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出门前沈卓是准备弄点干粮带上的,但是叶欣觉得大冬天的,啃干粮就冷水难以下咽,他只好作罢。
他身上本来也没什么钱,就是昨天卖菜的三块多揣他兜里了,后来买车票、吃午饭是他付的,已经花得差不多了,现在估计还能买两个包子的。
叶欣此时却无心吃饭,眼睛在观察路上行人。
观察了会儿,她眼睛一亮,转头对沈卓说:“先不吃饭,咱们去看看县城菜市场在哪!”
沈卓一愣,目光也看向了提着菜篮走过的一位妇女,意会地点点头。
两人跟上了那位妇女的步伐,并且默契地隔着一段距离。
沿着这条街道直走不远,左转进入稍微僻静的小巷,再走了一段路,看见一道颇有历史感的石桥,桥下是冬日静静流淌的小河。
河边,已经能看见不少人在摆摊卖菜。
是的,县城里也有一个农副产品市场,主要是附近的村民过来摆摊,相当于也是赶集,只不过这里可以天天赶集。卖的也是自家产的蔬菜瓜果,也唯有这些是可以摆出来卖的。
前面的妇女已经过了桥往河边走了,人家就是早起来买菜做饭的。
沈卓抓着带子颠了下身后的背篓,有些高兴地说:“咱们可以把昨天没卖完的菜干继续卖!”
叶欣笑着点头:“没错。正好昨天钱包大出血,今天回回血。”
沈卓听着就干劲十足。
昨天真的花了太多钱,尤其是百货大楼里采购、晚饭钱、住宿费都是叶欣付的,他眼看着她都快花三十块了,真是有点心惊肉跳,怕回去的车票都没钱买了。
现在有了赚钱的机会,怎么会不高兴。
他又不禁夸她:“还是你聪明,我就没想到这个。”
叶欣道:“那是我满脑子想着钱花嘛,当然会关注这个。”
又拍了拍自己的背篓说:“其实昨天我还带了些辣椒干来,也是想看看有没有机会出手的。等会儿我在这头卖辣椒干,你在那头卖菜干,卖完了才去吃饭,看看谁卖得快!”
沈卓点头:“好!”
两人加快脚步过了桥下去,便分开来,各自找地方摆摊。
叶欣先是转了一圈,看看这里的菜干和辣椒干行情,发现价格比镇上好不少,暗暗点头。
转的时候发现沈卓已经找了位置放下背篓了,只是那个位置比较靠边,目前没什么人。不过想想他的性格,让他去中间跟别人挤,估计也难。
沈卓看见她,朝她招了招手。
叶欣就走过去问:“怎么了?”
沈卓说:“我才想起来,称只有一把,在我这了。你怎么办?”
叶欣也才想起这个问题,不过也没多困扰,“没关系,我等会儿找好了位置,跟旁边借一下就行。”
沈卓看了看那边,还以为她是一路找位置没找到才过来的,说:“要不你跟我在这里一起好了。”
叶欣摇头,“入口那边人多,我要到那边去卖。”又从口袋掏出一些零钱给他,“这里是两块钱,你拿着好给人找零。刚才我看了看这里的价格,菜干卖四毛到五毛一斤,辣椒干八毛,你好好卖,我先过去了。”
沈卓这才明白,觉得自己总是不如她考虑周全,忙点点头:“我知道了。”
叶欣就背着背篓回到了入口处。
她人小声甜,笑容灿烂,长了一副很有长辈缘的外表,很快就在两个卖菜的大娘之间找到一个位置,放下背篓拿出辣椒干来。
放下后左右看看,见右边大娘比较面善,就笑着小声问:“大娘,我早上出门迟,忘带称了,一会儿能不能借你的用不用?我用完了给你一毛钱。”
大娘一听摆摆手:“说什么钱,要用就用了。”
叶欣连忙道谢。
天渐渐亮了,摆摊的老乡还在陆续进来,买菜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河边市场热闹起来。
叶欣的辣椒干红艳艳地摆在干稻草上,那颜色特别正,个大,均匀,一看就是好货,进来卖菜的都很容易被吸引过来,然后她就开张了。
好东西是真不愁卖的,尤其是品质明显好过其他的。叶欣也就拿了十斤辣椒干出来,这个一斤那个一斤的,没多久就卖完了。
倒是衬得旁边两个大娘没什么生意,不过大家卖的东西不一样,也没什么好眼热的。
叶欣卖完了就把称还给大娘,又给了一毛钱:“谢谢您了,祝您生意顺利。”
大娘也不推辞了,觉得这小姑娘除了东西好,人也会来事,怪不得卖那么快,笑着说:“下次你还要称,就来我这。”
叶欣笑着应一声,收起背篓去找沈卓。
沈卓那原本没什么人,不过他们来的还算早的,后面还有人来摆摊,他就不算很边缘了,人多之后,他的菜干也卖了一些。
叶欣到他身边蹲下一起卖,还说了下自己的收获:“我十斤辣椒干卖完了,得了八块钱,给借称的大娘一毛钱,还有七块九。”
沈卓为她高兴,又有点羞愧,“我卖得比较慢。”
叶欣笑道:“没关系,咱们一起。”
可能冬天菜干太多了,确实不怎么好卖,两人一起卖到了九点多,才把十几斤菜干卖完了,收入六块多。
加起来一早赚了差不多十五块,钱包又回血了,两人都很高兴。
叶欣拍拍蹲麻的膝盖站起来,迫不及待道:“走,咱们去吃饭,肚子都要饿扁了!”
