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哲又问:“画儿画得不错,书读得如何?父皇来考考你。”
宣妃的心又提到嗓子眼。
“背三字经听听。”
朱遇抿了下嘴唇,开始背:“人之初,性本善……”
朱明哲却道:“从‘玉不琢,不成器’开始背,都是要开蒙的年纪了,不能只会背开头。”
这回朱遇默不作声了,他倒不是不会背,而是说不出来,说不出来他也不急着硬说,干脆不说话了。
朱明哲的脸阴沉下来。
宫中的皇子公主五岁开蒙,七岁上学堂,朱遇今年都七岁了,正是开蒙的年纪,看起来还是笨笨的。
他让翰林学士带着三皇子一起去孔庙,为的就是能让这孩子感受教化,好好开蒙。
一想到太子三岁就会背全篇三字经,他这心里更生气,忍不住骂道:“蠢笨!”
朱遇的小脸一脸淡定,他知道自己不笨,别人了解他,说了不算。
宣妃却尖叫一声:“皇上,您怎么能当着孩子的面这么说?快把遇儿带下去!”
宫女看了眼皇上的脸色,连忙上前,哄着朱遇下去了。
朱明哲刚才也是气急了,脱口而出,此刻也有些后悔,但他心里不舒服也是真的,当即站起身,也不再理睬宣妃,抬脚离开了。
宣妃长长叹了口气,脱力般瘫坐在椅子上。
时至正午,赵溪音来了,手里捧着托盘,身后还跟着两名杂役,手里提着一口大铜盘,一人拎着铜盘一边的拉环。
见到宣妃,她颇为自豪地笑道:“娘娘,今日午膳可是顿大餐,三皇子呢?保证他眼前一亮!”
这活力满满的模样,让宣妃恢复不少,她勉强笑道:“你来啦?三皇子在里面呢,这么大的食盘,是什么好东西呀?”
赵溪音瞧出宣妃眼角微红,兴致不高,让杂役把大铜盘搁在桌上、退下,而后才问:“怎么了?可是三皇子不好?”
宣妃摇摇头,犹豫一下,还是把上午发生的事告诉赵溪音。
赵溪音沉默片刻:“先用膳吧,天大的事不能耽误吃饭呐。”
宣妃许是被她这幅松弛的模样影响,笑道:“好。”
朱遇听到赵溪音的声音,小跑着出来,有些激动地问:“赵司膳,是小精怪来了吗?”
赵溪音指指铜盘:“是呀,快洗手准备用膳啦。”
朱遇立刻去洗,动作迅速得一点都不像朱明哲口中蠢笨的孩子,而后又哒哒哒跑回膳桌前,乖乖坐上圆凳。
赵溪音把铜盘的盖子揭开,露出里面琳琅满目的海鲜,红的、绿的、白的,圆的、扁的、月牙形的、五角的……各种颜色和形状都有。
朱遇轻呼一声:“好多!”
连宣妃都惊呆了:“怎么有这么多种?好些连我都没见过。”
宣妃没见过,朱遇却在蓬莱时见过,岛上的老渔夫爷爷还给他一一说过,他嘴唇动了动,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赵溪音昨日听了三皇子的描述,月牙形状,壳上有波浪一样的花纹,这样的海鲜有太多种类了,贝类、蛤类、蚌类……干脆来个海鲜全宴算了。
她鼓励说:“三皇子,你若是知道小精怪的名字,就给宣妃娘娘讲讲好不好?”
朱遇点点头,指着铜盘中一只壳子形状不规则的生物说:“母妃你看,这个叫生蚝。”
宣妃认真地点点头。
赵溪音问:“味道是什么样的?”
朱遇回想一番:“它的肉吃起来软软的,很鲜甜,很细腻,但是有些腥味,渔民爷爷说要蘸料汁吃。”
宣妃猛地看向朱遇,神情震惊。
这孩子,什么时候一口气说过这么多话?!
赵溪音微微笑着,指着一只螺线形状、白色壳上带褐色斑点的问:“那这个呢?”
朱遇说的头头是道:“这是花螺,它的肉质很紧致,很难咬断,所以我只能一口吞掉。”
他看向宣妃和赵溪音,有些俏皮地笑了笑。
这一笑竟是把宣妃差点笑哭,她激动啊,真的很难不激动。
“花螺的肉虽然紧实,却比香螺的肉质更嫩。”朱遇指着盘中一颗圆溜溜的扁圆形褐色螺说道,“这个就是香螺。”
盘中还有扇贝、竹节蛏、海螺、花甲……鲍鱼反而成了最常见的,朱遇一一介绍,宣妃听得那叫一个起劲儿。
赵溪音把白灼蘸料汁调制好,招呼他们:“边吃边说。”
朱遇吃得很熟练,反而是宣妃,不太会吃,她徒手揪花螺,螺肉越揪越缩回去。
赵溪音和朱遇对视一笑,前者递上签子,还算把螺肉戳了出来。
螺肉本身味道很淡,甚至有少许腥味,放在白灼汁中轻轻一蘸,再吃到口中就美味许多,料汁中混着陈醋和生蚝油、芫荽和小米碎,酸辣开胃,倒是十分不错。
其实海鲜吃得更多是个口感,鸡鸭鱼猪,算上牛羊,没有比海里的生物肉质更紧实独特的了,吃到口中那叫一个细腻丝滑。
宣妃一开始吃不惯,吃着吃着,就爱上了这种口感,接二连三吃得消停不下来,比朱遇吃得还多。
赵溪音趁机问朱遇:“三皇子,你猜这些生蚝被捕捞上来的时候,为什么不大喊‘不要过来啊,这里有鱼网’,告诉其他同伴这里有危险?”
