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_分节阅读_第160节
小说作者:古木架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16 KB   上传时间:2025-02-10 18:11:11

  叶欣说:“我知道,我又没误解大队长,是说咱们起码半年以内不要进城了。”又摸摸毯子,叹气:“算了,虽然太花了,但毛绒绒的,触感还不错,将就着用吧。”

  看了会儿书,还是觉得不舒服,一手抓毯子一手拿书起身道:“你还是给我搬回屋檐下吧!这种光线下伤眼睛。”

  沈卓就又给她搬回去,这边是挤一点,不过光线确实更合适。

  等她重新舒舒服服窝进躺椅里了,他倾身亲亲她的脸,说:“要不我在桌子那里盖个凉棚?遮住太阳,以后就舒服了。”

  叶欣眼睛一亮:“好啊,你现在就给我盖!”

  沈卓见她情绪起来了,点点头:“我先研究一下,准备材料,尽快给你盖起来。”

  叶欣仰起头亲亲他,鼓励:“好哦,你先设计,拿纸画一画图,争取盖得又漂亮又结实!”

  沈卓顿时充满了干劲,转头就研究去了。

  叶欣则继续悠悠哉哉地躺着看书,现在她在看高中历史了。

  二月底就这么过去了。



第135章 帅知青

  三月初又下了几天小雨, 到处潮湿泥泞。

  潮得坐不住,叶欣索性换了水鞋,上山看竹子。

  沈卓跟她一起上去。原本还说要背她的, 但叶欣最近心情不好, 加上天气不好,不想跟他玩这个了。何况那么潮湿, 山上都是湿滑的, 万一摔倒了可不是开玩笑的, 还是自己走路稳当。

  还没走近,就看到一丛竹子生机勃勃的,新绿色的竹叶以及冒出的竹笋, 让人看着心喜。

  叶欣走过去,绕一圈仔细观察,发现这丛最终就是有一个死掉了。不过活过来的三个也够了, 不仅长出了竹枝和竹叶, 还发了三四棵笋, 一棵已经快比她高了,呈现一种向上生长的勃勃姿态。

  她还是有些惊讶:“长这么快啊!”

  沈卓道:“雨后春笋,就是这样的。”

  说着牵着她往第二个竹坑去看。第二丛四根竹种都活了, 发了五六棵笋,也是生机旺盛的模样。

  叶欣有些低落的心情就好起来了, “长得真好!等这些竹笋长起来,很快就成才了。”

  看完了这两处先种的用作材料的,继续往上走一点儿, 看看最近种的吃竹笋的。

  也活过来了, 根部能看到新鲜的根须往下扎,竹节上都冒出了新芽, 长出嫩绿的枝叶来,看着叶子大很多似的。

  沈卓解释道:“这是麻竹,叶子大,端午可以摘来包粽子的。”

  叶欣很新奇:“真的?那这种竹子真好,用处大。”

  看完,他们就下去了。

  雨后,不仅是春笋直冒,山上的草木新枝也已经长出来了,叶片沾着水珠,粉红的、嫩绿的新叶子柔软清新,只是碰到了就会沾湿衣服,有些讨厌。

  沈卓还是小心牵着她,下山可是比上山要更小心的。

  下到菜地,也已经是翠绿的一片了。

  辣椒、黄瓜、苦瓜、西红柿之类的苗都长势很好,不过还远未到收获的时候,倒是那些绿叶菜长得茂盛,已经可以拔些来吃了。

  一片翠绿色中,有一树粉色,娇嫩鲜妍,柔软芬芳——那就是桃花了。

  叶欣让沈卓去摘菜,自己去看美丽的桃花。

  当初买的时候,就是为了看花的。买时只有她腰高的小苗,现在已经长得比她高了,花也比去年开得更多、更好看。

  仔细地欣赏了好一会儿,她转头问沈卓:“你说它今年能不能结桃子?”

  沈卓闻声回头,只见她站在花树下,粉色的花瓣映着她娇美的容颜,他脑海里不禁浮现了一句古诗“人面桃花相映红”,一时看呆了。

  见他这样,她忍不住笑了,笑起来更是动人。

  她脆生生地提高了声音:“发什么呆,我问你话呢!”

