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知道她手里有钱,却不知道她有钱到能轻飘飘张口给个他修一座园子!
他深吸一口气,“修铁路是朝廷的事,你要是有钱不如先借给朕。”
第139章
北京眼皮底下的铁路皇帝自然不会视而不见, 事实上建设第一天他就收到了消息,沿途地被人买下,人家在地里做了什么, 衙门也一般不会多管闲事。
皇帝对每一样新生事物都抱有审视目光,先放任,若负面影响过多再禁止。
宝音张口要修一条从南到北的铁路就不是个别商家能做到的, 得调动国家资源才能办到。
一条铁路等于什么,皇帝很清楚,就是一条只吃煤炭的漕运, 一旦修成定然不能由民间掌控, 哪怕是宝音他也不会松这个口。
宝音见状也不失望,她退后一步, “那就修一条天津到通州。”
最好能修到港口, 这样粮食下船就能运到京城。
皇帝皱着眉头, 思索着得与失。
宝音眼珠子一转, “这样, 由朝廷、内务府和泰山商行一起出资组建一个铁路局,再以这个局的名义通过银行发行债券, 用债券募集民间资金?”
“债券?”这又是个皇帝未听过的名词。
宝音简单解释了一下。
“修铁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 你承不承认?”
皇帝点头。
有这么一条铁路, 没日没夜不停歇, 从南到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不需要舟车劳顿,人疲马倦。
关键是研究这车的人还在想办法让车提速。
未来坐个几日,或睡个几日就能到达目的地,对于行军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关键是疆土太大,有铁路几日就能到达, 对于朝廷掌控这疆土也有利。
要是两三日就能坐火车到大清任何地方,他还需要每年辛苦跑出去这巡那巡吗?
想去哪里坐一趟车的事。
“修铁路前期投入太大,需要资金,假设我们发行债券,有大面额有小面额,约定了十年二十年偿还本金。拿到债券的人每半年或一年可以领一些息钱,日后火车盈利,可以靠盈利的钱来换利息,一来二去我们相当于借民间资本修了轨道。”
皇帝听明白了,“这是借鸡生蛋?”
他揉着眉头:“你如何肯定民间愿意买这个债券?”
他不认为朝廷的信誉能让民间买账,确切说民间反朝廷情绪依然高涨,不然他也不会到扬州时连船都没敢下。
扬州跟皇室有洗不净的血海深仇。
宝音奇怪看他,“开海禁后每年都有大量白银流入,银子肯定毛了,手里的银子原来三十两能买一间屋子,一年时间过去一间屋子涨到五十两,谁能算不明白这笔账?”
“买了债券,十年后还是那么多银子,十年前拿到的利息,这就是变相放印子,这还是朝廷允许的,肯定有人买账,再说这债券面值也不高,就一两银子起步,能拿出一两银子闲钱的人不至于生活困顿,有钱肯定想着钱生钱。”
皇帝摇摇头,“国债卖出去,若是铁路局十年后拿出本金该怎么办?”
宝音白了他一眼,“修铁路又不是只修一段,债券可以一直发,十年后到期再发国债卖的资金先还呗,先还了前面的本金,拿已经盈利的轨道再还前面的国债利息。”
皇帝愣住,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操作。
宝音淡淡道:“只要大清不亡,这个金融游戏就能一直玩下去。”
见他没吭声,宝音明白这么大的事不是现在就能做决定。
她拍了拍手问:“先修天津到通州这一段行吗?让人见识一下铁路的便利,什么铁路局,发行国债的事你多找一些人商量一下。也别只找官员,商人也找来问问。”
不是修很长,只修这一段,他倒是能接受。
“就照你说的办,百姓拆迁问题,你这边如何解决?”
宝音笑笑,“所占土地给钱买,不愿意要钱的就置换土地。”
这会儿拆迁可没有后世那么守规矩,衙门通知下去,说拆就拆,不拆也得拆。
“先让人去找一条最合适修建铁路的路,最若是荒地就最好,实在不行就按照所占土地给钱,这钱不通过衙门,直接送到百姓手中。”
她看皇帝一脸赞同,道:“当然衙门有监督权,有权督促这笔款落入百姓手中。”
“都察院也可以派人巡视,别前脚落入百姓手里,后脚被人用手段夺走。”
皇帝颔首,“就依照你说的办,拿这一段打个样。”
公事谈妥,宝音欢快地就要派人去办,然后被皇帝拽住了手。
她回头面露疑惑。
皇帝语气不善问道:“你对朕就是这样用完就扔?”
宝音犹豫了一下,凑过去亲了一下,“这样总该行了吧?”
