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云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 跟她聊起来,“我听着是要开了,估计就这个春天的。到时候肯定招老师吧?不知道要多少个, 能不能在我们知青队伍里选。”
叶欣还是平静地说:“我也不知道,等消息吧。”
正说着, 那边屋子门一开,李英丽和郑文文先后走出来。显然她们俩也是在关注着这个事情,在屋里听到叶欣和邱志云讨论, 就出来了。
虽然李英丽走在前面, 但是出来了并不说话,就双手环胸站在一边。
郑文文则快走几步过来说:“我也听见这个风声了!要我说, 老师还是在咱们知青队伍里选比较好,怎么说咱们文化水平也高一点,见识也比较多,教小孩肯定比他们本地人教得好!”
邱志云虽然也是跟郑文文一样的想法,不过说得比较委婉:“我原本就是要念师范学院的,没想到后来不能念了,要是在这里也能当上老师,也算是实现我的抱负了。”
郑文文说:“甭管师范不师范,就小学知识水平,我这高中生还不是手拿把掐?就看大队到时候怎么选了。”
说着,郑文文看向叶欣:“叶欣,你什么想法?”
叶欣摇摇头:“目前没什么想法,想也是乱想。小学修整要花一段时间的,估计大队是相等修整好了再正式宣布吧。”
邱志云说:“可能也是等回家探亲的知青回来。毕竟现在大部分人都不在。”
叶欣点点头:“你考虑得对。”
郑文文一时皱起了眉头,道:“哎,算起来知青都有十一个了,恐怕老师用不了那么多的。”
李英丽虽然只是站在一边,不屑于跟他们一起讨论,但是也默默听了。想必也是对这件事情关注的。
叶欣叹了口气,跟郑文文说了几句,就先回去了。
回去后发现沈卓已经煮好了米饭,预备着炒菜,她就坐在灶前烧火,顺便跟他说了刚才的事情。说完感叹一句:“小学重开的事情还没有正式消息呢,知青们已经开始暗中较劲了。”
沈卓听了,淡淡道:“挺正常。”
做老师怎么也是个清闲活,不用风吹日晒,更别说可能拿的工资了。
知青们本来在务农这方面就比不上乡下人,心里又隐隐有傲气的,老师是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他们当然都想争取这个机会。
叶欣也明白,“这下知青又开始人心浮动了。这还是大部分没回来呢,等全部回来了估计又闹腾一阵子的。”
沈卓说:“应该也不会闹很久,大队长做事果决,很快就会定下来的。”
叶欣点点头,“也是。反正我又不参加,就看着吧。”
初十过后,回城探亲的知青们陆陆续续回到了丰水大队,并且一个接一个地知道了小学即将重开需要招老师的事情。毫不意外地,人人都动了心思。
元宵这天傍晚,叶欣拎了一小筐鸡蛋下去,继续打探打探消息。
江静雨正在鸡舍那边伺候呢,第一个见到了叶欣,连忙迎过来,先是感谢她:“听郑文文说你三天两头跑下来帮我看看这几只鸡,有时还带了东西喂它们,怪不得它们都精神奕奕的。真是劳烦你了,你这么上心,我真感谢你!”
叶欣看她气色不错,显然回家这个年过得很好,笑道:“最大功劳还是郑文文,她天天喂呢,你别光感谢我,她要伤心的!”
江静雨也笑了:“也感谢她的。你跟我来,我带了家乡特产,昨天刚回来,还没来得及送上去给你,你下来正好拿了。”
叶欣就跟她走进女知青住的屋子去,这会儿刘红霞也回来了,郑文文和李英丽都在,唯独没有王小薇。她就问了句:“小薇姐还没回来?”
郑文文道:“她家远,可能再过两天的。其实探亲假到二十呢,可以过了元宵再来的。大家都是提前回来了。”
叶欣了解地点头,“原来是这样。”
刘红霞这时候开口说:“我在家待了十来天,已经闲得发慌了,还是早点儿回来吧。开春还要重新种地的,先把自留地种了。下乡了就是乡下人了,到底跟城里人不同了,我都惦记着地里。”
叶欣打量了下她,见她红光满面,好像这个年过得也不错。
可能是发现叶欣看她了,刘红霞也看过来了,问:“叶欣,你没回家探亲,过年不难过?”