  沈卓这才回神,隐约想起她问了什么,回答道:“可能吧。”

  叶欣走到他身边,伸手戳了戳他已经越长越宽的肩膀,说:“今年多照看照看,我想吃桃子!”

  沈卓自然答应下来:“好。”

  叶欣就满意地转开了,去看看鸡鸭,见又有蛋了,就怀着喜悦的心情,小心地用两个手指头捡脏兮兮的蛋,一共捡了三四个,装在边上一个破碗里。

  沈卓一边摘菜,一边拔掉杂草,春天杂草比菜苗还容易长,几天不拔就很多了。

  摘好了一把脆嫩水灵的小菜苗,站起身来,喊叶欣一声,叶欣就端着碗跟他一起回去了。

  院子里都是湿漉漉的,好在已经硬化过了,只是湿,没有泥泞。

  先到井边洗鞋子沾上的泥巴。沈卓把菜苗搁洗菜台上,打水上来,给她的橡胶水鞋洗得干干净净,能映出人脸了,道:“好了,你先回去吧,我洗菜。”

  叶欣就端着碗回灶房,把几个蛋腾到筐里。

  然后探头出来看看,沈卓正认真地洗着青菜,她就端着破碗闪身进空间,极快地在鸡舍里捡了一碗蛋出来,不过几秒钟的时间。

  接着继续慢悠悠地往筐里腾。

  没错,她日常就是那么暗度陈仓的。

  反正沈卓也不知道她到底什么时候下知青宿舍兜售,每次又兜售多少。按四只鸡每天四只蛋来算——毕竟她喂得好么,母鸡产蛋很积极!——十天就是四十,一个月就是一百二,除去自己吃的和卖的,灶房这破筐里总是有四五十个的。

  自己吃很够吃,每月赶集把吃不完的带去卖,空间出产的鸡蛋就不会积压。

  鸭蛋么,现在不好拿出来,得等新的几只长大了。

  其实直接卖肉鸡肉鸭比较值钱,比如卖去陈家院子。叶欣本来都打算今年卖一些的,毕竟春天来了又可以孵下一批,只是外面形势不安稳,不好进城,赚了钱也没处花。再者,以陈家几兄弟那么谨慎的性格,听到外面风声紧,或许已经暂时关门了。所以她也只能先按捺住。

  放好了蛋,她又出来洗洗手,沈卓还在洗菜呢。

  洗完手回去换下水鞋,摘了草帽,她又窝进了宽大的竹椅中。

  前几天说搭凉棚说得简单,但没有经验,操作起来其实挺难的,现在当然还没有搭起来。

  院子都铺上水泥了,要是搭棚子,又要砸开起码四个洞,深挖放木桩。一不小心,还容易砸坏了,要是蜘蛛网那样裂开,或者坑坑洼洼的,就很难看。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之后再铺一遍……

  唉,当初铺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个,后面再想到,就很麻烦。

  不过生活就是这样的嘛,许多事情没有经验,一边摸索一边过了。

  沈卓洗好了菜,做晚饭还早,就擦干了手,拿着自己画的设计图凑到叶欣身边,“你看,这样行不行?”

  起先他画的是书上看到的八角亭,觉得很古典,很精美,而且之前在省城公园看到差不多是那样的。他画得很好,叶欣也觉得很好看,就是太复杂了,觉得没必要。六角亭、五角亭也给否定了,说只要简单的四角亭就好。

  沈卓之后重新画了个四角亭,方方正正的,四角飞檐,也挺好看。叶欣又觉得四方的不够遮阳,还是弄圆形的吧?

  沈卓现在就又画了个四柱圆顶的,拿出来跟她重新讨论。

  他画得还是非常工整,明明只要个草稿就行了,他却似乎拿尺子和圆规画的,很标准,侧面、圆顶都有,还给了数值。做事一惯的认真,算是正儿八经的设计图了。

  叶欣拿过一看,觉得没什么不行的,就点头:“很好,就这个样式、这个尺寸。”

  沈卓却问:“这样会不会太简陋了?”