他摩挲着她的手背,暗示意味十足,宝音突然一个激灵,脸上露出了惊恐之色。
“公子,你别这样,奴家不是这样随便的人!”
她头垂下来,似恼似羞期期艾艾道:“奴家是有丈夫的人。”
皇帝被她这突如其来一出一下子给整愣住了。
……
太子一言难尽站在门口,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要不是听见那声音很耳熟,他大概真以为自己阿玛将哪个良家妇人给抢进宫里来。
“太子殿下……”
站在门口的梁九功赔着笑脸。
太子脚跟被烫了一下,往后退了两步,他脸色羞红道:“我、我想起来了,还有一个问题要去问夫子,等会儿再来找汗阿玛。”
羞死人了,她在汗阿玛面前就是这样吗?
太子耳边再次回荡那娇滴滴的声音,脸蛋红得发烫。
“参见太子二哥。”
身后传出声音,太子停下踢树的动作,一回头就看见小四站在他身后。
“是小四啊,找孤有事?”
四阿哥摇摇头,“我送三哥那里刚回来,正准备回承乾宫。”
路过刚好看到太子站在树下,也不知道发什么脾气,对着树一个劲儿地踢,他想过来提醒一下这棵海棠树这延祺宫贵母妃吩咐人种的。
太子上下打量了他一眼,若有所思问:“小四,你可知道皇贵妃在汗阿玛面前时是什么样子?”
四阿哥愣了一下。
太子意识到这话说得不该问出来,他呸了一下,“说错了,算了,就当孤没问。”
他看着四阿哥身后的一大群尾巴道:“既然下学了,就快点回去吧,别让皇贵妃担心。”
连小四这个被抱离生母的人都有养母关心去,哪里像他,根本没人关心他。
“太子殿下,皇上找你!”
太子的哀怨之情才刚升起,就被乾清宫的人给打断了。
这么快?
他脑海里瞬间冒出这句话,紧跟着他给了自己一下,拍走了这种无厘头念头。
汗阿玛那样英明神武的人怎么会做出白日宣淫这种事?
南书房内,皇帝召见了不少人,太子进来见屋内都在商讨正事,不知为何他松了一口气。
“太子来了,在一旁听听。”
皇帝随口吩咐,太子应声走到皇帝身边站立。
“天津和通州修铁路,若是修成,天津可直通北京,通过海运运送来的粮食货物也能直接进京,如此也能稍缓漕运的压力,黄河水患也能抽手处理。”
黄河治水为何不敢放大了来,怕影响到漕运是一方面。
有人说了真话,“海运运粮倒是好,只是影响很大,前朝时也动过走海运运粮的心,只是刚传出话音,海上船只翻船数量提升。”
皇帝不在意道:“前朝那是有倭寇海盗为患,这些人跟当地士绅结合,不愿意朝廷插手海运而已。”
见皇帝心里都明白,一些本想提出反对意见的人也将未说出口的话吞了回去。
太子心思没有放在南书房讨论的事上,他以一种自认为没人发现的眼神上下打量自己亲爹,然后对上了皇帝警告的眼神。
他蓦然一惊,将眼神收回去。
皇帝下决心要做成的事没人能够阻止,这也是宝音选择先劝服皇帝的原因。
别看朝中阻碍重重,皇帝真要下定决心办成一件事,所有人都得齐心协力将皇帝要做成的事给办妥了。
皇帝分派了任务,总之围绕铁路的利与弊先上折子吧。
南书房的人退下去,太子终于回过神了,他见皇帝慢条斯理端起茶碗喝茶,有些惴惴不安。
“太子殿下,可有听清楚方才都说了什么?”
这一声太子殿下喊得太子不寒而栗,他汗阿玛往常叫他最多的是保成,正式场合会喊他大名胤礽,叫太子殿下还是头一回。
“听清楚了,是说修铁路的事。”
他记性还是不错的,虽然在走神,还是一心两用大致记下来了刚才都说了什么。
他重复了一遍,皇帝点头,“此事交于你去办,可有把握办妥?”
太子惊讶,没想到汗阿玛竟然吩咐他去办差。
“贵妃说得对,不该把你当孩子看了,也应该让你为朕分忧解难,此次由裕亲王带头,你也跟着去。”
太子将先前的乱七八糟心思抛在脑后,他现在满心都是办差。
皇帝见他跃跃欲试,尝试着理解宝音的那些话,他不应该顺便给太子太多赏赐,超出规格的赏赐只会让他觉得理所当然,应该交他办事,哪怕一件很小的事,办成了再以此为由赏赐。
所有的荣誉、超出规格的待遇都是他通过自己努力收获来的,这样也能给他心里种下一颗种子,想要获得更多那就立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