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苒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一次她离开后,或许要过很久才会回来,又或许不会再回到这里。
褚苒内心难得生起一丝不舍的愁绪,她拿起桌上的伊娃,深吸了一口气:“走吧!”
郁无为拥有一台自己的私人飞艇。
褚苒准备登上飞艇时,重新启动了自己的伊娃,伊娃的光屏界面立马被各种消息淹没。
郁无为启动飞艇,褚苒正打算回其他人的消息时,耳蜗处突然传来一阵剧痛。
伊娃伸出长长的触手,牢牢扎进褚苒的耳蜗深处。
每个用户的佩戴习惯不同,有人习惯将伊娃牢牢固定在耳蜗深处,防止伊娃丢失;但也有人不喜欢外接设备,只将伊娃浅挂在耳畔。
褚苒的偏好处于二者中间,她不想让伊娃有随时遗失的风险,但也不习惯伊娃直接扎入耳蜗深处,因而选择了折中的方案。
但没想到伊娃居然自机启动,直接扎了个褚苒猝不及防。
褚苒感觉自己的脑部神经都仿佛被伊娃扎了个对穿,剧痛之下,她几乎立刻跪在地上,捂住自己的脑袋,发出哀嚎。
郁无为见状,立马停止启动飞艇,跳下驾驶位,查看褚苒的情况。
褚苒的眼睛流出疼痛造成的生理性泪水,她试图强行关闭伊娃,但伊娃仿佛死机一般,根本没有任何反应。
然而过了片刻,当褚苒适应了耳蜗的疼痛,伊娃却突然收回了触手。
褚苒再次尝试关机指令,伊娃立刻关机。
“怎么回事?你还好吗?”身旁郁无为关切道。
“我没事——”褚苒擦掉眼泪,捧着伊娃观察片刻后,有些不确定道,“我的伊娃刚刚好像出现了设置故障,但现在又好像没事了。”
“伊娃是很重要的辅助工具。”郁无为蹙眉道,“要不然先去换一个新的伊娃?”
“算了,画像的事更加重要。”褚苒下意识道。
郁无为没有再坚持,转而重新启动飞艇。
飞艇缓缓升至空中,褚苒收拢被这一场小意外打扰的思绪,看着窗外的景象,思绪又不自觉飘到了背包中的画像之上。
谁也无法保证,画像的情况会不会进一步恶化,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她必须尽快前往上城的展览室,调查事情的真相。
因为芙娅和四先贤想要实现复活的野心,他们原本的躯体必然是最为重要的存在,即使躯体已经腐败不堪,无法再使用……
等等,无法再使用?
褚苒终于捕捉到一闪而过的违和之处。
她之前的思路重点一直都放在永生这个概念上,认为芙娅和四先贤的目标就是重返人间,最终恢复自我意识。
然而自我意识的实现途径并不止一种。
芙娅和四先贤执着于寻找合适的容器,自然是为了寄生,而寄生本身,并不需要寄宿者原本的躯体!
如果这五人当中有人选择隐瞒他人,继续推进奇迹计划,对方必然要寻找到不止一个合适的容器,这样一切才能按照原定计划发展下去。
那么,褚苒比起对方具备的最大优势是什么?褚苒察觉到自己似乎已经触碰到了真相的边缘,但逻辑链条总是有一层看不见的结界阻挡。
褚苒无意识看向窗外,郁无为的驾驶技术很好,飞艇运转平稳,即将并入银白色的轨道。
窗外风景不断变换,无数飞艇化作小小的光点,在银白色轨道之中往来穿梭,这是联通双城地区唯一的交通轨道……
“等等,我明白了!”褚苒突然道,“我们不用去上城了!”
郁无为投以询问的视线:“什么?”
褚苒恍然道:“我终于明白了!原来相比于对方缜密的计划,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时间,长达数百年的时间!”