  叶欣白他一眼,“简单一点就好。咱们农家小院,讲究实用,不用搞得跟景点里一样精美。”

  沈卓只好作罢,确定了样式尺寸,下一步可以讨论材料了:“四根柱子用木头,去年冬天砍的有些,已经晾干了,还没劈,挑出四根匀称的就行。顶上用瓦片吧?我算一算,还让黄志豪通知他们村的砖瓦厂送来。”

  叶欣却是摇摇头:“单是这一点瓦片,恐怕人家不愿意送。我看也没必要用瓦的,用稻草不是可以吗?不够的话,弄些树枝树叶怎么样?反正只是晴天坐坐,一下雨风吹进去,也不好待的。”

  而且,瓦片要钱的啊,别看每片三分二分的,算起来也是一笔钱。

  目前他们真的钱不多。

  沈卓听了却是微微皱眉,觉得用稻草的话,有点像大队里的牛棚——那真是太过简陋了。

  叶欣看到挂在堂屋里的蓑衣,又突然想起来,“或者用棕叶?蓑衣不是防水挺好的。就是不知道附近山上的棕榈树多不多,有没有那么多叶子可以剥。”

  想到蓑衣是从荣大爷那买来的,她又说道:“有没有可能,你带点礼物去跟荣大爷讨教一下?学学手艺?”

  沈卓听了,想到李光荣,心里就不大高兴,说:“人家吃饭的手艺,非亲非故的,不好去。我自己研究一下就是了,编蓑衣也不是多复杂的手艺。”

  叶欣就说:“行吧,那你去研究吧。”

  她把图纸还给他,站起来,“不过已经傍晚了,改天再研究,先做饭吧。我下去转转。已经好几天没有下去了,都跟别人脱节了似的,这样不行。”

  沈卓刚拿菜回去的时候,看见筐里鸡蛋又不少了,问一句:“又带些鸡蛋下去卖?”

  叶欣却说:“先不卖了。小薇姐要结婚了,我攒着给她办酒用,说好送她的。现在也是下去问问时间定了没有。也该定了的。”

  沈卓就明白了,让她路上慢点,当心路滑。

  叶欣点点头,重新又穿了水鞋,戴上了草帽,就下去了。

  下去的时候,远远地竟看到李英丽戴着帽子在自留地里,就是之前王有为的那块。叶欣一时不禁感到惊奇,看来李英丽真是要好好生活了呀,都开始种菜了。

  另外也看到刘红霞那矮壮的身影在另一块地里忙活。

  叶欣觉得正好,这两个有些讨厌的都不在,赶紧就去女知青屋子了。果然剩下三个都在这。

  她们见到她来了也很高兴,拉着她坐下说话。

  叶欣首先听到了一个消息,新知青。

  郑文文告诉她:“之前大队长来通知了,说今年来一个,是男知青。大约是这两天就来的。”

  叶欣还愣了一下,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啊,又一年过去了,咱们都是老知青了。”

  王小薇听着觉得好笑,“我们叫老知青也就罢了。你才刚刚十八,水灵得跟什么似的,怎么就老了?”

  叶欣一笑,“我是说资历呀,我来的第三个年头了,怎么不算老知青呢?”

  江静雨道:“还好今年只来一个,还是男的。女知青屋子不用再挤了。”

  几人都点点头,深有同感。

  说了这个,叶欣也好奇地问了问下放的两个老人情况。

  心情不太舒畅加上下雨的,她好几天不上工了,不了解。而且牛棚在另一个方向,平时不管是上工还是去医疗站的,都不会路过。

  其他两人也没去过,只有郑文文去远远看过,也打听了:“现在挺好的。他们来的时候,什么也没有,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饿了很久,又生了病,听说还是大队长让人送了些旧衣服,给他们换洗干净了,还让李光耀开了些治感冒风寒的药给吃。现在已经慢慢缓过来了,按之前说的,住牛棚,铲牛粪、喂牛,口粮都是一些粗粮,给口锅,让他们自己捡柴火、到溪里打水,就那么凑活着过。”

  江静雨又叹了口气,“好在是开春之后来的,不然怕是闹出人命了。”

  王小薇道:“反正咱们都别靠近。大队长也叮嘱我们了,让学生不要去围观,就当他们不存在。不过我听说,有些调皮捣蛋的还是会去那边,偷看也就罢了,还有骂的,捡石头砸的,唉,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叶欣道:“小孩子不懂事,难免胡来。那些敏感人物,咱们敬而远之,不惹麻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8页  当前第1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0/26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