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_分节阅读_第384节
小说作者:玄北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9 MB   上传时间:2025-02-09 18:23:28

  毫无疑问是一张脸面,也就是名声。

  因名声有污,无颜活在世上的不少。

  所以当看到新一期小报上头版上的一个豆腐块内容,不少人都惊掉了下巴。

  当然更多人是暴怒。

  “无耻,什么叫霸占土地不还?这本就是我们的地,是被人强抢而去!”

  “我要告到太庙去,这里是朝廷划给我们做会馆,如今被无耻商户不知用什么手段弄去,竟然还有脸反诬告我们?圣人,这还有天理可言?”

  “这些恶霸一上来就要拆房子,推倒我们的同伴,我们守护自己的会馆有何错?哪里来的脸说自己才是受害人,我要联系亲朋好友弹劾这群人!”

  事情越闹越大,本来看好戏的一些人一下子坐不住了。

第239章

  北京城的会馆远没有后世多, 但是大致格局已经有了雏形。

  会馆是集中建设,这些地搭建了不少破房子,看着居民不少, 实际上这些地许多都是无主的。

  无主名义上归朝廷。

  至于这里的住户就不得不往前推,推到清军入京那会儿。

  众所周知,内城最开始住着许多汉民, 后来清军入京,民族之间摩擦日益壮大,先帝便下令强征了汉民的房子将人赶到外城去。

  住了一两百年的祖宅就被人抢走, 肯定没几个愿意的, 可胳膊抵不过大腿,旗人民人眼看演变成血海深仇了, 为了治安也得将汉民迁走。

  可外城本就住着人, 有些人一时间没着落, 就聚众在空旷之地盖了房子, 这事当年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总不能赶尽杀绝将人赶出内城,连外城都不准居住。

  有些后来补了地契, 有些破家失财一蹶不起, 也有因失去祖屋一病不起, 为治病耗尽家财。

  总而言之, 外城有不少地方都是这种情况, 朝廷默认了这些人继续居住,若是有想要买下这片土地的可以先将土地上的住户安排妥当。

  朝廷出售的这批土地就是各省高官集资准备拿下置办会馆的,有些想要名,准备告老还乡之前买下一块土地建会馆,这般回乡也能衣锦还乡。

  畅想一下, 全省进京赶考的学子住进该省会馆,看到墙壁上的提名知晓会馆是谁资助建造,往后某一位学子突然发达,路过他家乡是否会拜访一下,哪怕本人已经不在人世,自己的后人也能享受这番尊容。

  这就叫政治投资,只要会馆在,哪怕朝廷不在了,本人名字也能流传下去。

  朝中多少汉官有这念想,随着满蒙致力将这些地皮出让给泰山商行,他们未来的期望都破灭了。

  理由很简单,小民可欺,房子在小民手里,他们拿走是轻而易举,到了泰山商行,再看看如今的菜市口,光是看那平整的水泥地面就知道这地被拿走,一年时间足够出现翻天覆地变化。

  想要再拿来建会馆是妄想。

  这些地都在外城最繁荣的地方,少了就是少了。

  一些本来不急着建会馆的省份这会儿也急了,找省内富商借银子,找户籍本省的官员捐钱,就为将地皮抢回来。

  泰山商行这边收地,会馆这边阻拦,双方僵持不下,报纸上将前情报道出来还只是开胃菜。

  很快一纸诉状将阻拦的各省人员和户部一块告到了大理寺。

  大理寺收到状纸很想当作没看见,状告个人也就罢了,还是第一次见到连同户部整个衙门一起告的。

  很快内阁、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的满汉主官员面见太子开了一场别具一格的会议。

  会议刚开始,宝音便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

  有官员见状,不给面子讥讽,“先帝立下祖训,内宫不许干预政事,宸贵妃这般无视祖训,该当何罪?”

  宝音坐下后,调整了一下吉服,才轻瞥了那人一眼。

  “皇上出征前又命本宫协助太子处理政事,再说祖训是内宫不许干预政事,与本宫有何关系,本宫居住的养心殿是前朝可不属于内宫。”

  对于宝音的到来,太子也懵了一下。

  “宸贵妃这是狡辩,前朝为处理中央机要之地,可不是您一介妇孺可来的地方。”

  “妇孺?”

  她轻笑一声,“这话倒是没错,本宫和太子可不就是你口中的妇孺,本宫坐在这里可是有皇上的允许,不信尔等可问太子。”

  她看向太子,“皇上可有交代你遇事不决来问本宫和太皇太后?”

  太子迟疑了一下点头。

  宝音露出微笑,“本宫有皇上允许,尔等也要阻拦吗?”

