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对,她这么干脆利落的人,一定很讨厌他这样的……不行,他要改正过来,不能再这样胡思乱想了!
虽然智上这么劝自己,但沈卓还是有一点焦躁。想来想去,源头还是因为自己去参加培训,许多事情不能跟她一起。
于是他闷了一会儿,突然说一句:“培训班月底就结束了。”
叶欣瞥他一眼,凉凉地说:“对啊,到时候家里一堆活等着你干,你可别想偷懒。”
沈卓听了,竟振奋了一点:“我不偷懒,你把活都留给我做吧!”
叶欣:“……”
沈卓他是真的有点毛病吧??
隔天早上,沈卓早早起来揉面摊饼子,葱香的、肉沫的、鸡蛋的各做一大张,刷油在锅里煎得香香的,出锅后切成均匀小块。做好了,才去喊叶欣吃饭。
叶欣过来看到一小篮子香酥金黄、十分诱人的煎饼,满意地点点头。
虽然未婚夫有点毛病,但也有很多优点的,瑕不掩瑜!
上工闲聊时,叶欣把自己要去看大队交公粮的事情跟王小薇说了。
王小薇听了,忍不住笑,“你真是跟个小孩一样,对什么都好奇。”
叶欣毫不羞愧,“没看过嘛,去看看!”
王小薇摇摇头:“行吧,你爱去就去,保管你去过一次就再也不想去了。又累又热,新鲜劲儿过去后,后面的路就难熬了。”
叶欣笑道:“我就是去看个新鲜,凑个热闹。小薇姐你有什么要买不?闲时供销社好买东西,我给你带。”
王小薇想了想,道:“暂时没什么缺的。要是方便,你去邮局看看有没有我的信吧。”
叶欣答应下来:“这有什么不方便的,到时候我去看看。”
午后她在家给菜地搭架。去年的木头早就收了烧柴,今年要重新搭。因为忙,她都慢了一步了,搭了把瓜苗往上扶一扶。
完了又去下斜坡看看西瓜苗。虽然土不是沙质土壤,但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还是全都活了,开花结果不在话下。
只要有外面的掩护,到时候就能把空间结的拿出来,光明正大吃瓜!
没多久李光明又带着小苗上来换零食。
现在他活泼多了,不像以前那么问一句才说一句,每次见了叶欣都主动开口喊人,声音欢快:“姐姐,我来啦!”
叶欣见他小脸蛋干干净净的,甚至搓得有些红了,就知道他已经把自己的话放在心上,在注意卫生了。来了还知道主动往井边洗手。
她对此表示肯定和赞扬,给了一块煎饼子他吃。
李光明看到饼子,眼神蹭的一下亮了,“谢谢姐姐!”
然后就接过去吃得美滋滋。
一边吃一边心想,知青姐姐越来越好了,煎饼都舍得给他吃,他以后要更听她的话,帮她更多的忙!
叶欣顺便告诉他:“挖小苗挖到十二那天,之后就不用挖了。姐姐这里已经种满了。之后你自己玩儿也行,来我这里玩一会儿也行。”
李光明听到还可以来,就不是很失落,含糊地点头,“我知道了姐姐。”
这么过了几天,终于到了交公粮的日子。
交公粮是大事。这天一早,仓库那边就热热闹闹的。
要上交的公粮早就准备好了,前一天也清点过,早上吃了饭,大队长带着小队长们一起安排粮食装运,特意挑选出来的壮年男子们动作麻利,把粮食纷纷搬出来装到木板车上,捆严实。
李兴国抬头看了看天色,有点担忧:“看着晴朗,但天边有云,迟点不知道下不下雨。”
李建邦也看了看天,农民活动都得看天。不过他持乐观态度:“叔,没事。这模样要下雨也是下午了,咱们只要交了公粮,回来淋雨也不怕!”
李兴国道:“最好雨也不淋,早点出发早点回来!”
叶欣背着背篓过来围观。发现也有不少大人小孩在看热闹的,运粮队更是忙得热火朝天,年后第一次那么热闹。
听着别人说话,叶欣得知,其实大队是希望早点交公粮的。倒不是他们乐意交,而是因为这里春季潮湿多雨,粮食放久了有发霉的风险,既然规定是死的,还不如早早交了,了却这件心头大事。
对此叶欣深表赞同,这里的春季潮湿她可是体会过了,一个保存不当,什么都要发霉坏掉。
交出去的公粮,都是生产队每年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先把上交的部分留出来,剩下的才是年底分给队员们的。就算是遇到了天灾,只要歉收程度不大,都是这么办,这也是大家这么辛苦、却还吃不饱饭的原由。
交上去的公粮是给城里人吃的。城里人不种粮食,却人人有饭吃;乡下人种粮食,种出来的却要先保城里的供应,哪怕自己饿肚子。
如果说,农民交公粮养活城里人的功劳能被记住也就罢了,可从后世来的叶欣知道不会。
等这些生产队员老了,干不动了,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得到保障,没有退休金,养老金也很少很少,二三百甚至没有。而城里人,却有几千块甚至上万块。
那时候,他们说是因为农民年轻时候没有交社保,所以没有;而城里人交社保了,所以才有,多交多得。
真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情。
现在,叶欣看着这些年轻力壮、忙得热火朝天的生产队员,只能默默叹了口气。
她穿越而来,目睹令后世唏嘘的时代事件,却只能袖手旁观。
看热闹最多的是小孩。一有什么热闹,小孩们是最高兴的,叽叽喳喳。
李光明跑过来跟她打招呼:“姐姐,你也跟去看交公粮吗?”
叶欣回神看着他,“你也去?路上很远呢,你要走累的。”
李光明说:“不会呀。运粮食走不快,我跟着慢慢走,能跟上。”
叶欣只好问:“你问过你爷爷了吗?”