叶欣莫名其妙:“有什么好难过的。”
刘红霞就有些得意地说:“我这次回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都很想念我,对我可好了!他们都说我在乡下吃苦了,瘦了很多,过年吃肉都让着我吃,你看,我是不是吃胖了?”
叶欣看看她穿得鼓胀起来的暗红色旧袄子,点点头。
刘红霞就高兴地继续说道:“所以你看,回家探亲跟家人团聚过年是一件多好的事情!就你钻牛角尖,说不回去就不回去,过年不就孤零零的自己一个人在这?”
哦,原来是为了说这个。叶欣面无表情地说:“我跟沈卓一起,没有孤零零的。”
刘红霞道:“总归还是不如跟一家人团聚强!”
她那个样子,好像非要说服叶欣,让她承认自己嘴硬不回家结果暗戳戳难过孤单才满意似的。
叶欣一时就不说话了。
刘红霞以为她的嘴硬被自己说破了,就得意起来。
李英丽突然嗤笑了一声,很是鄙视的样子。
刘红霞脸色就变了变,皱紧了眉头也不说话了,转头收拾自己的衣柜。
郑文文拿着书,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觉得真糟心,就起身拉着叶欣出去了,小声说:“别她们,烦得很。刘红霞过年回家把自己辛辛苦苦攒的几十块钱给家里,还觉得自己很孝顺,我真是无语。”
叶欣也无语了。
很快江静雨低调地拿了一盒点心出来了,放进叶欣的小篮子里。也是为了掩人耳目,虽然给谁是自由,但是宿舍环境那么不好,还是不想引人注意。
她笑道:“家里的豆沙酒酿饼,你带回去吃。”
叶欣笑着收下,谢过了正要走,却被她拉住小声问:“我刚回来还挺迷糊,小学重开要招老师,是不是真的?”
叶欣无奈地摇摇头,“我也听说,不确定的。”
郑文文透露一个信息:“我看李英丽好像成竹在胸,昨天见她跟李光荣在那边山坡散步,会不会她让李光荣帮她推荐?李光荣看着在队里人缘不错的样子。”
江静雨听到这个就皱眉,她已经知道自己不在的时候李英丽打老母鸡的主意了,自然不喜:“她那个样子适合做老师吗?李光荣就算推荐了,大队长小队长他们也不那么糊涂吧。”
郑文文笑了下,“我看她也不行。”
叶欣听了一耳朵,心道有门路的开始发力了呀,暗中的竞争已经开始。
摇摇头,告辞回去了。
路上拆了江静雨送的酒酿饼,咬了一口,发现确实带着微微的酒香,口感绵软,甜而不腻,就一边走一边吃了个。
回到家里,沈卓就忙着做烤鱼呢。
这也是叶欣的意思,之前红烧、水煮都吃过了,酸甜口的也吃过了,想念烤鱼的滋味,就让他把最后一条烤了,在元宵这晚吃。烤鱼本来也没有什么难的,但是这鱼巨大的一条,就费许多功夫。
叶欣挨到他身边,直接把一个酒酿饼递到他嘴边:“人家送的家乡特产,很好吃的,你吃一个。”
沈卓咬了一口,然后微微皱眉,说:“你吃吧。”
叶欣一笑,知道他不爱吃甜的,但还是掰了一块下来又递给他:“你吃过的,我不要,你再把这块吃了。”
沈卓只好又皱着眉头再吃一块。
等鱼做好了,叶欣就迫不及待坐下来开吃。沈卓的手艺真是不错,火候恰到好处,焦香鲜辣,特别好吃,不比以前饭店吃的差。
见她吃那么急,沈卓劝道:“慢点儿,小心鱼刺。”
又过两天,王小薇也回来了。
叶欣自然也去看看她,关心关心。关心完也获得一份吃的。
不过叶欣来这趟不是为了吃的,惦记着王小薇年前说亲的下文呢!
王小薇回来过了一晚还是面带疲惫,显然是路上累狠了,这会儿见她问起,就告诉她:“我跟家里说了情况,家里觉得孟华鹏听着还行,就是没有亲眼见到,不放心,本来是要过来的,我说这边路远辛苦,又说有你们这些很好的知青同志帮我,好说歹说,才把他们劝住了。”
叶欣问:“那这亲事,是说定了?”