“时间?”郁无为若有所思。
“不论对方是谁,不论对方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但这个人必然无法预料到这数百年之间发生的种种变故,而这些已知的变故,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褚苒拍手道。
命运从来不会按照既定的轨迹运行。
为了对抗结晶化的病症,芙娅提出了奇迹计划,四先贤辅助她寻找合适的容器,同时进行意识的切割分离,但最终他们的计划被宣布失败,芙娅最终死于全身的结晶化症状,四先贤也难以和时间的脚步抗衡。
继续推进奇迹计划、留下这些诡异画像的人就藏在四先贤当中。即使这个人或许留下一些有关预防变故的措施给自己的后人,但对方注定不可能预知未来发生的所有变故。
对方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尽可能去预防最有可能发生的变故。
而根据芙娅留下的笔记,褚苒几乎立马锁定了这个事件——那场距今三百多年前的矿井大爆炸,导致底城地区从上城分离出来,宣告独立。
“我们应该前往当年那个矿井!”褚苒向郁无为讲述了自己的思路。
即使当年的芙娅不以为意,放任了地下矿井的开发,但四先贤对于这场灾难早有预料。
只是他们绝对没有想到,这场大爆炸的后果比他们预料得还要严重,部分地壳下沉导致上城许多区域沉入地下,成为新的底城。
作为上城的旧贵族,他们是不可能预料到最终两座城邦会分割而治。
而有关那个人预防意外发生的措施线索,一定就藏在那处地下矿井之中!
第114章
“自从三百多年前的大爆炸事故发生后,这里曾经运转过一段时间。但随着新矿井的投产运营,以及这里地脉资源的枯竭,这个矿井渐渐停止使用,现在已经荒废多年。”郁无为的声音响起。
距离地面数百米深的地下,寂静的矿井内部,只能听见褚苒和郁无为两人的脚步声。
“这里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褚苒打量着周围的环境,忍不住感叹道。
在她的想象当中,这里应当是一片荒芜的废墟,甚至还有当年爆炸残留的碎片。
但事实上,这里和底城普通的矿井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层次分明的矿道,井然有序的布局,就连开采机械都整齐摆放在角落。
如果不是矿井深处仍旧弥漫着爆炸残留的白色烟雾,褚苒会认为这里仿佛随时都可以开工。
“毕竟在那场矿难事故发生后,这里还运作了一段时间。”郁无为说道。
“当时爆炸的原因是什么?”褚苒走到一处办公建筑旁,仔细观察道。
“从现场发现的工作日志来看,是因为当时的矿井老板私下采用了搭载烃水晶的不稳定开采装置,这种设备开发成本相对低廉,开采矿业方面效率惊人,只是没有通过研究院的审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郁无为扫视着伊娃光屏呈现的资料,说道。
“所以是这些装置的问题?”褚苒说道。
“嗯。”郁无为肯定道,“这些装置引燃了矿井的能源储备仓库,导致了一场无可挽回的巨大灾难。”
这场三百多年以前的大爆炸,造成的影响极为深远。
这场灾难不止让地壳下沉,底城区域逐渐脱离了上城的掌控,它还令数以万计的人们流离失所,失去自己的家园。
这场灾难令关于烃水晶私有化技术的秘密被公之于众。许多人悲痛于那些在灾难中失去性命的矿井工人,愤怒谴责矿井老板对于生命的漠视。
但炼金术士们敏锐意识到烃水晶私有化技术在矿井开采方面的巨大潜力,在一些贵族势力的扶植下,底城开始放任对于烃水晶能源的开发,在矿井工业方面攫取巨额利润。
随着烃水晶技术的不断研发,人造义体技术也在这个时候进入新的阶段,迎来飞速发展的时期。
新成立的底城势力认可机械的所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招揽了一批自认为怀才不遇的研究人员,其中包括许多具有上城研究院背景的机甲设计师。
