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笑着打圆场,“挺好的,机会在眼前,都努努力别错过!叶同志和沈医生伉俪情深,要是一起考上了,那该多好!”
叶欣笑道:“借周同志吉言了。”
此时江静雨也过来给自己和张康明报名,然后与叶欣一起往回走了一段路,也聊了两句。
江静雨说:“总算见你报名了一回,我还以为你这次也不动弹,打定主意跟沈卓留在这里了呢!”
叶欣露出微笑:“以前哪能跟这次比。要是这么好的机会都不抓住,我真是要一辈子在这种田了。”
江静雨笑道:“也是,以前招工招生一个两个的,跟全国性的高考比不了。到底是给咱们等到了,真不容易!”
叶欣点点头,“时间紧迫,要抓紧复习。”
江静雨看她一身轻松的模样,突然感慨,“之前我还说你没孩子,太冷清,现在你倒是利落了,反而我们牵牵绊绊的发愁。”
叶欣笑笑,“你们教书每天写字手不生,思维灵活,复习起来比别人有优势呢。”
报名之后,叶欣和沈卓继续白天干活,晚上复习。
他们没有别人那么紧张,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就行。
可能是这段时间人心浮动,消息传得快,叶欣埋头学习时,也听到了底下的一些消息。
比如,之前还在犹豫的刘红霞,确定高考恢复之后,十分果断地跟李光中分手了。
再比如,知青宿舍里周旭带头开了一个小课堂,谁哪科好就上去讲课,带大家一起复习。这样相互帮助,效果竟然不错,效率也提高了。
队里一些年轻人正愁复习没有章法,也厚着脸皮去知青宿舍蹭小课堂。
叶欣知道后,还好奇地去看了看。
随后发现他们讲的知识挺基础的,跟自己不在一个进度,去了也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在家跟沈卓两个人学。而且宿舍人多吵闹,他们还是比较喜欢安静做题的。
沈卓想起她早早就准备着,而且一直很坚定、很有信心,也问过她:“你是不是早就知道高考会恢复?”
叶欣半真半假地说:“我知道不会一直乱下去,教育问题不容忽视,人才断层会影响国家未来。”
沈卓认同她这番解释:“也对。乱了十年,也该安定下来了。”
叶欣严肃地跟他说:“好不容易等来机会,咱们要争取今年就考上——我可在乡下待腻了!”
沈卓郑重点头:“咱们一起努力!”
时间过得很快。
在初试之前,稻谷金黄,又是秋收时节。
但是现在知青们一心都在复习知识上,根本不想耽误本就不多的时间去上工,大家一商量,索性一起去跟大队长请假。
请假的事情倒是顺利,大队长没有说什么,批准了。
大队长想得很明白,现在政策变了,这些知青估计都是要离开大队的。少几个知青干活没什么,既然他们心情已经不在农活上,又何必勉强?
只是一些队员会有意见。
不过都这个时候了,什么意见也阻止不了大家复习的心情。
叶欣本来没想请假的,但是见他们都请了,她也跟着请了。
毕竟农活那么累,谁喜欢干啊!又热又晒,还会被稻穗上的毛刺弄得脸上手臂上火辣辣地疼,能顺成章偷懒再好不过了。
沈卓倒是跟以前一样,该看病看病,该上工上工。
这样很快到了十月初,由知青干部带队,大家纷纷出发前往县城参加初试。
说起这个还挺麻烦的,要提前一天到县城住宿,不然当天赶不上的,这耗钱又耗时,人还多,一个洪泽公社参加的就有上百人了,招待所都不够住,只能想其他办法。好在有知青干部带头协调处这些琐事,才让大家都有住宿,不影响考试。
叶欣和沈卓提前一天出发,顺利地在招待所订了房间,倒是没有麻烦知青干部。
初试确实挺简单的,都是基础的知识,只要不是把课本知识全部忘光的,基本都能过。
叶欣轻轻松松答题,却发现不少人紧张过度,拿笔的手都在发抖。多年不接触书面的东西,光看不写,确实是会手生的。
有些人考完出来就哭了,或者脸色苍白两眼发愣,搞得气氛很是焦虑。
不过这还不是真正的高考呢,现在就这样,高考不知道怎样。
叶欣摇摇头,也顾不上别人,跟沈卓一起回去了。
回家之前她去了邮局,果然发现叶欢给她寄信了,信里语气热切地说了高考恢复的事情,让她务必要参加,考回城里。另外还有叶家父母的信,都不是什么好话,叶欣懒得会。
考完初试几天后,公社就通知通过的考生去拿准考证了。这一关大部分人都轻而易举通过了,叶欣和沈卓更不用说。
拿准考证的时候,知青干部让他们抓紧时间填报志愿。
叶欣才知道,原来现在是先填志愿再考试的。
第197章 考完了
公社外面的公告栏上, 满满当当贴着各大院校的招生简章、专业介绍、编号等信息,供考生们查阅和选择,多是工科、农林科、医药、师范学院, 综合性大学比较少。
填报志愿的时间也很紧促, 要在三天之内报上去。
叶欣脑子还停留在考完之后再研究院校和专业的模式,突然之间得知要提前填报志愿, 真有点猝不及防手忙脚乱。
站在公告栏前看着密密麻麻的院校介绍, 眉头大皱。
沈卓见她一脸苦恼, 先把她拉到一边说话,“你想报什么学校?”