第034章 八卦多
吃过饭, 也十点多了。
这时候回去还早,叶欣就想充分利用时间,找找县城里的黑市, 肉还没买呢!这里的市场应该更大, 货物也更丰富,想想牛肉羊肉她就忍不住要流口水。
她还想打听一下这里粮食的行情。在镇上她没敢卖大米, 只卖了些稻谷, 大米价格更好的。空间里堆了不少大米, 卖一些换成肉才好。
于是饭后,叶欣就和沈卓背着背篓在县城里转悠,沿着没走过的街道探索。
这县城叫金河县, 也是以水为名。据说名字的来源是每年夏季多雨,河道上涨,一片浑浊, 清水都变成黄水, 但叫黄水总归不好听, 就取了个金字,叫金河。两人不紧不慢,一路走过了县医院、公园、学校等地方, 对县城的格局有了个大概了解。
不过黑市不会在这些主干道上,叶欣就想往偏僻的巷道去找一找。
结果就在一条小巷里, 再次遇到了红袖章,还是两名。他们大声喝问:“你们是哪里来的,干什么的?”
这回沈卓抢在了前头说话, 并且站在了叶欣面前, “乡下来的,来买东西。”
叶欣在后面低着头, 有点厌恶地皱眉。但这些人可不敢惹,只能忍着。
两人掏出伟人手册和介绍信来,解释自己从哪个公社哪个大队来,什么时候来的,买了什么,准备什么时候回去。
对方仔细盘查一番,才终于让他们走了。
两人立刻离开这偏僻的小巷,回到了大街上。
这个插曲让叶欣意识到,县城里风声比镇上紧多了,恐怕黑市也是不安全的。她不该那么贪心,刚到不熟悉的县城就想着冒险。
于是打消了探索黑市的念头,转头对沈卓说:“咱们回去吧。”
沈卓点头:“嗯。”
他也不想在县城里待了。刚才当头的那个人一眼一眼往叶欣脸上瞧,他实在担忧。
丰水大队虽然地处偏僻,相对来说风平浪静,但外面也有一些消息传进来,在人们口中相传。他平日干活就听到过不少令人悚然的惨事。
两人直接往车站走去。
正赶上中午十二点有一趟车,他们上车刚坐好,车子就发动了。
车上气味还是很难闻,叶欣实在怕自己难受吐了,小声跟沈卓说:“把你那围巾拿出来,先给我围一下。”
沈卓正关心地看着她,闻言立刻从背篓拿出那条黑色的男士毛线围巾,递给她。
叶欣接过来,在自己脖子绕了两圈,连脸庞一起围起来。厚厚的毛线过滤了车内汽油的味道,带着一种新衣物的味道,还暖暖的、软软的。她觉得好受多了。
抬头见沈卓还在看着她,便双眼一弯,朝他笑了一下。
沈卓放心下来,又忍不住看她。
围巾把她下半张脸裹住了,头上是乌黑浓密的头发,只有中间一双又大又明亮的眼睛露出来,衬得她眉眼间的皮肤白皙无暇,特别好看。
班车一路又开了两个多小时,叶欣被颠得七荤八素的,总算是回到了洪泽镇。
下车后叶欣就把围巾扯了还给沈卓,大口呼吸新鲜空气。
缓了会儿,他们才迈开脚步。
因为在县城没有买到吃的,现在又是下午,农副产品市场肯定没什么东西了,他们小声商量了下,最后还是去敲开了陈家院子的门。
今天不是赶集日,本来不开的,但他们是熟客了,陈二还是让他们进门来。
进来后,叶欣有些抱歉地解释:“不好意思,陈二哥。昨天我们有事去了县城,现在才回来,回家之前想买点吃的。之前来你这买惯了,不买总觉得缺点什么,所以还是冒昧来了。”
陈二牛高马大的,性格也爽朗,笑道:“没事,东西也在的,只是没有平时摆那么整齐。生意上门,当然欢迎的。”说着带了他们去左边房间。
叶欣看了看院子,问道:“今日就陈二哥一个人在?”
陈二点点头,“他们都去收货了,我在这看门。”
叶欣了然。想来平时几兄弟四处搜寻货物,而陈二作为最强壮的一个,被留下来“镇宅”了。
进了房间,那些肉蛋之类的果然没像往常一样摆在台面上,陈二问清了要什么,才从柜子里拿出来称给他们。
叶欣照例买了些肉蛋,又问有没有牛肉羊肉这些。
陈二摇摇头:“那些可不好收。牛肉平时宰杀较少,肉场都不够卖的。至于羊肉,咱们这边不怎么养羊,又不太吃得惯那股膻味,更少了。”
叶欣只好遗憾地又要了些山菌、木耳,还称了十斤面粉。
一阵消费下来,又是十块出头。
陈二眉开眼笑。他早知道这个小姑娘每次来都买不少,是个大主顾了,兄弟几个都记住了她,说每次给她优惠几毛钱。昨天又见她带了上百斤的粮食和反季节蔬菜来卖,更是对她另眼相看。
两人买完仍是从后门出来,绕过小巷回到街上。
经过邮局的时候,叶欣又进去看了看。
这次巧了,正好有她的信件,邮递员还没来得及送出。她一看地址,还是家里寄来的,就没急着看。
又问了问有没有包裹,得到没有的回答后,她再看了看信箱,发现还有郑文文和赵中华这两个知青的信,也顺手取了。
随后才去徐大夫的铺子取自行车。徐大夫就住在镇上,药铺天天开门,那自行车本来放在店铺的角落,后来徐大夫怕人多眼杂,就给搬到后面去了,那后面正是他们一家生活的屋子。两人又真诚地感谢一番。
在镇口上车前,叶欣让沈卓把新买的那些防风装备戴上。
沈卓不想戴:“现在太阳还没下山呢,又不冷,一会儿骑车该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