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明白有一就有二,不想麻烦,自然是一开始就拒绝。
第116章 不回去
领粮食要算、要称、要搬, 一家家轮过去,闹哄哄的直到中午才算是快轮完了。
叶欣和沈卓也索性等到了中午休息的时间,锁了医疗站, 再一起推着车带着筐往仓库去。
这时还有几个人的, 都是知青。他们也是懒得排队半天,都先安心在宿舍待着, 到后面人少了才过来, 自然就排到后面了。现在叶欣和沈卓两人再过来, 就是最后两个人。
知青们见了叶欣都纷纷打招呼。
叶欣也打了招呼,因为和沈卓一起,就没跟他们一起聊天了。
沈卓默默推着车, 耳朵里不由自主地听到前面几个知青在聊天,本来他没在意,突然听到一个话题, 他怔了怔, 不禁回头看了眼叶欣。
叶欣认真看书一上午, 能量已经耗尽,此时又被冬日的太阳晒得浑身暖暖的,又饿又困, 不免注意力分散,见他看过来就努力睁大眼睛奇怪地看回去一眼, “怎么了?”
沈卓见她这样,就按捺住了心里的话,摇摇头:“没事。”
又有几分懊悔:“早知道耽误到现在, 咱们早点来。”
叶欣却说:“早点来, 回去早了,你不是还要下来医疗站?”
沈卓心道, 自己累点也好过她累。
终于前面几个知青都领完了,轮到他们上前。
李建邦见他们来了,一边翻着册子,一边道:“我说上午都没见着你们,以为你们被什么事情耽误了,还想叫人去喊一声呢。来了就好,你们的简单,已经核算清楚了,进来吧。”
这个简单,就是委婉的“少”了。两人默默汗颜,跟进到仓库门口,卸下筐、布袋子,准备装各种粗粮杂粮。
李建邦又想起来,道:“对了,沈卓你在医疗站上岗,情况特殊,今年工分不够,粮食不够吃的,可以给你拿钱换够个人的标准口粮。要换就现在换吧,也免得以后再跑一趟,麻烦。”
沈卓心里正想着这个,就点头说要换。
换完也是大几百斤了,跟去年一样,发下来的口粮都是由水稻、小麦、玉米、番薯等等好几样细粮粗粮组成,两人一起分三次又背又推的,才全部搬回了坡上小院。午饭时间耽搁久了,来不及归置,先去弄饭吃。
吃了饭见叶欣已经困得不行,沈卓连忙说:“你快回去午睡吧。我收拾就行。”
叶欣可不跟他客气,放下碗筷就回去睡觉了。
沈卓自己把餐后卫生做好,又把领回来的粮食归置完毕,中午休息时间就没了。他也不觉得怎么困乏,拿着书又开院门下去,继续到医疗站上岗。
下午来医疗站的人不多,沈卓就比较空闲,不过他有些心不在焉,看不进去书了。
林美华抱着小女儿带着小儿子走进医疗室,一眼看见他坐在桌后发呆,就问了句:“哟,沈卓,你在想什么呢?”
沈卓回神,问:“婶子要什么?”