叶欣说:“还没想过,之前只想着要考去首都。”
沈卓帮她把脸颊边被风吹乱的发丝好, 引导她:“你想学什么?或者喜欢什么?”
他想着,她脑子灵活,很会赚钱, 也许适合学经济方面的。
结果她眨了眨清澈的眼眸, 说:“我觉得种田挺好的。”
这答案有些出乎沈卓的意料。
这么多年来, 说实话,她在干农活方面并不是很勤劳,基本处于上工半天歇半天的状态, 自由懒散,只是不脱离农业生产罢了。
见他目露怀疑, 叶欣连忙解释:“我说的种田可不是天天埋头在地里干活啊!谁愿意天天那么累啊!我的意思是,我喜欢种东西,养花种菜, 小种怡情, 不过度劳累自己的前提下。”
沈卓解了,“你种菜、种瓜、种果确实都种得很好。”
虽然种下后是他劳累比较多。
除草、施肥、捉虫这些活儿她是一点也不爱干。
但的确是很有天赋, 种植技术比农村土生土长的农民都强,也是难得。
他就建议道:“那你报考农学院?”
叶欣问了句:“农学院属于文科还是科?”
沈卓道:“科。原本分文史、工、农林医的,后来改革了,农林医类并入工科。等会儿咱们重点看首都的农学院,如果没有,再看看综合大学。”
叶欣点点头,觉得行。
农学院一听就很朴素,贴近自然,跟种地挂钩。
她那么大一个灵泉空间,当然要利用好,能躺赢绝不费劲!
确定了自己的,叶欣问他:“那你报什么?”
沈卓迟疑,他想和她一起的。
之所以先问她,就是想着等她选好了,他跟着选一样的。
叶欣很快看出来了,皱眉瞪他一眼:“不行,你要选医科。”
沈卓低声说:“医科挺好,只是……”
叶欣打断他,“没有只是!上大学这么严肃的事情,你当玩呢?你本来就有医院基础,这六七年更是积累了丰富的论和实践经验,这是你的优势,也是最适合你的方向。你报医学院吧,在医学上深耕,争取成为全国名医!”
她这一番有有据的话和充满期许的双眼几乎要把沈卓说服了,他也明白这是最适合自己的,但还是皱眉,“那样的话,咱们就要分开了。”
叶欣跺脚,恨铁不成钢,“你就这点出息!咱们都报首都的学校,分开能分多远?!”
沈卓语气沉沉地说:“不好说,如果学业忙起来,你可能就把我忘记了。”
她对他本来就不是很上心。
在这儿的时候,她忙了、累了、被别的事情占据心思了,就懒得应付他。
结婚了还要分房睡呢。
要是到了大学,到了她更熟悉、更自在、更喜欢的城里,各自住在学校宿舍里,没有朝夕相处的环境,她还能记起来他?
他心中充满了深深的忧虑。
叶欣也是服了,他这些年真是光长年纪和个子了,心性还是不够成熟稳重,太粘人。
不过他既然如此不安,她也不能忽略他的感受。
婚都结了嘛,约定好一起走下去的。
于是她突然凑近他,神秘地问:“你知道我一直在攒钱的,但你知不知道我准备那这笔钱做什么?”
她一凑近,他就闻到她身上熟悉好闻的馨香,下意识就伸手揽着她了。心下大概算了算她手头的钱,一算发现不是小数目了,暗惊。
他低头看着她,“我不知道,你快告诉我。”
叶欣很是骄傲和兴奋,“本来打算到时候再跟你说的,现在告诉你也无妨——买房!”
沈卓先是一愣,反应过来后,目露惊喜,“你是说,咱们到时候不住宿舍,买房子自己住?”
叶欣点头:“当然啊!宿舍肯定又挤又不方便的,哪有自己房子舒服!”
沈卓心中顿时安定了,握着她的手,神色柔和:“那到时咱们还能跟现在一样。”可以住在一个屋檐下。
叶欣哼了一声,“所以啊,你给我报医学院去!”
沈卓没有了顾虑,自然答应下来。
讨论好了,两人再次回到了公告栏前。
这会儿已经不少人了,都是今年的考生,看着各大院校的介绍,有目标坚定的,也有犹豫不决的,也有与同伴讨论窃窃私语的。
时间虽然紧,但大多数人还是不能一时之间决定,都是先把感兴趣的院校和专业抄到本子,回去再斟酌斟酌。
志愿可以填六个,大家都多抄几个,再从里面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