王小薇点头:“算是吧。”
又说:“家里因为没来,给了我三百块钱,加上我这些年自己攒的,也够结亲用了。”
叶欣连忙道:“小薇姐,你这不用告诉我。多少钱你自己知道就行了。”
王小薇笑道:“我只跟你说。咱们熟悉,我知道你懂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
叶欣为这信任很感动,也为她的说亲顺利而高兴,“之前有为大哥喜事,我赞助了鸡蛋。之后小薇姐喜事的话,我也要赞助,咱们更要好一些,鸡蛋鸭蛋瓜子我一起赞助,可不要推辞啊。”
这件事情顺利,王小薇心情也好,笑道:“难得你这个小财迷愿意出血,我还能推辞了?到时候就管你要。”
叶欣点点头,期待地问:“那打算什么时候办酒?”
王小薇叹了口气:“不急吧,一月太赶了肯定来不及,估计二月三月的,在夏季农忙之前办了就行。我刚回来,其实还没来得及给孟庄那边传递消息。再说,听到了现在小学即将重开招老师的事情,我也打算争取一下,等这件事情过了再说。”
叶欣点点头,“也是,不急。”
她其实觉得王小薇这稳定的性格挺适合做老师。不过现在情况不明,大家都暗中较劲,她也不好多说什么。
大队长做事果然很果决,见知青都回来了,就在二十的这天傍晚,让人上坡通知了叶欣,又把已经住在黑水塘的王有为叫过来,所有知青都聚到了宿舍这里。
人齐了,李兴国就直接说:“咱们大队小学要重开的事情,想必你们都听说过了。经过这十来天的清和修补,屋子已经收拾得稍微像样了,既然要开,就不耽误,这个春季期就开放,尽早让孩子们来上学。不过上课之前,要先找好老师。”
听到这里,大家心中都隐隐激动起来。
李兴国扫了一圈他们的神色,继续说道:“小学关闭有五六年了,原本上学的已经长大,还没上过学的就一点基础都没有,完全断层了。所以第一年,就不用分什么年级了,年龄范围适当放宽,招进来全部算是一年级,从头学习,也就是说目前暂时只需要两名老师,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经过大队决议,两名老师在你们知青队伍里选出。”
这下确定了,知青们更是激动,都按捺不住了。
郑文文第一个开口提问:“大队长,这选老师是怎么个选法?”
这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纷纷看着李兴国等他回答。
李兴国说:“队员们投票选举。在来跟你们说话之前,我已经让小队长去通知了,等会儿大家就会到晒谷场进行投票。只在今晚投一次,不管参与投票的人多少,不管队员从哪个小队过来,只要是咱们丰水大队的,都有投票权,最后得票最高的两个人当选老师。”
大家顿时哗然。
郑文文皱眉问:“今晚就投?怎么这么急!”
李兴国道:“早点选好,也免得大家惦记着,不能安心上工。”
刘红霞接着问:“大家投票都是看什么标准?”
李兴国回答:“没有标准,全凭喜好。”
刘红霞就不满了:“这不公平!那岂不是平时跟别人相处好的人得票多?选老师不应该选知识水平高的吗?怎么能这么随便?”
李兴国语气仍然十分镇静:“按照你们知青的知识水平,任何一个人都足够教小孩子读书认字。咱们也不是选拔大学生,难道要考试吗?队员们给孩子们选老师,肯定是往好了选,算起来也是公平的。”
这话也堵住了郑文文想问的为什么不考试选拔。
孙维强开口:“今晚就选,也太匆忙了!远点的人肯定来不及参加的,都是凉水塘的人投票了。”
李兴国看他一眼,说:“凉水塘的人够多了。何况你们住在这边,只有凉水塘的人了解你们,其他小队队员都不认识你们,又怎么选?”
大家提出的问题被一一解答,慢慢就没话说了。
想来大队就是故意这么突然的,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不给他们私下走关系拉票的时间和机会。
所以现在是全凭平时的表现,干活是否勤快,品行如何,沟通能力如何,能不能与别人和谐相处......给本地人留下了什么印象就是什么印象了。利益无关,事出突然,大家只会凭第一直觉选觉得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