林美华脸色有些苍白憔悴,抱着小女儿都吃力似的,也不追问他想什么,先往凳子上坐稳了,才说起来:“我平日总觉着累,没干什么也累,爱睡觉,但是睡得不安稳,晚上也多梦易醒,胃口也不怎么好。本来以为一段时间就好了,到现在越发难受,就来看看能不能取点药喝喝好了。”
沈卓就把桌上的脉枕挪过去,说:“婶子手放上来,手心向上,我给您把把脉。”
林美华就把女儿用一只手抱稳了,伸出一只手去,好在小女儿挺乖巧,没哭。小儿子也只是趴在她腿边左看右看,没有乱走,也没吵闹。
沈卓把了脉,发现脉象细沉,虚弱无力,跟她脸色一样是气血亏损的表现。又让她换只手探了探,还是同样的。他就说:“婶子当时产后没有休息到位,就去上工了,一场农忙下来更损耗了身体。气血不足,确实需要调调。”
林美华叹口气,愁苦道:“我也猜是这样。当时就觉得身体大不如前,可是不忙又不行,现在家里负担越来越重了。唉,劳烦你开几幅中药吧。”
沈卓点点头,就站起来,转身在药柜照着标签拿药。
妇女产后不调也是常见的症状,培训的时候就学过的,需要补血活血、调脾胃的药材,党参、淮山、茯苓、莲子……
林美华见他站起来很高了,背影挺直,人衣服也穿得干干净净的,十分精神,一看就是个大好小伙子,不禁感叹起来:“唉,沈卓,你是越长越俊了,跟叶知青真般配极了。我家瑞瑞将来要是能长得跟你一样高一样俊,又学得一门赚钱本领,我就心满意足了。”说着摸摸旁边儿子的头。
沈卓只在意前面一半话,一边取着药,一边就忍不住嘴角上扬了。
他知道以前队里不少人虽然也不喜欢叶欣,但叶欣毕竟是城里来的知青,身份不同,而他这样的家境竟然能跟知青定亲,觉得他配不上她,委屈她。
终于现在别人觉得他跟叶欣相配了,这很好。
林美华也知道他不爱说话的性子,自己继续说着:“说起来,你跟叶知青年纪小的时候定亲,这快两年的时间一起长高长大的,真是比那些相亲就结婚的强些,相互了解够了,以后就没那么多矛盾。年后,叶知青也满十八了吧,你俩是不是可以结婚了?”
沈卓听到这里,不禁动作一顿。
虽然他心里也一直隐隐在期盼着和叶欣结婚的日子,但总感觉她还很小,还没长大似的,所以知道这件事情还要再等等的。
但此时经村里婶子一提点,他才清晰地意识到,对啊,叶欣明年十八了。
女孩十八岁,就已经到了结婚年龄。
这么一想,他心情突然激动起来。
但也就是激动一会儿,又冷静下来,因为自己明年才十九,还没到结婚年龄。
根据五零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婚。
所以,还是要等一年的……
沈卓默默叹了口气,又继续拉开下一个药柜取药。
先取了三副,包起来,跟林美华说:“您拿回去,最好是与猪肚或是猪排骨煮成汤吃,这样比较滋补,也容易吸收,有更好的调效果。”
林美华听了说:“那我拿回去再等等,到杀年猪的时候,看看能不能抢到一点儿猪肚,到时候再一起熬汤喝。”
沈卓也知道乡下买肉难,没法劝她早点吃早点好,便不再说什么,收了钱,记录好。
等林美华走了,没人来,他又拿出书来看。
看一会儿,又不自觉走神。
叶欣下午就在家,进空间忙一会儿,忙累了出来坐着看会儿书,学习学习。
学累了就到屋后看看鸡鸭下蛋了没有,又看看菜地。
虽然学习还是那么枯燥,但是环境比以前在教室上学要宽敞舒服一些,劳逸结合,接触自然也更能轻松心情。而且家里很安静,还是能学习进去的。
她之前已经把初中课本看过了一遍,都很简单基础,没什么问题,今天才开始看高中课本的。效率已经算很高了。
到傍晚沈卓回来,她也不下去溜达了,天天瞎溜达也会腻。人家鸡鸭蛋也没吃那么快的。
现在天气冷了,烧火没有夏天那么炎热难熬,反而温暖舒服,她又乐意坐在灶前小凳子上烧火了,沈卓就添水洗米下锅,洗菜切菜。两个人一起忙活晚饭。
沈卓切着菜,跟她说起话来:“领了粮食,要不要做点什么饼子吃?”记得她去年就做了杂粮饼,柔软香甜,很好吃。
叶欣点头:“做啊。这样中午也不用那么忙,用炭火烤烤,就着茶水对付一下。”毕竟做饭也很麻烦的,早晚麻烦两趟就够了。
沈卓就问她:“你喜欢什么饼子?我给你做。”
叶欣想了想他做过的鸡蛋饼、煎饼、各种馅饼……说:“你做的都挺好吃,我都喜欢。”
听她这么说,沈卓自然是很高兴。高兴了一会儿,又有点失落,“还是做些好放好拿的,不脏手,吃也方便。”
叶欣看他一眼,说:“没关系啊,吃了洗手嘛。”
沈卓却说:“总有路上不方便的时候。”
叶欣略微皱眉,一时以为他想研究出好吃好带不脏手的饼子,好出门走诊的时候吃。出门带饭毕竟是不太方便的,冬天也容易冷,带饼子就好许多。
她这时候没深究,接下来几天才发现他有点不对。
比如,好好的他突然就失落一下、走神一下,除了研究一些干粮,还要准备一些方便携带的干货似的。
她才慢慢反应过来了。
这天吃完饭,见他吃着吃着,突然又一脸舍不得的表情看着自己,就笑着问他:“你最近都在想什么呢?”