他们不满足于上城议会对于机甲应用和开发的种种严苛规定,以及对于烃水晶垄断式的掌控,而在底城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尝试烃水晶和精神力的融合研究,即使这些研究通常会伴随一定的道德难题,但毫无疑问,他们迅速推动了人造义体的研发进度。
在伊娃这种开源型人工智能的协助下,人造义体的成本大大降低,就连底城贫民区最贫穷的居民,都可以随意更换掉自己的身体零部件。
这处地下矿井的开采作业区已经完全关闭,只有最初始的地下办公区和矿井甬道仍旧保留着过去的模样,褚苒用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将这些区域挨个转了一圈儿。
最终,褚苒停留在一处建筑前,她抚摸着这里的墙壁,低声对郁无为说道:“你能观察到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郁无为伸手触碰墙壁,下一秒,他眉心皱起:“这里墙壁的厚度,和其他地方的不太一样。”
这处矿井原本是私人所有,私人工厂主通常不会在地下办公区投入大量资源,甚至有一些私人矿井只用一些建筑材料搭一排棚子充当检修区。
然而这里的建筑墙体非常厚重,和其他矿井的配置完全不同。
“这里采用具备隔热性能的绝缘材料浇筑而成。”褚苒用力敲击着墙体,向郁无为解释道,“这样的厚度,不仅能够隔绝燃烧形成的热量,还能阻挡有毒气体的侵入。”
“你的意思是——”郁无为看向褚苒。
“那场大爆炸的成因,或许和矿井老板滥用烃水晶技术有关,但也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褚苒说出自己的推测。
如果变故注定要发生,那么解决它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己亲手引燃这颗种子。
褚苒并不确定那个藏在暗处的人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处地下矿井,但她可以肯定,这场爆炸背后绝对有这个人的参与。
或许对方也没有预料到,这场爆炸的影响竟是如此深远,以至于超出了自己的掌控范围。
褚苒拿出随身携带的扳手,她用力砸向这处房间的门把手,试图破门而入。
“我来吧——”郁无为用一截衣袖包裹住手肘,用力撞击了几次。
然而这个房间的大门纹丝不动,看起来极为坚固。
如果说褚苒在尝试砸门之前还是将信将疑的态度,但就连郁无为这样的机甲单兵也无法砸开门后,褚苒立马肯定了自己的猜测,这个房间内部一定有古怪!
“根据伊娃内部的资料图纸,这里是一处检修矿井工作设备的房间。”郁无为低声道。
“检修矿井设备……”褚苒陷入沉思,喃喃道。
她已经认定这处房间有古怪,但这处房间的门锁极为牢固,根本无法暴力拆除。在没有钥匙的情况下,褚苒不得不拿出伊娃,试图在星网上寻找一些有用的线索。
由于之前伊娃突然失灵,褚苒将它放到了背包中,在取出伊娃的过程中,褚苒的手指触碰到背包中一个温热的物体。
她下意识把东西捏了出来,却发现手中赫然是芙娅的画像!
“等,等等——”褚苒话都说不利索了。
从昨天晚上开始,芙娅和四先贤的画像产生了诡异的变化,他们“活”了过来。
但距离上一次看到这些画像过去不到三个小时,这些人物的面庞明显更加立体了。
芙娅原本双目紧闭,但现在她的眼睛已经微微张开,嘴唇也变得异常红润,似乎下一秒就要睁开眼睛,对着褚苒说话。
褚苒简直难以想象,这些画像真的张开眼睛会是什么样子,她必须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但很显然,根据这些画像进化的速度,留给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郁无为也注意到了这些画像的异常。
他张了张嘴,刚想说些什么,就看见褚苒启动了她的伊娃,紧接着,只听见三道“滴”声长鸣。
褚苒连同那五幅画像,原地消失不见。
地上只留下褚苒携带的背包。
——
在启动伊娃的瞬间,褚苒就意识到了不妙,但很显然已经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