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是地震,明珠和张英均是脸色大变。
都不由想到前几年那场京师地震,亲自体验过地震威力,容不得他们不闻地震变色。
“回皇上,今日并未有山西送来的公文。”
一般来说地方出现重大灾害由当地衙门上报上级,层层上报由山西巡抚上报朝廷询问是否开仓赈灾。
不过考虑到地震会中断交通,这会儿京城这边还没收到消息也是正常。
张英猜测皇帝这么快得到消息,应该是这次西巡在山西留有人手。
中断的道路影响的只是人,对飞鸽传书可没影响。
“冬日里出现地震,百姓怕是流离失所,这个时候得迅速开仓放粮稳定民心。”
他才走了一趟山西,结果刚离开就出现地震,这不是打他脸吗?
皇帝目光放在几个人身上,“山西巡抚穆尔赛至今未传信进京,朝廷还得派人先行一步去主持赈灾一事,尔等觉得派谁去合适?”
若是皇子成年,派皇子去肯定是增加政治资本的好事,现在最大的皇子才十二岁,皇帝自然不会考虑让自己儿子去冒险。
他目光放在几个内阁大臣身上,想让他们推举出来一个合适人选。
不用想这个人肯定是满人,因为朝廷上下都不信任汉人。
索额图思索了一下,“奴才举荐康亲王书杰。”
明珠开口道:“赈灾应选有经验之人,奴才这里举荐一人,此人曾经拒绝耿精忠招募,在家乡设粥厂济民兴教办学。”
皇帝起了好奇心,“此人是谁,竟然能得你如此推崇?”
明珠念了个名字。
皇帝并未听过这个名字,他不置可否又看向张英。
“张卿家,你可有合适人选?”
张英一开口就让皇帝面色一变。
“皇上,山西从开春便有旱情,粮食更是减收,常平仓怕是没有足够的粮食发赈!”
皇帝也想起在五台山免去几个受灾严重的县赋税一事。
“命户部尚书伊桑阿为赈济大臣、康亲王杰书为巡察史前往灾区详察灾情,必要时期可亲行赈济。”
他又看向明珠,“你举荐的那个叫彭鹏的也随同前往。”
“户部尽快核查国库所剩帑银。”
……
赈灾可不是小事,需要调动人力物力,这一夜南书房蜡烛亮了一夜。
隔天上午忙完,康亲王书杰和户部尚书伊桑阿领着圣旨出京。
索额图回府第一件事是招来亲信,“去调查彭鹏这个人。”
他总觉得明珠这个时候举荐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有些不同寻常。
若是这次赈灾有功可是一下入了皇上的眼,未来肯定是一飞冲天。
等他一觉醒来,亲信已经回来。
“老爷,那彭鹏是今年春日来的京,听说在福建时跟贵妃的人交往颇深,来京城后也是走贵妃路子被引荐给明珠大人……”
“后妃私自联络朝臣?”
索额图摸着下巴眯起了眼睛,像是抓住了什么把柄。
***
宝音这一夜睡得很不安稳,后世出现在网上的灾后惨状不断浮现在她脑海里。
天一亮她再去睡意,第一件事就是命人送信出宫。
等信被送走,她才放下心来。
本该辰正送来的小报不见了踪影,询问街头卖报小童得到的答案是——
“不知道,上面没给《世报》。”
这令不少人嗅到了异常气息,上次这份小报因为什么推迟发行,他们还记得。
“肯定是出大事了。”
有人激动地往正阳大街跑。
然而正阳大街上并无异样,反而正阳大门的石狮子下面多了石墩,石狮子高高蹲着上面俯视来往游人,要是不拿条板凳垫着,怕是没那么容易再扇石狮子巴掌。
跑来先吃一手瓜的人不少,因为无事发生,不由面面相觑。
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足足一个时辰迟来的小报终于出现在报童的叫卖声中。
“惊,山西发生特大地震!”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泰山商行站出来表示愿捐献十万两银子物资,并尽快送往灾区!”
