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天气热,叶欣胃口都不怎么好,肉也不想吃了,也就不急着赶集买,这也是她瘦了的原因。
五月中的时候,叶欣就收到了家里的来信,是邮递员送来的。信上大姐说妈生了个小弟弟,母子平安。叶欣当时看了,觉得男孩挺好,这样的家庭,要是生了女孩又是一个被剥削的苦命人罢了。
之前打算是寄点东西回去的,现在想想算了,费那个钱干嘛,她还是攒着改善自己生活吧。
加上又赶上农忙时期,谁也没空去,就直到现在还没有写回信。
现在闲一点了,倒是可以去一趟镇上,买买东西,补充吃的用的,再写一封回信。
其他人也是,一口气憋了两个月,现在都想去赶集放松放松。不过也不好一窝蜂扎堆去,有一批在月底二十九去,另一批在下个月初三。叶欣知道王小薇、郑文文、江静雨、张康明四人都是初三去,她也就初三去。
那时候正好沈卓去培训班,顺便早上载她去就好,不用再多跑一天了。
这个暑热天气出门,可晒可累呢。
说起来这个赤脚医生培训班断断续续的,时间分散安排在冬天、春天、夏天,可算是严寒酷暑都体验过了,潮湿泥泞的春天也淌过了,何尝不是对学员的一种考验。要是心性不够坚定、意志不够坚强的学员,都坚持不到现在的。
七月再去培训班的时候,叶欣让沈卓早出晚归,避开炎热的时候,也叮嘱他带上草帽和凉茶,别让自己中暑了。
沈卓也听话,反正现在又不是特别忙了,最后一周,他再努力冲刺,煎熬一下,很快就可以彻底结束了。
培训班上李光耀见了他,笑道:“我让堂姐夫喊你喝喜酒,到时候一定要来啊!”
沈卓心道不是现在就天天见面,怎么好久不见要去吃饭聊天了?他只是点头:“来。”
初三那天,叶欣就背着筐被沈卓载着早早出发了。
现在天亮得早,早上也热出一身汗了。
到了镇上分开,沈卓去学校。叶欣还是去农副产品市场。
她这次也带了一些菜,以及这段时间攒的不少鸡蛋。为了带这些鸡蛋,可是小心翼翼,用她冬天最厚的衣服裹着,不然一路颠得都要碎了。
就是她冬天厚衣服就这么一件,到了年底要重新买了。不过也不必可惜,那衣服本来就穿旧了,还破了口子,加上她毕竟长高了些,不太合身了,去年勉强再穿一年已经是极限,今年就买新的吧。
所以现在赶紧挣钱吧!
叶欣把筐上面的青菜都拿出来摆开,然后露出上百个鸡蛋,吆喝开了:“卖鸡蛋,卖青菜——”
熟悉的买菜人一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就赶过来了,“哎哟,今天运气不错,又碰上你这小姑娘卖菜了!来来来,青菜鸡蛋我都称几斤!”
没有多久,叶欣带来的东西就售空了,收入五块多。
其中大部分都是卖鸡蛋的,果然还是要比买菜多赚一点的。
她收了钱,拧开杯子喝了点凉茶,然后趁早不挤,先去供销社买了东西,再去邮局寄信。
信也简单。先是祝贺一句妈妈和弟弟母子平安,然后解释一句自己这么迟才回信的原因——因为农忙,抽不出空来。最后就是惯例一句祝姐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搞定!
