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音不管这些,手里的事交出去后,她只剩下手里的产业。
一部分产业该分割点分割,变卖的变卖。
她已经攒了几个金库,真金库。
金库里堆满了黄金,若说全球首富非她莫属,这笔钱她藏着谁都没说。
连皇帝都没有说。
产业再次瘦身,连银行的股份都卖了大半给户部。
纸面上的财富她没有放在心上。
如此过去半年,新帝还是事事来问,这个太上皇看起来跟做皇帝时没区别。
住了半年,新帝已经熟悉朝政,只是官员是老臣,还有些倚老卖老,给皇帝制造一些障碍。
六月份,几位出海的皇子归来,十四皇子更是一回京就跑到了园子里,至于什么进宫拜见新帝这种事,完全当不存在。
新帝也很快过来。
屋内是十四皇子的哭诉声,宝音站在外面,看到了匆匆进门的新帝。
新帝脚步慢下来,宝音冲他使了眼神往外走,新帝自是跟上。
宝音询问了几句朝中的情况。
新帝慢慢说了,还说了难处。
宝音点头,“太上皇一向优待老人,这些年熟悉的面孔一个个消失,他难免对这些人宽容了些。”
说着她沉思片刻,“下半年我和太上皇准备去周边玩玩,远离京城一段时间。”
新帝一听,颇为震惊,“您二位要出远门?”
似乎奇怪都花甲老人了怎么还想着往外跑。
宝音点头,随手摘下一朵花,“趁着还能出去走动四处看看,总不能连大好河山都没见过。”
新帝眼神怪异,宝音笑道:“是你汗阿玛主动提出来的。”
新帝神情立马变了,脸上多出了动容。
宝音拍了拍他肩膀,“好好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用担心我和你父皇,我们也就四处逛逛,余生的这点光阴总不能全耗在京城这个小地方。”
不大一会儿十四从屋内冲出来了,出来后看到宝音和新帝,步伐变慢走过来行礼。
“拜见太上皇后,拜见皇上。”
宝音点头,语气很亲近,“十四回来了,路上可遇见好玩的事?”
十四皇子低头,“看了不一样的人和景,皇额娘,请原谅儿臣先行告退,儿臣想去探望一下额娘。”
宝音笑着点头,“快去吧,你额娘盼着你回来,往后你们兄弟要同心协力。”
十四皇子低着头退下。
宝音看了一眼没作声的新帝,然后领着他回去。
屋内太上皇脸色颇为复杂,见两人进来很快收敛了神色,“老四过来了。”
新帝一开口就是为十四道歉。
太上皇摆手,“那小子我不比你了解,行了,你要是没事就回宫吧,没事也别过来打扰我们。”
新帝见状退下了。
屋内平静下来。
[十四闹了?]
自家老子趁着自己不在家偷偷把家分了,十四会闹大致都能预料到。
太上皇冷哼一声,“随他闹去,十四是老四亲弟弟,总不能亏待他。”
宝音也没有多问这件事,事情已经成定局,十四再闹又能怎么样?又不是小孩分糖果,闹一闹就能推大人的分配不公。
“不是说去山东吗?先去泰山逛逛?”
她可是知道皇帝跑过泰山都是在周边走走,可没有上去。
眼下卸去了皇帝那层身份,自然不需要顾及那么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虽然不容易也没那么简单。
皇帝起先嫌热不愿意出门,不过在十四当众下了新帝面子,闹了几场后意识到自己在京城就是十四他们最硬的靠山,思索后答应了宝音的提议。
老夫妻二人领着五十多个人坐着汽车离开了京城。
第一站是唐山。
唐山这地方对于他来说不同寻常,这里埋着他的皇祖母、父母和嫡母。
第一站祭拜亲人,或许是担心日后没有机会再过来,一行人在这里停留了三天。
三天后才启程前往泰山。
大清通往各个省的官道都修了水泥路,一部分是朝廷朝政拨款,一部分是地方税款,当然这些款项是不够修起这么大的交通路线,所以每个出入口都有收费的地方,官道的收费用来偿还从银行的贷款和本金。
还有一些省的道路有地方富商参与,就是按照资金投入来享受道路分红,一般来说只要王朝不灭,这个钱就能源源不断收下去。
这样的工程还有许多,都是将一些士绅跟国家工程强行绑定。
这个政策目前看不出来后果,如是大清灭了,好歹这些工程还能够留下,当然两百年后这些工程能剩下多少就不知道了,最起码遍地的水库可以留下。
这两年兴建起了修水库建发电站,再将电卖给朝廷。
水库是库库的修,看不出来好坏,不过北方也确实缓解了用水困难。
南水北调工程是属于新帝的政绩,他要是能干成就干,干不了之后的国力也没办法支持。
宝音自己的财产全都储存起来有自己的打算。
她也没有几次推进科技的想法,留点基础,超越国外一百年就足够了,往后她也管不了,能推进就推进,推进不了,自有人推翻这个王朝。
官道走起来还算顺畅,汽车开起来开开停停,再避让别的车,不算慢也不算很快。
到了泰山,一行人入住酒店。
如今名山大川附近都开始开发旅游,大部分人穷,总有富人存在,这些人总是要拉出来消费,不消费哪有税,财富如何流动起来?