朱遇笑道:“因为它们不会说话啊。”
赵溪音说:“是啊,人就不会这样,因为人比生蚝聪明,人会说话。”
朱遇反倒不说话了,沉默着吃东西,像在思考什么。
赵溪音也宣妃也不打扰,耐心等着他思考完。
过了一会,朱遇说:“母妃,上午不给父皇背《三字经》,是我不对。”
宣妃按捺住激动的心情问:“你会背吗?”
朱遇肯定地答:“会!”
说着,他站起身,规规矩矩站在宣妃面前,一字一句背起来……背了全篇,没有结巴一下。
“好、好啊。”宣妃此刻除了一个“好”字,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赵溪音说遇儿其实一点都不笨,她还不信,现在看来,她这个当母妃的竟没一个外人看得清楚。
朱遇背完《三字经》,目光狡黠地看向赵溪音:“要奖励。”
赵溪音乐了:“奖励好多小精怪好不好?”
朱遇眼睛一亮:“还有小精怪?”
赵溪音笑说:“还有好多呢,浑身长满刺的小精怪你见过吗?”
“见过!”朱遇抢答,“海胆!”
赵溪音点点头:“司膳司里有好多海里的小精怪,只要你答应宣妃娘娘好好背书,我就带你去司膳司亲自挑选。”
朱遇连忙保证:“我好好背书。”
午膳后,得了宣妃的允准,赵溪音真的带朱遇到了司膳司。
地窖里新运来许多木桶,都是刚送到的海货,由司膳司的杂役精心照料着,那桶里的水都是原生态的海水,为的就是让海货成为食材时,还活蹦乱跳的。
朱遇睁着大眼睛好奇地看过去,口中不住道:“这是海胆,这是海带,这是海星!”
他认识的海货其实并不多,对没见过的更好奇,少不得赵溪音一一讲解。
正说着,突然有杂役来禀报,说胡尚食来了。
胡尚食回家省亲,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昨儿刚回来,一回来就发现,司膳司已经“改朝换代”了。
赵溪音如今是司膳,少不得要去见顶头上司,交代朱遇:“三皇子,你现在这里玩,我处理些事情很快回来。”
朱遇点点头。
赵溪音看着他不说话,似在等着什么。
朱遇这才说:“知道,你去忙吧赵司膳。”
赵溪音这才笑了下,转头上了石阶。
胡尚食站在院中,脸色并不好看,她已经在院中待一盏茶的功夫了,司膳司的女官一个都没上前。
倒不是女官们像先前的元、潘、郭一样擅离职守,而是都在忙着自己手中的事,只要稍微往厨房一看,就能看到徐棠和孟御厨带着厨娘们学习厨艺的身影。
只是没人像以前一样,见尚食大人来,就殷切地迎上来了。
这点让胡尚食很不满意。
哦,先前的潘典膳,也就是现在的潘御厨,刚才倒是迎上来了,和原先一样一脸谄媚的笑容,絮絮叨叨说了不少好话。
只是她没搭理,身份又不是典膳了,只是一个普通厨娘,还没和她说话的资格。
或许还想着讨好尚食女官说不定能官复原职,开玩笑,这可是皇上下的旨,她才不会为了区区御厨抗旨不遵。
胡尚食让人去寻赵溪音,赵溪音“姗姗来迟”。
其实赵溪音来得不慢,只是嘱咐了朱遇两句,并没有耽搁太长时间,只不过以前的元司膳等人把胡尚食惯得太很,才显得这届司膳司女官如此没眼力劲儿。
赵溪音不紧不慢地走来,问:“胡尚食,可是有什么吩咐吗?”
明明是规规矩矩的询问,这一开口,又让胡尚食不满意了。
【瞧瞧,这问得什么话?没有吩咐本官就不能来司膳司了?】
【先前的元司膳是多热情的一个人,只要见了她,总会殷切地嘘寒问暖。】
【再看赵溪音,愣头青一个。】
赵溪音无奈,她和胡尚食本来就没什么交情,只是上下级关系,上下级之间这样对话很合理,明明不相熟,非要整出一副假热络的做派干嘛啊。
“如今当了司膳,果然不一样了,架子都端起来了。”胡尚食阴阳怪气道。
赵溪音低头看了自己一眼,她还穿着朴素的厨娘制服,连六品女官的官服都没穿,真不知道拿什么架子了。
她直言道:“尚食大人冤枉我了,我这什么架子都没敢拿啊。”
胡尚食没好气道:“本官踏进你们司膳司的地界有一刻钟了,没有一位女官出来相迎,如此无视高阶官员的事,本官还是头一回见;还有,让杂役去寻你,你倒是姗姗来迟,亏得本官没事,若是有事,也让你给耽误了……”
她越说越生气,声音也越来越大,引得厨房里的厨娘都出来了,徐棠和孟御厨一左一右站在赵溪音身边,助威似的看着胡尚食,
赵溪音听得眉心微蹙,听胡尚食这话,司膳司好似和尚食局不是一家了,她往这儿一站,就得让人立刻放在手里的活奉承她。