寄了信,她也不走了,就在邮局待着。
之前跟王小薇她们说了,自己就在这等她们。因为他们一般来了镇上也会来一次邮局的。天那么热,她就不跑来跑去的了。
坐在这的时候,不免想到了上次帮一个老大爷写信的事情,内容是一个男知青的口吻,说要结婚了和家里要钱办酒的。叶欣之前想着打听一下,一忙起来也是忘记了。这二三个月过去了,想必他家里已经接到消息又回过来了,不知道办了没,或者有没有什么变故的……
坐着等了没多会儿,九点多,王小薇一行人就来了。
现在天亮得早,她们六点多出发,八点多就到了,买了会儿东西就过来,寄信找信,然后和叶欣碰头。
王有为也来了,他要结婚了,更是要去采买一番,只是他要去县城的。他过来也是先来取信,之前婚事商量好,他就写了信回家告知,现在家里的信已经寄过来了。
现在王有为一边拆了看了,一边告诉几人说:“山长水远的,这里又太偏,交通不便,我父母年纪大了不忍心让他们长途跋涉,家里两个弟弟妹妹也成家了走不开,我就说让他们都别来了。以后找一年,我带媳妇回去见见面就是了。”
王小薇道:“你一番孝心,家人也解的。”
王有为点点头,就要跟他们告辞了,准备上县城买东西。
叶欣及时提了一句:“有为大哥,之前说你亲事顺利的话,我赞助你办酒席的鸡蛋,你要多少鸡蛋别买了。还有瓜子、青菜这些,我那也有不少,你要的话我都赞助了,算是我这个知青小辈的一点心意。”
王有为闻言就笑道:“那好,我不跟你客气,都知道你的鸡蛋好吃。办的大概五桌这样,鸡蛋你给我留出三十个够了。青菜倒是不缺,她家也种了不少。瓜子倒是也要的,不过不好再白要你的,市面上卖多少钱,到时候给你,也省了我再买了费劲背回去。”
叶欣觉得他也干脆,就笑着点点头:“那好,等回去了再说。”
随后王有为去等班车去县城了,几人再一起逛逛看了会儿,实在很热,没有什么兴头,十点多就一起回去了。
王小薇、郑文文、江静雨、张康明,加上叶欣五个人,一起背着背篓往回走。
路上,叶欣就询问份子钱的事情。
跟知青们熟悉了之后,能问她们的自然问她们。村里婶子们有时候过分热情,也毕竟是结了婚生孩子的,偶尔会说一些叶欣不想听的话,又因为是长辈,还不好不听。
王小薇虽然也没有参加过这儿的婚礼,但是在这久了,听说得多,就知道:“一块钱是寻常的,大多数人都是包一块。两块钱就是多的了,算是情谊深厚的。再多就超过了。”
叶欣点点头,又问:“那我和沈卓一起去,包一个还是两个?”
王小薇笑道:“你们算是一家的,包一个就行。”
叶欣看向江静雨和张康明,“那他们俩呢?”
那两人就红了脸。张康明说:“我们不像你跟沈卓是订了亲过了明路的,就还算是两个人的。”
郑文文打趣道:“那你们也赶紧定亲吧,到时候也算一家了,也能省一份钱了!”
张康明就不好说了,只转头看江静雨。江静雨脸红地扭头瞪郑文文:“你现在净说人家,以后看我们怎么说你!”
叶欣也是老被郑文文打趣的,现在就帮腔道:“就是!到时候咱们非说得她抬不起头来!”
郑文文仰着头,毫不畏惧:“恐怕你们没有机会了!我可不在这里找对象,我还是要回城的!”
她倒是一如既往地坚定,哪怕身边纷纷谈恋爱结婚的,也不受影响。
在这点上叶欣很佩服她,要是真能坚定等下去,终会如愿的。
她转头继续跟王小薇说起份子钱来,说:“我和沈卓毕竟是两个人,吃饭也吃两份了。要不我给包个两块的吧?”
王小薇说:“也行,算是你们照顾他了。他估计起了房子之后就一穷二白了,在年底分红之前都会过得比较拮据。我也准备包两块的,算是我跟他多年同志情谊。——你们其他人包一块就行。”
郑文文、江静雨、张康明都点头,对她这个知青大姐的指点很信服,就说包一块好了。
这事说定了,叶欣想起之前在邮局里想起的事情来。
她就顺便问一句:“咱们公社下面有一个叫沙江大队的?”
王小薇道:“有。过年时说最盛大的江边庙会,就是在那边,其实算起来是我们丰水大队隔壁的,不算很远。只是隔山隔水的,走起来也不近。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叶欣就说:“之前三月里,我跟大队长一起迎接新知青,当时等的时候,听到一些大队长闲聊着说有些知青不老实,招惹小姑娘什么的。中间好像听到过沙江大队似的,这会儿突然想起来了,就顺口问问。”
张康明这时候开口说道:“还真有这样的事情。不一定是沙江大队,我之前一趟来的有个知青在另一边的山溪大队,说有知青品行败坏,男的勾搭当地小姑娘,女的去招惹当地男队员,搞得乌烟瘴气的。另外也有本地人不老实的去勾搭知青的,也有当地风气不好,欺压知青的,那些人走也走不了,又没有父母亲人在身边,真是过得很惨。”
江静雨惊道:“还有这样的事?”
