用冰镇着呢?”孔明学不缺钱,哪怕冰块再贵,他也能买得起。
生馄饨包好,撒上精面,防止沾黏,再装在盒子里,用冰镇着,只要马车再快些,七日内应该不会坏。
“不行,会酸,酸了就不能吃了。”摊主继续摇手。
虽说这人买的多,他能赚不少,但是做买卖要有良心,味道好是其次的,所以他的摊子才能在这条街摆了十五年还屹立不倒。
“那方子卖吗?”孔明学不罢休,再次问道。
“这......”摊主看了他一眼,有些犹豫。
先前也有人问过他卖不卖方子,但大多是云沧府的,所以他不敢卖。
为了眼前的利益,影响到日后的生意属实不值当。
可面前的男子,穿着贵气,方才结账还不要找钱,直接给了碎银,赏钱都比馄饨多了。
既然他说要买方子,价格给的肯定不会低。
家里最近又缺钱,他儿子想盘间铺子做香料买卖,还差四十两呢。
第564章 原来在这
所以他放下手里的大勺,认真的思考着。
“你放心,我过些日子就回去了,就算卖这馄饨,也不会在蕸孰省以外的地方卖,买这方子主要是为了让家中妹妹尝尝,实在太好吃了,所以你大可放心,我是读书人,要言而有信。”
看穿他的想法,孔明学又添了把火。
“行,客官你想出多少银子?”听到孔明学是读书人,摊主立马答应了。
士农工商,读书人永远排在前头。说不定哪天就成了官。
作为底层的百姓,对读书人是崇拜的。
“一百两,我会与你签字据,写明不在蕸孰省以外的地方卖,倘若我没做到,你大可去官府状告我。”
孔明学掏出一张银票,放在桌上,把摊主吓得差点一屁股坐下。
“这,这也太多了。”先前想要买他方子的,最多也不过给五十两,还有人出二三十两就想买,原先他想着,要四十两就好,刚好能帮儿子把铺子买下,谁知道眼前的客官直接给了一百两。
“不多,你的馄饨值得。”孔明学不但不缺钱,出手还极其大方。
与他亲爹孔元宝一样,但凡买方子,就给足了钱。
这样双方都开心。
皆大欢喜。
“好,既然客官这般说,那我卖。”摊主没有笔墨纸砚,孔明学就让连顺去不远处的书铺花钱买了一刀纸来,至于笔和墨,则是借的。
摊主不会写字,所以他说,孔明学写。
密密麻麻的字布满了整张纸,因为出手大方,就连不需要说的细节,摊主都一一告诉给他。
这样的方子,就算是六岁的娃娃,都能照着做出一样的馄饨来。
拿到方子,天色也深了。
主仆俩原路返回,路过一处卖首饰的铺子,孔明学停住脚步,他径直走了进去,连顺连忙跟上。
“客官,要给夫人还是令堂买呀?”孔明学二旬左右,首饰铺掌柜默认他成亲了。
所以主仆俩一进来,他就不假思索地问道。
“给我妹妹买,这支簪子给我包起来,对了,再把这支步摇和那支钗子也一并包起来吧。”
孔明学没让他推荐。
他直接拿下挂在墙上的簪子,又指着柜台上摆放的步摇和钗子说道。
“好嘞客官,一共一百二十两。”掌柜的大喜。
他从未见过这么爽快的客人,连试都不试就要买,还一买就是三支,甚至连价都不还。
因此,他拿出本该在铺子售卖的精美首饰盒打包。
“客官,这首饰盒就送您了。”盒子没有多贵,也就四两。
但是能哄好新客,说不定他以后还来。
能开铺子的,都是精明的。
付完钱,孔明学回到孟家老宅,临睡前,他打开首饰盒,抚摸着那根蝴蝶嵌兰花簪子。
“忘忧戴起来一定很好看。”自言自语说了一句,孔明学就关上首饰盒,睡觉了。
第二天傍晚,吃完饭的江福宝跟大姐江忘忧在花园里浇花闲聊。
凤凰站在江福宝的肩膀上,小花匍匐在江忘忧的脚边。
后者蹲下去,抚摸着小花的脑袋。
“福宝,孔大哥去了挺久了吧,怎的还没回来?”看似不经意的问话,实则是江忘忧在心里犹豫了好久才说出来的。
“哦,你说明学哥哥啊,他要跟不咎哥哥一起回来,还有些日子呢,怎么了?大姐想他了?”江福宝调侃道。
“胡说什么,可不敢乱说,我就是随口一问而已。”江忘忧快速低下头,生怕江福宝看到她泛红的脸颊。
江福宝笑而不语,大姐还当她不知道呢。
明学哥哥时常去大姐的铺子。
两人一来二往的,说不定早就看对眼了,只是大姐脸皮薄,从不跟他们说起这事。
江福宝也不挑明,她就想看看这两人,到底是谁先捅破这层窗户纸。
“别玩了,快回去洗漱睡觉吧,天色不早了。”从堂屋里出来的张燕子对着女儿喊道。
“知道啦娘亲。”江福宝抖了抖肩,凤凰飞走了。
她牵着娘亲的手,跟爹爹一起走向二进院。
今天多云,月亮被遮的密不透风。
连光都渗不出来。
守在孙家村外头的周家老三打着瞌睡。
他靠在大树旁,眼睛时而睁开时而闭上,就这么挨到天亮,周家老四过来了。
“三哥,回去睡吧。”五兄弟已经在孙家村的村口蹲守三天了。
依旧未见孙小桃的身影。
直到上午,一辆牛车从远方驶来,进入孙家村,周家老四立马打起精神。
他悄摸进了村子,一直躲在暗处偷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