京城的百姓还对几年前那场地震后怕,不少人的屋子就是震后重建。
“小童,给我一份小报!”
“嘶,泰山商行仁义啊,竟然出这么大手笔!”
也有人酸道:“当年我们要是也遇见泰山商行就好了!”
聚贤楼今日午时难得暂停迎客,当然婉拒的是上门吃饭的客人。
“不好意思,今日中午我们聚贤楼有人包场了。”
聚贤楼虽然暂停营业,可客人却一个接着一个,个个都拿着邀请函。
“徐员外你也来了?”
“赵东家多日未见近日可还好?”
京城大大小小有点名气的商贾都聚集在这里,让人不由怀疑谁有这么大面子。
不一会儿泰山商行的两位女管事走了进来。
这两位闯荡商场的女中豪杰,在场商人没一个敢小瞧,因为他们知道这二人背后站着谁。
不少人平时来往的和管事,今日见两位女管事出面就知道这回请他们过来定然是有不同寻常事发生。
青珞见人来得差不多了先开口。
“诸位应该看了报纸,关于我泰山商行向灾区捐献十万两物资一事。”
不少人点头,还是不明白请他们过来所为何事。
总不能是让他们跟着捐款吧?
这种事不是一般官面上人物出面吗?
“这次对于我们商界是一件好事,能够提升我等商人身份的好机会,我们泰山商行想要带个头,大家一起出钱出力办好这次赈灾。”
有人噗嗤一声笑出来。
“那个青管事,赈灾是朝廷的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何况那是山西的事,这出头机会应该给山西老表才对。”
这话一出,点头附和的人不少。
青珞凝眉,就知道这件事不好办。
“大家安静,请听我说完。”
“大家应该知道从前朝开国开始,朝廷就一直针对我们商人,朝廷觉得我们重利轻义,但我们自己知道商人失诚信走不远。”
“这次山西灾情无疑是一个让朝廷改变对我们看法的好时机。”
“大家主动捐钱捐物,不需要朝廷开口,百姓定然夸我们有仁义。”
蓝玉适时补充了一句,“下期报纸开始我们将公示那些商铺捐献了多少钱多少物资。同时我们报馆会联合京城各大报馆组建一个深入灾区的队伍,深入报道灾区现状以及赈灾物资投放和朝廷赈灾进度。”
不少人心动了,要是他们的商铺家族出现在报纸上,民间定然会称赞他们为义商。
他们平日里出钱搭桥铺路不就是想要赚个好名声吗?
有了这好名声,哪怕官面上人物也得掂量着点。
蓝玉讲完青珞又接着讲。
“山西同胞受灾我们泰山商行表示深切悲痛,近期商行名下商铺商品都会降价促销,所得利润都会捐献灾区供灾区房屋重建。”
不少人听了眼睛一亮。
这可真是个清仓的好理由,多少人入冬后堆积了不少过季商品无法变现?
“不用说了,青管事,我捐一千两,我不信朝廷,这笔钱就交给你们换取赈灾货物,同时我希望能派人亲手将这些救灾物资交到灾民手中。”
“我徐家捐三千两!”
“我捐五百两!”
“我们同仁堂捐献五车药材!”
“聚贤楼捐十石面粉!”崔掌柜激动举手。
青珞张开双手,“大家冷静。”
“多谢大家对我们泰山商行的信任,这样我们泰山商行会专门调一批人负责这些善款。”
“这些账目会独立出来,定期在报纸上公示,也欢迎捐款人前去慈善堂查账。”
“同时我们商行每年会拨一批善款到慈善堂,除了赈灾以外,平时也会修建暖厂帮助贫困无家百姓度过寒冬,也希望大家能够指派一些手工活,让这些贫困之人能够靠自己谋生。”
儒家宣扬仁者爱人,来的人里就有不少爱做善事的。
闻言纷纷夸赞泰山商行有担当。
名和利都有了,大家积极捐款捐物。
很快这场募捐被登在报纸上,民间也是踊跃捐款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