叶欣倒是知道这年头上山下乡的人许多过得很煎熬。种地劳作的辛苦就罢了,忍忍还能适应生存下去,可还要忍受一些之外的委屈,那真是苦不堪言。甚至也有年纪轻轻死在当地的。
郑文文来多了一年,应该也听过一些,也不是很惊讶。
来了多年的王小薇更是听得多了,叹了口气道:“其实咱们也该庆幸,丰水大队虽然也是穷山恶水,但是风气算好的。大队长小队长处事也算公正,起码没有欺压咱们知青的。”
张康明赞同道:“确实,咱们的大队长约束管得好,知青和本地队员还算相安无事,一直以来也没出过特别闹腾的。”最闹腾的,恐怕就要数叶欣了。
叶欣也想到了自己,只能若无其事地接一句:“确实,咱们丰水大队目前没有特别坏的。”
只是这么一来,根本打听不出可靠有效的消息。
也是,大家都不认识,也没有在沙江大队的熟人,叶欣只能猜测是男知青招惹了本地小姑娘被人家里发现了,不得不结婚;或者人家看上他了,强压着结婚。
不管哪种可能吧,暂且应该闹不出人命的。
她也不能莫名其妙跑去那边打听啊。
在中午回到了凉水塘,个个汗流浃背。
哪怕是叶欣,再爬完一个长长的坡回到院子之后,也是汗津津的,东西都来不及,赶紧打了桶清凉的井水上来擦擦洗洗,歇一会儿。
其实在院里还好,靠着山,树荫遮挡,山风拂岚,也就中午太阳直射的时候比较难受,其他时候不至于热得受不了。
不过叶欣还是觉得热,直接进空间了,里面更舒适。
一进去就闻到花香,清幽,淡雅,盈满整个空间。
碧云树还在开花,绿叶之间是数不清的洁白如雪、星星点点的小花,持续散发着香气。根据书上记载,要开一年的。
几个月过去,叶欣也已经渐渐熟悉并爱上了这股花香。不仅不会被再受困扰,反而觉得在花香中干活更轻松、更愉快,身体也更轻盈。
现在空间里的地块几乎没有空着的了。
一块是种主粮的。之前是种水稻,等仓库堆了很多之后,她就决定先不种了,改种麦子。这次麦子收获之后,她偷偷捡了些麦穗进来,在空间灵气增幅作用下,已经收了一季,继续做种子,现在都种了麦子。
一块是鱼塘跟荷花池。鱼塘里的鱼已经长得很大了,产卵后,又有了小鱼,倒是真不用她操心,只要喂喂就好;荷花池里当初李光明给她挖来的几个莲藕子也发展壮大,长成了一片,虽然还没成规模,但也不远了,碧绿的荷叶和开放的荷花也散发出一股清香。
一块是果林。里面大大小小的果树都在拔节生长,长高,分支,树叶茂盛,但基本还不到结果的时候。也不急,也不操心,就让他们长吧。
一块是药田。里面也是种满了药材,草本,木本,藤本,长得比较混乱,也渐渐茂盛,叶欣有空的时候打一下,没空的时候主要是摘一个角落里的菊花——现在她已经用上自己种的菊花泡茶了,味道更好。
一块还是种了葵花,正在开花,一个个硕大的花盘,金色的花瓣灿烂耀眼。等着收获吧,瓜子是吃不完的,根本吃不完。
一块是养家禽的。这也一分为二,一半是之前种饲料的,也就是玉米,后来玉米库存也够了,她就改种一些豆子,已经种过绿豆,现在种红豆,之后可能还种种黄豆、黑豆的,各种都种一些;另一半弄了鸡舍,里面的鸡正在给她源源不断地下蛋呢,也稳定带来小钱钱。现在鸭子也长大了,快到了下蛋的时候,鸭子是迟一些的,到时候有小鸭了也能带进来。
还有一块最生生不息的菜地,也就是叶欣最花心思的,天天都忙它。
最后一块地,她种了些百香果,架子搭起来了,但还没有形成规模,上面结了一些果实,有青青的没熟,也有逐渐变色的;百香果旁边,种了一地西瓜,一个个硕大圆润,又是成熟的时候了。
叶欣觉得百香果还是酸的,就没摘,跑去摘西瓜了。
好像比上次种的好吃一点。
夏天吃西瓜,舒坦。
下次放井水里凉凉,更好吃!
隔天下午,王有为从县城采购回来了,叶欣就带着鸡蛋和瓜子下去,为其办酒大事添砖加瓦,也顺便赚一点小钱钱。
跟王有为说完了这个事情,她准备回去,却被江静雨叫住了。
江静雨一脸惊喜地跟她说:“叶欣,我的鸡下蛋了!”
叶欣也惊讶:“哦,是吗?什么时候开始下的?”
江静雨道:“就是今天!刚刚我才发现的,鸡窝里有一个蛋了!”说着就兴奋的拉她过去看。
叶欣过去看了看,他们的鸡舍受叶欣的影响,也打扫得很干净,弄得柔软舒适,里面几只鸡养得也不错。
里面果然有一个白白的鸡蛋,显然刚刚江静雨发现了,记得第一个得放着让母鸡认窝,所以就没捡。
江静雨和张康明努力伺候了三个多月,总算是看到成果了,一向文静的她都高兴地脸色涨红,跟叶欣说了许多话,表达激动之情,还有感激叶欣教她养鸡。
叶欣也为她高兴,“不错。第一个母鸡下蛋了,其他也会陆陆续续下的。只要你们继续照顾好,不愁没有鸡蛋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