泰山这地方也修整过,一些崎岖的山道都改造过,难走山道也安装了水泥钢筋栏杆。
在泰山他们就跟寻常游客一样,走走停停,看看某处风景,也自有人帮他们拍照。
山上住了一个月,皇帝留下了不少诗,然后心满意足前往下一个地方。
看完山后自然是要看海,尝试过赶海后,坐着游轮海上冲浪海钓,海边住了半个月赶上了台风,真是世界末日一般,看着外面的黑云,和狂啸的大风,留诗三首。
宝音不爱看他的诗,一来是欣赏不来,二来嘛,现代人看到诗就反射性想做阅读理解,脑壳子疼。
台风过后,城池一片狼藉,百姓见惯不怪的走出来收拾残局。
倒塌的树木拦路,经过三四日才清理干净。
获得是大海变化太过无常,内陆的人很难不产生畏惧,这次之后他们行程转向内陆,沿着黄河往洛阳方向走。
一来是他想看看如今的黄河水道,黄河他修了半生,好歹看看如今状况如何。
黄河两岸都种了树,河南本就是平原,一望无际的平原,到河岸边还是有大量农田。
两人看了都不由皱眉,黄河水流湍急会冲掉河边的泥土,贴着黄河种地是方便,可田地是没办法固土,按照当初制定的政策,沿河岸一里内是需要造林,不允许开垦良田。
这就是违反了当初制定的政策。
宝音本来是想找人问罪,被他拦住了,“传讯给老四,让他处理吧。”
察觉到当初制定的政策出现了变故,他们在周边停留了两人,又继续往上游走。
之后发现的状况都发送电报传达进京。
抵达开封也没见消息传来,不过宝音还是收到消息,新帝派了钦差私自调查。
这种地方糊弄中央的事哪怕后世都没少了,那样信息发达的时代,不还地方在山上铺假草皮来糊弄卫星,还有人在地里种白菜来骗取农业补偿。
这些是平民百姓能赶出来的吗?
许多农业补助,百姓连听都没听过更不要说申请了。
许多补贴,怕是一下来,就被有心人提前给申请了。
弄虚作假从古至今都没变过。
还是那句话有些政策是好的,到地方就变了味。
这次两人离开也是空出位置让老四整顿,老四是真能下狠手,想来憋了半年的窝囊气,今后要撒出来了。
这半年大概也看清楚了朝中某些人的嘴脸。
开封玩了几日,这里已经不复宋时的汴京繁华,黄河改道几次淹没开封,到后世听说古汴京被埋在了地下。
坐船去了洛阳,看了六朝古都的长安。
长安县这会儿隶属于西安府,上了城墙看了古寺感受了一下千年去唐太宗的痕迹,之后沿着黄河继续北上。
甘肃这地方皇帝并不陌生。
两人算是沿着李家的发家地走,看了被黄河一分为二的兰州,还有中东面孔的阿拉伯人。
上了黄土高坡,这几年不断搞绿树种植还是有点效果,绿化上来,生态也跟着变好,这都是肉眼可见的。
离开了兰州继续往北,过长城从五原到包头。
沿途不断有人在搞绿化,许多都是宝音名下的慈善行业雇人来做,一方面是给人一份工作,一方面是搞绿化。
这些年就没断过,二十年来不断有人加入也不断有人离开。
一部分没办法带走的钱宝音喜欢用这种方式回馈出去。
至于说将她的私人财产留给皇室?
她没有想过,皇室最不缺钱,不说留在手里的皇庄田地山林,就是投资的产业每年也有不少收入,这些够花了。
她手里的这些财产更希望用在改造环境上。
草原上也修了一条水泥路,防止草种顶裂水泥地面,地下铺的土都是熟土,哪怕有种子落在上面也不会生根发芽,这里千年来官道的铺设方法。
草原上的路不是直行而是蜿蜒曲折的,不时还有成群牛羊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