李光明点点头:“爷爷知道我去的。光荣哥也会帮忙运粮食呢,我跟着他去,回来也跟着他,爷爷放心。”
叶欣闻言仔细看了看搬运粮食的队员,果然发现李光荣就在里面。既然小孩家里知道,就不用她担心了。
她还看到了张康明,那天听到李建邦找他,并不奇怪。令她意外的是,孙维强也在队伍里。
当天她听了一嘴就离开了,没有听完,还以为李建邦只喊了张康明,难道后面还喊了孙维强?这孙维强既不强壮也不踏实啊,还比不上其他男知青呢。
叶欣皱皱眉,但也只是有点意外,没放在心上。
她又转头看看,看见了邱志云和李英丽两个新来的知青。当然这两人没有参与运粮的,倒像是跟她一样看热闹的。
这两人也看见她了,走过来打招呼。
邱志云声音爽朗,问道:“叶知青,你也去镇上?”
叶欣说:“我去看看热闹。你们也是?”
邱志云点点头,神色有些新奇和兴奋:“我们没见过交公粮的情形,就去看看!另外也顺便到镇上供销社买些用品,过了这几天,发现缺的东西不少。”
叶欣很解,“你们刚来,确实要买些东西。”
李英丽问:“你不是去年来的吗?怎么今年还凑热闹?”
叶欣道:“去年没去。”
去年确实没去,原主来没几天,对走两个小时的山路还心有余悸,也就没跟上。缺什么,都是让别人带。
这么对比看来,这两个知青的表现更好一些,这么快又愿意走一趟了。
也从侧面表明,原主体质确实比较差,吃不消。
李英丽又仔细看看叶欣,她今天背着背篓,背篓里还放了一个草帽,看着明明是乡下人的打扮,但因为模样水灵,怎么看都很出挑。她说了句:“你准备得倒是充分。”
叶欣笑了笑。不知为何,这位女知青的脸色倒还有些苍白似的。她提醒道:“你们最好也戴个草帽吧。一路很远,怕晒得头晕呢。”
李英丽说:“我们还没有这些用具。”
邱志云笑道:“还没来得及置办呢!你的帽子和筐看着都不错,在哪儿买的?到时候我们也买来用。”
叶欣觉得邱志云的确比李英丽开朗了,就给他说了镇上赶集能买,队里也有人做这个的。
说了几句话,运粮队装好了粮食,就整整齐齐地向公社出发了!
叶欣这些跟着去看热闹的,还有不少好玩的小孩,都跟着一起上路,颇有些浩浩荡荡的。
运粮果然走不快。跟着的人,一开始觉得慢悠悠的还挺舒服,走久了,太阳晒起来了,就没那么悠闲了。
尤其是那些小孩,出门玩的兴奋劲儿一过,又累又热,又不能脱离队伍去自己玩,大人担心不安全也不让他们半途折回去,没多久他们就一个个蔫蔫的了。
李光明倒是精力旺盛,一会儿跟在李光荣身边,一会儿又跑到叶欣身边说几句话。
叶欣没跟那两个知青走一起,落在后面一直悠悠的。见李光明脑门都是汗,让他别这么跑来跑去的了,“你不累吗?好好走路吧。”
李光明摇摇头:“不累!”
叶欣叮嘱一句:“你不要到旁边草丛玩啊,万一有蛇咬你。”
李光明乖乖点头,并不乱跑。
他是很乖了,其他孩子却有调皮不听话的,险些出了事。
有几个小孩晒得热了,见路边有些宽大的叶子,就过去摘,准备笼个草帽遮阳。
这时节春草茂盛,盖住了一些坑坑洼洼的地方,有个孩子没留神一脚踩空,往外摔了一跤,眼看就要滑下坡去,他及时抓住了草,但是草叶嫩,不承重,顿时吓得哭叫起来。
叶欣看见这一幕也是吓了跳,连忙上去抓住他,把他拉上来了。
那孩子虽然被拉上来了,但是吓到了,坐在地上哇哇大哭。
这动静自然引起了前面注意,运粮的、跟着看走的,都纷纷回头看。
李建邦很快地走回来,问清楚什么事情,再看看那个坡,也是吓了一跳。
这里山挨着山,山路在其中高低曲折,还有不少石头坡面的,这十几米摔下去说不定就摔坏了!
李建邦就皱紧了眉头,但毕竟不是自己孩子,不好训斥,就只是先对叶欣说了句:“幸亏叶知青及时发现了,不然酿成祸事!”
然后又大步走回队伍里,喊了一声:“建才!”
随后队伍一停,孩子的父亲李建才跑过来了。
那精壮的汉子一听也是后怕不已,又气得不行,拎着小孩大声训道:“出门之前老子怎么跟你说的?不许乱跑不许乱跑,你非要往那危险的地方跑!不要命了是不是?净给老子惹事!看老子不揍死你!”越说越气,越吼越大声,抬手就要给那孩子几巴掌。
那孩子被父亲一吓,哭都不敢哭了,吓得全身发抖。
叶欣被尖利的哭声和洪亮的咆哮声吵得耳朵疼,原本想走开的,见到这画面又实在不忍心,就开口劝道:“建才大叔别冲动!这孩子被吓得不轻,想必已经长了教训,不敢再调皮,您就别打了。”
李建才这才作罢,又拉着孩子跟叶欣道谢:“多亏了叶知青伸手,不然这小子没命了!”
叶欣摆摆手:“没事。”
大家也都看着她,她一时成为了瞩目中心,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只希望赶紧继续上路。
李光荣也从前面走回来看看小堂弟,见他好好的才放心,也严肃叮嘱他千万不能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