  面对宸贵妃的狐假虎威,一众官员分辨不出真假,因为这话太子都承认了,再联想爱新觉罗氏祖传的痴情种人设,官员们只能摸着鼻头认了。

  太子看了一眼宝音,才开口,“今日商议的是大理寺接到的诉状,被告人有户部……”

  历朝历代都没有将衙门一块告上大理寺的,更不要说还是六部之一的户部。

  今日要讨论的不是户部有没有问题,而是朝廷衙门是否可以成为被告方。

  这在以往律法中是一片空白,因为古往今来还没有人将衙门一块给告了。

  这被告人身份还不一般,若是其他小民,直接打一顿就算了。

  但这事明眼人就知道只有坐在现场席位上的宸贵妃能干得出来,她可是非常爱抓大清律例的漏洞。

  哪怕制法院已经拼命补充现有律法的漏洞,这位总能从奇怪视角找出来。

  这两年刑部大理寺接了上千地方移交他们那里的民事案子,九成九都跟泰山商行有关。

  有些泰山商行是被告,有些泰山商行是原告,官司有输有赢,不得不说确实补充了不少律法上的空白。

  这次之所以闹到朝堂上,也是因为户部作为原告是第一次,大理寺得先确认朝廷衙门是否可以成为被告方才能够依法审理案件。

  “户部是朝廷的衙门,怎么可以成为被告方,若是开了先例,往后是不是随意一个刁民就能够状告户部?奴才不赞成!”

  “臣倒是认同,此案中户部将有争议的土地出售给商户,商户拿不到地,面临巨额损失,自然可以状告户部挽回损失。”

  “臣不赞同!巴拉巴拉……”

  “奴才赞同,巴拉巴拉……”

  很快数十人分成了三派,一派持赞同票,一派持反对票,还有少数中立不反对也不支持。

  太子看得津津有味,看朝臣吵架可比批折子有趣多了。

  宝音全程听着,并未插嘴,很快被官员们忽略。

  这场辩论很快以天黑终结,没有结果,大家商议三日后再继续。

  隔天,官报详细报道了这次会议,民报也跟着转载。

  民间也因此事议论起来,不少人关注起这桩案子来,也有不少学者在各方报纸上发表自己言论。

  搁在小报未出现前,谁敢在公开场合对着朝廷指指点点,凡是敢开口的,当众给按个企图谋反的罪名。

  这两年小报的繁荣,一些言语也慢慢解禁,不过只限于本朝,明贬本朝心向前朝的言论还是严防死守。

  这已经成为众多小报一道不能越界的线。

  也因小报的繁荣,那种盯着别人诗集文集抠字眼的事也少了。

  光是文字狱案件的发生就少了不少。

  连民间都有这种感觉,就好像朝廷一下心胸放开了,只要不犯忌讳,基本是抓大放小。

  这种言语上的放宽也延续到戏剧、书评、小说上。

  特别是白话文小说,不能将背景放在本朝和前朝,那就放到唐宋时期。

  这就这一两年时间,小报上诞生了不少优秀的白话文小说。

  去年昆曲、黄梅戏班子进京,急需一些新鲜的本子,不少小说也被搬上了戏台。

  眼下这桩案子既然能刊登出来,就意味着可以讨论的。

  关于朝廷衙门可以作为单体被放在被告席上,民间自然也出现了辩论声。

  特别是跟这事关系密切的各地会馆,是最关心这个案子的一方,哪怕是关于土地的争议都放在一旁了。

  跟朝中反对者众不同,民间赞同者更多,特别是江南人士,江南那地方简直就是文人养蛊地,什么样的思想冒出来都不足为奇。

  就像是公认三大鸿儒之一的黄宗羲,这位大儒如今还在世,是一位实打实的维新变革思想,这几年思想先进到否认帝制,该限制君主的权力。

  这样的思想在江南也有不少人迎合,相较于取消君主制,眼下户部被端上被告席根本不算事。

  ***

  宝音迈着疾步走进了太皇太后所在的院子。

  这几个院子都是刚建成,还未来得及取名。

  取名这事自然得皇上来,如今他在外出征,这事自然也就搁置了。

  她刚踏进院子,就看见太皇太后和苏喇嘛姑坐在园子里晒太阳。

  院子里放了两张摇椅,银白发的两位老人膝盖上搭着薄丝被,摇椅一晃一晃,阳光透过枣树下来,打在脸上映出一点一点光点。

  她脚步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上前行礼。

  “臣妾给太皇太后请安。”

  苏喇嘛姑睁开眼,笑眯眯地起身,“格格,宸贵妃到了。”

  太皇太后这才睁开眼,微微叹了口气,在苏喇嘛姑的搀扶下起身往屋内走。

  宝音回头给了身后的人一个眼神,“都退下在门外候着。”

  随即跟着两位老人身后走了进去。

  屋内,太皇太后已经在主位坐下,宝音刚进屋,苏喇嘛姑请宝音坐下。

  宝音道谢,坐下后没有主动开口。

  太皇太后也没有,她动手调了一杯奶茶,待奶茶的香气飘出,缓缓吹了一下才开口。

  “前面都说了什么?”

  宝音沉默片刻,才低声将前面大臣们的讨论都说了。

  她也知道自己这次出格行为,算是将自己想要插手朝政的野心全都暴露出来了。

  这次也是冒险,只要闯过太皇太后这一关,她就能够光明正大出现在前朝,而不是一直躲在皇上身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32页  当前第38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4/53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贵妃吐槽日常(清穿)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