沈卓低声说:“想你回家探亲的事情。”
没错,他这几天想的都是这个。
那天领粮食的时候,听前面几个知青说到了这个话题,他才猛然意识到这件事情。
可能是一直和叶欣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她也几乎不说城里家里的事情,导致他都忘记了还有这回事。听到别人说起,他才意识到叶欣是一名已经下乡两年的知青,按规定可以回城探亲。
当时他心情就有些复杂。叶欣过年回家探亲,自己就孤零零的,很难受、很舍不得;但是听着那些知青期待、高兴的语气,他也解叶欣离家两年,肯定十分思念家里了。所以自己就算是不舍得,也不好说什么。
心里已经认定了她会回家探亲,他就想着给她一切打好,让她到时候妥妥当当地上路,高高兴兴地回家。
知青回家探亲,应该是在分了红又分了肉之后,腊月二十五左右才启程的。也就还剩十来天时间,提前准备好才行。到时候缺了什么,也来得及去买的。
所以这几天,他就开始做一些准备,给她路上吃的干粮,给她带回家的见面礼,还有一些她路上可能会用到的东西。
坐火车辛苦,得在上面过夜的,过年的时候肯定人多又挤,不安全,她这样漂亮干净的女孩,不知道会不会被人贩子盯上。他又是担忧又是舍不得,觉得自己得用心点,让她尽可能在路上轻松一点……
叶欣看他皱着眉头,又陷入思绪里了,不禁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问道:“你怎么知道我就要回家探亲了?”
沈卓回神,语气掩饰不住的失落:“你来了两年,才第一次能回家,肯定想回家看看家人的。”
叶欣好整以暇地看着他:“所以你就闷不吭声,准备送我回家了?”
沈卓点头,说:“可能准备得不妥当,你看看还要什么的,我再给你准备。要是家里没有的,咱们就赶集买。明天十五,发了工资,咱们去县城买也行。”
叶欣听这话,知道他应该就是家里瞎准备一下,没有乱花钱,放心了,说:“又去县城,钱都要花没了。过年怎么办?”
沈卓一愣,说:“我过年没关系,你回家要紧,想买什么就买。之后年底还有分红的。”
叶欣说:“你今年才挣几个工分?分红也没几块的。”
沈卓说:“我不用花几块。”
叶欣又问他:“我回家了,你不是就一个人孤零零过年了?”
沈卓闷闷地嗯了一声。
她不在,他可不就是自己过年了。一想到她不在,他就没心思了。
他本来就是简朴的人,又没有人情往来,过年也不用花销什么的,钱都给她带回去好了。穷家富路,她带多点钱,路上想吃什么好买,也舒坦一些……
叶欣看他这个样子,不禁无语。
也不想再逗他了,直接道:“别想了,我不回去。”
沈卓一愣,随后就有些惊喜,又有些不敢置信:“你不回家探亲?为什么?”
叶欣白他一眼:“陪着你不好吗?还问为什么。”
沈卓为这话高兴和感动,她竟然为了陪他不回家。但一想到她与家人两年没见面了,又不忍心。就强忍不舍地说:“你愿意陪我,当然好了。但不用这样,我自己过没关系的。你还是回家探亲吧,跟家人团聚过个年。我等你回来。”
叶欣说:“我不想回去。”
沈卓愣了愣,看出一点了,“是不是跟家里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