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读?”那叫池阳的抓来抓帽子道:“是来自西洋的句读符号吗?”
“啊,你知道?”有人惊呼出声。
池阳意外,“你们不知道吗?西洋人的书都有这种符号。”
很巧,他家在宁波,宁波就有不少洋人传教士落脚。
有人更加愤怒了,“竟然用蛮夷的句读符号来断我华夏文章!”
“我觉得我们应该团结起来,让官府取缔这种乱我华夏文明的小报!”
或许是枯燥的读书日子太过乏味,有人想追求刺激,这个提议出来后响应者众,跟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这股浩浩荡荡的声讨活动很快在各省会馆蔓延开。
隔天就有声讨在个别官报上报道出来。
不过官报的受众只有官老爷们,这种朝廷政令的第一手信息,连商人都没资格享受,更不要说普通百姓。
所以这声讨初看声势浩大,实际上只传播在小范围内。
普通人全都被《世界新闻报》上爆料的那二十万两白银给牢牢吸引住了注意力。
露富的效果很显著,来工厂报名的人更多了,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香厂、皂厂是贵妃开的。
贵妃可是有二十万两银子!
越来越多人涌到之前招人的厂门外,贵妃娘娘有钱,出手大方,谁不想挣她这份钱?
***
乾清宫东侧殿,皇帝考核完太子和大阿哥课业,随口问了近来宫中最热门的话题。
“保清、保成,你们二人对于贵妃状告生父一事有何看法?”
大皇子积极道:“儿子觉得贵母妃做得对,纳兰佟桂敢扣留贵妃私产就应该狠狠惩罚,让他明白尊卑!”
皇帝不置可否看向旁边的太子。
“保成,你怎么想?”
太子沉稳道:“儿臣认为此事应该依律法照办,贵母妃没有以皇权压制,而是选择诉之公堂,从法律层面上寻求结果,本意就是维护我大清的法律。”
“儿子不赞同,贵母妃这案子根本没有法律可依……” 大阿哥插嘴。
皇帝扫了他一眼,见他闭嘴了,又看向太子,“保成,你继续说。”
“是,儿臣也认同大哥观点,此案发展到现在已经很明朗,就是我《大清律例》在这方面有漏洞,只要汗阿玛补回这些漏洞即可。”
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漏洞,《大清律例》就是从法律上抹去了女人的身份,让女人依附男性生存,将女人归分为男性财产。
满人入关沿用明法本意是稳住汉人,许多法律本就跟满人自己的法律有冲突。
治理旗人和治理汉人其实是施行了两套方案。
旗人女子也享有一定经济自由,此案之所以闹大,说到底还关系着满汉之间争夺对天下的话语权。
谁也没说贵妃用《大清律例》来打官司有错,这是先帝颁布的有什么错?
皇帝心里还算满意,这个太子很好,没有被儒家带歪,讲什么愚孝那一套把戏。
这件事说到底很简单,只要他下一道圣旨就能解决。
但是做事不是简单粗暴就能达成目的。
有时候政策出发点是好的,到下面就成了恶政,更不要说天下还是汉人居多。
底下人有千百种方法糊弄他。
皇帝也不想弄得收不了场,最好的结果还是他顺应天下大势“不得不”下旨修改。
皇帝扫向一旁还没桌子高的三阿哥和四阿哥,三阿哥有点事不关己的安静,四阿哥倒是一脸跃跃欲试。
他直接忽视了,这个儿子倾诉欲强,有点话痨,真要让他开口,一下午时间都得赔他身上。
也不知道德妃怎么生的,他跟德妃都不是话多的人,偏偏生出一个小话痨来。
“保清、保成,你们也学了两年史书,回去翻阅史书,写一份历朝法律层面对女性赋予的权益交给朕。”
他又看向眼露渴望的四儿子,补充了一句,“小三、小四也写一份。”
第31章
四阿哥小脸满是兴奋, 今日汗阿玛也给他留了课业,之前这是大哥和二哥才有的待遇!
他兴奋地回到景仁宫,刚想要将这个消息分享给额涅, 就听见正殿里间传出的说话声。
“娘娘何必伤怀,没有亲生的阿哥又怎么样?四阿哥一直养在您身边,谁还能说不是您的儿子?”嬷嬷小心劝告。
实在是今日的事太恶心人。
一早娘娘还高高兴兴等待福晋进宫, 结果呢,竟然劝说娘娘召庶妹进宫陪伴。
这哪里是陪伴娘娘,分明是把人弄进来生阿哥的。
嬷嬷看着自家娘娘恹恹模样, 就气得咬牙。
佟佳氏看着玻璃窗, 怔怔道:“我有点羡慕延祺宫了,要是我能像她那样狠下心肠就好了。”
因为狠才能不受家里摆布, 因为狠才能不为难自己。
门外的四阿哥愣了一下, 他后退几步揉了揉脸, 然后做出一副神采飞扬的模样冲着屋内喊, “额涅, 儿子回来啦!”
佟佳氏收起颓废模样,勾起嘴角眼里满是温柔道:“快过来让额涅看看, 今日怎么回来这般早?”
四阿哥仔细打量了佟佳氏一眼, 见她脸色正常才松了口气。
“额涅, 你看, 这是汗阿玛出的题!”
佟佳氏接过去。
小阿哥叽叽喳喳地诉说着上书房里那些, 老师教了什么,汗阿玛问他什么,他怎么回答,汗阿玛又怎么给他们出题。
佟佳氏看小阿哥头上有薄汗,掏出帕子给他擦了擦, 还接过嬷嬷递过来的蜜水喂给他。
小阿哥满脸幸福,趴在她膝盖上,仰着头一脸期待问,“额涅,汉人的法律我可以问老师,旗人关于女子方面的律例您能跟我说说吗?”
佟佳氏怔住了,因为她从来没有关注过这方面。
***
小汤山,十来亩地上一下子挤满了人。
老李叉腰中气十足冲着队伍喊,“不许插队,插队的都赶出去!”
说完他举着茶壶对着壶嘴吸了一口,一扭头看见脚步匆匆的蓝玉。
“蓝玉姑娘,怎么这般着急?”
蓝玉调转步伐将他拉到一旁低声道:“老李出大事了!”
老李嘿嘿一笑,“能出什么大事?”
之前因为不能大肆招人,平整完地的人回去,只留下不多的修暗渠。
现在有主子做靠山,也能大肆招人了,老李还想大干一场,在冬日来临前建好房子。
蓝玉一脸急切,“你是不知道小报一宣传,有多少人往咱们这边来?”
“能来多少人?”老李不在意问。
蓝玉小声报了一个数,“两千多,这还是刚开始。”
老李打了个哆嗦,不敢置信问,“怎么这么多?”
他眉头也跟着皱起来,看了一眼排队的人,扯着蓝玉走远了一些。
蓝玉小声道:“一些来自尼姑庵,大部分是之前放出宫的前朝宫女,这些人在尼姑庵日子不好过,一听庄子是贵妃的就跑了过来。”
她瞄了一眼队伍里不少身形挺拔的妇人,又看向队伍后面不少拖家带口的人。
“还有就是京郊附近的农户,之前朝廷应允百姓开荒,这些熟地有不少被当作荒地被人圈走,一些人带地投身为奴,也有人不愿意来这里碰碰运气……”
“知道贵妃娘娘手里有银子,来投靠的人更多了,你别看今日人多,后面说不定会更多!”
老李深深皱起眉头。
“要不就说不招人了?”蓝玉试探性问。
老李瞥了一眼越来越长的队伍,没好气道,“你觉得现在能行吗?”
也不怕被人给生吃了!
“那怎么办?”蓝玉急了,“咱们可养活不了这么多人!”
老李一跺脚,“这事我们处理不了,且问问娘娘吧!”
自己地盘一下聚集大批人,昌平州衙门呈现高度警惕。
按照朝廷律法,民间未经允许是不允许出现超过两百人的大规模聚集。
眼下少数有上千人,这可是远远超过了限定这个数目。
“明府,打探清楚了,都是去小汤山。”
昌平州通判向知州汇报。
地方百姓都知道小汤山庄子是谁的,昌平州衙门怎能不知?
一听是去小汤山,知州松了一口气,起码这件事不需要汇报九门提督了。
不然京城脚下汇聚了一大批人,他不及时汇报,是想滚回家吃自己吗?
“上报顺天府吧。”知州选择将烫手山芋扔出去。
***
“娘娘,接下来可如何是好?”
蓝玉先递了消息,等了一天才能入宫,一见面就将外面情况给说了。
宝音沉吟片刻后询问,“被占去的土地多吗?”
“多,怎么不对,直隶这种情况最普遍,越是靠近京城越是常见,许多百姓花费几年开荒,将荒地变成熟地,一转眼就被圈走,有地契的还好些,没地契的就只能眼看着自家地变成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